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棋史上的不少所谓“美谈”、“传奇”,总让人觉得别扭,那原因,主要是棋盘外的较量太多。纹枰世界,似乎从来就不是那么黑白分明的。
比如唐代有一则著名的“镇神头”故事。唐代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曾先后派了十九批遣唐使。唐宣宗大中年间,发生了两国围棋史上的第一场争霸战。据唐人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当时日本王子来朝,该王子是个围棋高手,号称日本第一,他想与中国的高手比赛。宣宗指定了当时第一高手、棋待诏顾师言出战。据说比赛局势非常紧张,但斗到第三十三着,顾师言下出妙手“镇神头势”,日本王子“瞪目缩臂,以伏不胜”,觉得很难翻盘,就问陪同的唐朝官员鸿胪,顾师言在中国能排到第几?那位鸿胪骗王子说“排第三”,王子请求见第一高手,鸿胪诡称:“我国规矩,胜了第三才能见第二,胜了第二方能见第一。”日本王子听了长叹一声“小国怎么能和大国相比呢”,推枰认输,沮丧而去。这场比赛《旧唐书·宣宗本纪》上也有记载,可见确实是当时的重要事件,但《旧唐书》只说“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并没有提对弈结果。
然而当时某些文人、画家对此显得格外热心。《杜阳杂编》说,唐代就有好事者画了幅《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后来不少笔记、棋谱也纷纷记载此事,并收录传说中的“镇神头势”,显然当作一件扬国威的好事。“镇神头”可能确实是妙招,但“鸿胪官智取日本王子”无论如何不算美谈,倒更像一桩丑闻。顾师言在旁边听着鸿胪编瞎话却没有纠正,这种心态也很可玩味。
再有一件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当时朝贵之间盛行下围棋,许多名手都聚集在北京,其中一些人被乾隆封为内廷供奉,成了所谓“国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手”。国弈中最著名者为黄龙士、徐星友。黄龙士比徐星友年长,棋力也更胜一筹,时人尊为“棋圣”。徐星友初入棋坛时,黄龙士给过他不少指点,和他下让子的指导棋,据传有所谓“血泪十局”,终于帮徐星友成为国手。黄龙士棋风轻灵多变,思路深远,而徐星友的棋风相对含蓄、不露锋芒,讲究“不战屈人”,靠一点一点地侵蚀对手而获胜。两人的性格则与棋风不大一样,黄龙士比较诚朴认真,徐星友则机敏善变,很会钻营。同是内廷供奉,徐星友与太监们的关系要亲近得多。
乾隆经常召两人在御前对弈,黄龙士胜的时候多。某天,徐星友来拜访他,说:“您棋力确实胜过我,不过,您赢我的次数也太多了一点,下回御前较量时,能不能稍让我一子,让我也能保全颜面,风光一天呢?”黄龙士笑着答应了。第二天乾隆又把两人找去下棋,在案上放了一只描金朱漆匣,说:“我在里面放了件东西作为奖品,你们俩谁胜了谁就拿去。”两人遵命来到棋盘前,徐星友给黄龙士连使眼色,那意思:记得你答应我的事儿呀。黄龙士点点头,对局时手下留情,结果这局棋徐赢了一子。
比赛结束,乾隆很惋惜地对黄龙士说:“你的棋力胜过他,可是你的命不如他啊!”黄龙士为之愕然。乾隆于是命太监打开匣子,原来里面放的竟是一张知府委任状。按规定,内廷供奉都赏给五六品的官衔,但这是虚衔,没多大用,如果拿到知府委任状,那才算做了实授的官。黄龙士本以为奖品不外乎金银珠宝之类,现在才知道自己输掉的是什么,他又恼又恨,但也无可奈何了。徐星友呢,他装作喜出望外的样子,接过委任状叩首谢恩。其实前一天他就得到太监通风报信,所以才做了这个套给黄龙士钻。
黄龙士只活了40多岁就死了,据说与这件失意之事有一定关系,甚至有人说是后来徐星友安排了别的计策把他害死的。徐星友很长寿,在黄死后,仍以“国手”之名继续风光了40年。也有人替他辩护,说他在所著《兼山堂弈谱》中对黄龙士极为推崇,不像能使出那种阴招的人,并认为是有人嫉妒他棋坛长青树的地位,就造谣诋毁。
