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贯穿和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初中教育也必然要实施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作为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初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初中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使情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实施。
关键词: 教育;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目前,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农村初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忽视情感教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校单纯重视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忽视对其在做人和审美方面的培养,把情感教育排斥在教育过程之外。但是,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与认知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情感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完全符合中学生的成长规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情感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如果忽视情感教育,就会严重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加强情感教育是农村初中教育中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初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
当前的农村初中教育,已经严重偏离了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教育的基本方向,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目的集中在追求升学率上,教学仅限于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到情感的运用,严重忽视了情感因素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不仅没能在教学中得到积极的情感陶冶,反而滋生厌学的情绪,产生紧张、焦虑的负面情感体验,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当前初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 在教育实践中没能充分地认识到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第二,片面理解情感与智育的关系。第三, 忽视对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所以,初中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情感教育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价值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每个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即它是一种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另外,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还是重要的教育方法和艺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情感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农村中学的教学,教师就如同传授知识的工具,强调学生上课必须认真听、做好笔记,学生只需将老师讲的知识全盘接纳。显然,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好,教学目的也达不到。而且教学活动如果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人的情感需要,教育就会异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情感品质"。
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把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成功的初中教学必须将情感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初中教学应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从而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因而,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没有一个和谐、愉快的心境和情感氛围是根本不可能的,创造力是情感和理智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的贫乏和创造力的萎缩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 情感教育的实施,会从根本上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提高及创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构建现代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成为热爱学生的楷模,就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情感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来赢得学生的心, 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 与学生心灵沟通和互动。教學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
第三,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 身心都处于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时期。这是一个从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度时期, 这一时期是认知、情感以及个性急剧发展的时期, 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好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克服其消极的情绪,形成良好的稳定的情感品质,会对以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在初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在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进而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在初中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知情互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的特点,情和理是不能分开的,但主要靠情感教育,即以情育人、以情促教。从教学实践看,教师要激励学生,说理远不如动情,要号召学生,情比理容易,要鼓舞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出一番事业,理的力量是跟不上情的。所以,学校教育要建立知情互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知情互促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对于认知的积极促进作用,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结合起来,以情促知,以知激情,知情合一,让课堂教学成为传递知识和培养情感的过程。知情互促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以情施教,寓教于乐,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要把认知和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构建知情互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改进课堂教学,以教育情
中学生充满热情,精力充沛,但情感不稳定,所以中学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各级各类中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追求知识和真理也离不开情感的推动作用。以教育情,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其在认知能力获得发展的同时,道德感、美感等情感也获得发展,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课堂是情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三)建立情感型管理机制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应建立和谐合作的情感型管理机制。而要建立这种情感型管理机制,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人际沟通,以情育情。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充分肯定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其次,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偏心,对中下学生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关心、帮助和教育,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此外,教育学生爱他人更是培养情感的有效措施,要教育学生在学校这个集体大家庭中,不能惟我独尊,唯我独爱,使学生做到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此外,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活动是情感的基础和源泉,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做到以行育情。
参考文献:
[1] 蔡永江,陈荣华.爱的教育: 吴江市青云中学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2。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
关键词: 教育;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目前,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农村初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忽视情感教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校单纯重视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忽视对其在做人和审美方面的培养,把情感教育排斥在教育过程之外。但是,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与认知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情感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完全符合中学生的成长规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情感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如果忽视情感教育,就会严重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加强情感教育是农村初中教育中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初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
当前的农村初中教育,已经严重偏离了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教育的基本方向,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目的集中在追求升学率上,教学仅限于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到情感的运用,严重忽视了情感因素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不仅没能在教学中得到积极的情感陶冶,反而滋生厌学的情绪,产生紧张、焦虑的负面情感体验,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当前初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 在教育实践中没能充分地认识到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第二,片面理解情感与智育的关系。第三, 忽视对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所以,初中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情感教育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价值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每个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即它是一种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另外,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还是重要的教育方法和艺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情感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农村中学的教学,教师就如同传授知识的工具,强调学生上课必须认真听、做好笔记,学生只需将老师讲的知识全盘接纳。显然,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好,教学目的也达不到。而且教学活动如果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人的情感需要,教育就会异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情感品质"。
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把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成功的初中教学必须将情感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初中教学应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从而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因而,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没有一个和谐、愉快的心境和情感氛围是根本不可能的,创造力是情感和理智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的贫乏和创造力的萎缩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 情感教育的实施,会从根本上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提高及创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构建现代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成为热爱学生的楷模,就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情感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来赢得学生的心, 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 与学生心灵沟通和互动。教學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
第三,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 身心都处于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时期。这是一个从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度时期, 这一时期是认知、情感以及个性急剧发展的时期, 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好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克服其消极的情绪,形成良好的稳定的情感品质,会对以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在初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在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进而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在初中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知情互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的特点,情和理是不能分开的,但主要靠情感教育,即以情育人、以情促教。从教学实践看,教师要激励学生,说理远不如动情,要号召学生,情比理容易,要鼓舞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出一番事业,理的力量是跟不上情的。所以,学校教育要建立知情互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知情互促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对于认知的积极促进作用,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结合起来,以情促知,以知激情,知情合一,让课堂教学成为传递知识和培养情感的过程。知情互促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以情施教,寓教于乐,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要把认知和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构建知情互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改进课堂教学,以教育情
中学生充满热情,精力充沛,但情感不稳定,所以中学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各级各类中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追求知识和真理也离不开情感的推动作用。以教育情,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其在认知能力获得发展的同时,道德感、美感等情感也获得发展,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课堂是情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三)建立情感型管理机制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应建立和谐合作的情感型管理机制。而要建立这种情感型管理机制,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人际沟通,以情育情。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充分肯定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其次,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偏心,对中下学生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关心、帮助和教育,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此外,教育学生爱他人更是培养情感的有效措施,要教育学生在学校这个集体大家庭中,不能惟我独尊,唯我独爱,使学生做到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此外,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活动是情感的基础和源泉,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做到以行育情。
参考文献:
[1] 蔡永江,陈荣华.爱的教育: 吴江市青云中学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2。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