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文学翻译是一项特殊的翻译工作,译者一方面要以儿童的心灵去理解和体会原文,一方面要以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去表达原文。本文章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并在以儿童读者为中心、忠实于原文、文化因素归化处理等主要方面略谈个人拙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儿童文学;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抵挡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了解异国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于是在翻译工作下人们急切地同各国互相交流,努力学习异域文化,引进各国文化的精华,去扩充知识、拓展视野、给本国文化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翻译成为了世界人民互相交流的重要媒介。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翻译工作任务艰巨。从目前国内翻譯状况而言,每年的各类外文翻译书籍数量持续增加,速度也在增快。其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琳琅满目。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成为儿童读者最喜爱的作品。从本论文讨论的重点而言,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间存在心里代沟和文化差异,各国间儿童成长的生活文化背景及语言差异,使我们的儿童文学翻译工作还有更大的空间需要提升。因此,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和方法值得去探索研究。
二、儿童文学与翻译难因分析
(一)儿童文学
自五四时期以来,我国的“儿童文学”逐渐被重视起来。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为基础创造出的适合儿童阅读、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文学作品。其创作者是成人,读者大部分是儿童。 因此,儿童文学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儿童文学的创作者虽是成人,但在内容上,不管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拟定、故事结构的勾勒等方面应适合儿童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言语表达上,需通俗易懂、 简单明了、生动有趣。总之,内容和言语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此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儿童受到一定的教育。总的来说,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以儿童为本位,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地刻画事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而完成的一种文学,其故事情节新奇、曲折而生动。也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一条纽带,通过寓教于文、于理、于乐,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儿童从幻想走向现实,领悟人生的真谛。
(二)儿童文学翻译难因分析
1.译者与读者间的文化差异
儿童文学的翻译者是成人,读者大部分却是儿童,这就要求了译者要抛弃自身所具备的观点和经验以及适用于成人读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接着将自己与儿童读者溶为一体,去解读和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透彻地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生活习性和审美情趣,而且要熟练掌握源文化的儿童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儿童的文化。
2.源语言与译入语语言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除了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外,其价值观、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社会观等内在文化因素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所以在翻译时要面临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沟通的问题,掌握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所以译者在进行语言装换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化内涵的转换。因为在原文中对原文小读者而言的基本常识可能对译文小读者来说是生疏的、奇怪的。因此,恰当地处理文化差异因素,对儿童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反映了译者的翻译水平,也决定了译文的质量。译者有意识地根据译文语言的各种修辞方法去揭示原文内容的策略不仅能达到译者进行翻译的目的,而且也能达到读者阅读的目的。因此,儿童文学翻译不能简单的认为使译文简单明了让儿童读者理解就可以。而是要去探究适合于儿童理解能力的许多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在儿童读者易于接受的前提下与原文达到高度一致。就策略而言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极其重要。
(一)译文应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
以上谈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程度和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儿童文学翻译难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以儿童读者为目标,抛弃自身所具备的各类经验,以儿童的视角去揣摩作品,并且用适于儿童的语言将译文淋漓精致地表达出来,译文才不会显得拙劣,最终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在翻译儿童文学时,以儿童为中心是最重要的。比如:《小王子》中 1.“I should like to see a sunset...do me that kindness ...Order the sun to set... ”