编辑/孙栎栎
比如唐代有一则著名的“镇神头”故事。唐代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曾先后派了十九批遣唐使。唐宣宗大中年间,发生了两国围棋史上的第一场争霸战。据唐人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当时日本王子来朝,该王子是个围棋高手,号称日本第一,他想与中国的高手比赛。宣宗指定了当时第一高手、棋待诏顾师言出战。据说比赛局势非常紧张,但斗到第三十三着,顾师言下出妙手“镇神头势”,日本王子“瞪目缩臂,以伏不胜”,觉得很难翻盘,就问陪同的唐朝官员鸿胪,顾师言在中国能排到第几?那位鸿胪骗王子说“排第三”,王子请求见第一高手,鸿胪诡称:“我国规矩,胜了第三才能见第二,胜了第二方能见第一。”日本王子听了长叹一声“小国怎么能和大国相比呢”,推枰认输,沮丧而去。这场比赛《旧唐书·宣宗本纪》上也有记载,可见确实是当时的重要事件,但《旧唐书》只说“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并没有提对弈结果。
然而当时某些文人、画家对此显得格外热心。《杜阳杂编》说,唐代就有好事者画了幅《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后来不少笔记、棋谱也纷纷记载此事,并收录传说中的“镇神头势”,显然当作一件扬国威的好事。“镇神头”可能确实是妙招,但“鸿胪官智取日本王子”无论如何不算美谈,倒更像一桩丑闻。顾师言在旁边听着鸿胪编瞎话却没有纠正,这种心态也很可玩味。
再有一件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当时朝贵之间盛行下围棋,许多名手都聚集在北京,其中一些人被乾隆封为内廷供奉,成了所谓“国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手”。国弈中最著名者为黄龙士、徐星友。黄龙士比徐星友年长,棋力也更胜一筹,时人尊为“棋圣”。徐星友初入棋坛时,黄龙士给过他不少指点,和他下让子的指导棋,据传有所谓“血泪十局”,终于帮徐星友成为国手。黄龙士棋风轻灵多变,思路深远,而徐星友的棋风相对含蓄、不露锋芒,讲究“不战屈人”,靠一点一点地侵蚀对手而获胜。两人的性格则与棋风不大一样,黄龙士比较诚朴认真,徐星友则机敏善变,很会钻营。同是内廷供奉,徐星友与太监们的关系要亲近得多。
乾隆经常召两人在御前对弈,黄龙士胜的时候多。某天,徐星友来拜访他,说:“您棋力确实胜过我,不过,您赢我的次数也太多了一点,下回御前较量时,能不能稍让我一子,让我也能保全颜面,风光一天呢?”黄龙士笑着答应了。第二天乾隆又把两人找去下棋,在案上放了一只描金朱漆匣,说:“我在里面放了件东西作为奖品,你们俩谁胜了谁就拿去。”两人遵命来到棋盘前,徐星友给黄龙士连使眼色,那意思:记得你答应我的事儿呀。黄龙士点点头,对局时手下留情,结果这局棋徐赢了一子。
比赛结束,乾隆很惋惜地对黄龙士说:“你的棋力胜过他,可是你的命不如他啊!”黄龙士为之愕然。乾隆于是命太监打开匣子,原来里面放的竟是一张知府委任状。按规定,内廷供奉都赏给五六品的官衔,但这是虚衔,没多大用,如果拿到知府委任状,那才算做了实授的官。黄龙士本以为奖品不外乎金银珠宝之类,现在才知道自己输掉的是什么,他又恼又恨,但也无可奈何了。徐星友呢,他装作喜出望外的样子,接过委任状叩首谢恩。其实前一天他就得到太监通风报信,所以才做了这个套给黄龙士钻。
黄龙士只活了40多岁就死了,据说与这件失意之事有一定关系,甚至有人说是后来徐星友安排了别的计策把他害死的。徐星友很长寿,在黄死后,仍以“国手”之名继续风光了40年。也有人替他辩护,说他在所著《兼山堂弈谱》中对黄龙士极为推崇,不像能使出那种阴招的人,并认为是有人嫉妒他棋坛长青树的地位,就造谣诋毁。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