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rc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中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体会人物吝啬的形象。
  3.运用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语言特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讀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用笔在书上标注出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我们做个游戏:做勇敢的孩子。听清老师要求:这位同学读时,大家仔细听,当你听到他读错时,用最快的速度喊停,先告诉他哪里读错了,应该怎么读,然后你就获得了往下读的机会,可以接着读。
  3.“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你有哪些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可以和大家交流。
  4.借此讲授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借助课文的插图来理解;借助注释来理解。
  5.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日里所学的课文,在词汇、语法、语句精练程度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吴敬梓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像这种用词精练,同时又富有古文的句式语法,处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过渡语言就叫作古典白话。
  【设计意图:古典白话在词汇、语法、语句精练程度等方面均不同于我们之前学过白话文和文言文,让学生通过与白话文、文言文语言的比较,感悟古典白话语言之美。与此同时,渗透字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促进能力提升,并攻克字词句关,能用识字方法举一反三,为后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体会写法,感悟形象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什么是监生呢?
  2.这篇课文讲了临死前严监生的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一说。
  3.严监生临死前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已经奄奄一息了,却总不得断气,你猜猜他临死前最放不下什么,人们都以人之常情去揣摩严监生,可是严监生最放心不下的却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普通人和严监生想法的对比,初步感知人物吝啬的形象。】
  4.我们一起来做一下他临死前那标志性的动作。就是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吴敬梓写得妙在哪里?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看。
  眼睛有“睁的的溜圆”的时候,也有“闭着”的时候,这是人物的神态描写。手指有“指得紧”的时候,有“指着不动”的时候。头有“摇了两三摇”的时候,有“狠狠摇”的时候,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你看,同一个部位,不同的描述,它表达的意思就截然不同。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的刻画,我们可以推断出人物的心理由最初的失望变成绝望。像这样抓住人物的神情或动作的细微变化展开的描写就叫作细节描写。
  老师读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话,你们扮演严监生,边读边做动作,用心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插图和抓关键字词感受动作、神态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并把体会融入课文诵读,增加课堂的语文味。】
  5.以演激趣,补白心境。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此时此刻他心里在想: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在想:_________________。)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他又在想:
  【设计意图:课堂表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形式,既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团队精神。置身情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一演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想象说话,体会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下面就请大家想象画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读四个人的对话,看看你们的朗读,能不能把临死前的严监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请小组展示,其他学生予以评价和指导。)
  【设计意图:朗读要想象画面来读,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既然是临死前的严监生,我们可用声音的低沉体现其奄奄一息的状态,放慢语速体现其行动的迟缓,我们在读“两三摇”“狠狠摇”时要读出其艰难,读“的溜圆”“指得紧”的时候要读出其无人能懂的着急。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朗读也要层层推进,并让学生掌握阅读和评价的方法,在充分的读书中走进人物内心。】
  6.为什么作者要让这么多人来猜严监生的想法呢?
  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就是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叫正面描写,本文就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7.头在不停地摇,眼睛都闭上了,可是,这个手指还不死心地伸着,到最后还是他的妻子最了解他。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
  原来令严监生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尽管你们掩口而笑,我依旧听到了你们的笑声。好笑吗?作者是如何将他的可笑描写出来的呢?用嘲笑的口吻写他夸张的表情,他对钱财的过分看重,制造文学上特殊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讽刺。他如此看重钱财难道是因为生活拮据吗?一茎灯草耗油一文钱,那严监生有多少财产呢?
  (出示资料,学生了解,并谈谈读完资料之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补充严监生背景资料,将其腰缠万贯的家产与舍不得浪费一茎灯草做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吝啬的性格特征。】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历代文豪笔下的吝啬鬼形象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葛朗台。
  (出示葛朗台的简介并播放他临终前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一个片段。)
  1.请大家仔细看,看的过程中要注意葛朗台的神态和动作,并借此揣测人物心理。
  2.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人物描写的诸多方法(动作、神态、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等)来刻画一下临死前的葛朗台。
其他文献
作文是生活的展现,是情感的传递,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对于儿童来说,从生活的丰富到体验的丰富乃至语言的丰富是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从无心到有心、从零散到串联、从表象到深入、从“情境”到“语境”,需要立足目标创设真实有料的环境氛围,在互动体验中充分调动儿童的感觉、思维去感知生活、捕捉素材,觸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并在运用和实践中逐步实现语言的“丰”与“智”。  一、情境引领,开启语境  情从何出,境从何
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在文本中走上一个来回。因此,真正高效的阅读并不仅仅在于从文本中获取内容,而要从文本中联想开去,由此及彼,甚至是关联自我,最终获得人生启迪。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这一方面的训练,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置了“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多维整合,拓展联想,形成立体化的感知与收获。那究竟该想什么、从哪些维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能力不一,对于如何观察、怎样写清楚内容等问题,除了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弄清楚,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一根“学习拐杖”。笔者结合美国的学校教室墙壁上贴的海报,在三年级下学期习作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年级正
金秋十月,第105届广交会在广州市琶洲会展中心举行。客商云集的迹象向人们预告着金融危机后外贸行业的复兴,也传递了外贸人才需求回暖的信息。这对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是一个喜人的信号,因为从9月开学起,来校招聘的企业已经络绎不绝。这所有着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外贸类学校已培养培训了数万名知识型、专业技能型外经贸人才,享有“广东外经贸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的美誉。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词“抬、伸、扒、钻、骆驼、大模大样、又窄又小”,同时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表达,复述故事。  3.感悟寓意,学习欣赏他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引入故事  1.教师利用课文情境引入,学生熟读课文,教师模仿动物说一句话,请学生猜一猜是文中哪个动物说的。如:长得高好!(生猜)长得矮好!(生
课后习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揣摩编者意图,把握编者在课后习题方面的目标指向,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后习题该怎么教?有的教师认为课后习题应该随课文教学,有的教师说课后习题应该进行专门训练。课后习题的编排,本身就隐含了编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暗示和期待。因此,教师要能够挖掘出课后习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话的过程。《司马迁发愤写》一文重点表现了司马迁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矢志不渝的精神。由于故事所处年代久远,学生理解相对困难,对此,笔者认为应借助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司马迁这一人物,以便彰显文本教学价值。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就《司马迁发愤写》一文的对话谈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夯实学生的语言积淀、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当下,很多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着词语匮乏或者用词不当等状况,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中将词语教学好好落实,而是仅仅停留在学生会读、会写的层面,对于词语带来的思维品质的质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为此,教师就需要在深度品味和实践迁移的过程中,促发学生形成必要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经验。  一、强化体验,多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人常常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典型的事物营造出富有浓郁美感的画面。因此,古诗教学的价值并不在于对古诗大意的理解,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诗歌的过程中感知外显的画面之美和内在的意境之美,在滋养学生语言生命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比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经典诗作《宿新市徐公店》,以生动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暮春时节的优美景色和悠闲而极富生机的乡村画卷。在学生理解本诗大
中职教育要创新五个机制    11月26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在辽宁沈阳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座谈会上表示,中职教育要实现包括校企合作在内的五个机制创新。  鲁昕指出,中职教育要创新五个机制,即以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为理顺体制关系的载体,建立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建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