a.“我想看看夕阳,请求您...命令太阳落山吧...”(龙婧译)
b.“我想看日落...请求您,命令太阳落山吧...”(曹琳 冯婧译)
“sunset” ,a和b选择了不同的词语,即“夕阳”和“日落”。 夕阳是名词,指一天最后的太阳的样子;日落是动词,指太阳下山的过程。虽在词性上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大致一样,不管选择哪一个词,我们成人读者可以领会到原文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但就儿童读者而言,笔者认为“日落”这个词选的比较好。因为“日落”比较形象,也接近儿童的认识范围。如果选用“夕阳”,译文的句子以及所衬托的环境或许变得优美了,但对儿童来说,这个词未必会达到原文所要得到的效果。再者,对儿童来说,他们好奇和感兴趣的应该是“日落”的这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所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在不丢失原文信息的前提下,结合儿童的思维和习性,字字揣摩,选出适合儿童的词语,这样才会引起儿童的共鸣,最终也会达到译者和读者的目的。
(二)译者应始终忠实于原文
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包括笔者许多人都强调要充分考虑读者。这一方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也至关重要。但不管怎么考虑读者,忠实于原文是我们翻译不能动摇的原则。在有些翻译中,译者任意篡改或删除不符合译入语儿童文化的内容,在自认为可行的度内,将原文进行修改。这是不符合翻译原则的。再者,忠实于原文也不是一字一句的死译,而以形式的牺牲换来原文信息的完整。例如:《青蛙王子》有一句话为:“Carry me into your little room and make your little silk bed ready.we will both lie down and go to sleep.” a.“请把我抱到您的小卧室去,铺好您的缎子被盖,然后我们就休息吧。”(牛学杰译)
b.“把我带到你的房间里去,把你的床铺好,我们一同睡觉吧。”(魏以新译)
c. “现在抱我去你的小卧室,整理好你的缎子被盖,咱们躺下睡觉吧”(杨武能 杨悦译)
以上三句,首先,b忽略了 “silk” 没有将缎子这个词译出来。如果原文用词在译文中找不到相应的词,并且删除或忽略这个词后对原文的信息没太大损害的时候,我们可以忽略。但在译文文字有与原文相对应的词,并且有特定意义的时候,译者不应该自认为无大碍而删掉原文中的信息。其次,通过“缎子”我们可以了解到,缎子作为上等品流行在在当时日耳曼民族的王室贵族中。所以,译者应该忠实于原文不能将缎子这个词删掉。
(三)以归化翻译手法为主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手段。归化,就是将源文化的陌生的生疏的内容,按译入语文化中所对等的内容给予替代,使读者容易接受,以达到译者的目的。异化,就是让译者和读者接近作者,并去接受异域文化。就儿童文学而言,笔者认为,文化因素以归化处理比较恰当。因为儿童不管在心理、认知、思维、人生经验各方面还未成熟,很难跨过母语去接受异国文化。所以,在翻译儿童文学时尽量将异化因素归化法,才会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最终也会达到译者的目的以及对儿童的教育目的。例如:《猫和老鼠》中“The mouse accepted the cat’s advice,and they bought a pot of fat”
a.“老鼠接受了猫的建议,于是它们买来了一罐猪油”( 魏以新译)
b. “老鼠听了猫的劝告,于是它们买了一罐猪油”(牛学杰译)
a和b都将“a pot of fat”译为了“一罐猪油”。“fat”在英文中有adj.胖的; 肥的; 厚的; 大量的; n. 脂肪; 肥肉; 动植物油; vt. 养肥; 在…中加入脂肪等意思。如果直译应为“一罐脂肪”。但a和b都使用了归化法,选择了中国儿童耳熟能详的“猪油”。使他们将语言所提供的信息与自身的经验很容易地結合起来,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但不是所有的文化因素都要归化法,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也要适当的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来达到出新的效果。如在童话中经常出现的“巨人”、 “教堂”、“城堡”等词是异化翻译的结果。适当的异化也益于儿童拓展视野,增加阅读兴趣。
四、结语
儿童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成人文学翻译的特点,也具有其儿童文学的独特特点。在此文中,笔者提出了三项翻译策略。首先,译者在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前提下,以儿童为中心翻译出适合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作品。其次,译者不应随便篡改或删除原文中的各类信息,应将原文完整的信息带给译入语读者,使译入语读者同原文读者一样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影响。最后,为了表达准确的思想,在表达上译者可以不拘泥于字面的表达形式,使用适合译文的修辞手法。另将一些文化因素归化处理,让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总之,翻译策略决定着儿童翻译文学的质量,而翻译文学是儿童开眼看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以译者若能运用一种恰当的翻译策略就能为儿童读者提供更好更多的作品,会使儿童读者受益不尽。
参考文献:
[1] 陈子典.《儿童文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 林礼元,徐胜三.《小学儿童心理学》[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4] 许政援等.《儿童发展心理学》[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5]童敏君.《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与方法》邢台学院学报 2012第3期.
[6]牛学杰译《格林童话》[M].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3.
[7]杨武能,杨悦译.《格林童话》译林出版社 2000.
