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优化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u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房屋建设中,建筑结构设计是保证房屋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代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都需要对建筑的布局、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建筑竣工之后的验收环节进行把控。结构工程师要兼顾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合理布置结构方案并持续优化,才能做出科学的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即在原本的设计方案之上改进房屋的结构,充分的利用房屋的空间资源,使得房屋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一、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的重要性
  在房屋结构的设计中,采用合理的建筑结构优化方案,不仅能够实现建筑物的实际使用价值,还能够很好地实现建筑物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此外,好的结构方案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建设单位的资本投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护建筑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利益与环保相结合的良好经营模式。因此,合理地使用建筑结构优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物的综合效益。建设单位开发建筑物的基本原则就是在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本投入、建筑材料使用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的高质量和长期使用。况且建筑物只有在保证良好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其美观、耐用、新颖等特点,才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相比,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模式可以降低建筑成本。其采用的设计优化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建筑施工中各个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各项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并且协调好房间的布局,使得这些布局能够有效的结合,共同发挥其使用功能。合理的利用建筑结构优化技术,在确保建筑物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其创新性。此外,这种技术还能够帮助设计人员选择最为合理的设计方式。
  二、分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现象
  1、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履行力度不足
  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施工,但是在我国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轻视房屋结构设计的现象,对于房屋结构设计,建筑商更偏向于经验型的建筑技巧,因此对于房屋结构设计产生轻视的情况,导致建设出的房屋不符合设计要求,房屋建筑的潜在问题较多,致使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问题,影响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整体建筑水平。
  2、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图纸中对布局分布不合理
  只有房屋结构设计趋近于规范,房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才能实现合理布局,房屋结构设计布局中包括建筑的外形构造,受力结构布局,最大承载力布局等,由于影响结构布局的因素过多,导致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不规范,房屋结构布局不合理,影响了房屋的正常建筑水准。这主要因为房屋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对房屋结构布局的思考不足,对房屋建筑条件的认识不够,致使房屋建筑工程中布局规范性较差。
  3、地基与基础设计不合理
  在部分房屋建筑的地基设计中,往往只是根据附近建筑物的地基情况完成设计的,对地质勘察不仔细,导致地基与基础设计出现不合理现象,容易对房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房屋为多层框架结构,主要为柱下独立基础,由于独立基础的外部荷载取值不正确,特别是当地基的受力层中无软弱粘性土层而对地基与基础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过程中。另外,在基础设计中,由于基础拉梁的计算及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整个设计方案出现错误。
  4、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合理问题主要包括:(1)纵向框架设计不合理。在房屋建筑框架结构中,无论是纵向框架,还是横向框架都同等重要。但在部分房屋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重视横向设计,而忽视纵向设计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箍筋、跨中的配筋配置不均的情况出现;(2)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不合理。在房屋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为了方便受力分析,将承重柱的截面高度设计过小,导致房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注重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房屋结构设计的实现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按照结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是房屋建筑建设施工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我国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纸中,对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与水平都有严格的界定,但是现如今在我国房屋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做到严格执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要求,需要严格管理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图纸的实现,加强在施工过程中对房屋结构设计的监督,保证房屋建筑图纸的最优效果。
  2、提高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质量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地基与基础的设计不仅要安全适用,还要经济合理。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前,必须要现场地质进行认真、详细的勘察,以根据全面的地质勘察资料为房屋的基础及上部结构方案进行设计。在进行荷载计算过程中,除了套用基础设计公式与地基所容许的承载力值进行设计之外,还要严重根据规范修正地基容许承載力值。由于不同的土,其承载力是不同的,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土层的类型,合理计算地基的承载力。在进行基础设计计算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采用总刚程序与分析法进行计算,尽可能减少计算的误差,以提高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质量。
  3、提高房屋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质量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结构设计,坚决不运行设置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同时,在选择框架结构参数时,既要考虑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的侧向刚度比等因素,还要考虑其他指标对点算结果的验算。另外,在结构配筋的设计上,对配筋率的最大或最小限值也必须进行充分考虑。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以确保在各个部位的钢筋都能满足延伸、长度、强度及搭接等方面的要求,以使建筑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尤其是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就会出现一定的延性,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对于房屋顶层部分,也必须要根据规范标准进行设计,避免因屋面温度应力问题而导致墙体出现裂缝问题。
  4、建筑主梁的设计
  在现代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主梁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主梁作为建筑物的构件及支撑骨架,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因此建筑主梁一般不存在问题。主要的问题多出现在主梁处有次梁的设计方案中,因此必须要在有次梁处增加箍筋。通过在主梁有次梁处的两侧增加箍筋,以提高主梁及次梁的抗压、抗剪及抗震能力,从而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5、积极应用信息优化技术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的资料也比较多,这为建筑结构优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时设计人员就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建筑数据进行整理。例如,合理的利用一些参数定义的软件,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行业仍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房屋建筑工程也在不断进行,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减少房屋建筑中的问题,就必须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加强,重新带入房屋建筑中。并且在进行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在实现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同时,不断发现探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革新与建筑施工的同步进行,推动我国整体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滢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探析[J].中国建设信息,2013,33(23):77-78.
