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澳门著名的山水画家,从艺岁月达半个世纪之久,他深谙国粹艺术之精髓,常常尽兴挥豪,於濠江之畔描绘祖国山河的神韻。其笔下纸上,讲究意境、亦幻亦真的山水画。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活灵活现,颇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趣。
【梁熙(伟雄),祖籍中山,成长於佛山,並在1978年移民澳门。现任张家界书画院顾问、老年书画家协会秘书长,云松轩画室室主,其作品《山高水更长》参与澳门回归展。2001年7月举办个人画展“梁伟雄山水国画展”,另参加三人画展三次,五人画展两次,並积极参加文化局、民政总署、颐园书画会、美术协会、老年书画家协会等画展。】
刻苦追求艺术真谛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有人将此解释为: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而另一种解释为:智者之乐,如流水一样悠然、澹泊,为阅尽世间万物後的从容;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中国山水画的风格,似乎更倾向後一种解释,画中变化万千的线条、浓淡相怡的色彩,大多展现出作者平和高洁、处事不惊的心境,不仅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仁智並存”的体现。
作为岭南派今日代表之一,梁熙先生在画坛中独树一帜,其艺术风格细腻脱俗、清新浑然,风格结合了山之仁具有的厚重感及水之智带有的灵活性。从陈继春先生为其作品集《云松飞瀑水墨情》所写代序便能略见一二:“……可以说他以北方的‘雄’去建构其南方的‘雅’,也就是把山川的现代感受转化成为具有个性的笔墨语言,使其画的艺术感强烈,扑面而来的是鬰鬰的南国气息。”字里行间,是对梁熙先生善於融会各种风格和技法的作品,出色展现山水之美的讚赏与肯定。
能参透山水的仁智,得益於梁熙先生常年追求绘画艺术慢的执著。少年时期,他就开始沉浸在提笔作画的乐趣中,其中尤以山水画最为喜爱。就读佛山第二中学时,他得知师从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及人物画大师黄少强为师、诗画均有成就的艺术家陈凝丹在校教授美术,並且习惯午後在学校作画。所以自己在用过午餐後,便匆匆赶回学校,在窗外观看老师作画。当时,师生间的缘分,隔着一道窗户、一堵墙,持续了三年。後来,或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梁熙先生获得机会,拜入陈凝丹老师门下,习画数年,於青春岁月里开始描绘美好灿烂的艺术之梦。
工作後,梁熙先生任职於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在陈凝丹老师学生的身份上再加入下属的身份,前後参与多项文化盛事。1962年,文学家郭沫若在广州流花宾馆的居停处题写《陈凝丹画册》时,梁熙先生受老师派遣,把画册送给郭沫若,且将题字带回佛山。如此荣耀的经历,令他至今难忘。
跟随老师学画十多载,梁熙先生渐渐学有所成,加上工作的内容是研究各类创作活动及民间艺术,他经常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元素,渐渐融汇成自己创作的源泉。更有幸运的机会,得到认识各类文艺大师的机会,作品还能参加阿拉伯联邦、苏联、荷兰、丹麦等地的展览,皆让自己在艺之路上受益匪浅。
1965年,梁熙先生参加中南五省卫生美术作品展览,入选“喜门菚”《讲卫生·保健康》,同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42万份,由新华书店发行,成就其艺术发展中的一个殊荣。翌年,他被派往广州美术学院进修期间,得到经常拜访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大师的机会,並受到对方的教导和启发,深知创作之源来自生活的艺术真谛,因而走出画室,到祖国各地写生创作,桂林、黄山、庐山、峨眉山、华山、太行山、张家界、长江三峡、东北等地都留下他追求艺术的脚印,因此,山与水的美,深深留在他的脑海里,成为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
画技,在他的孜孜不求的学习中得到磨砺、日渐精湛;阅历,也是在他锲而不捨的追求中累计丰富、聚沙成塔。佛山地区的前辈们,慢慢开始知道这位小有名气的後起之秀。早在佛山文化部门工作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已经被日本友人所欣赏並得到特指订购,在广东相关部门订购的800幅绘画作品中,就有400多幅画出自其笔下。
笔墨再现山水之魂
落户於濠江之畔,梁熙先生从事过绘製屏风画、经营小生意等工作,岁月几度起落,他心中对艺术的追求卻始终如一,等待着自己回归自由创造的一天。终於,他迎来了理想的曙光,待生活稳定之後,重新将追求艺术作为生活的重点。
今日,梁熙先生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中,他把自己的创作意念加到山水画里,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有朋友评价他的画:“……梁氏参考了西洋画的表现方式,其画山水先以浓淡定其大概,留下空白处以作云海,再以浓墨或渴笔写树,或以淡墨染云,寻找属於自己的绘画语言。”因此,在《华山雄姿》里,留白把云雾缭绕渲染得恰到好处,浓墨将山峰的巍峨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处以渴笔展现出苍松的傲然独立、遒劲风骨;画面远近有序,轻重相宜,未临其境,卻感其韻,一股豁然开朗之情自然在心中油然而生。