[8]魏以新译.《格林童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9]曹琳译《小王子》[M].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4.
[10]龙婧译《小王子》[M].中国商业出版社.
【关键词】:儿童文学;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抵挡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了解异国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于是在翻译工作下人们急切地同各国互相交流,努力学习异域文化,引进各国文化的精华,去扩充知识、拓展视野、给本国文化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翻译成为了世界人民互相交流的重要媒介。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翻译工作任务艰巨。从目前国内翻譯状况而言,每年的各类外文翻译书籍数量持续增加,速度也在增快。其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琳琅满目。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成为儿童读者最喜爱的作品。从本论文讨论的重点而言,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间存在心里代沟和文化差异,各国间儿童成长的生活文化背景及语言差异,使我们的儿童文学翻译工作还有更大的空间需要提升。因此,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和方法值得去探索研究。
二、儿童文学与翻译难因分析
(一)儿童文学
自五四时期以来,我国的“儿童文学”逐渐被重视起来。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为基础创造出的适合儿童阅读、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文学作品。其创作者是成人,读者大部分是儿童。 因此,儿童文学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儿童文学的创作者虽是成人,但在内容上,不管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拟定、故事结构的勾勒等方面应适合儿童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言语表达上,需通俗易懂、 简单明了、生动有趣。总之,内容和言语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此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儿童受到一定的教育。总的来说,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以儿童为本位,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地刻画事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而完成的一种文学,其故事情节新奇、曲折而生动。也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一条纽带,通过寓教于文、于理、于乐,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儿童从幻想走向现实,领悟人生的真谛。
(二)儿童文学翻译难因分析
1.译者与读者间的文化差异
儿童文学的翻译者是成人,读者大部分却是儿童,这就要求了译者要抛弃自身所具备的观点和经验以及适用于成人读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接着将自己与儿童读者溶为一体,去解读和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透彻地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生活习性和审美情趣,而且要熟练掌握源文化的儿童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儿童的文化。
2.源语言与译入语语言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除了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外,其价值观、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社会观等内在文化因素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所以在翻译时要面临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沟通的问题,掌握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所以译者在进行语言装换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化内涵的转换。因为在原文中对原文小读者而言的基本常识可能对译文小读者来说是生疏的、奇怪的。因此,恰当地处理文化差异因素,对儿童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反映了译者的翻译水平,也决定了译文的质量。译者有意识地根据译文语言的各种修辞方法去揭示原文内容的策略不仅能达到译者进行翻译的目的,而且也能达到读者阅读的目的。因此,儿童文学翻译不能简单的认为使译文简单明了让儿童读者理解就可以。而是要去探究适合于儿童理解能力的许多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在儿童读者易于接受的前提下与原文达到高度一致。就策略而言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极其重要。
(一)译文应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
以上谈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程度和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儿童文学翻译难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以儿童读者为目标,抛弃自身所具备的各类经验,以儿童的视角去揣摩作品,并且用适于儿童的语言将译文淋漓精致地表达出来,译文才不会显得拙劣,最终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在翻译儿童文学时,以儿童为中心是最重要的。比如:《小王子》中 1.“I should like to see a sunset...do me that kindness ...Order the sun to set... ”
