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宵佳节一过,更多务工人员将返回城市,开始他们新的一年劳作,就在我们关注“北漂”、 “沪漂”等年轻群体的同时,还有一群为数众多的“老年漂”。他们中大多数早已年过半百,本该叶落归根,但却跟随在外打拼的子女,离开故乡,他们有着几乎共同的原因——照顾子女和他们的小孩。他们在新的城市里,通常面临着语言问题,结交朋友不易,生活圈子缩小,多半轻裘缓带,围着小孩转。
子女压力大求助父辈
据广州市老龄办原主任李华照介绍,广州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老年人约有十万名。
大连海事大学学者李珊,长期关注移居老年人问题。她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老年人口的移居也已成为一种显著的社会现象,“居民年老后,无论是应子女的要求搬到子女家共同生活,还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而搬迁到另一座城市生活时,就会发生移居。”
与此同时,不少在广州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也提到,如今保姆的价格水涨船高,由最初的1000元、2000元涨到3000多元,甚至更高,有些保姆觉得薪水不满意就选择离开,“我一年换了7个保姆,每招一个都要带去体检,体检费都好几千元。”广州市民肖女士介绍说。许多年轻人无力承担高额的保姆费而选择求助于远方的父母,“父母带小孩用心,自己更放心,一家人也团聚在一起。”
近八成父母为子女“漂”
李珊将老年人口移居的缘由分为四大类:1.投靠子女型。一方面是为了辅助照顾子女儿孙,同时又可以接受子女们的照料。2.支援子女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离子女近些,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也便于照顾子女,为儿孙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3.追求生活品质型。4.落叶归根型。
据她介绍,根据大连市的调研统计,在移居老年人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占78%。
她说,移居老年人,尤其是被动移居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往往要多于本土老年人。
一方面,对环境的适应,心理的调适,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其本人及子女的经济地位等都会影响到他们在移居地的生活状况。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我国在对流动老年人口的制度安排上还没有很好的保障。这些老年人在城市中属于边缘群体,他们的需要和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少为社会所关注。她建议,完善地区间的社会医疗保障的转换制度;政策上鼓励初老期(50—65岁)人口的就业;加强移居老年人地区融合的文化建设和在街区内建构移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放心不下子女孙辈 其实也想叶落归根
陈姨,66岁,老家在重庆,2005年从湖北到广州,帮女儿带孩子。如今,她又回到远离的轨迹,帮女儿带上第二个孩子。她说,自己干活利索,动作快很能干。但是年纪大了,她更思念家乡,“我人老了,叶落归根嘛,还是很想念老家的亲戚、朋友。”不过,她又放心不下广州这边的儿女、小孩,回老家一段时间,她又会回到广州。
2005年女儿生完小孩,工作又忙,晚上很晚回来,陈姨就过来照顾小孩。后来有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转户口的政策,陈姨就把户口迁到广州来了。“现在外孙女活泼可爱,看着小孩长大,有天伦之乐嘛。”
“当时很累,现在小孩上学了,接送、做饭都是我在做。我每天很早就起来,他们还在睡觉,我6点就起来了,准备早饭。大的孩子,学校离家很近。我7点多去买菜,看孩子进学校后,我就去买菜。照顾两个小孩肯定辛苦,不过我还忙得过来,小区里的人还说我挺厉害。我觉得挺好玩,看着两个小朋友活泼可爱,心里还挺高兴。”
陈姨到暑假、寒假时都回老家,如果小孩要学东西,回去的时间就短一些。 “我人老了,叶落归根嘛,还是很想念老家的亲戚、朋友的。我回去老家过几天,肯定还是要回来,我对这边不放心。”
上有老下有小 两家轮班带娃
沈姨已退休,从西北某城来到广州照顾怀孕的女儿,没想到一待就是七八个月。从西北小城悠闲的生活转而进入广州忙碌的生活,“一年干了几年的活,累得坚持不下去了。”她在广州照顾女儿,丈夫在老家照顾生病的父亲,无暇回去照料父亲的她心急上火。曾有一段时间家中无电视,无人说话,静得她快要疯了。心忧身体不好的父亲,亲家派人来接班,她马上就回老家。
