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复合应用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ICU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n=20),两组均复合应用芬太尼作为机械通气时的镇静药物。结果:在实验各时点观察SBP、DBP、HR、R、SaO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BP、SaO2两组8小时时点均较0小时时点显著下降(P<005);而16小时后两组各时点SBP、DBP、HR、R、Sa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组短于咪达唑仑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复合应用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均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而丙泊酚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停药后迅速清醒,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关键词 丙泊酚 咪达唑仑 芬太尼 ICU 镇静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59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在ICU接受治疗的需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72岁;咪达唑仑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4~70岁。均为腹部大手术后,由于年老、体弱或心血管合并症,需立即机械通气或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病人,排除术前有肝肾及肺功能无明显异常者。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给药方法:在转入ICU行机械通气后即行镇静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给药。丙泊酚组:先静注丙泊酚1~15mg/kg和芬太尼05~2靏/kg静脉诱导,以Ramsay氏分级3~4级为镇静目标,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丙泊酚的剂量05~4mg/(kg•小时)和芬太尼05~1靏/(kg沸∈ )。咪达唑仑组: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和芬太尼05~2靏/kg行静脉诱导,以Ramsay氏分级3~4级为镇静目标,然后再以静脉微量泵恒速输注咪达唑仑的剂量003~02mg/(kg•小时)和芬太尼05~1靏/(kg沸∈ ),控制患者镇静水平于Ramsay氏分级3~4级,为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两组注药时间均控制在30~60秒,维持16~72小时后,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适应性评判,检测生命体征基本趋于平稳,逐渐减少丙泊酚用量或直接停用,其他综合性治疗继续。维持平稳的镇静效果。
观察指标:①镇静效果观察:镇静效果评估标准按Ramsay氏分级进行评估:患者焦虑、燥动不安,1分;患者配合、有定向力、安静,2分;患者对指令有反应,3分;嗜睡、对轻扣眉间和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4分;嗜睡、对轻扣眉间和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5分;嗜睡,无任何反应,6分。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3~4级,进行护理及其他操作先加深镇静。镇静开始后30分钟评估1次镇静分级。②记录镇静持续时间(小时)。③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从输注药物开始计时)。④停药后病人完全清醒时间(镇静Ⅱ级以上)。⑤分别记录用药前、用药后8小时、16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aO2)。⑥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行多重比较,取 =005。
结 果
镇静效果:Ramsay镇静分级,药物的起效时间,达到镇静满意深度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等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咪达唑仑组苏醒后大部分患者仍呈嗜睡状态,而丙泊酚组苏醒后再入睡者较少。见表1。
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两组镇静治疗后,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SaO2明显改善。在镇静期间丙泊酚组有低血压、心率减慢的情况发生,而咪达唑仑组在进入平衡镇静深度后血流动力学基本保持平稳(P<005)。
不良反应:主要是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加快输液及少量多巴胺应用均能回升满意,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静脉治疗。
讨 论
机械通气治疗在ICU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避免对抗带来的损伤和并发症,镇静、抗焦虑、促进顺行性遗忘,对ICU病房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非常必要[2]。
目前对于ICU患者理想的镇静药物需要以下特点:作用较强,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药物代谢快,基本没有蓄积作用[1]。而有资料显示,国外ICU病房患者多接受镇静镇痛治疗,使用镇痛药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疼痛及不舒适感,改善其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消除精神心理因素,改善全身脏器功能。
本组结果对危重患者镇静时表明异丙酚长时间镇静后无明显蓄积作用,特别适用于需要快速清醒的患者。咪唑安定的半衰期相对较长,丙泊酚组的患者苏醒速度时间高于咪唑安定组,苏醒后再入睡及恶心发生率明显也低于咪唑安定组。
丙泊酚对循环具有抑制作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使心率减慢。咪唑安定对循环影响较小,在适当剂量下能很好地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和某些机械通气方式的耐受性[3]。
参考文献
1 程青虹,应明英,薛欣盛,等.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长时程静脉的疗效观察.华西医学,2001,16(4):413-414.
