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在路上”是一个来自于民间以帮助贫困学生为宗旨的公益组织,自2011年成立以来举办了数次公益徒步活动,在上海市頗有影响。
2012年4月8日,暮春之初,繁花如簇。申城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新城站人头攒动,近500人在这里整装待发,准备参加公益徒步之“我徒步,你给孩子买水”活动。而这已经是“爱,在路上”公益组织继“我徒步,你请孩子吃饭”之后本年度第二次大型公益徒步活动了。同时作为呼应声援,在深圳和西安也各有100多人在本市参加了此次活动。
“爱,在路上”是一个来自于民间以帮助贫困学生为宗旨的公益组织。组织发起人沈家燕出生于江苏,从2008年成为志愿者之后,就一直为公益事业攘袖振臂。2011年10月沈家燕自费参加了凯德“为明天”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中心小学支教活动。此次活动给她以极大的触动,使她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联合更多的人,积聚更大的力量才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说道:“看到有的地方校舍华美,有的地方甚至连课桌都没有,我就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帮助到了。做了那么多年的志愿者,我觉得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了。”
回沪之后,基于帮助困难学子的信念,沈家燕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发起“爱,在路上”系列公益活动,并通过微博、论坛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了大量爱心人士的关注及参与。沈家燕表示,本次活动的受援助小学是地处陕甘宁交界的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阴坡咀小学。静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阴坡咀则是这贫困县里的贫困村。阴坡咀远离市镇,且山路崎岖颠簸,车辆极难通行。村中九成以上住房仍是泥墙灰瓦,老旧破败。08年地震后,这里更是危房重重。偏远困穷如此,饮水问题更显突出。由于地下水枯竭又被污染,阴坡咀小学的124名师生,只能喝大山缝隙里流出来的浑浊泥水,或者从20公里外的镇上用三轮车拉水吃。
为了解决阴坡咀小学吃水问题,“爱,在路上”组织了这次“我徒步,你给孩子买水”活动。据悉,活动采用“爱的约定”的方式报名参加,即欲参加徒步活动的人,与身边不参与徒步的朋友进行一个约定:自己参加公益徒步,朋友根据自己徒步的公里数进行相应额度的捐助。具体约定为:走完6公里,捐6瓶水(6元);走完12公里,捐12瓶水(12元);走完18公里,捐18瓶水(18元);走完24公里,捐24瓶水(24元);走完30公里,捐30瓶水(30元)。整个徒步路线中设置五个打卡点:6公里、12公里、18公里、24公里和30公里,徒步者每到一个打卡点,活动的工作人员就会为其盖一个章,和志愿者约定的朋友则根据卡上的盖章数,通过淘宝购买支付的形式为孩子们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沈家燕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公益徒步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在上海市,直接参与徒步的人数超过500人,捐款人数超过2000人,短短10天之内他们就筹集到了两万多元的善款。许多市民和参与者都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宣传公益事业,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有意义。
其实,公益徒步并非“爱,在路上”的独创,早在2004年云南省就已经有了第一次徒步筹款助学活动。当时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香港“苗圃行动”联合组织了20多人,在云南省沿着红军长征的路徒步筹款助学。队伍中名叫梁建华的香港志愿者还引起了一阵不小的争议。因为他拿出了10个月的时间,放弃了100多万港元的年薪来参与这次公益活动,但最终捐款远不到100万元。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把100万元直接捐出来?效果不是更好吗?
