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打小就非常喜爱“瓷都”景德镇的红色题材瓷板画。这些瓷板画不仅美观大方,色彩鲜艳,思想积极上进,而且形式新颖,内涵深远,时代特征显著。它们将祖国蒸蒸日上的新貌、人民勤劳勇敢的作风等内容,以瓷板画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现在瓷板上,为新中国树立了清新爽朗、生机盎然之风尚,为华夏数千年陶瓷发展史谱写了光辉璀璨之篇章。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无论是国家的经济体制,还是人民的精神面貌,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景德镇瓷业也于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旧貌换新颜”,实施了重大的变革。旧社会含辛茹苦的陶瓷艺人,转身成为了新中国当家作主的主人。由于生活负担减轻,社会地位提高,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满怀激情地投入到陶瓷艺术创作之中,开始了他们全新的陶瓷艺术生涯。他们以造化制新图,用笔墨写心声,激情创作了一大批主题鲜明、思想进步、寓意深刻、时代感强的瓷板画作。这一时期的瓷板画多为红色题材,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新生活,内容如爱党爱国爱领袖、祖国大好河山、革命样板戏、军民一家亲、爱劳动争上游等,以此讴歌新社会和新生活。
激情岁月的红色题材瓷板画,既能够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拥有瓷板的平整光洁之美,又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富含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如今它们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保持着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持续升温的红色收藏艺术市场表现“抢眼”。笔者现精选艺术市场所见景德镇此类红色藏品若干呈现在大家眼前,并略作分析,其目的不仅是欣赏一种艺术、重温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怀旧情结——对火红年代的一种深情的怀念!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松茂创作的彩绘《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图1)
2012年北京万隆拍品。纵41厘米,横82厘米。
此瓷板画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著名陶瓷美术家张松茂在弱冠之期的成名代表作,曾经被选送参加全国合作社系统成果展览会,当时观者如云,好评如潮,获得了优秀作品奖。当人们看到熟悉的列宁、斯大林、莫洛托夫等领袖人物与一群工农兵代表汇集一起时的画面,耳畔仿佛响起了列宁那铿锵有力的演讲,仿佛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和“乌拉”的欢呼声。画作不仅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一九五四年八月,景德镇市陶研所(轻工部陶研所前身)成立,张松茂调入了陶研所。尽管《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获誉并且在全国名声大震,然而善于总结的他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在部所的第一年又重画了一块。此幅的人物形象更为清晰逼真,色感明快,质感细腻,情感更加丰富,充分显示了他不凡的技术造诣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张松茂在这件红色题材瓷板上画油画,于以往的陶瓷史上并无先例,更无经验可供借鉴。瓷上油画与西洋油画材质不同,油画颜料是颜料与干性植物油混磨而成的浆性颜料,画好后就能够观赏;瓷上油画的颜料则是称作“德料”的新彩颜料,必须经过“烤花”工艺才能表现出来。而且瓷板平洁光滑,既不能吸水,也不能附油,颜色很容易掉失脱落。但他却克服了种种困难,先用黑料勾描好人物的模样,再在上面罩色。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总结,他对改革瓷上油画的工艺技法愈来愈有信心。他把一种黄中带红的“西洋赤”和一种洋红那样的“小头茶”合在一起,烧烤时就变成西洋人的皮肤色,再把一种“泼黄”同一种黄中带赤的“代赭”合在一起,就成为所需的“黄色”。这两种主要色彩研制成功,为《政权归于苏维埃》的成功复制,在工艺和视觉效果上,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充分地展现了作品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仁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十五天的努力,张松茂的《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终于绘制成功。这件红色题材作品的问世,不仅拓宽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表现领域,而且丰富了中国陶瓷装饰的文化意涵,不愧为红色题材瓷板画的经典代表作。
景德镇艺术瓷厂《知心话》瓷版(图2)
2009年北京东方艺都拍品。纵83厘米,横140厘米。
瓷板画上有款识“景德镇艺术瓷厂革命委员会敬制”,据此得知其为文革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根据“黄土画派”画家刘文西画作《知心话》原稿所制。该画派以人物画为主,扎根于黄土地,崛起于黄土地,辉煌于黄土地,主要表现陕北黄土地上敦厚开朗的农民形象。此画为刘文西代表作之一,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知心话》人物画瓷板,以刘文西“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笔墨技巧来展现画面。陶瓷艺术家通过形象思维,以瓷画形神兼备为最高的艺术目标,追求“迁想妙得”的艺术效果。在造型上吸取西画中素描、色彩的精华,同时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结合起来,再加以民间艺术中清新健康的朴素格调,从而使瓷画完整保留了刘文西原作的艺术风格。
