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它用F0、F3在传统市场攻城略地;一边,它又用全新的颠覆性的产品觊觎未来。
12月15日,比亚迪第一款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车F3DM将宣布上市,这甚至比这个电池大王几年前杀人汽车业更让人吃惊。“它采用了一种比丰田普锐斯更先进的电动车技术,更比通用汽车同类产品的推出时间提前了两年。”
不仅于此,比亚迪销售总经理夏治冰表示:“在未来规划上,DM车型仅仅是个过渡产品,比亚迪汽车的终极目标是纯电动车。”带着十足的比亚迪式的口吻。如果说,有人曾经对此表示嗤之以鼻的话,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正在发生,而扮演颠覆者角色的,很有可能来自中国比亚迪。
但摆在比亚迪面前的难题是,它真能梦想成真吗?电力汽车真能驱动未来吗?它号称领先全球的开山之作将如何运转?又将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消费者接纳比传统车辆贵出一倍的价格?对于比亚迪有太多的难题,但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显然是颠覆者的常态。
搅局电池领域
在进入汽车业之前,比亚迪所在的领域是手机电池,而它也是晚入者。
1993年,学电池出身的王传福获悉电池生产大国日本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认为这将给中国企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决定创办自己的电池公司。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2年,比亚迪已将一批批日本竞争对手甩在后面,国际手机电池市场越来越不能小视它,它成为仅次于三洋的全球第二大二次电池生产商。
这个后来者是如何搅局的呢?比亚迪是利用了中国人工的低成本,用一种半自动化的生产方法,将生产线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并使用一种夹具来减少工人工作的随机性。
2006年,比亚迪成功取代三洋,成为全球电池业的“大哥大”。而目前手机电池里,每10部手机有3部手机电池是他们提供的。这样算来,比亚迪的电池占有全球市场30%的份额。
跨行汽车业
说起当初比亚迪进入汽车业,还真是一个门外汉,因为当时在电池业是两头受挤压,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降低,而他们想,如果做好了汽车,可以降低一部分压力。
殊不知“跨行如隔山”。而就在本世纪初期,波导、夏新、奥克斯、重庆万业等一些“外行”都要趟这汤“难水”,掀起跨入汽车业的狂潮。
其实当时比亚迪在电池业的发展已是鼎盛,正寻求新的进人机会,正好赶上西安秦川汽车有目录要卖,错过这一山就没有这一店,其他行业机会错过了还可以再来,而如果错过汽车业这么大的机会,肯定是非常大的遗憾。于是2003年,比亚迪跨行业收购西安泰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汽车业。而产生这一想法和到最后发布仅用了3个月时间。
收购当日,比亚迪就遭遇了各大基金的抛售,股价便应声下跌,短短两年内市值蒸发近27亿港元。这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业后的“当头一棒”。后来其最重要的股东通过增持股份给予支持,以及王传福反复说明,股价才在2003年底重新回到20港元以上。
而后不久,其他同行者相继宣布撤出汽车业,回到各自的老行当。王传福也无不感叹道:汽车业原来比想象的要难做。
为了说服投资者,比亚迪有着一套造车的逻辑:电动车是未来的一个黄金产业,对电动车而言,电池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所以比亚迪造电动车也能取得成功;但是,为了电动车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商用化,因此要先进入燃油车领域,积累经验,等到市场成熟时再造电动车。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比亚迪目前在市场上成功的车型都是传统的燃油车。
2005年9月,真正由比亚迪造出的第一款车F3是千呼万唤之后上路了,这寄托了比亚迪3年的梦想。对比亚迪而言,这不是一款简单的产品,而可能是决定比亚迪造车前途的宣判书。而目前,F3已经成为承担比亚迪销售的主力任务了。
事隔3年的2008年9月,比亚迪F0上市首月销量就过万,达到10059辆,创下近4个月以来微轿车型月销量之最。虽然“抄袭门”事件被报道,但是消费者对它还是认可的,销售量足以说明一切。这两款主力车型更是承担着明年30万辆的销售任务。
为何比亚迪能在燃油车领域取得成功,王传福又给出了“外行”的解释,但事实上从它目前的表现看,它是成功的。
