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比较重视文章的构思,以此锻炼其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具体的做法分成四个步骤进行练习。
一.顺向思维训练
这是最基本的构思练习,按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行思维训练,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事情的过程即可。小学升到初中,按要求写清楚一件事本应没有问题的,但就有许多学生写不清楚,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东一句,西一句,说了半天,不知所云。这是思维混乱之故,从心理学上是思路不集中,从写作的角度说是没有掌握好叙述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因此,我时常带他们去参加某项活动,接着要他们想此活动的几个要素,并一对一互相讲出来,或用笔将它们一一写出,然后用语言串连起来,使之通畅。看似很简单的事,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很有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帮助很大。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思路清晰了,写作时也有话可说,某一件事情也能基本写得清楚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条不紊。在某种意义上说,构思训练,这对人的智力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定向思维训练
这是应上述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述训练还停留在平铺直叙上,而定向思维的训练,就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考虑如何使你想表达的意图表达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中心明确,更加突出。因此,在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要把思考集中到文章的中心上。必须多问自己几次:我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在胸有成竹之后,调整原来的思维,对素材进行深加工。这里可采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特别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前后的照应,把能够突出重点的所有手法全用上去,这是一种艺术创造,是个人文思和文才的集中体现。具体如何安排,各人有各法,路有千条,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但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把最有表现力的材料放在最恰當的地方,使其最大限度地感动人。
前几年,我曾指导过一篇叫《爸爸的怒容》的作文,文中的爸爸是位很随和的货车驾驶员,什么都能迁就我,有一次,我跟爸爸出车去玩,路上碰上一位病人,爸爸不仅停车让他搭乘,而且要我让出驾驶室里的位子。当我不愿意时,从来没发火的爸爸发了怒,一把把我拖出驾驶室,掷到后面的车斗上,并搀着那位病人坐到我原来的位子。文章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思十分巧妙,前面极写爸爸的温和的品质,突出了中心,深化了主题,是一篇一可多得的好文章,后来此文在华东六省一市的作文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三.逆向思维训练
做人要直,作文要奇。文章要出奇制胜,要不落俗套,就必须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对文章的构思,尽量避开一般人均能想得到的角度,而且不妨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使文章独具自己的特色,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前些年,我曾读到过一篇不同凡响的读后感,题目大概是《事后诸葛亮的悲哀》。当时,老师在教了课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叫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大多数学生都是从正面的角度,评述了诸葛亮不徇私情、执法如山,有的还引述到当今社会,要求我们的法官学习诸葛亮,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但那位同学却从反正的角度,善意地批评了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同时指出:我们国人为什么总是要做“事后诸葛亮”?论点耳目一新,它的价值也远远高出了其他的文章。
四.多向思维训练
这是根据事物的多面性所决定的。我们常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这纷纭的大千世界,我们的思维不也应多角度、多侧面吗?
记得读书的时候,有一位作家来给我们讲课,一开头,他就拿起讲台上一只玻璃杯子,他说:“难道它只是杯子吗?它用来盛开水时是茶杯,可我用来插花时,它不就是花瓶了吗?用它来做实验,不就是成了烧杯了吗?用它砸人,它不是又武器了吗?”接下来他要求我们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东西,也不要被思维模式所限制。写作就要有想象,要有创造,就不能被眼前的表象蒙住了双眼。现在想想,那位作家说得多好,我教育学生也要这样启发他们,开动他们的多向思维。要是能这样,写起文章来,就绝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了。平时我们写“母亲”一类的题目,总是注重于“慈爱”这方面的主题,母亲确实伟大,可歌可泣,但老是从这一角度写,往往写不出新意。然而你如果对自己的妈妈多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妈妈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内容。有一位同学,写她的妈妈去自由市场买家具,为了贪便宜,故意在快散市的时候去,而且和摊主讨价还价,一副精明相,让人佩服不已。但买下后,天色已黑,附近的拖拉机不肯再出来,后来,只得求人家,付了双倍的车费。回家一算,盈亏相差无几,而一家人全被累得筋疲力尽,想想真有点得不偿失。文中善意地嘲讽了自己的妈妈,写出了自己感受中的一个真实的妈妈。
总之一句话,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多想想,好好想,多想出智慧,多想得好文。