此瓷板画以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描绘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与黄土地上的农民们聊家常的场景。画面中毛主席面带微笑,以一个自家人的身份神情专注地倾听着老农聊着家常,说着知心话,算计着收成,叙说着农家琐事,似乎连指间的烟灰都忘了弹。而画中的老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在主席面前无拘无束、侃侃而语。那自然而融洽的环境,那平和而亲切的气氛,那真实的亲情,那平凡中的伟大,亦通过瓷板的质感和美感,如身临其境般立体地表现了领袖和人民间的鱼水之情。
徐焕文《操场练兵》瓷板(图3)
2013年北京万隆拍品。纵39.5厘米,横58厘米。
此徐焕文写生创作的红色题材瓷板画,师法自然。画中雄峰起伏,群山环绕,树木葱葱郁郁,意境深远。画面主要用小斧劈表现,笔法苍劲,画风严谨。并以革命的情怀和自己的画风,表达出沉稳的政治思想内涵和凝练深厚的艺术效果。
徐焕文生于1932年1月,江西东乡人。原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副所长,作品以陶瓷粉彩山水见长,曾师承“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大师之子汪少平。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所作大型瓷板画《英雄城——南昌》,曾被首都人民大会堂陈列,好评如潮。1990年所绘瓷板画《庐山风光》,曾被江西省政府作为馈赠香港名人沈炳麟先生的礼品。1995年创作的瓷盘《井岗山主峰》,曾被中央组织部和江西省委作为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赠品。另有众多经典传世之作被各大博物馆、展览馆收藏。其生平为《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书籍所载。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邹国钧作《圭峰旭日》瓷板(图4)
2013年北京中拍拍品。纵25厘米,横37厘米。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大批陶瓷艺术家走出画室,深入大江南北、田间地头、工矿厂房,写生创作讴歌社会主义新气象之瓷画作品。王大凡、张志汤、王锡良、张松茂等人,以及此瓷板画作者邹国钧,均创作过具有传世价值的写生、写实作品。这些作品,或置于人民大会堂,或置于首都和各省市重要场所,或参与各种重要展览,均为优秀代表作品。
位于江西弋阳县信江南岸的圭峰,山峦峻峭,峰岩秀逸,怪石嶙峋,岩洞幽奇;云海层层,雾涛翻滚,朝阳似火,晚霞溢金;苍松挺拔,翠竹亭亭,草木葱茏,四季花香;林间珍禽和鸣,山涧怪兽出没;清泉细无声,雨花来无际,可谓峰峰奇特、景景壮观,素有“江上圭峰天下稀”的盛誉。此幅瓷板以圭峰为主景,构图大气磅礴,板面平整如镜,胎釉如丝如滑,施彩填色鲜亮润泽,极具视觉冲击力。近景一松树巍然挺拔;主景圭峰横空推出,顶天立地;山腰云雾缭绕,山下良田绵延;远山山脚下厂房林立若隐若现于丛林。一队学生在红旗引导下,迎着初升的太阳昂首阔步向前。此为一幅极具时代特征、极富时代气息、作者精心创作的红色题材写生精品。
粉彩《样板戏人物故事图》瓷板一对(图5)
2013年中国嘉德拍品。两瓷板各纵59.1厘米,横41.4厘米。
图左瓷板上有款识“太阳出来了,受苦的喜儿翻了身,革命现代样板戏《白毛女》,一九七一年作于艺术瓷厂”。而图右瓷板上则有“党给我智慧,给我胆,破冰雪,冒严寒,只身独闯威虎山。革命现代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一九七一年作于艺术瓷厂”款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瓷厂生产的生活和装饰用瓷,均体现了那个特定年代人们朴素、忠诚、炽热的情感,并凝聚了特有的时代狂热和个人崇拜,从而构成了一种亘古未有的特殊情结。这些作品的制作工艺非常精到和考究,从设计、用料、绘画到烧制,每个环节都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经常是由特定的单位、特定的人员、作为特定的任务为特定的对象而生产的特定瓷器,因而极具收藏价值。其装饰题材广泛,皆为当时特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对瓷板以《白毛女》、《智取威虎山》这两个革命样板戏为题材,绘画出主要人物,两者均是时至今日都大受欢迎的戏剧。而瓷板则施釉加彩,釉色莹润,胎质细腻坚致,实为特殊年代中不可多得的珍稀精品。两块瓷板皆以雪景图为背景,以样板戏中的主角喜儿和杨子荣亮相姿势,绘于画面正中,人物神态灵动,形象逼真。其中《白毛女》瓷板,主人公喜儿昂首挺立,右手上举,饱含对黄世仁的刻骨铭心仇恨,以及翻身得解放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智取威虎山》瓷板,主人公杨子荣英雄豪迈、大气凛然,“管叫山河换新装”、“只盼深山出太阳”的革命豪情,在此瓷板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71年艺术瓷厂美研室集体作《跃马擒敌》瓷板(图6)
2011年北京保利拍品。长55厘米。