王传福认为:电池和汽车都是制造,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有强大的制造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这些与汽车是相通的。“电池业讲究成本、效率和品质,汽车业也一样。”他甚至认为,“电池的成功是偶然的,汽车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电池日本人可以机器去替代,但汽车是一个模具的产业,模具必须靠人,这是真正能够发挥中国人优势的产业。”他认为,如果电池只比日本低20%的成本的话,那么模具可以做到比日本低400%,而模具在整个汽车的开发成本中占到近40%的比重。而汽车业未来是要打价格战的,比亚迪已经在北京建立起了中国最大的模具厂,并为陆虎提供模具。
“山寨”正名
现在,几乎没有人再把比亚迪当成一家山寨公司了,但是“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的口号又让世人觉得它在夜郎自大。
2008年7月底,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公司(MidAmerican)总裁苏德伟(David Sok01)会晤了比亚迪管理团队,考察了工厂,并参观了比亚迪的技术博物馆。
而后,9月26日,中美能源与比亚迪股份签订策略投资及认购协议,以2.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定向增发的9.9%(2.25亿股)的股份。
10月初,比亚迪以近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宁波破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中纬积体电路公司。这家公司是驱动电机的生产厂商,拥有电驱动系统最核心的技术。
市场从没这么看好过比亚迪,短短3个交易日,股价飙升89%。截至12月4日,比亚迪每股报11.72港元,较巴菲特买入价已经上涨了46.5%,巴菲特此投资账面盈利1亿美金。
未来,最大难题就是能源危机,比亚迪的目标就是电动车。F3DM是一款纯电动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的结合体,采用的技术比丰田普锐斯更要先进的电动技术。虽说是过度,但是比亚迪的这款车是通用、丰田两家公司2010年才会推出的同类产品。
明年6月他们还会推出一款纯电动车——E6,这个电动车实施了很多智能的手段。
比亚迪似乎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时机的到来,那时,他们突破性的技术就将抢夺市场的先机。
12月15日,比亚迪第一款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车F3DM将宣布上市,这甚至比这个电池大王几年前杀人汽车业更让人吃惊。“它采用了一种比丰田普锐斯更先进的电动车技术,更比通用汽车同类产品的推出时间提前了两年。”
不仅于此,比亚迪销售总经理夏治冰表示:“在未来规划上,DM车型仅仅是个过渡产品,比亚迪汽车的终极目标是纯电动车。”带着十足的比亚迪式的口吻。如果说,有人曾经对此表示嗤之以鼻的话,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正在发生,而扮演颠覆者角色的,很有可能来自中国比亚迪。
但摆在比亚迪面前的难题是,它真能梦想成真吗?电力汽车真能驱动未来吗?它号称领先全球的开山之作将如何运转?又将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消费者接纳比传统车辆贵出一倍的价格?对于比亚迪有太多的难题,但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显然是颠覆者的常态。
搅局电池领域
在进入汽车业之前,比亚迪所在的领域是手机电池,而它也是晚入者。
1993年,学电池出身的王传福获悉电池生产大国日本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认为这将给中国企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决定创办自己的电池公司。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2年,比亚迪已将一批批日本竞争对手甩在后面,国际手机电池市场越来越不能小视它,它成为仅次于三洋的全球第二大二次电池生产商。
这个后来者是如何搅局的呢?比亚迪是利用了中国人工的低成本,用一种半自动化的生产方法,将生产线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并使用一种夹具来减少工人工作的随机性。
2006年,比亚迪成功取代三洋,成为全球电池业的“大哥大”。而目前手机电池里,每10部手机有3部手机电池是他们提供的。这样算来,比亚迪的电池占有全球市场30%的份额。
跨行汽车业
说起当初比亚迪进入汽车业,还真是一个门外汉,因为当时在电池业是两头受挤压,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降低,而他们想,如果做好了汽车,可以降低一部分压力。