周国飞,教师,现居浙江嵊州。
一.顺向思维训练
这是最基本的构思练习,按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行思维训练,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事情的过程即可。小学升到初中,按要求写清楚一件事本应没有问题的,但就有许多学生写不清楚,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东一句,西一句,说了半天,不知所云。这是思维混乱之故,从心理学上是思路不集中,从写作的角度说是没有掌握好叙述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因此,我时常带他们去参加某项活动,接着要他们想此活动的几个要素,并一对一互相讲出来,或用笔将它们一一写出,然后用语言串连起来,使之通畅。看似很简单的事,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很有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帮助很大。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思路清晰了,写作时也有话可说,某一件事情也能基本写得清楚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条不紊。在某种意义上说,构思训练,这对人的智力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定向思维训练
这是应上述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述训练还停留在平铺直叙上,而定向思维的训练,就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考虑如何使你想表达的意图表达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中心明确,更加突出。因此,在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要把思考集中到文章的中心上。必须多问自己几次:我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在胸有成竹之后,调整原来的思维,对素材进行深加工。这里可采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特别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前后的照应,把能够突出重点的所有手法全用上去,这是一种艺术创造,是个人文思和文才的集中体现。具体如何安排,各人有各法,路有千条,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但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把最有表现力的材料放在最恰當的地方,使其最大限度地感动人。
前几年,我曾指导过一篇叫《爸爸的怒容》的作文,文中的爸爸是位很随和的货车驾驶员,什么都能迁就我,有一次,我跟爸爸出车去玩,路上碰上一位病人,爸爸不仅停车让他搭乘,而且要我让出驾驶室里的位子。当我不愿意时,从来没发火的爸爸发了怒,一把把我拖出驾驶室,掷到后面的车斗上,并搀着那位病人坐到我原来的位子。文章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思十分巧妙,前面极写爸爸的温和的品质,突出了中心,深化了主题,是一篇一可多得的好文章,后来此文在华东六省一市的作文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三.逆向思维训练
做人要直,作文要奇。文章要出奇制胜,要不落俗套,就必须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对文章的构思,尽量避开一般人均能想得到的角度,而且不妨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使文章独具自己的特色,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前些年,我曾读到过一篇不同凡响的读后感,题目大概是《事后诸葛亮的悲哀》。当时,老师在教了课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叫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大多数学生都是从正面的角度,评述了诸葛亮不徇私情、执法如山,有的还引述到当今社会,要求我们的法官学习诸葛亮,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但那位同学却从反正的角度,善意地批评了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同时指出:我们国人为什么总是要做“事后诸葛亮”?论点耳目一新,它的价值也远远高出了其他的文章。
四.多向思维训练
这是根据事物的多面性所决定的。我们常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这纷纭的大千世界,我们的思维不也应多角度、多侧面吗?
记得读书的时候,有一位作家来给我们讲课,一开头,他就拿起讲台上一只玻璃杯子,他说:“难道它只是杯子吗?它用来盛开水时是茶杯,可我用来插花时,它不就是花瓶了吗?用它来做实验,不就是成了烧杯了吗?用它砸人,它不是又武器了吗?”接下来他要求我们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东西,也不要被思维模式所限制。写作就要有想象,要有创造,就不能被眼前的表象蒙住了双眼。现在想想,那位作家说得多好,我教育学生也要这样启发他们,开动他们的多向思维。要是能这样,写起文章来,就绝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了。平时我们写“母亲”一类的题目,总是注重于“慈爱”这方面的主题,母亲确实伟大,可歌可泣,但老是从这一角度写,往往写不出新意。然而你如果对自己的妈妈多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妈妈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内容。有一位同学,写她的妈妈去自由市场买家具,为了贪便宜,故意在快散市的时候去,而且和摊主讨价还价,一副精明相,让人佩服不已。但买下后,天色已黑,附近的拖拉机不肯再出来,后来,只得求人家,付了双倍的车费。回家一算,盈亏相差无几,而一家人全被累得筋疲力尽,想想真有点得不偿失。文中善意地嘲讽了自己的妈妈,写出了自己感受中的一个真实的妈妈。
总之一句话,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多想想,好好想,多想出智慧,多想得好文。
周国飞,教师,现居浙江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