沈姨说她和爱人分居两地都是为了孩子,“我想把他们尽量照顾好,让他们安心上班,尽量把小孩带大一点,让她少操一点心,能够安心工作。现在就是家里放心不下我父亲,他现在岁数大了。女儿生完小孩后,我父亲在老家也生病住院了,我很着急,但也没办法,就让我爱人去照顾。这边也走不开,女儿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比较差。我爱人在老家照顾我爸爸,然后我在这边照顾她。”
当提及在广州想不想回老家时,沈姨说:“我肯定想回去,就等亲家派人来,人一来我立马就走了。我父亲年龄大,我家情况特殊,没人照顾他,万一他不行,我必须到场,我比较着急回去。”
冬来春又回 老来做候鸟
刘姨今年50岁了,老家在辽宁,自从2009年到深圳帮女儿带孙子后,就一直住在那里。虽然她在深圳生活五年多了,还是很想念老家。
“我在深圳生活有五年多了,感觉还好,就是很想念老家。俗话说,落叶归根,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老家是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有熟悉的环境、亲人、朋友,所以对老家的感情更深一些。”
“您打算就在深圳养老吗?”刘姨:“看情况吧,等外孙长大了,不需要我们照顾了,我们就冬天在深圳过冬,夏天回老家避暑。”
为了团聚放弃工作 照顾孩子比上班累
邓伯,50多岁,家乡在湖北,来广州近4年。曾有1年左右夫妻分隔两地,他生活多有不便。为了一家团聚作出牺牲,放弃了领导职务。家人团聚广州“什么都踏实了”。
“夫妻分居两地的那1年间,生活是有些不方便。一个人做饭很烦,不知做多做少。一个人在家生病了也很麻烦,我们分居两地,担心自己身体,也担心亲人在外面的安危,生活上又不能相互照应,生病了也没法管了。那时觉得很难过,心里有负担。”
“我觉得上班单纯多了、轻松多了。我上的是行政班,没有太重的任务,公务性任务也没有什么风险。带孩子累,带孩子稍有不慎重、失手什么的,还责任重大(笑)。个人时间受限,个人想自由支配时间不可能,都由孩子支配。”
总把他乡做故乡 回到老家不习惯
已经68岁的吴姨,老家在江苏连云港,目前和唯一的女儿一起住在广州。自从2000年到了广州,她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回老家过新年,渐渐适应了广州的一切,她在广州挺快乐,就跟旅游一样,觉得换了一个地方,很新鲜。今年大年初二,她回了一趟老家,还觉得有点不习惯。她打算在广州养老。
吴姨以前是带小孩,现在小孩大了,去年9月份刚上中大附小一年级,她就去接送小孩。吴姨还参加了省妇幼办的老年大学,一个星期三次课。其余时间,她就看报纸,看书,看电视,用手机上上网,和小区里那些帮带小孩的外地老人一起玩。
在广州生活怎么样呢,吴姨说:“我在广州挺快乐的。我一开始去广州,就跟旅游一样,觉得换了一个地方,很新鲜,到处去玩,一点也不觉无聊。我打算就在广州养老了,因为我女儿打算在广州住下来,她在报社工作,假期少,回老家很不方便。我在大源养老院那边已经订好了房子,可以住到老,只需要交饭钱。”
子女压力大求助父辈
据广州市老龄办原主任李华照介绍,广州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老年人约有十万名。
大连海事大学学者李珊,长期关注移居老年人问题。她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老年人口的移居也已成为一种显著的社会现象,“居民年老后,无论是应子女的要求搬到子女家共同生活,还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而搬迁到另一座城市生活时,就会发生移居。”
与此同时,不少在广州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也提到,如今保姆的价格水涨船高,由最初的1000元、2000元涨到3000多元,甚至更高,有些保姆觉得薪水不满意就选择离开,“我一年换了7个保姆,每招一个都要带去体检,体检费都好几千元。”广州市民肖女士介绍说。许多年轻人无力承担高额的保姆费而选择求助于远方的父母,“父母带小孩用心,自己更放心,一家人也团聚在一起。”
近八成父母为子女“漂”
李珊将老年人口移居的缘由分为四大类:1.投靠子女型。一方面是为了辅助照顾子女儿孙,同时又可以接受子女们的照料。2.支援子女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离子女近些,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也便于照顾子女,为儿孙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3.追求生活品质型。4.落叶归根型。
据她介绍,根据大连市的调研统计,在移居老年人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占78%。
她说,移居老年人,尤其是被动移居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往往要多于本土老年人。