殊不知“跨行如隔山”。而就在本世纪初期,波导、夏新、奥克斯、重庆万业等一些“外行”都要趟这汤“难水”,掀起跨入汽车业的狂潮。
其实当时比亚迪在电池业的发展已是鼎盛,正寻求新的进人机会,正好赶上西安秦川汽车有目录要卖,错过这一山就没有这一店,其他行业机会错过了还可以再来,而如果错过汽车业这么大的机会,肯定是非常大的遗憾。于是2003年,比亚迪跨行业收购西安泰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汽车业。而产生这一想法和到最后发布仅用了3个月时间。
收购当日,比亚迪就遭遇了各大基金的抛售,股价便应声下跌,短短两年内市值蒸发近27亿港元。这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业后的“当头一棒”。后来其最重要的股东通过增持股份给予支持,以及王传福反复说明,股价才在2003年底重新回到20港元以上。
而后不久,其他同行者相继宣布撤出汽车业,回到各自的老行当。王传福也无不感叹道:汽车业原来比想象的要难做。
为了说服投资者,比亚迪有着一套造车的逻辑:电动车是未来的一个黄金产业,对电动车而言,电池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所以比亚迪造电动车也能取得成功;但是,为了电动车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商用化,因此要先进入燃油车领域,积累经验,等到市场成熟时再造电动车。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比亚迪目前在市场上成功的车型都是传统的燃油车。
2005年9月,真正由比亚迪造出的第一款车F3是千呼万唤之后上路了,这寄托了比亚迪3年的梦想。对比亚迪而言,这不是一款简单的产品,而可能是决定比亚迪造车前途的宣判书。而目前,F3已经成为承担比亚迪销售的主力任务了。
事隔3年的2008年9月,比亚迪F0上市首月销量就过万,达到10059辆,创下近4个月以来微轿车型月销量之最。虽然“抄袭门”事件被报道,但是消费者对它还是认可的,销售量足以说明一切。这两款主力车型更是承担着明年30万辆的销售任务。
为何比亚迪能在燃油车领域取得成功,王传福又给出了“外行”的解释,但事实上从它目前的表现看,它是成功的。
王传福认为:电池和汽车都是制造,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有强大的制造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这些与汽车是相通的。“电池业讲究成本、效率和品质,汽车业也一样。”他甚至认为,“电池的成功是偶然的,汽车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电池日本人可以机器去替代,但汽车是一个模具的产业,模具必须靠人,这是真正能够发挥中国人优势的产业。”他认为,如果电池只比日本低20%的成本的话,那么模具可以做到比日本低400%,而模具在整个汽车的开发成本中占到近40%的比重。而汽车业未来是要打价格战的,比亚迪已经在北京建立起了中国最大的模具厂,并为陆虎提供模具。
“山寨”正名
现在,几乎没有人再把比亚迪当成一家山寨公司了,但是“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的口号又让世人觉得它在夜郎自大。
2008年7月底,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公司(MidAmerican)总裁苏德伟(David Sok01)会晤了比亚迪管理团队,考察了工厂,并参观了比亚迪的技术博物馆。
而后,9月26日,中美能源与比亚迪股份签订策略投资及认购协议,以2.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定向增发的9.9%(2.25亿股)的股份。
10月初,比亚迪以近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宁波破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中纬积体电路公司。这家公司是驱动电机的生产厂商,拥有电驱动系统最核心的技术。
市场从没这么看好过比亚迪,短短3个交易日,股价飙升89%。截至12月4日,比亚迪每股报11.72港元,较巴菲特买入价已经上涨了46.5%,巴菲特此投资账面盈利1亿美金。
未来,最大难题就是能源危机,比亚迪的目标就是电动车。F3DM是一款纯电动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的结合体,采用的技术比丰田普锐斯更要先进的电动技术。虽说是过度,但是比亚迪的这款车是通用、丰田两家公司2010年才会推出的同类产品。
明年6月他们还会推出一款纯电动车——E6,这个电动车实施了很多智能的手段。
比亚迪似乎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时机的到来,那时,他们突破性的技术就将抢夺市场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