同时,梁熙先生注重营造画面的空间感,恰恰体现了他在保留中国山水画重意境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光影、立体等元素,如仅墨色描绘的《竹雨漓江》,作者只用淡淡的墨描绘一支茂盛的竹枝,後方的竹幹、山水、船隻等都似乎轻画出大概。运用摄影构图的方式,煙雨迷离的自然之美跃然纸上。若细细品来,竹叶上还用点点浓墨表现斑驳效果,暗喻滴滴雨丝,江面上看似寥寥数笔的船隻卻能看到船蓬、帆杆,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自有一种细緻精巧。
难怪朋友评价他:“……梁伟雄山水画造诣在澳门,甚至广东的画坛也是稀少的,注重画中用笔的对比与用色的对比,分清事物的质感,继承传统,吸收西方绘画的优点。因为这种‘稀少’,至少说明他的艺术风格也是罕有的……”除了画技独特,梁熙先生作品的另一种罕有是“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笔墨的表现方法,使写生作品更具生动性、真实感和时代感,而由此演化的中国画成品,无疑佔着一个颇高的品味。”
除了在山水画方面造诣颇深,梁熙先生的花卉也很是精彩,各种形态的花朵,他或用笔触线条画出质感,或以色彩描绘形态,都让画面浑然一体又主题鲜明。牡丹的雍容华贵、莲花的清丽脱俗、葡萄的晶莹剔透等等,带着些随风摇曳的姿态、又有些奔放大方的恣意,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今日,梁熙先生是澳门有名的画家,其作品受到不少艺术爱好者的喜爱,並经常参与到不同的画展中。1999年澳门回归展上,他的作品《山高水更长》跻身众多名家傑作之一。2001年夏季,个人画展“梁伟雄山水国画展”举行,到场的来宾从一幅幅画作上,欣赏到祖国大江南北的绚丽美景。还有三次三人展,两次五人展,梁熙先生的作品都为到场观众们带来视觉上新颖的享受。2011年10月梁熙先生的作品《陈毅诗意》,得到中国美术馆收藏,再创其从艺之路的另一高峰。
澳门的文化局、民政总署、颐园书画会等,都会在举行画展之时,向梁熙先生发出诚恳的邀请,希望能在活动中展出其画作,为现场增添气氛。当地美术协会、老年书画家协会也不时与他合作,汇总作品,让市民欣赏到本地的艺术成就。
着手描绘世界的美丽,其实梁熙先生心中也有一番天地,那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与现实紧密相联,还提升到一个更纯粹更美丽的层面。他的画作,带给欣赏者一次视觉到心灵的难得享受,给大众带去美的本真;他的艺术,是其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毕生追寻的梦想。而梦,在他落笔之时,已经成真。
【梁熙(伟雄),祖籍中山,成长於佛山,並在1978年移民澳门。现任张家界书画院顾问、老年书画家协会秘书长,云松轩画室室主,其作品《山高水更长》参与澳门回归展。2001年7月举办个人画展“梁伟雄山水国画展”,另参加三人画展三次,五人画展两次,並积极参加文化局、民政总署、颐园书画会、美术协会、老年书画家协会等画展。】
刻苦追求艺术真谛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有人将此解释为: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而另一种解释为:智者之乐,如流水一样悠然、澹泊,为阅尽世间万物後的从容;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中国山水画的风格,似乎更倾向後一种解释,画中变化万千的线条、浓淡相怡的色彩,大多展现出作者平和高洁、处事不惊的心境,不仅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仁智並存”的体现。
作为岭南派今日代表之一,梁熙先生在画坛中独树一帜,其艺术风格细腻脱俗、清新浑然,风格结合了山之仁具有的厚重感及水之智带有的灵活性。从陈继春先生为其作品集《云松飞瀑水墨情》所写代序便能略见一二:“……可以说他以北方的‘雄’去建构其南方的‘雅’,也就是把山川的现代感受转化成为具有个性的笔墨语言,使其画的艺术感强烈,扑面而来的是鬰鬰的南国气息。”字里行间,是对梁熙先生善於融会各种风格和技法的作品,出色展现山水之美的讚赏与肯定。
能参透山水的仁智,得益於梁熙先生常年追求绘画艺术慢的执著。少年时期,他就开始沉浸在提笔作画的乐趣中,其中尤以山水画最为喜爱。就读佛山第二中学时,他得知师从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及人物画大师黄少强为师、诗画均有成就的艺术家陈凝丹在校教授美术,並且习惯午後在学校作画。所以自己在用过午餐後,便匆匆赶回学校,在窗外观看老师作画。当时,师生间的缘分,隔着一道窗户、一堵墙,持续了三年。後来,或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梁熙先生获得机会,拜入陈凝丹老师门下,习画数年,於青春岁月里开始描绘美好灿烂的艺术之梦。
工作後,梁熙先生任职於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在陈凝丹老师学生的身份上再加入下属的身份,前後参与多项文化盛事。1962年,文学家郭沫若在广州流花宾馆的居停处题写《陈凝丹画册》时,梁熙先生受老师派遣,把画册送给郭沫若,且将题字带回佛山。如此荣耀的经历,令他至今难忘。