一方面,对环境的适应,心理的调适,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其本人及子女的经济地位等都会影响到他们在移居地的生活状况。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我国在对流动老年人口的制度安排上还没有很好的保障。这些老年人在城市中属于边缘群体,他们的需要和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少为社会所关注。她建议,完善地区间的社会医疗保障的转换制度;政策上鼓励初老期(50—65岁)人口的就业;加强移居老年人地区融合的文化建设和在街区内建构移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放心不下子女孙辈 其实也想叶落归根
陈姨,66岁,老家在重庆,2005年从湖北到广州,帮女儿带孩子。如今,她又回到远离的轨迹,帮女儿带上第二个孩子。她说,自己干活利索,动作快很能干。但是年纪大了,她更思念家乡,“我人老了,叶落归根嘛,还是很想念老家的亲戚、朋友。”不过,她又放心不下广州这边的儿女、小孩,回老家一段时间,她又会回到广州。
2005年女儿生完小孩,工作又忙,晚上很晚回来,陈姨就过来照顾小孩。后来有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转户口的政策,陈姨就把户口迁到广州来了。“现在外孙女活泼可爱,看着小孩长大,有天伦之乐嘛。”
“当时很累,现在小孩上学了,接送、做饭都是我在做。我每天很早就起来,他们还在睡觉,我6点就起来了,准备早饭。大的孩子,学校离家很近。我7点多去买菜,看孩子进学校后,我就去买菜。照顾两个小孩肯定辛苦,不过我还忙得过来,小区里的人还说我挺厉害。我觉得挺好玩,看着两个小朋友活泼可爱,心里还挺高兴。”
陈姨到暑假、寒假时都回老家,如果小孩要学东西,回去的时间就短一些。 “我人老了,叶落归根嘛,还是很想念老家的亲戚、朋友的。我回去老家过几天,肯定还是要回来,我对这边不放心。”
上有老下有小 两家轮班带娃
沈姨已退休,从西北某城来到广州照顾怀孕的女儿,没想到一待就是七八个月。从西北小城悠闲的生活转而进入广州忙碌的生活,“一年干了几年的活,累得坚持不下去了。”她在广州照顾女儿,丈夫在老家照顾生病的父亲,无暇回去照料父亲的她心急上火。曾有一段时间家中无电视,无人说话,静得她快要疯了。心忧身体不好的父亲,亲家派人来接班,她马上就回老家。
沈姨说她和爱人分居两地都是为了孩子,“我想把他们尽量照顾好,让他们安心上班,尽量把小孩带大一点,让她少操一点心,能够安心工作。现在就是家里放心不下我父亲,他现在岁数大了。女儿生完小孩后,我父亲在老家也生病住院了,我很着急,但也没办法,就让我爱人去照顾。这边也走不开,女儿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比较差。我爱人在老家照顾我爸爸,然后我在这边照顾她。”
当提及在广州想不想回老家时,沈姨说:“我肯定想回去,就等亲家派人来,人一来我立马就走了。我父亲年龄大,我家情况特殊,没人照顾他,万一他不行,我必须到场,我比较着急回去。”
冬来春又回 老来做候鸟
刘姨今年50岁了,老家在辽宁,自从2009年到深圳帮女儿带孙子后,就一直住在那里。虽然她在深圳生活五年多了,还是很想念老家。
“我在深圳生活有五年多了,感觉还好,就是很想念老家。俗话说,落叶归根,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老家是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有熟悉的环境、亲人、朋友,所以对老家的感情更深一些。”
“您打算就在深圳养老吗?”刘姨:“看情况吧,等外孙长大了,不需要我们照顾了,我们就冬天在深圳过冬,夏天回老家避暑。”
为了团聚放弃工作 照顾孩子比上班累
邓伯,50多岁,家乡在湖北,来广州近4年。曾有1年左右夫妻分隔两地,他生活多有不便。为了一家团聚作出牺牲,放弃了领导职务。家人团聚广州“什么都踏实了”。
“夫妻分居两地的那1年间,生活是有些不方便。一个人做饭很烦,不知做多做少。一个人在家生病了也很麻烦,我们分居两地,担心自己身体,也担心亲人在外面的安危,生活上又不能相互照应,生病了也没法管了。那时觉得很难过,心里有负担。”
“我觉得上班单纯多了、轻松多了。我上的是行政班,没有太重的任务,公务性任务也没有什么风险。带孩子累,带孩子稍有不慎重、失手什么的,还责任重大(笑)。个人时间受限,个人想自由支配时间不可能,都由孩子支配。”
总把他乡做故乡 回到老家不习惯
已经68岁的吴姨,老家在江苏连云港,目前和唯一的女儿一起住在广州。自从2000年到了广州,她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回老家过新年,渐渐适应了广州的一切,她在广州挺快乐,就跟旅游一样,觉得换了一个地方,很新鲜。今年大年初二,她回了一趟老家,还觉得有点不习惯。她打算在广州养老。
吴姨以前是带小孩,现在小孩大了,去年9月份刚上中大附小一年级,她就去接送小孩。吴姨还参加了省妇幼办的老年大学,一个星期三次课。其余时间,她就看报纸,看书,看电视,用手机上上网,和小区里那些帮带小孩的外地老人一起玩。
在广州生活怎么样呢,吴姨说:“我在广州挺快乐的。我一开始去广州,就跟旅游一样,觉得换了一个地方,很新鲜,到处去玩,一点也不觉无聊。我打算就在广州养老了,因为我女儿打算在广州住下来,她在报社工作,假期少,回老家很不方便。我在大源养老院那边已经订好了房子,可以住到老,只需要交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