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收到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这种反思需要教师站在客观评判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进行批判式分析。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学反思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使整个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保障。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及时记录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教学,并提升自身水平。
下面,结合高中历史教学,谈谈我对课后反思的一些看法。
一、课后反思的思路
我认为,课后反思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既要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又要分析学生学习的心态和进程,这样才能使教和学相互促进。
层次递进。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的过程,要让学生首先感知历史的学习层次,从基础知识开始,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抗美援朝对战争的影响”时,我们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先讲“抗美援朝”对美国的影响,继而讲对日本的影响,再进而讲对朝鲜的影响,最后讲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通过知识的递进关系,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能够给予客观、全面的认知。其次,历史教学存在纵横联系,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联系。所以,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纵向贯通、横向联系,充分揭示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认识发展趋势和本质。
发现“亮点”。要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不同的历史时代拥有不同的时代风情,服装可以作为记录时代变化的最直观体现。通过中国历史上服装的变化,我们可以归纳出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唐装、近代的中山装、独具中国女性魅力的旗袍、革命战争时期的列宁装、新中国成立后的军装,以及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伴随着时代的演变,新颖别致、特色鲜明的现当代时装,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浪花,总能让我们感叹历史的魅力与风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进行反思时,多思考教学新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发现“亮点”,摒弃一些不好的做法,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多角度、多层次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常记“败笔”。每一堂课,不管课前做的设计多么完美,课堂上都可能出现失误。课后,如果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会认真地分析、思考、总结,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
二、课后反思的具体方法
教师本身反思。通过本身反思,列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教师本身反思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采用的教法是不是符合教学实际,是不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建构是否遵循着课标的要求,能否真实地反映事物发展的特点。从本身反思中,教师可以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从而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注重理论的指导意义,又重视课堂实践的反馈指导作用,将历史课讲得妙趣横生。
学生表现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分析教学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在以后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如我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时,先给出了几段材料:材料一主要讲的是清政府官僚腐败,国家政治昏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材料二主要讲的是各地运动频发及太平军声势浩大的反清运动;材料三讲的是清政府剿灭太平军的一系列行动。教师通过以上材料让学生总结发生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还有另外一组材料:鸦片战争打开列强侵蚀清政府的大门,鸦片进入中国从每年3万箱增至7万箱,中国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失海外……同时,洋布、洋油、洋棉等挤占了中国的市场。由此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外国的商品缘何成为中国人的必需品?由此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影响和后果?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其不断进行引导,让学生反思清政府的行为与列强的行径,民族反抗运动原因慢慢清晰,如阶级矛盾的激化,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救亡运动的形成,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接近事实的真相,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恰好是反思运用的结果。反之,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教学效果则迥异。
同事旁听反思。作为老教师,工作时间一长往往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套路,久而久之,很难发现自身的不足,也很难客观地对自身进行评价。同事作为旁观者,请他们来进行听课和评议,可以发现我们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盲点,对于自身水平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书籍学习反思。通过对教育书籍的阅读,教师可以从中发掘自身需要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整体素质。
(责 编 再 澜)
下面,结合高中历史教学,谈谈我对课后反思的一些看法。
一、课后反思的思路
我认为,课后反思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既要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又要分析学生学习的心态和进程,这样才能使教和学相互促进。
层次递进。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的过程,要让学生首先感知历史的学习层次,从基础知识开始,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抗美援朝对战争的影响”时,我们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先讲“抗美援朝”对美国的影响,继而讲对日本的影响,再进而讲对朝鲜的影响,最后讲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通过知识的递进关系,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能够给予客观、全面的认知。其次,历史教学存在纵横联系,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联系。所以,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纵向贯通、横向联系,充分揭示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认识发展趋势和本质。
发现“亮点”。要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不同的历史时代拥有不同的时代风情,服装可以作为记录时代变化的最直观体现。通过中国历史上服装的变化,我们可以归纳出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唐装、近代的中山装、独具中国女性魅力的旗袍、革命战争时期的列宁装、新中国成立后的军装,以及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伴随着时代的演变,新颖别致、特色鲜明的现当代时装,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浪花,总能让我们感叹历史的魅力与风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进行反思时,多思考教学新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发现“亮点”,摒弃一些不好的做法,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多角度、多层次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常记“败笔”。每一堂课,不管课前做的设计多么完美,课堂上都可能出现失误。课后,如果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会认真地分析、思考、总结,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
二、课后反思的具体方法
教师本身反思。通过本身反思,列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教师本身反思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采用的教法是不是符合教学实际,是不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建构是否遵循着课标的要求,能否真实地反映事物发展的特点。从本身反思中,教师可以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从而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注重理论的指导意义,又重视课堂实践的反馈指导作用,将历史课讲得妙趣横生。
学生表现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分析教学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在以后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如我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时,先给出了几段材料:材料一主要讲的是清政府官僚腐败,国家政治昏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材料二主要讲的是各地运动频发及太平军声势浩大的反清运动;材料三讲的是清政府剿灭太平军的一系列行动。教师通过以上材料让学生总结发生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还有另外一组材料:鸦片战争打开列强侵蚀清政府的大门,鸦片进入中国从每年3万箱增至7万箱,中国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失海外……同时,洋布、洋油、洋棉等挤占了中国的市场。由此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外国的商品缘何成为中国人的必需品?由此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影响和后果?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其不断进行引导,让学生反思清政府的行为与列强的行径,民族反抗运动原因慢慢清晰,如阶级矛盾的激化,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救亡运动的形成,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接近事实的真相,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恰好是反思运用的结果。反之,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教学效果则迥异。
同事旁听反思。作为老教师,工作时间一长往往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套路,久而久之,很难发现自身的不足,也很难客观地对自身进行评价。同事作为旁观者,请他们来进行听课和评议,可以发现我们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盲点,对于自身水平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书籍学习反思。通过对教育书籍的阅读,教师可以从中发掘自身需要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整体素质。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