跟随老师学画十多载,梁熙先生渐渐学有所成,加上工作的内容是研究各类创作活动及民间艺术,他经常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元素,渐渐融汇成自己创作的源泉。更有幸运的机会,得到认识各类文艺大师的机会,作品还能参加阿拉伯联邦、苏联、荷兰、丹麦等地的展览,皆让自己在艺之路上受益匪浅。
1965年,梁熙先生参加中南五省卫生美术作品展览,入选“喜门菚”《讲卫生·保健康》,同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42万份,由新华书店发行,成就其艺术发展中的一个殊荣。翌年,他被派往广州美术学院进修期间,得到经常拜访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大师的机会,並受到对方的教导和启发,深知创作之源来自生活的艺术真谛,因而走出画室,到祖国各地写生创作,桂林、黄山、庐山、峨眉山、华山、太行山、张家界、长江三峡、东北等地都留下他追求艺术的脚印,因此,山与水的美,深深留在他的脑海里,成为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
画技,在他的孜孜不求的学习中得到磨砺、日渐精湛;阅历,也是在他锲而不捨的追求中累计丰富、聚沙成塔。佛山地区的前辈们,慢慢开始知道这位小有名气的後起之秀。早在佛山文化部门工作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已经被日本友人所欣赏並得到特指订购,在广东相关部门订购的800幅绘画作品中,就有400多幅画出自其笔下。
笔墨再现山水之魂
落户於濠江之畔,梁熙先生从事过绘製屏风画、经营小生意等工作,岁月几度起落,他心中对艺术的追求卻始终如一,等待着自己回归自由创造的一天。终於,他迎来了理想的曙光,待生活稳定之後,重新将追求艺术作为生活的重点。
今日,梁熙先生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中,他把自己的创作意念加到山水画里,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有朋友评价他的画:“……梁氏参考了西洋画的表现方式,其画山水先以浓淡定其大概,留下空白处以作云海,再以浓墨或渴笔写树,或以淡墨染云,寻找属於自己的绘画语言。”因此,在《华山雄姿》里,留白把云雾缭绕渲染得恰到好处,浓墨将山峰的巍峨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处以渴笔展现出苍松的傲然独立、遒劲风骨;画面远近有序,轻重相宜,未临其境,卻感其韻,一股豁然开朗之情自然在心中油然而生。
同时,梁熙先生注重营造画面的空间感,恰恰体现了他在保留中国山水画重意境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光影、立体等元素,如仅墨色描绘的《竹雨漓江》,作者只用淡淡的墨描绘一支茂盛的竹枝,後方的竹幹、山水、船隻等都似乎轻画出大概。运用摄影构图的方式,煙雨迷离的自然之美跃然纸上。若细细品来,竹叶上还用点点浓墨表现斑驳效果,暗喻滴滴雨丝,江面上看似寥寥数笔的船隻卻能看到船蓬、帆杆,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自有一种细緻精巧。
难怪朋友评价他:“……梁伟雄山水画造诣在澳门,甚至广东的画坛也是稀少的,注重画中用笔的对比与用色的对比,分清事物的质感,继承传统,吸收西方绘画的优点。因为这种‘稀少’,至少说明他的艺术风格也是罕有的……”除了画技独特,梁熙先生作品的另一种罕有是“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笔墨的表现方法,使写生作品更具生动性、真实感和时代感,而由此演化的中国画成品,无疑佔着一个颇高的品味。”
除了在山水画方面造诣颇深,梁熙先生的花卉也很是精彩,各种形态的花朵,他或用笔触线条画出质感,或以色彩描绘形态,都让画面浑然一体又主题鲜明。牡丹的雍容华贵、莲花的清丽脱俗、葡萄的晶莹剔透等等,带着些随风摇曳的姿态、又有些奔放大方的恣意,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今日,梁熙先生是澳门有名的画家,其作品受到不少艺术爱好者的喜爱,並经常参与到不同的画展中。1999年澳门回归展上,他的作品《山高水更长》跻身众多名家傑作之一。2001年夏季,个人画展“梁伟雄山水国画展”举行,到场的来宾从一幅幅画作上,欣赏到祖国大江南北的绚丽美景。还有三次三人展,两次五人展,梁熙先生的作品都为到场观众们带来视觉上新颖的享受。2011年10月梁熙先生的作品《陈毅诗意》,得到中国美术馆收藏,再创其从艺之路的另一高峰。
澳门的文化局、民政总署、颐园书画会等,都会在举行画展之时,向梁熙先生发出诚恳的邀请,希望能在活动中展出其画作,为现场增添气氛。当地美术协会、老年书画家协会也不时与他合作,汇总作品,让市民欣赏到本地的艺术成就。
着手描绘世界的美丽,其实梁熙先生心中也有一番天地,那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与现实紧密相联,还提升到一个更纯粹更美丽的层面。他的画作,带给欣赏者一次视觉到心灵的难得享受,给大众带去美的本真;他的艺术,是其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毕生追寻的梦想。而梦,在他落笔之时,已经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