  [2]佟月强,郝明.试论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及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4).
  [3]范红军.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1(6).
其他文献
为了定量评估降水(雨、雪、雹等)和大气中冰核浓度,搭建了一种新型的离线式冰核测量装置(FINDA)用于检测浸润冻结机制的冰核.对多通道测温元件进行了改装和校准,并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动态校准了冷台水平温差,开发了自动化软件实现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和数据分析.通过超纯水冻结实验、雪水及大气样品中冰核检验评估了FINDA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FINDA温度测量偏差随温度降低而线性增大,?25℃时误差为±0.75℃;超纯水初始冻结温度平均为?21.27±1.45℃,中值冻结温度(T50)平均为?25.65±0.64℃;
随着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的作业单位采用了基于倾斜摄影方法生产实景三维模型的作业方式。如何科学合理地检查与评定实景三维模型数据成果,目前仍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天水市空港新城拆迁项目和太京镇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项目生产的三维模型数据质检验收为例,针对不同项目需求,采取可调整质量元素及权重的检查与评定方法,并对模型质量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对应的解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两种模式产品,对发生在宜昌峡谷地区2016年7月7日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和2018年4月22日稳定性极端降水过程形成原因及模式预报性能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强的块状回波稳定少动,造成7月7日高效率的对流降水。4月22日降水既有沿山中尺度对流回波造成的对流降水,也有螺旋状涡旋回波形成的锋面层状云降水。(2)山谷风形成中尺度切变线,触发对流,中尺度切变线发展为中尺度涡旋使对流加强是极端短时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3)地形强迫抬升使对流降水强度明显增
地铁隧道保护监测是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现行以静站式设站、相邻测站逐站拼接的隧道变形、收敛等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方法虽然渐渐成熟起来,但逐站拼接带来的误差累积和缓慢的作业效率仍然是地铁隧道保护监测的瓶颈。本文在分析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和优势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地铁隧道点云数据快速采集方法,提出了基于隧道椭圆参数模型的改进RANSAC算法,通过对隧道断面点云数据去噪
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生成条件相似.利用安徽78个地面站逐时观测资料,基于雾、霾发生物理条件,建立了不同等级雾日和重度霾日的观测诊断方法,重建了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的时序资料.根据各站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将安徽分为5个雾、霾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域,探讨了各区域不同等级雾及重度霾出现时地面气象条件的异同.结果表明:(1)安徽省强浓雾主要是辐射雾.强浓雾、浓雾和大雾空间分布形势大体一致,淮河以北东、西部和江南都属于强浓雾高发区,但各地强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系统不同;重度霾有明显的北多、南少、山区最少的分布特
为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入口处云和降水三维结构及微物理特征的认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19年在西藏墨脱地区建立了野外观测试验基地,开展了水汽、云和降水的综合观测,先后布设了先进的Ka波段云雷达、微波辐射计、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降水现象仪、K波段微雨雷达等设备,获取了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和降水的宏、微观数据.文中简单介绍了此次观测的情况,并利用云雷达2019年的观测数据和降水现象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的观测数据对云的宏
基于我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方法对2008-2014年大别山地区极端降水天气事件的天气背景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别山地区极端降水背景环境的类型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西南强气流型(类型Ⅰ)、副高西北侧气流型(类型Ⅱ)和偏南强气流型(类型Ⅲ)。其中,类型I和类型Ⅱ的极端降水分别集中在6-8月和7-9月,代表了夏季极端降水,而类型Ⅲ的极端降水主要出现在3-6月及10-12月,属于春秋季节的极端降水。通过分析大别山地形与不同类型降水场及背景场的
为了加快推进甘肃省"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以"天地图·酒泉"市级节点建设为例,通过对"天地图·酒泉"市级节点核心要素和"天地图·甘肃"省级节点数据研究,分析省级节点和酒泉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状,结合ArcGIS制图功能,阐述了市级节点数据融合更新的技术方案和地图制图优化方法,可为其他市级节点建设和省市联动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研究了根据2020年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的技术要求,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基于ArcGIS二次开发接口,设计并开发一套专门针对该项目的数据质量检查工具。通过自动化处理代替人工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同时具有高频次、大视场和穿透云雨的全天候观测能力,因此中国在规划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时已经明确提出对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的需求.基于中国候选的50、118、183、380和425 GHz五频段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载荷方案,开展了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系统模拟试验,理解其观测时间分辨率、频段选取和观测误差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基于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静止轨道微波模拟观测资料,以2018年台风“玛利亚”和“山竹”为例分析了静止轨道微波资料同化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