此瓷板由江西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室根据李惠《跃马擒敌》原画作品集体创作。新中国后,景德镇在原有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十大瓷厂。其中作为展示景德镇“瓷都”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景德镇艺术瓷厂原名工艺美术瓷厂,始建于1958年9月。该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弘扬和发展了粉彩陶瓷艺术,作品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赞誉,产品销往东南亚和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东方艺术明珠”之誉的粉彩瓷增添了无穷的光彩。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为釉上装饰的一种形式。该厂制作的《跃马擒敌》粉彩瓷板,画面为大雪纷飞的祖国边疆上,我边防哨兵和民兵跃马飞奔誓擒来犯之敌的场景。其笔触线条纤细、色彩丰富,瓷板光泽莹亮、秀美娇艳,用瓷的“语言”诠释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组成的钢铁长城。
《跃马擒敌》瓷板原画作者李惠生于1927年2月,陕西省户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5年入陕西省艺术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班,曾师从侯友可、袁白涛、赵望云,潜心研习山水画。1976年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擅长中国画山水和画马。山水笔墨奔放、雄浑俊秀,骏马雄健亢奋、气势磅礴。主要作品有《贺龙元帅和塞上民兵》《红林》《阮淑贞》《跃马擒敌》《地下粮仓》等,作品先后参加过全国美展,并且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74年曹达柏、雷罗汉作粉彩《喜丰收》瓷板(图7)
2013年北京保利拍品。纵44厘米,横76厘米。
此瓷板画曾经著录于《新月雅集——“继往开来·瓷都新貌”建国初期陶瓷特展》第44页。上有款识“因地制宜结硕果,车船满载喜丰收。一九七四年仲秋月,曹达柏、雷罗汉合作于景德镇。”此作尽管创作多年,但仍然保持得如此亮丽,弥足珍贵,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画面为农村收获季节,农民们喜气洋洋地或摘取、或用拖拉机和小船运送,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场景。其内涵丰富而不失开阔大气,画面动静揉合、清新自然,希图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前程似锦的繁荣景象。而时代气息浓厚的笔触秀润与雄健兼备、山清水秀的风光,辛勤劳动的人民,硕果累累的绿树,一望无际的运送丰收果实的小船,艺术地展现出新中国“江山如此多娇”。令人感觉到在社会主义体制下,陶瓷艺人们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创作激情。
曹达柏师从有“珠山小八友”之称的邹国均,是解放后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陶瓷艺术工作者,其瓷上绘画以粉彩山水见长,作品既广纳“百家之长为我用”,又在古人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而雷罗汉则是景德镇艺术瓷厂一流填彩高手,为陶瓷美术家叶震嘉先生的传人。其作品主题突出,布局简约,色彩明快,线条流畅,立体感极强。通过《喜丰收》瓷板画,人们看到了老一辈陶瓷艺人们百折不饶的工作态度、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感觉到他们聪慧的创作思维、为国争光的责任心,感受到激情岁月的陶瓷艺术工作者“敢于人先”的创造精神,感悟到他们坚定前进的步伐与勇攀高峰的铿铿信念。 1958年涂菊清作粉彩《勘探队员》瓷板(图8)
2013年景德镇华艺拍品。纵37厘米,横25厘米。
此红色题材瓷板画曾经著录于1980年《陶瓷美术》杂志第1期第11页。上有题识“社会主义力无穷,跃进高潮似火烽,祖国山河新建设,城市农村齐繁荣。世英同志赏玩。涂菊清敬绘于景德镇一九五八年仲冬”。瓷板创于上世纪50年代末,彼时全国正提出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的大跃进运动,全国上下一片振奋。正是有感于这一热情,作者故画此作品送与友人世英以共勉。瓷板粉料细腻润滑,呈色艳丽,为上佳粉彩料。画面中勘探队员不畏艰辛,勇攀科学高峰。作者以没骨技法渲染出人物衣裳与人物面部表情之层次感,进一步丰富了人物感情,将人物放置于画面中上位置突出重点,以青绿山水为背景,整体突出勘探队员永登高峰的探索精神。
涂菊清,原名涂菊亭,斋号圃竹轩,江西南昌人。其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景德镇彩瓷界就极负盛名。建国后,他在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感召下,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指引下,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在大胆创新中不断进取,瓷艺创作在艺术观念和题材选择、表现手段和装饰手法等方面,都突破了既往桎梏,将陶瓷艺术创作推向了新高度和新境界。其多画浅绛彩、粉彩,擅长山水、人物,手法颇具功底。
章文超仿刘春华原作《毛主席去安源》瓷板画(图9)
2002年上海崇源拍品。纵118厘米,横62厘米。
此红色题材瓷板画上有款识“毛主席去安源,一九二一年秋,我们伟大的导师毛主席去安源,亲自点燃了安源的革命烈火”矾红仿宋美术字体。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章文超先生,文革时期接受政治任务,以高涨的热情和惊人的创作力,完成了两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瓷板画作品。其中一幅头像作品经原作者刘春华先生亲自审定现存江西省安源纪念馆,而另一幅就是这块按原作比例缩放的彩釉《毛主席去安源》瓷板画,且与原作惊人相似。此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画面的中心位置为身穿长衫、手拿油纸伞的青年毛泽东,其身后翻滚的乌云、沉降的地平线,使群山显得低矮而彰显了人物的高大。此作完美地表现了青年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实为讴歌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实践的艺术珍品。