时至今日,大家终于慢慢明白了。对于公益活动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并非只是善款的筹集和数量,更重要的是善心的汇集和积累。一个人有爱心容易,但让大家都有公益意识难;一份爱心的奉献容易,但把爱心凝成一股绳,帮助更多的人难。除此之外,沈家燕还认为民间公益组织一直不受有关部门的重视,致使其“名不正而言不顺”,也是民间公益组织无法发展的瓶颈之一。
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的松散和非专业性也会致使其在善款监管上力度不够,引起民众的不信任,从而制约公益组织发展壮大。像“爱,在路上”这样的草根公益组织,他们采用“公益旅游”实地家访采集回最真实可靠的信息、“公益徒步”宣传筹款、“分享会”交流经验心得的运营模式,后期又通过媒体公开善款使用去向,实难能可贵。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草根公益组织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2012年4月8日,暮春之初,繁花如簇。申城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新城站人头攒动,近500人在这里整装待发,准备参加公益徒步之“我徒步,你给孩子买水”活动。而这已经是“爱,在路上”公益组织继“我徒步,你请孩子吃饭”之后本年度第二次大型公益徒步活动了。同时作为呼应声援,在深圳和西安也各有100多人在本市参加了此次活动。
“爱,在路上”是一个来自于民间以帮助贫困学生为宗旨的公益组织。组织发起人沈家燕出生于江苏,从2008年成为志愿者之后,就一直为公益事业攘袖振臂。2011年10月沈家燕自费参加了凯德“为明天”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中心小学支教活动。此次活动给她以极大的触动,使她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联合更多的人,积聚更大的力量才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说道:“看到有的地方校舍华美,有的地方甚至连课桌都没有,我就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帮助到了。做了那么多年的志愿者,我觉得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了。”
回沪之后,基于帮助困难学子的信念,沈家燕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发起“爱,在路上”系列公益活动,并通过微博、论坛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了大量爱心人士的关注及参与。沈家燕表示,本次活动的受援助小学是地处陕甘宁交界的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阴坡咀小学。静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阴坡咀则是这贫困县里的贫困村。阴坡咀远离市镇,且山路崎岖颠簸,车辆极难通行。村中九成以上住房仍是泥墙灰瓦,老旧破败。08年地震后,这里更是危房重重。偏远困穷如此,饮水问题更显突出。由于地下水枯竭又被污染,阴坡咀小学的124名师生,只能喝大山缝隙里流出来的浑浊泥水,或者从20公里外的镇上用三轮车拉水吃。
为了解决阴坡咀小学吃水问题,“爱,在路上”组织了这次“我徒步,你给孩子买水”活动。据悉,活动采用“爱的约定”的方式报名参加,即欲参加徒步活动的人,与身边不参与徒步的朋友进行一个约定:自己参加公益徒步,朋友根据自己徒步的公里数进行相应额度的捐助。具体约定为:走完6公里,捐6瓶水(6元);走完12公里,捐12瓶水(12元);走完18公里,捐18瓶水(18元);走完24公里,捐24瓶水(24元);走完30公里,捐30瓶水(30元)。整个徒步路线中设置五个打卡点:6公里、12公里、18公里、24公里和30公里,徒步者每到一个打卡点,活动的工作人员就会为其盖一个章,和志愿者约定的朋友则根据卡上的盖章数,通过淘宝购买支付的形式为孩子们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沈家燕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公益徒步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在上海市,直接参与徒步的人数超过500人,捐款人数超过2000人,短短10天之内他们就筹集到了两万多元的善款。许多市民和参与者都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宣传公益事业,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有意义。
其实,公益徒步并非“爱,在路上”的独创,早在2004年云南省就已经有了第一次徒步筹款助学活动。当时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香港“苗圃行动”联合组织了20多人,在云南省沿着红军长征的路徒步筹款助学。队伍中名叫梁建华的香港志愿者还引起了一阵不小的争议。因为他拿出了10个月的时间,放弃了100多万港元的年薪来参与这次公益活动,但最终捐款远不到100万元。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把100万元直接捐出来?效果不是更好吗?
时至今日,大家终于慢慢明白了。对于公益活动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并非只是善款的筹集和数量,更重要的是善心的汇集和积累。一个人有爱心容易,但让大家都有公益意识难;一份爱心的奉献容易,但把爱心凝成一股绳,帮助更多的人难。除此之外,沈家燕还认为民间公益组织一直不受有关部门的重视,致使其“名不正而言不顺”,也是民间公益组织无法发展的瓶颈之一。
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的松散和非专业性也会致使其在善款监管上力度不够,引起民众的不信任,从而制约公益组织发展壮大。像“爱,在路上”这样的草根公益组织,他们采用“公益旅游”实地家访采集回最真实可靠的信息、“公益徒步”宣传筹款、“分享会”交流经验心得的运营模式,后期又通过媒体公开善款使用去向,实难能可贵。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草根公益组织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