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跨度大体积超重钢筋砼梁的安全拆除和山地建筑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是模板支撑系统比较少见却又无法回避的两大难题,笔者仅就主持的两个工程实例作以简单介绍,为行业同仁遇到这一类问题抛砖引玉。在这两个案例中采取的方案达到了一是安全高效,二是造价相对低廉,简述如下:
【关键词】模板支撑;现场施工;两例
案例一:西安某宾馆南大堂改造工程的大跨度长梁拆除。
西安某宾馆南大堂北半部为单层玻璃采光顶,南半部为二层框架填充墙,以6根16.4米钢筋砼梁作为主框架梁,梁截面尺寸500*1200mm,建筑总高度10.2m。甲方要求拆除中间4根大梁将大堂空间拓高,而对原独立框架柱(800×900)保留。
拆除的4根大梁净长14.6m,单根梁重21.9t,距地净高3.3m,我们具体负责拆除方案的审查并参与拆除工程的实施。
在方案中,我们要求本次拆除工程的模板支撑架分两次搭设,第一次搭设满堂架,拆除次梁和楼板,这部分比较常见,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关键在第二次搭设大梁拆除支撑架,架体承受的线荷载为1.5t/m,若采用吊装机械拆除受大堂入口处门高限制,机械无法到场。若对大梁逐层剥离拆除,则有两个问题,一是旧楼改造施工震动会对原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二是会延长工期影响后续施工。
最终我们通过验算,采取局部满堂架和沿承载梁方向两侧并双立杆的搭设工艺,具体做法是:沿拆除梁长度方向以每隔0.8m长度,两侧并立双立杆,梁底铺双道小横杆托住要拆除的梁。为防止拆除过程出现梁向任意一侧倾斜的情况,采用两侧双立杆夹住梁体使之保持平衡,并在梁架两侧每2m设置支撑斜钢管,以抵抗梁两端全部钢筋断开时产生的竖向冲击力。搭设的满堂架为1m×1m立杆间距,宽度为梁两侧各3m,距梁侧2m处,设一条单边垃圾运出通道。
为保证安全,拆除过程用红外线水准仪全程监测两端框柱变形,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拆除顺序:同时由框柱边切开15㎝宽切口,剥离梁砼,凿除梁切口内砼,再割钢筋,留最底层钢筋在落架前两端同时切断。这里要强调一点:中间指挥协调非常重要,梁两端割筋必须同步进行。在此案例中同时割断梁两端底筋后,钢管支撑平稳的驮住大梁,架体仅有轻微的颤动。
架子平面布置如图:
计算结果:
(注:取支撑处1m长梁为一个计算单元,验算单根立杆的稳定性)
1、荷载取值
(1)每米拆除梁结构自重标准值:N1=15KN;
(2)施工人员荷载自重:取N2=2KN;
(3)施工活荷载: 取N3=2KN;
考虑受力传递方式,单根立杆轴向压力设计值N=0.5[1.2(N1+N2)+1.4N3] ,则N=11.6KN。
2\立杆稳定性计算:
由立杆受压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127.54 N/mm2 < [f]=205N/mm2 满足要求,稳定;
案例二:安康市紫阳县惠民某期工程,属典型的陕南山地建筑,场地地貌特点如图:
剖面示意图
坡面地形工程桩与拉梁与项盖板剖面示意图
由图示可以看出,本工程主楼±0.00仅有顶部少量人工开挖的平坦场地,其余均为风化岩坡地山体。设计的工程桩露出地面后由坡底向顶部依地形逐渐递减,最高露地22.6m,最低露地仅1.5m,并且同一排桩也不在同一水平线。本工程桩截面尺寸由1000×1800mm椭圆桩和D=1000圆桩组成,高差达到21.6m,桩中心距由4200mm-7200mm不等,桩与桩之间设500×800mm拉梁.高差大和桩距大小不一,不仅造成底板支模带来困难,计算建模时也有一定难度。
按照《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集中荷载15KN/㎡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跨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的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该惠民小区工程属保障房建设,受到政府和民众密切关注,质量及安全丝毫不容马虎。为保证模架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两方面措施。
第一,认真分析模架受力竖向和水平状态,两者比较,水平方向的推力是模架稳定的关键因素。而本工程设置的拉结联系梁,为底板下4米处布置平面钢管网(竖向和横向均间隔1米)创造了条件,对所有桩身采取四边抱桩拉结,保证模架的稳定,利用高強度的桩身(C50砼)抵抗架体水平推力。对跨度大于4米的桩间扫地杆(所有扫地杆搁置在拉梁上)采取落地搭设加固,仍为1米间隔,确保架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受力验算选择在桩间距最大的一块区域。
验算结果:上部总荷载=10.78KN\m?
支撑架可承载荷载=24KN\m?
结论:安全可行
第二,选择木工班组时就依据图纸特点把大跨度大空间的施工经验作为首要条件,实地了解模板支撑架搭设的要点控制。在本次模架加固后我们选择桩间距最大的一块板正中心位置,放置1.8t的盘圆钢材(接触模板面积1m×1m)压载试验24小时,同时监测模板支撑架杆件变形,压载重量大于实际总荷载1.2倍为压载试验前提条件。
由于竖向支撑的基准起算点位于模板下一4m的拉梁上,通过抱(柱)和斜撑加固,可靠程度大幅提高,2层主体施工完成,支撑架体竖向杆件和横向杆件均未产生变形,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维滨,刘桐 ,郭正兴,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安全性研究与施工建议[J];建筑技术;2004年08期.