在瓷坛有“瓷画肖像大师”之誉的章文超先生,其创作的人物注重观神察志,博诸家之长,所作瓷画均达到了神形兼备、工致细腻、色彩逼真的艺术效果。而美术经典之作《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是1967年刘春华先生为画这幅画,亲自到安源搜集素材,并仔细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诗词后激情创作而成。这幅画在1967年10月展出后轰动一时,众多观者仰望此作后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而其制作成的各种印刷品发行量达9亿余张,为当今世上印量最大的一幅经典油画作品。
1969年艺术瓷厂作粉彩《忠心图》瓷板(图10)
2008年上海崇源拍品。纵683厘米,横38厘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术作品,其内容多为展现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伟大领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工农兵学商的代表人物、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等。它们以艺术的构图、独特的视觉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的面貌,是特殊年代图像化的史书,是当时社会政治与历史的写照。
此件景德镇生产的红色题材瓷板画作品借鉴了传统年画的表现手法,以左右对称的构图形式重现了红色时期的艺术经典,描绘了人民张灯结彩迎接新生活的历史场景,具有政治宣传画报的意味。画面构图饱满,色彩浓艳,人物造型朴实,乡土气息浓厚,具有很强的民俗性。作品以红色为主要表现色彩,渲染出了喜庆的艺术氛围,也令此作更具政教性,宣扬了爱党、爱国、爱生活的口号,表现出了特殊年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面貌。
1970年艺术瓷厂美研室集体作《矿山新兵》瓷板(图11)
2011年北京保利拍品。高55厘米。
杨之光创作的中国画《矿山新兵》,为文革美术的一大代表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它证实了描绘光影效果的西方写实画法在东方水墨写意体系中兼容的可能性,因而在国画界中掀起了逆光热,并在1972年全国美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这件景德镇生产的红色题材瓷板画将国画内容转移瓷上,展现了一位刚穿上矿山服、带上矿工帽的女青年形象,英姿飒爽、洋溢青春活力。虽然杨之光笔下的“矿山新兵”人物形象的特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人物审美原则总体上保持了一致,但是在具体的形象塑造中所呈现出的那份清新、那份自然、那份美感,却远远突破了粗粝的时代美学范畴。而主体形象和几乎所有细节,皆能视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象征符号——青年女性形象是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象征,作为煤矿“新兵”的主体身份是工人阶级的象征,工作服与安全帽是对安全生产和工人待遇的肯定,小喇叭和远处的宣传栏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典型环境,花衬衣与草帽上的“公社”字样提示着工农联盟和农民转工人的经历,井架和小火车是对充满生机的“文革”地方工业经济的讴歌。甚至连芭蕉和竹棚都不仅仅是对风物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于“中国特色”和浪漫主义的提示。作品构图干净简练,带有水墨之感,人物形象突出,设色、用笔灵动有力,洋溢着饱满的革命激情。
1973年白海作粉彩《飞架彩虹》瓷板(图12)
2013年景德镇华艺拍品。纵62厘米,横36厘米。
该景德镇瓷板画上有款识“飞架彩虹一九七三年冬白海写于景市”。作者白海系科班出身,国画功底扎实。加之多年陶瓷绘画的积累,使其以雄浑奇俊之势,绘就了此幅《飞架彩虹》粉彩青绿山水。但见崇山峻岭间在建的成昆铁路如巨龙蜿蜒,峰谷林壑间筑路工身影闪现。苍松青翠、层峦叠嶂,掠过群峰及至天际处,飞起一抹彩虹,整幅画面予人以豪迈壮阔、气吞山河之感,实为时代气息浓郁的上乘红色题材粉彩瓷画佳作。
1945年生于江西景德镇的白海,号铁石,江西临川人。浙江绍兴文理学院美术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他桃李满天下,学生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刘伟。打小就热爱美术的他走的是自学成才之路,其颇具美术天赋和美学头脑,16岁就担任美术教师,18岁参军后即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73年,已届28岁转业的他开始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与大学美术教学工作。1985年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四年后即破格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长期以来,他坚持外出写生,祖国的大好河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其曾多次举办陶瓷艺术展与个人画展,中国美术馆、国外艺术馆多有其作品展览,且有众多作品被博物馆、艺术馆及个人收藏。