2 Hogarth DK,Hall J.Management of seda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ated patients.Curr Opin.Crit care,2004,10(1):40.
3 邹延红,冉蓉,孙继芬.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的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723.
关键词 丙泊酚 咪达唑仑 芬太尼 ICU 镇静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59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在ICU接受治疗的需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72岁;咪达唑仑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4~70岁。均为腹部大手术后,由于年老、体弱或心血管合并症,需立即机械通气或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病人,排除术前有肝肾及肺功能无明显异常者。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给药方法:在转入ICU行机械通气后即行镇静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给药。丙泊酚组:先静注丙泊酚1~15mg/kg和芬太尼05~2靏/kg静脉诱导,以Ramsay氏分级3~4级为镇静目标,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丙泊酚的剂量05~4mg/(kg•小时)和芬太尼05~1靏/(kg沸∈ )。咪达唑仑组: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和芬太尼05~2靏/kg行静脉诱导,以Ramsay氏分级3~4级为镇静目标,然后再以静脉微量泵恒速输注咪达唑仑的剂量003~02mg/(kg•小时)和芬太尼05~1靏/(kg沸∈ ),控制患者镇静水平于Ramsay氏分级3~4级,为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两组注药时间均控制在30~60秒,维持16~72小时后,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适应性评判,检测生命体征基本趋于平稳,逐渐减少丙泊酚用量或直接停用,其他综合性治疗继续。维持平稳的镇静效果。
观察指标:①镇静效果观察:镇静效果评估标准按Ramsay氏分级进行评估:患者焦虑、燥动不安,1分;患者配合、有定向力、安静,2分;患者对指令有反应,3分;嗜睡、对轻扣眉间和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4分;嗜睡、对轻扣眉间和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5分;嗜睡,无任何反应,6分。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3~4级,进行护理及其他操作先加深镇静。镇静开始后30分钟评估1次镇静分级。②记录镇静持续时间(小时)。③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从输注药物开始计时)。④停药后病人完全清醒时间(镇静Ⅱ级以上)。⑤分别记录用药前、用药后8小时、16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aO2)。⑥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行多重比较,取 =005。
结 果
镇静效果:Ramsay镇静分级,药物的起效时间,达到镇静满意深度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等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咪达唑仑组苏醒后大部分患者仍呈嗜睡状态,而丙泊酚组苏醒后再入睡者较少。见表1。
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两组镇静治疗后,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SaO2明显改善。在镇静期间丙泊酚组有低血压、心率减慢的情况发生,而咪达唑仑组在进入平衡镇静深度后血流动力学基本保持平稳(P<005)。
不良反应:主要是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加快输液及少量多巴胺应用均能回升满意,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静脉治疗。
讨 论
机械通气治疗在ICU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避免对抗带来的损伤和并发症,镇静、抗焦虑、促进顺行性遗忘,对ICU病房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非常必要[2]。
目前对于ICU患者理想的镇静药物需要以下特点:作用较强,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药物代谢快,基本没有蓄积作用[1]。而有资料显示,国外ICU病房患者多接受镇静镇痛治疗,使用镇痛药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疼痛及不舒适感,改善其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消除精神心理因素,改善全身脏器功能。
本组结果对危重患者镇静时表明异丙酚长时间镇静后无明显蓄积作用,特别适用于需要快速清醒的患者。咪唑安定的半衰期相对较长,丙泊酚组的患者苏醒速度时间高于咪唑安定组,苏醒后再入睡及恶心发生率明显也低于咪唑安定组。
丙泊酚对循环具有抑制作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使心率减慢。咪唑安定对循环影响较小,在适当剂量下能很好地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和某些机械通气方式的耐受性[3]。
参考文献
1 程青虹,应明英,薛欣盛,等.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长时程静脉的疗效观察.华西医学,2001,16(4):413-414.
2 Hogarth DK,Hall J.Management of seda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ated patients.Curr Opin.Crit care,2004,10(1):40.
3 邹延红,冉蓉,孙继芬.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的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