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中国人文史的脉络中,“昆仑”不仅是自然地理高度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古代亚欧璀璨文化汇聚之地。昆仑可以说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标识与象征,历史上,这里更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亚欧大陆各文明区域优秀文化汇流传播的中介地带。今年9月,“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在南疆地区的昆仑山西段沿线展开,探河源、上昆仑,登上帕米尔高原,探寻昆仑的河源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国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于《楚辞·离骚》,表达着人类的探索精神,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又充满磅礴正气。而原诗所述更有许多昆仑景象,将“昆仑”喻指为万神所居,万物尽有之地,是一切美好事物来源和存在的地方。这些早期中国文献中的记述,牢固地确定了“昆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那么,昆仑在何方?“汉使穷河源,天子按古图书名可所出曰昆仑”(《史记·大宛列传》),从地理和历史意义上而言,时至今日,历经千回百转考证探求的“昆仑”“河源”代表文明起源的观念,已在学术主张与神话提示上达成一致。当然,人类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因为文明的源流始终在绵延、交汇。
由“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组织发起了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学科综合田野科考。由国内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媒体报道团队组成的科考队,于2016年9月1~8日,沿古代丝绸之路交通线路经过的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一线进行实地深入梳理,对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开展了多学科的科考活动。
沿叶尔羌河上溯昆仑
洪荒苍凉、苦寒高原的峡谷山道
正是这样一些洪荒苍凉、苦寒高原的峡谷山道,却是昆仑山北部巨大的塔里木盆地通往克什米尔拉达克地方和印度河上游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 斯坦因
2016年9月1日早晨,科考队从喀什出发,正式开始了“昆仑·河源道”的综合考察活动。车队沿315国道行驶,当日的路线是经莎车进入昆仑山前山地带。据玄奘记载:“从此东下葱岭东冈。登危岭越洞谷。溪径险阻风雪相继。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乌铩国,即今天的莎车。此行所考察的道路正是依玄奘当年东归的路线而行。
由叶尔羌河水滋养的莎车绿洲,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里最大的一块绿洲,也是昆仑河源道的起始点。经过莎车县城后,车队到达了亚克艾日克乡附近。踞守于阔若勒村西台地上的亚克艾日克烽火台,又称阔如勒驿站遗址,是两座南北对峙的军事设施遗址,始建于唐代。考古学家也证实,此地在清代时是官道,自此向西,便进入昆仑山。
沿着阶梯攀上兼具军台和驿站功能的约10米高的烽火台,从并不宽绰的土墙顶站直身体,略失重心的感觉令人有片刻惊悸,但很快,在远眺西面的重重山岳和观望身畔的良田村落中,一组更强大的概念浮现出来,“南仰昆仑,北出瀚海”“河源古道”……字句间都携带着一种气魄,不再是书籍图典中的印刷字体,而是可以抵达,并可以触摸到。