景德镇制作生产的激情岁月的红色题材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以此表达龙的传人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其瓷板与画作交融所产生的美的瓷感和质感,既可适合人们崇尚古典美的需要,亦可满足人们追求“红色革命”的理想。纵观以上红色题材的瓷板画在绘画、工艺的双重发展中,我们可见这种瓷画艺术是“笔墨当随时代”的人文精神展示。它既注重形式的新颖化,又注重工艺的多元化,不仅是华夏陶瓷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而且亦为工艺美术与中国绘画相互交融的艺术奇葩!它举世瞩目的深远影响,必将永载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史册。 (责编:雨岚)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无论是国家的经济体制,还是人民的精神面貌,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景德镇瓷业也于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旧貌换新颜”,实施了重大的变革。旧社会含辛茹苦的陶瓷艺人,转身成为了新中国当家作主的主人。由于生活负担减轻,社会地位提高,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满怀激情地投入到陶瓷艺术创作之中,开始了他们全新的陶瓷艺术生涯。他们以造化制新图,用笔墨写心声,激情创作了一大批主题鲜明、思想进步、寓意深刻、时代感强的瓷板画作。这一时期的瓷板画多为红色题材,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新生活,内容如爱党爱国爱领袖、祖国大好河山、革命样板戏、军民一家亲、爱劳动争上游等,以此讴歌新社会和新生活。
激情岁月的红色题材瓷板画,既能够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拥有瓷板的平整光洁之美,又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富含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如今它们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保持着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持续升温的红色收藏艺术市场表现“抢眼”。笔者现精选艺术市场所见景德镇此类红色藏品若干呈现在大家眼前,并略作分析,其目的不仅是欣赏一种艺术、重温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怀旧情结——对火红年代的一种深情的怀念!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松茂创作的彩绘《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图1)
2012年北京万隆拍品。纵41厘米,横82厘米。
此瓷板画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著名陶瓷美术家张松茂在弱冠之期的成名代表作,曾经被选送参加全国合作社系统成果展览会,当时观者如云,好评如潮,获得了优秀作品奖。当人们看到熟悉的列宁、斯大林、莫洛托夫等领袖人物与一群工农兵代表汇集一起时的画面,耳畔仿佛响起了列宁那铿锵有力的演讲,仿佛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和“乌拉”的欢呼声。画作不仅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一九五四年八月,景德镇市陶研所(轻工部陶研所前身)成立,张松茂调入了陶研所。尽管《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获誉并且在全国名声大震,然而善于总结的他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在部所的第一年又重画了一块。此幅的人物形象更为清晰逼真,色感明快,质感细腻,情感更加丰富,充分显示了他不凡的技术造诣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张松茂在这件红色题材瓷板上画油画,于以往的陶瓷史上并无先例,更无经验可供借鉴。瓷上油画与西洋油画材质不同,油画颜料是颜料与干性植物油混磨而成的浆性颜料,画好后就能够观赏;瓷上油画的颜料则是称作“德料”的新彩颜料,必须经过“烤花”工艺才能表现出来。而且瓷板平洁光滑,既不能吸水,也不能附油,颜色很容易掉失脱落。但他却克服了种种困难,先用黑料勾描好人物的模样,再在上面罩色。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总结,他对改革瓷上油画的工艺技法愈来愈有信心。他把一种黄中带红的“西洋赤”和一种洋红那样的“小头茶”合在一起,烧烤时就变成西洋人的皮肤色,再把一种“泼黄”同一种黄中带赤的“代赭”合在一起,就成为所需的“黄色”。这两种主要色彩研制成功,为《政权归于苏维埃》的成功复制,在工艺和视觉效果上,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充分地展现了作品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仁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十五天的努力,张松茂的《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终于绘制成功。这件红色题材作品的问世,不仅拓宽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表现领域,而且丰富了中国陶瓷装饰的文化意涵,不愧为红色题材瓷板画的经典代表作。
景德镇艺术瓷厂《知心话》瓷版(图2)
2009年北京东方艺都拍品。纵83厘米,横140厘米。
瓷板画上有款识“景德镇艺术瓷厂革命委员会敬制”,据此得知其为文革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根据“黄土画派”画家刘文西画作《知心话》原稿所制。该画派以人物画为主,扎根于黄土地,崛起于黄土地,辉煌于黄土地,主要表现陕北黄土地上敦厚开朗的农民形象。此画为刘文西代表作之一,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知心话》人物画瓷板,以刘文西“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笔墨技巧来展现画面。陶瓷艺术家通过形象思维,以瓷画形神兼备为最高的艺术目标,追求“迁想妙得”的艺术效果。在造型上吸取西画中素描、色彩的精华,同时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结合起来,再加以民间艺术中清新健康的朴素格调,从而使瓷画完整保留了刘文西原作的艺术风格。
