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脾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病,往往伴随肝硬化而来。传统治疗方法是做全脾脏切除术,但是创伤大,并发症多,一些肝功能和体质差的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打击。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PSE)通過介入的手段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创伤和并发症较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8年以来,共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术36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即所谓“脾动脉栓塞后综合征”。现将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脾功能亢进,护理
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伴有肝硬化,男21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2岁。术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减少,术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脾动脉栓塞后综合征,经过抗生素预防感染、小剂量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有10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区瘀斑,经积极护理,未留有下肢功能障碍。
2.护理
2.1发热。所有患者术后均有发热,大多数从术后3天开始,发热时间持续一周至三月不等。如果发热不超过38℃可先密切观察,如果超过38℃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栓肛塞,并配合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及冰袋冷敷降温等物理疗法;如果考虑存在感染,遵医嘱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果超过39℃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减至每日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它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本组中有7例患者术后体温升高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体温最高时达到40℃。遵医嘱给予肌注安乃静,并给予积极物理降温,体温均得以有效控制。有的患者降温后伴有全身发汉,及时汇报医师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脱水等情况。
2.2腹痛。本组患者有32例占(88%)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脾动脉栓塞术是通过在脾动脉里注入栓塞剂让脾脏部分坏死,以达到消除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在脾脏缺血、坏死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感觉到疼痛,位置固定位于左上腹部,程度一般不会剧烈。本组病例疼痛往往是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持续7-10天。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后,疼痛都得以缓解。患者往往对疼痛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因此要重视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尊重并接受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跟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机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措施。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要,如帮助变换体位,减少压迫。鼓励患者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如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等方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2.3体位护理。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采用股动脉入路,术后穿刺侧股动脉需加压包扎,在术后12小时之内是创口出血的危险期。所以,术后12小时之内穿刺侧下肢要保持伸直制动,禁止患者弯曲,以防加压包扎着力点移开而导致出血。12小时后可以弯曲并下床行走,第2日可以拆除绷带、辅料,并观察一下穿刺点是否有渗血、渗液,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明确穿刺侧下肢动脉有无血栓形成。本组病例中有5例出现穿刺侧腹股沟区片状青色瘀斑,未做处理,瘀斑均在一月内缓慢吸收、消失。腹股沟区出现瘀斑十分常见,往往在拆除绷带时即发现,是股动脉穿刺点渗血所导致的。此时股动脉出血已经停止,所以不需冷敷,但也不要马上热敷,如果瘀斑很大(有的瘀斑可以扩展到腰部、臀部),可以在一周后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一般均可完全吸收,不会留有下肢功能障碍。
3.出院指导。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改善脾功能亢进的治疗,对引起脾亢的元凶肝硬化基本没有治疗作用。出院后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定期门诊随诊、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观察其各项指标的变化。饮食应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并易于消化的食物,忌食高脂肪、粗糙、坚硬的食物,嗜好饮酒的应劝其戒酒。
4.讨论。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从而引起出血倾向、抵抗力下降。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已成为脾脏切除术的备选方案。但术后出现并发症十分常见,而且持续时间长,本组全部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最长者持续2个月。加上肝硬化患者抵抗力差,脾栓塞术后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好,可引起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甚至脾脓肿等严重后果。术后积极治疗、细致护理对于患者康复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病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护理[2]。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王小林,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32.
2. 董淑华,王仕洁.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1,26(11):495-496.
摘要目的:脾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病,往往伴随肝硬化而来。传统治疗方法是做全脾脏切除术,但是创伤大,并发症多,一些肝功能和体质差的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打击。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PSE)通過介入的手段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创伤和并发症较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8年以来,共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术36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即所谓“脾动脉栓塞后综合征”。现将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脾功能亢进,护理
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伴有肝硬化,男21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2岁。术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减少,术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脾动脉栓塞后综合征,经过抗生素预防感染、小剂量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有10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区瘀斑,经积极护理,未留有下肢功能障碍。
2.护理
2.1发热。所有患者术后均有发热,大多数从术后3天开始,发热时间持续一周至三月不等。如果发热不超过38℃可先密切观察,如果超过38℃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栓肛塞,并配合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及冰袋冷敷降温等物理疗法;如果考虑存在感染,遵医嘱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果超过39℃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减至每日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它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本组中有7例患者术后体温升高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体温最高时达到40℃。遵医嘱给予肌注安乃静,并给予积极物理降温,体温均得以有效控制。有的患者降温后伴有全身发汉,及时汇报医师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脱水等情况。
2.2腹痛。本组患者有32例占(88%)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脾动脉栓塞术是通过在脾动脉里注入栓塞剂让脾脏部分坏死,以达到消除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在脾脏缺血、坏死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感觉到疼痛,位置固定位于左上腹部,程度一般不会剧烈。本组病例疼痛往往是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持续7-10天。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后,疼痛都得以缓解。患者往往对疼痛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因此要重视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尊重并接受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跟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机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措施。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要,如帮助变换体位,减少压迫。鼓励患者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如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等方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2.3体位护理。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采用股动脉入路,术后穿刺侧股动脉需加压包扎,在术后12小时之内是创口出血的危险期。所以,术后12小时之内穿刺侧下肢要保持伸直制动,禁止患者弯曲,以防加压包扎着力点移开而导致出血。12小时后可以弯曲并下床行走,第2日可以拆除绷带、辅料,并观察一下穿刺点是否有渗血、渗液,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明确穿刺侧下肢动脉有无血栓形成。本组病例中有5例出现穿刺侧腹股沟区片状青色瘀斑,未做处理,瘀斑均在一月内缓慢吸收、消失。腹股沟区出现瘀斑十分常见,往往在拆除绷带时即发现,是股动脉穿刺点渗血所导致的。此时股动脉出血已经停止,所以不需冷敷,但也不要马上热敷,如果瘀斑很大(有的瘀斑可以扩展到腰部、臀部),可以在一周后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一般均可完全吸收,不会留有下肢功能障碍。
3.出院指导。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改善脾功能亢进的治疗,对引起脾亢的元凶肝硬化基本没有治疗作用。出院后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定期门诊随诊、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观察其各项指标的变化。饮食应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并易于消化的食物,忌食高脂肪、粗糙、坚硬的食物,嗜好饮酒的应劝其戒酒。
4.讨论。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从而引起出血倾向、抵抗力下降。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已成为脾脏切除术的备选方案。但术后出现并发症十分常见,而且持续时间长,本组全部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最长者持续2个月。加上肝硬化患者抵抗力差,脾栓塞术后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好,可引起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甚至脾脓肿等严重后果。术后积极治疗、细致护理对于患者康复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病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护理[2]。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王小林,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32.
2. 董淑华,王仕洁.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1,26(11):4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