从亚克艾日克关口进山,明显感觉到地貌的变化,从山前冲积地带,满是碎石砂砾的荒滩,沿着铺设在河岸边的简易公路曲折前行,山势起伏不定,道路时时出现被洪水肆虐扫荡过的痕迹,但两侧的山体愈加高峻陡峭,色彩繁复,褶皱密布。按地质学家的介绍,在我们的行进方向,也是地质运动对于大地塑造愈加强烈的地带。通俗来说,科考队是从昆仑山的前山地带向深山中行进,但相反的是,色彩却是从艳丽到平淡,直至通体灰暗,更是久已沉寂的。
道路回转中,科考队已经到达库斯拉甫乡地界,它处于西昆仑山脉东缘。这里从行政隶属上归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南、北、西三面环山,中部为叶尔羌河谷地。库斯拉甫乡所在,是一条名为恰尔隆的支流与叶尔羌河的汇流处。恰尔隆,意为“群山汇集之处”,因它是四条山沟的汇合处而得名。
9月2日早晨,科考队的人马拔营之后,按照原定的计划,将由库斯拉甫乡转入恰尔隆乡,考察一条干道。经恰尔隆乡的河谷盆地向北,是古代莎车至帕米尔的一条重要交通道路,在由此路进入帕米尔腹地后,将前往大帕米尔地区和瓦罕走廊。遗憾的是,因洪水将道路冲毁,科考队不得不放弃对行经恰尔隆的干道,包括其里供拜孜、铁热克达坂一带的考察,调整路线。
雨中,沿叶尔羌河继续前行,车在紧切山腰的公路上行进,水流湍急,山壑重重。当日下午,科考队抵达了传说中的“石头像花一样开放”的阿依力塔什。这是叶尔羌河上的一处大拐弯。河道开阔,简易公路进入平缓地带,与之前行驶的山间险道无处安身之感相比,被当地人称为“月亮湾”的这里又另有一种世外桃源的静谧。
在阿依力塔什的营地,天色尚早,吃过晚饭之后,科考队员们都聚在一起聊着与这次活动的路线、地貌有关的话题。帕米尔的“八个帕”到底是怎样划分的?在昆仑河源道上古人如何“波河而行”?叶尔羌河沿岸河谷小绿洲和村落是怎样形成的……
3日一早,雨后,山峰正被晨曦启亮,山岭层叠,洪水略退。车队继续出发,沿叶尔羌河上行,沿途考察古栈道后,前往塔什库尔干县境。尽管路程并不长,但道路始终在山腰上迂回,崖壁峥嵘,山势峭峻,又时有塌陷路段,向前行驶中总有悬挂在山边的感觉。行至塔县大同乡路口,是重点考察路段—— 塔什库尔干河汇入叶尔羌河处。自此,科考队转为沿塔什库尔干河谷上行考察古道,直至沿下坂地水库出山,进入塔什库尔干县城。
伫高原腹地回望风云
文明融合、文化交汇的葱岭古道
那里有一座湖泊,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湖泊中缓缓流出。那里的草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任何一只瘦骨嶙峋的动物来到这里,都能在十天之内变得肥硕。—— 马可·波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国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于《楚辞·离骚》,表达着人类的探索精神,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又充满磅礴正气。而原诗所述更有许多昆仑景象,将“昆仑”喻指为万神所居,万物尽有之地,是一切美好事物来源和存在的地方。这些早期中国文献中的记述,牢固地确定了“昆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那么,昆仑在何方?“汉使穷河源,天子按古图书名可所出曰昆仑”(《史记·大宛列传》),从地理和历史意义上而言,时至今日,历经千回百转考证探求的“昆仑”“河源”代表文明起源的观念,已在学术主张与神话提示上达成一致。当然,人类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因为文明的源流始终在绵延、交汇。
由“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组织发起了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学科综合田野科考。由国内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媒体报道团队组成的科考队,于2016年9月1~8日,沿古代丝绸之路交通线路经过的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一线进行实地深入梳理,对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开展了多学科的科考活动。