此瓷板画以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描绘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与黄土地上的农民们聊家常的场景。画面中毛主席面带微笑,以一个自家人的身份神情专注地倾听着老农聊着家常,说着知心话,算计着收成,叙说着农家琐事,似乎连指间的烟灰都忘了弹。而画中的老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在主席面前无拘无束、侃侃而语。那自然而融洽的环境,那平和而亲切的气氛,那真实的亲情,那平凡中的伟大,亦通过瓷板的质感和美感,如身临其境般立体地表现了领袖和人民间的鱼水之情。
徐焕文《操场练兵》瓷板(图3)
2013年北京万隆拍品。纵39.5厘米,横58厘米。
此徐焕文写生创作的红色题材瓷板画,师法自然。画中雄峰起伏,群山环绕,树木葱葱郁郁,意境深远。画面主要用小斧劈表现,笔法苍劲,画风严谨。并以革命的情怀和自己的画风,表达出沉稳的政治思想内涵和凝练深厚的艺术效果。
徐焕文生于1932年1月,江西东乡人。原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副所长,作品以陶瓷粉彩山水见长,曾师承“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大师之子汪少平。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所作大型瓷板画《英雄城——南昌》,曾被首都人民大会堂陈列,好评如潮。1990年所绘瓷板画《庐山风光》,曾被江西省政府作为馈赠香港名人沈炳麟先生的礼品。1995年创作的瓷盘《井岗山主峰》,曾被中央组织部和江西省委作为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赠品。另有众多经典传世之作被各大博物馆、展览馆收藏。其生平为《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书籍所载。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邹国钧作《圭峰旭日》瓷板(图4)
2013年北京中拍拍品。纵25厘米,横37厘米。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大批陶瓷艺术家走出画室,深入大江南北、田间地头、工矿厂房,写生创作讴歌社会主义新气象之瓷画作品。王大凡、张志汤、王锡良、张松茂等人,以及此瓷板画作者邹国钧,均创作过具有传世价值的写生、写实作品。这些作品,或置于人民大会堂,或置于首都和各省市重要场所,或参与各种重要展览,均为优秀代表作品。
位于江西弋阳县信江南岸的圭峰,山峦峻峭,峰岩秀逸,怪石嶙峋,岩洞幽奇;云海层层,雾涛翻滚,朝阳似火,晚霞溢金;苍松挺拔,翠竹亭亭,草木葱茏,四季花香;林间珍禽和鸣,山涧怪兽出没;清泉细无声,雨花来无际,可谓峰峰奇特、景景壮观,素有“江上圭峰天下稀”的盛誉。此幅瓷板以圭峰为主景,构图大气磅礴,板面平整如镜,胎釉如丝如滑,施彩填色鲜亮润泽,极具视觉冲击力。近景一松树巍然挺拔;主景圭峰横空推出,顶天立地;山腰云雾缭绕,山下良田绵延;远山山脚下厂房林立若隐若现于丛林。一队学生在红旗引导下,迎着初升的太阳昂首阔步向前。此为一幅极具时代特征、极富时代气息、作者精心创作的红色题材写生精品。
粉彩《样板戏人物故事图》瓷板一对(图5)
2013年中国嘉德拍品。两瓷板各纵59.1厘米,横41.4厘米。
图左瓷板上有款识“太阳出来了,受苦的喜儿翻了身,革命现代样板戏《白毛女》,一九七一年作于艺术瓷厂”。而图右瓷板上则有“党给我智慧,给我胆,破冰雪,冒严寒,只身独闯威虎山。革命现代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一九七一年作于艺术瓷厂”款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瓷厂生产的生活和装饰用瓷,均体现了那个特定年代人们朴素、忠诚、炽热的情感,并凝聚了特有的时代狂热和个人崇拜,从而构成了一种亘古未有的特殊情结。这些作品的制作工艺非常精到和考究,从设计、用料、绘画到烧制,每个环节都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经常是由特定的单位、特定的人员、作为特定的任务为特定的对象而生产的特定瓷器,因而极具收藏价值。其装饰题材广泛,皆为当时特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对瓷板以《白毛女》、《智取威虎山》这两个革命样板戏为题材,绘画出主要人物,两者均是时至今日都大受欢迎的戏剧。而瓷板则施釉加彩,釉色莹润,胎质细腻坚致,实为特殊年代中不可多得的珍稀精品。两块瓷板皆以雪景图为背景,以样板戏中的主角喜儿和杨子荣亮相姿势,绘于画面正中,人物神态灵动,形象逼真。其中《白毛女》瓷板,主人公喜儿昂首挺立,右手上举,饱含对黄世仁的刻骨铭心仇恨,以及翻身得解放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智取威虎山》瓷板,主人公杨子荣英雄豪迈、大气凛然,“管叫山河换新装”、“只盼深山出太阳”的革命豪情,在此瓷板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71年艺术瓷厂美研室集体作《跃马擒敌》瓷板(图6)
2011年北京保利拍品。长55厘米。
此瓷板由江西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室根据李惠《跃马擒敌》原画作品集体创作。新中国后,景德镇在原有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十大瓷厂。其中作为展示景德镇“瓷都”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景德镇艺术瓷厂原名工艺美术瓷厂,始建于1958年9月。该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弘扬和发展了粉彩陶瓷艺术,作品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赞誉,产品销往东南亚和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东方艺术明珠”之誉的粉彩瓷增添了无穷的光彩。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为釉上装饰的一种形式。该厂制作的《跃马擒敌》粉彩瓷板,画面为大雪纷飞的祖国边疆上,我边防哨兵和民兵跃马飞奔誓擒来犯之敌的场景。其笔触线条纤细、色彩丰富,瓷板光泽莹亮、秀美娇艳,用瓷的“语言”诠释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组成的钢铁长城。