[2]刘建民,李慧民,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计算模型回顾与思考[J];建筑技术;2005年11期.
[3]徐凌,李晓龙,钢结构半刚性节点连接试验与性能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关键词】模板支撑;现场施工;两例
案例一:西安某宾馆南大堂改造工程的大跨度长梁拆除。
西安某宾馆南大堂北半部为单层玻璃采光顶,南半部为二层框架填充墙,以6根16.4米钢筋砼梁作为主框架梁,梁截面尺寸500*1200mm,建筑总高度10.2m。甲方要求拆除中间4根大梁将大堂空间拓高,而对原独立框架柱(800×900)保留。
拆除的4根大梁净长14.6m,单根梁重21.9t,距地净高3.3m,我们具体负责拆除方案的审查并参与拆除工程的实施。
在方案中,我们要求本次拆除工程的模板支撑架分两次搭设,第一次搭设满堂架,拆除次梁和楼板,这部分比较常见,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关键在第二次搭设大梁拆除支撑架,架体承受的线荷载为1.5t/m,若采用吊装机械拆除受大堂入口处门高限制,机械无法到场。若对大梁逐层剥离拆除,则有两个问题,一是旧楼改造施工震动会对原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二是会延长工期影响后续施工。
最终我们通过验算,采取局部满堂架和沿承载梁方向两侧并双立杆的搭设工艺,具体做法是:沿拆除梁长度方向以每隔0.8m长度,两侧并立双立杆,梁底铺双道小横杆托住要拆除的梁。为防止拆除过程出现梁向任意一侧倾斜的情况,采用两侧双立杆夹住梁体使之保持平衡,并在梁架两侧每2m设置支撑斜钢管,以抵抗梁两端全部钢筋断开时产生的竖向冲击力。搭设的满堂架为1m×1m立杆间距,宽度为梁两侧各3m,距梁侧2m处,设一条单边垃圾运出通道。
为保证安全,拆除过程用红外线水准仪全程监测两端框柱变形,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拆除顺序:同时由框柱边切开15㎝宽切口,剥离梁砼,凿除梁切口内砼,再割钢筋,留最底层钢筋在落架前两端同时切断。这里要强调一点:中间指挥协调非常重要,梁两端割筋必须同步进行。在此案例中同时割断梁两端底筋后,钢管支撑平稳的驮住大梁,架体仅有轻微的颤动。
架子平面布置如图:
计算结果:
(注:取支撑处1m长梁为一个计算单元,验算单根立杆的稳定性)
1、荷载取值
(1)每米拆除梁结构自重标准值:N1=15KN;
(2)施工人员荷载自重:取N2=2KN;
(3)施工活荷载: 取N3=2KN;
考虑受力传递方式,单根立杆轴向压力设计值N=0.5[1.2(N1+N2)+1.4N3] ,则N=11.6KN。
2\立杆稳定性计算:
由立杆受压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127.54 N/mm2 < [f]=205N/mm2 满足要求,稳定;
案例二:安康市紫阳县惠民某期工程,属典型的陕南山地建筑,场地地貌特点如图:
剖面示意图
坡面地形工程桩与拉梁与项盖板剖面示意图
由图示可以看出,本工程主楼±0.00仅有顶部少量人工开挖的平坦场地,其余均为风化岩坡地山体。设计的工程桩露出地面后由坡底向顶部依地形逐渐递减,最高露地22.6m,最低露地仅1.5m,并且同一排桩也不在同一水平线。本工程桩截面尺寸由1000×1800mm椭圆桩和D=1000圆桩组成,高差达到21.6m,桩中心距由4200mm-7200mm不等,桩与桩之间设500×800mm拉梁.高差大和桩距大小不一,不仅造成底板支模带来困难,计算建模时也有一定难度。
按照《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集中荷载15KN/㎡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跨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的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该惠民小区工程属保障房建设,受到政府和民众密切关注,质量及安全丝毫不容马虎。为保证模架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两方面措施。
第一,认真分析模架受力竖向和水平状态,两者比较,水平方向的推力是模架稳定的关键因素。而本工程设置的拉结联系梁,为底板下4米处布置平面钢管网(竖向和横向均间隔1米)创造了条件,对所有桩身采取四边抱桩拉结,保证模架的稳定,利用高強度的桩身(C50砼)抵抗架体水平推力。对跨度大于4米的桩间扫地杆(所有扫地杆搁置在拉梁上)采取落地搭设加固,仍为1米间隔,确保架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受力验算选择在桩间距最大的一块区域。
验算结果:上部总荷载=10.78KN\m?
支撑架可承载荷载=24KN\m?
结论:安全可行
第二,选择木工班组时就依据图纸特点把大跨度大空间的施工经验作为首要条件,实地了解模板支撑架搭设的要点控制。在本次模架加固后我们选择桩间距最大的一块板正中心位置,放置1.8t的盘圆钢材(接触模板面积1m×1m)压载试验24小时,同时监测模板支撑架杆件变形,压载重量大于实际总荷载1.2倍为压载试验前提条件。
由于竖向支撑的基准起算点位于模板下一4m的拉梁上,通过抱(柱)和斜撑加固,可靠程度大幅提高,2层主体施工完成,支撑架体竖向杆件和横向杆件均未产生变形,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维滨,刘桐 ,郭正兴,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安全性研究与施工建议[J];建筑技术;2004年08期.
[2]刘建民,李慧民,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计算模型回顾与思考[J];建筑技术;2005年11期.
[3]徐凌,李晓龙,钢结构半刚性节点连接试验与性能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