沿叶尔羌河上溯昆仑
洪荒苍凉、苦寒高原的峡谷山道
正是这样一些洪荒苍凉、苦寒高原的峡谷山道,却是昆仑山北部巨大的塔里木盆地通往克什米尔拉达克地方和印度河上游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 斯坦因
2016年9月1日早晨,科考队从喀什出发,正式开始了“昆仑·河源道”的综合考察活动。车队沿315国道行驶,当日的路线是经莎车进入昆仑山前山地带。据玄奘记载:“从此东下葱岭东冈。登危岭越洞谷。溪径险阻风雪相继。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乌铩国,即今天的莎车。此行所考察的道路正是依玄奘当年东归的路线而行。
由叶尔羌河水滋养的莎车绿洲,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里最大的一块绿洲,也是昆仑河源道的起始点。经过莎车县城后,车队到达了亚克艾日克乡附近。踞守于阔若勒村西台地上的亚克艾日克烽火台,又称阔如勒驿站遗址,是两座南北对峙的军事设施遗址,始建于唐代。考古学家也证实,此地在清代时是官道,自此向西,便进入昆仑山。
沿着阶梯攀上兼具军台和驿站功能的约10米高的烽火台,从并不宽绰的土墙顶站直身体,略失重心的感觉令人有片刻惊悸,但很快,在远眺西面的重重山岳和观望身畔的良田村落中,一组更强大的概念浮现出来,“南仰昆仑,北出瀚海”“河源古道”……字句间都携带着一种气魄,不再是书籍图典中的印刷字体,而是可以抵达,并可以触摸到。
从亚克艾日克关口进山,明显感觉到地貌的变化,从山前冲积地带,满是碎石砂砾的荒滩,沿着铺设在河岸边的简易公路曲折前行,山势起伏不定,道路时时出现被洪水肆虐扫荡过的痕迹,但两侧的山体愈加高峻陡峭,色彩繁复,褶皱密布。按地质学家的介绍,在我们的行进方向,也是地质运动对于大地塑造愈加强烈的地带。通俗来说,科考队是从昆仑山的前山地带向深山中行进,但相反的是,色彩却是从艳丽到平淡,直至通体灰暗,更是久已沉寂的。
道路回转中,科考队已经到达库斯拉甫乡地界,它处于西昆仑山脉东缘。这里从行政隶属上归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南、北、西三面环山,中部为叶尔羌河谷地。库斯拉甫乡所在,是一条名为恰尔隆的支流与叶尔羌河的汇流处。恰尔隆,意为“群山汇集之处”,因它是四条山沟的汇合处而得名。
9月2日早晨,科考队的人马拔营之后,按照原定的计划,将由库斯拉甫乡转入恰尔隆乡,考察一条干道。经恰尔隆乡的河谷盆地向北,是古代莎车至帕米尔的一条重要交通道路,在由此路进入帕米尔腹地后,将前往大帕米尔地区和瓦罕走廊。遗憾的是,因洪水将道路冲毁,科考队不得不放弃对行经恰尔隆的干道,包括其里供拜孜、铁热克达坂一带的考察,调整路线。
雨中,沿叶尔羌河继续前行,车在紧切山腰的公路上行进,水流湍急,山壑重重。当日下午,科考队抵达了传说中的“石头像花一样开放”的阿依力塔什。这是叶尔羌河上的一处大拐弯。河道开阔,简易公路进入平缓地带,与之前行驶的山间险道无处安身之感相比,被当地人称为“月亮湾”的这里又另有一种世外桃源的静谧。
在阿依力塔什的营地,天色尚早,吃过晚饭之后,科考队员们都聚在一起聊着与这次活动的路线、地貌有关的话题。帕米尔的“八个帕”到底是怎样划分的?在昆仑河源道上古人如何“波河而行”?叶尔羌河沿岸河谷小绿洲和村落是怎样形成的……
3日一早,雨后,山峰正被晨曦启亮,山岭层叠,洪水略退。车队继续出发,沿叶尔羌河上行,沿途考察古栈道后,前往塔什库尔干县境。尽管路程并不长,但道路始终在山腰上迂回,崖壁峥嵘,山势峭峻,又时有塌陷路段,向前行驶中总有悬挂在山边的感觉。行至塔县大同乡路口,是重点考察路段—— 塔什库尔干河汇入叶尔羌河处。自此,科考队转为沿塔什库尔干河谷上行考察古道,直至沿下坂地水库出山,进入塔什库尔干县城。
伫高原腹地回望风云
文明融合、文化交汇的葱岭古道
那里有一座湖泊,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湖泊中缓缓流出。那里的草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任何一只瘦骨嶙峋的动物来到这里,都能在十天之内变得肥硕。—— 马可·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