《跃马擒敌》瓷板原画作者李惠生于1927年2月,陕西省户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5年入陕西省艺术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班,曾师从侯友可、袁白涛、赵望云,潜心研习山水画。1976年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擅长中国画山水和画马。山水笔墨奔放、雄浑俊秀,骏马雄健亢奋、气势磅礴。主要作品有《贺龙元帅和塞上民兵》《红林》《阮淑贞》《跃马擒敌》《地下粮仓》等,作品先后参加过全国美展,并且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74年曹达柏、雷罗汉作粉彩《喜丰收》瓷板(图7)
2013年北京保利拍品。纵44厘米,横76厘米。
此瓷板画曾经著录于《新月雅集——“继往开来·瓷都新貌”建国初期陶瓷特展》第44页。上有款识“因地制宜结硕果,车船满载喜丰收。一九七四年仲秋月,曹达柏、雷罗汉合作于景德镇。”此作尽管创作多年,但仍然保持得如此亮丽,弥足珍贵,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画面为农村收获季节,农民们喜气洋洋地或摘取、或用拖拉机和小船运送,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场景。其内涵丰富而不失开阔大气,画面动静揉合、清新自然,希图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前程似锦的繁荣景象。而时代气息浓厚的笔触秀润与雄健兼备、山清水秀的风光,辛勤劳动的人民,硕果累累的绿树,一望无际的运送丰收果实的小船,艺术地展现出新中国“江山如此多娇”。令人感觉到在社会主义体制下,陶瓷艺人们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创作激情。
曹达柏师从有“珠山小八友”之称的邹国均,是解放后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陶瓷艺术工作者,其瓷上绘画以粉彩山水见长,作品既广纳“百家之长为我用”,又在古人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而雷罗汉则是景德镇艺术瓷厂一流填彩高手,为陶瓷美术家叶震嘉先生的传人。其作品主题突出,布局简约,色彩明快,线条流畅,立体感极强。通过《喜丰收》瓷板画,人们看到了老一辈陶瓷艺人们百折不饶的工作态度、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感觉到他们聪慧的创作思维、为国争光的责任心,感受到激情岁月的陶瓷艺术工作者“敢于人先”的创造精神,感悟到他们坚定前进的步伐与勇攀高峰的铿铿信念。 1958年涂菊清作粉彩《勘探队员》瓷板(图8)
2013年景德镇华艺拍品。纵37厘米,横25厘米。
此红色题材瓷板画曾经著录于1980年《陶瓷美术》杂志第1期第11页。上有题识“社会主义力无穷,跃进高潮似火烽,祖国山河新建设,城市农村齐繁荣。世英同志赏玩。涂菊清敬绘于景德镇一九五八年仲冬”。瓷板创于上世纪50年代末,彼时全国正提出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的大跃进运动,全国上下一片振奋。正是有感于这一热情,作者故画此作品送与友人世英以共勉。瓷板粉料细腻润滑,呈色艳丽,为上佳粉彩料。画面中勘探队员不畏艰辛,勇攀科学高峰。作者以没骨技法渲染出人物衣裳与人物面部表情之层次感,进一步丰富了人物感情,将人物放置于画面中上位置突出重点,以青绿山水为背景,整体突出勘探队员永登高峰的探索精神。
涂菊清,原名涂菊亭,斋号圃竹轩,江西南昌人。其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景德镇彩瓷界就极负盛名。建国后,他在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感召下,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指引下,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在大胆创新中不断进取,瓷艺创作在艺术观念和题材选择、表现手段和装饰手法等方面,都突破了既往桎梏,将陶瓷艺术创作推向了新高度和新境界。其多画浅绛彩、粉彩,擅长山水、人物,手法颇具功底。
章文超仿刘春华原作《毛主席去安源》瓷板画(图9)
2002年上海崇源拍品。纵118厘米,横62厘米。
此红色题材瓷板画上有款识“毛主席去安源,一九二一年秋,我们伟大的导师毛主席去安源,亲自点燃了安源的革命烈火”矾红仿宋美术字体。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章文超先生,文革时期接受政治任务,以高涨的热情和惊人的创作力,完成了两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瓷板画作品。其中一幅头像作品经原作者刘春华先生亲自审定现存江西省安源纪念馆,而另一幅就是这块按原作比例缩放的彩釉《毛主席去安源》瓷板画,且与原作惊人相似。此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画面的中心位置为身穿长衫、手拿油纸伞的青年毛泽东,其身后翻滚的乌云、沉降的地平线,使群山显得低矮而彰显了人物的高大。此作完美地表现了青年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实为讴歌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实践的艺术珍品。