a.“我想看看夕阳,请求您...命令太阳落山吧...”(龙婧译)
b.“我想看日落...请求您,命令太阳落山吧...”(曹琳 冯婧译)
“sunset” ,a和b选择了不同的词语,即“夕阳”和“日落”。 夕阳是名词,指一天最后的太阳的样子;日落是动词,指太阳下山的过程。虽在词性上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大致一样,不管选择哪一个词,我们成人读者可以领会到原文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但就儿童读者而言,笔者认为“日落”这个词选的比较好。因为“日落”比较形象,也接近儿童的认识范围。如果选用“夕阳”,译文的句子以及所衬托的环境或许变得优美了,但对儿童来说,这个词未必会达到原文所要得到的效果。再者,对儿童来说,他们好奇和感兴趣的应该是“日落”的这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所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在不丢失原文信息的前提下,结合儿童的思维和习性,字字揣摩,选出适合儿童的词语,这样才会引起儿童的共鸣,最终也会达到译者和读者的目的。
(二)译者应始终忠实于原文
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包括笔者许多人都强调要充分考虑读者。这一方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也至关重要。但不管怎么考虑读者,忠实于原文是我们翻译不能动摇的原则。在有些翻译中,译者任意篡改或删除不符合译入语儿童文化的内容,在自认为可行的度内,将原文进行修改。这是不符合翻译原则的。再者,忠实于原文也不是一字一句的死译,而以形式的牺牲换来原文信息的完整。例如:《青蛙王子》有一句话为:“Carry me into your little room and make your little silk bed ready.we will both lie down and go to sleep.” a.“请把我抱到您的小卧室去,铺好您的缎子被盖,然后我们就休息吧。”(牛学杰译)
b.“把我带到你的房间里去,把你的床铺好,我们一同睡觉吧。”(魏以新译)
c. “现在抱我去你的小卧室,整理好你的缎子被盖,咱们躺下睡觉吧”(杨武能 杨悦译)
以上三句,首先,b忽略了 “silk” 没有将缎子这个词译出来。如果原文用词在译文中找不到相应的词,并且删除或忽略这个词后对原文的信息没太大损害的时候,我们可以忽略。但在译文文字有与原文相对应的词,并且有特定意义的时候,译者不应该自认为无大碍而删掉原文中的信息。其次,通过“缎子”我们可以了解到,缎子作为上等品流行在在当时日耳曼民族的王室贵族中。所以,译者应该忠实于原文不能将缎子这个词删掉。
(三)以归化翻译手法为主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手段。归化,就是将源文化的陌生的生疏的内容,按译入语文化中所对等的内容给予替代,使读者容易接受,以达到译者的目的。异化,就是让译者和读者接近作者,并去接受异域文化。就儿童文学而言,笔者认为,文化因素以归化处理比较恰当。因为儿童不管在心理、认知、思维、人生经验各方面还未成熟,很难跨过母语去接受异国文化。所以,在翻译儿童文学时尽量将异化因素归化法,才会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最终也会达到译者的目的以及对儿童的教育目的。例如:《猫和老鼠》中“The mouse accepted the cat’s advice,and they bought a pot of fat”
a.“老鼠接受了猫的建议,于是它们买来了一罐猪油”( 魏以新译)
b. “老鼠听了猫的劝告,于是它们买了一罐猪油”(牛学杰译)
a和b都将“a pot of fat”译为了“一罐猪油”。“fat”在英文中有adj.胖的; 肥的; 厚的; 大量的; n. 脂肪; 肥肉; 动植物油; vt. 养肥; 在…中加入脂肪等意思。如果直译应为“一罐脂肪”。但a和b都使用了归化法,选择了中国儿童耳熟能详的“猪油”。使他们将语言所提供的信息与自身的经验很容易地結合起来,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但不是所有的文化因素都要归化法,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也要适当的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来达到出新的效果。如在童话中经常出现的“巨人”、 “教堂”、“城堡”等词是异化翻译的结果。适当的异化也益于儿童拓展视野,增加阅读兴趣。
四、结语
儿童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成人文学翻译的特点,也具有其儿童文学的独特特点。在此文中,笔者提出了三项翻译策略。首先,译者在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前提下,以儿童为中心翻译出适合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作品。其次,译者不应随便篡改或删除原文中的各类信息,应将原文完整的信息带给译入语读者,使译入语读者同原文读者一样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影响。最后,为了表达准确的思想,在表达上译者可以不拘泥于字面的表达形式,使用适合译文的修辞手法。另将一些文化因素归化处理,让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总之,翻译策略决定着儿童翻译文学的质量,而翻译文学是儿童开眼看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以译者若能运用一种恰当的翻译策略就能为儿童读者提供更好更多的作品,会使儿童读者受益不尽。
参考文献:
[1] 陈子典.《儿童文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 林礼元,徐胜三.《小学儿童心理学》[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4] 许政援等.《儿童发展心理学》[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5]童敏君.《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与方法》邢台学院学报 2012第3期.
[6]牛学杰译《格林童话》[M].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3.
[7]杨武能,杨悦译.《格林童话》译林出版社 2000.
[8]魏以新译.《格林童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9]曹琳译《小王子》[M].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4.
[10]龙婧译《小王子》[M].中国商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