在瓷坛有“瓷画肖像大师”之誉的章文超先生,其创作的人物注重观神察志,博诸家之长,所作瓷画均达到了神形兼备、工致细腻、色彩逼真的艺术效果。而美术经典之作《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是1967年刘春华先生为画这幅画,亲自到安源搜集素材,并仔细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诗词后激情创作而成。这幅画在1967年10月展出后轰动一时,众多观者仰望此作后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而其制作成的各种印刷品发行量达9亿余张,为当今世上印量最大的一幅经典油画作品。
1969年艺术瓷厂作粉彩《忠心图》瓷板(图10)
2008年上海崇源拍品。纵683厘米,横38厘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术作品,其内容多为展现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伟大领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工农兵学商的代表人物、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等。它们以艺术的构图、独特的视觉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的面貌,是特殊年代图像化的史书,是当时社会政治与历史的写照。
此件景德镇生产的红色题材瓷板画作品借鉴了传统年画的表现手法,以左右对称的构图形式重现了红色时期的艺术经典,描绘了人民张灯结彩迎接新生活的历史场景,具有政治宣传画报的意味。画面构图饱满,色彩浓艳,人物造型朴实,乡土气息浓厚,具有很强的民俗性。作品以红色为主要表现色彩,渲染出了喜庆的艺术氛围,也令此作更具政教性,宣扬了爱党、爱国、爱生活的口号,表现出了特殊年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面貌。
1970年艺术瓷厂美研室集体作《矿山新兵》瓷板(图11)
2011年北京保利拍品。高55厘米。
杨之光创作的中国画《矿山新兵》,为文革美术的一大代表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它证实了描绘光影效果的西方写实画法在东方水墨写意体系中兼容的可能性,因而在国画界中掀起了逆光热,并在1972年全国美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这件景德镇生产的红色题材瓷板画将国画内容转移瓷上,展现了一位刚穿上矿山服、带上矿工帽的女青年形象,英姿飒爽、洋溢青春活力。虽然杨之光笔下的“矿山新兵”人物形象的特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人物审美原则总体上保持了一致,但是在具体的形象塑造中所呈现出的那份清新、那份自然、那份美感,却远远突破了粗粝的时代美学范畴。而主体形象和几乎所有细节,皆能视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象征符号——青年女性形象是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象征,作为煤矿“新兵”的主体身份是工人阶级的象征,工作服与安全帽是对安全生产和工人待遇的肯定,小喇叭和远处的宣传栏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典型环境,花衬衣与草帽上的“公社”字样提示着工农联盟和农民转工人的经历,井架和小火车是对充满生机的“文革”地方工业经济的讴歌。甚至连芭蕉和竹棚都不仅仅是对风物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于“中国特色”和浪漫主义的提示。作品构图干净简练,带有水墨之感,人物形象突出,设色、用笔灵动有力,洋溢着饱满的革命激情。
1973年白海作粉彩《飞架彩虹》瓷板(图12)
2013年景德镇华艺拍品。纵62厘米,横36厘米。
该景德镇瓷板画上有款识“飞架彩虹一九七三年冬白海写于景市”。作者白海系科班出身,国画功底扎实。加之多年陶瓷绘画的积累,使其以雄浑奇俊之势,绘就了此幅《飞架彩虹》粉彩青绿山水。但见崇山峻岭间在建的成昆铁路如巨龙蜿蜒,峰谷林壑间筑路工身影闪现。苍松青翠、层峦叠嶂,掠过群峰及至天际处,飞起一抹彩虹,整幅画面予人以豪迈壮阔、气吞山河之感,实为时代气息浓郁的上乘红色题材粉彩瓷画佳作。
1945年生于江西景德镇的白海,号铁石,江西临川人。浙江绍兴文理学院美术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他桃李满天下,学生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刘伟。打小就热爱美术的他走的是自学成才之路,其颇具美术天赋和美学头脑,16岁就担任美术教师,18岁参军后即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73年,已届28岁转业的他开始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与大学美术教学工作。1985年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四年后即破格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长期以来,他坚持外出写生,祖国的大好河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其曾多次举办陶瓷艺术展与个人画展,中国美术馆、国外艺术馆多有其作品展览,且有众多作品被博物馆、艺术馆及个人收藏。
景德镇制作生产的激情岁月的红色题材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以此表达龙的传人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其瓷板与画作交融所产生的美的瓷感和质感,既可适合人们崇尚古典美的需要,亦可满足人们追求“红色革命”的理想。纵观以上红色题材的瓷板画在绘画、工艺的双重发展中,我们可见这种瓷画艺术是“笔墨当随时代”的人文精神展示。它既注重形式的新颖化,又注重工艺的多元化,不仅是华夏陶瓷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而且亦为工艺美术与中国绘画相互交融的艺术奇葩!它举世瞩目的深远影响,必将永载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史册。 (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