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困难分析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中学开展学科双语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并探索其解决方案,以悉对中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及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双语教学;主要困难;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165-02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村”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交流合作、获取信息的工具,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好多学生学了近十几年的英语,但真正到应用英语的时候却张口结舌。平时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很少,除英语课堂外几乎没有说英语的环境或氛围。双语教学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现状创造了空间,在学科知识领域开拓了提高外语的途径,同时也大大拓宽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涉猎范围,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在中学开展双语教学的价值体现
  
  2001年8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 有关部门及时地认识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成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好多大学在不断增加学科双语课的开设。语言的掌握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更好适应大学的双语教学环境,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中学实施双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大部分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都会参照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注重吸收其新内容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学生的特征,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稳步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施使中学生有机会直接参加其他发达国家的入学考试,江苏苏州中学2002年开始招收双语班,首届双语班里有六个学生参加了SAT(美国高考)考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这些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中了解到,进入大学后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学双语教学的重要,双语教学使学生逐渐全面积累专业知识,为以后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所建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双语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我国2001年教育部颁布文件以来,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在几年时间内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
  近年来,我国上海、辽宁、广东、江苏等地的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双语教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顺利地开展并坚持下来。有些学校还没有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真正内含及意义,不能确定究竟在什么时期、针对什么样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能实现其价值,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和随意性。还有一些学校仅仅为了招揽生源、追逐一时之“名利”不惜学校信誉透支,[2]在对双语教学的意义、条件等方面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搞起了“双语教学”,时间一长使得双语教学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二)缺少合格的学科双语教师
  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门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师资。我国的双语教学“目前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试点,因为双语教学的推广,首先遭遇的瓶颈问题就是师资”。双语师资的匮乏是我国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双语教学又只能通过教学一线的教师来实现,教学语言的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大量聘请外籍教师,教学费用急剧增加,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师资问题正严重束缚着我国双语教学的有效进展。
  (三)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模式
  关于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国内外还没有一定之规。有许多国家或地区找到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双语教学实验获得成功。例如加拿大法语沉浸式双语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浸入式双语教学指学校完全使用学生所学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双语教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具体情形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有些学校直接效仿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学,结果由于学生适应不了而以失败告终。还有些学校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或不敢尝试新的模式而使学生错过了双语教学的机会。究竟哪种教学模式适合我国师生,至今还没有定论,积极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双语教学中主要困难的解决方案分析
  
  (一)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真正理解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对于积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哈默斯(Hamers)等经过研究绘出如右图所示图线,其中,添加性双语指两种语言(母语与第二语言)和两种文化的积极因素会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总体发展,学习第二语言不会产生取代第一语言的威胁。削减性双语指两种语言不是相互补充而是相互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影响到早先通过母语语言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3] 从图线中看出语言的认知功能和学生对语言的重视程度这两个方面的合力产生了添加性和消减性双语,添加和削减也表现为一个连续区间,语言的认知发展越充分,两种语言受到的重视越高,越能趋向添加性区间的极端。
  从许多研究成果及双语教学实例来看,较好的能够保证添加性双语的方式,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语言的习得,这样学生可以将第一语言中获得的认知功能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也可以把后来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功能迁移到第一语言中,进而使其认知功能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英语在我国虽然不是第二语言,但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外语和第二语言有相似之处。结合我国教学的实际情形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从中学开始,针对学科基础较好又有一定英语听说能力的学生,在数理化等学科引入双语教学,完全有可能保证添加性双语的形成,一般可以使学生在一年左右适应学科双语教学,经过高中两三年的双语教学,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会大大提高,达到实用的稳定水平是没有问题的,学生进入大学再适应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也就容易多了,从而使双语教学得到持续发展,实现语言能力和学科知识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学科双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合格的双语教师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我国的形势来看,双语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的双语教学既是中学双语教学的延伸,又为双语师资提供了来源,培养双语教师从大学时期做起无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科院系可以开设一些以培养双语教师为目的的科目,制定培养计划,合理安排课程结构,逐步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双语教学能力。
  为解决当下对双语教师的需要,快速有效的途径便是建立双语教师有机培训体系,该体系可由三个模块构成:(1)发挥高师院校的培训职能。高师院校拥有长期的职前教师教育的资源优势,可结合在职中学双语教师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培训,增强双语教师的学科知识深度,提高语言能力。(2)建立双语教师进修中心。针对双语教师实际工作重点需要,为双语教师创设一个能够有效交流、合作与研讨的平台。通过合理的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以及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使广大中学双语教师提高其教育教学技能。(3)逐步构建双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育事业逐步完善发展的标志之一,双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双语教师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在专业共同体中,各位教师积极反思,加强专业切磋、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群策群力,共同成长。以上三个模块是个有机整体,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各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努力成为中国优秀的双语教师。
其他文献
概述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在产品开发中的价值所在和发展现状,介绍CAE在滚筒洗衣机设计开发中的主要学科领域,如强度、刚度、振动、冲击和多体动力学等的应用,并展望未来CAE技
<正>近几年,北京二手房市场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壮大,客户需求也在源源不断的增加,作为这两者之间"桥梁"的房地产经纪行业,只有恪守诚信的经营理念,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
会议
上流式厌氧污泥膨胀床(UASB)是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效能很高的厌氧反应器,对处理焦化厂蒸氨废水效果很好。本文叙述了UASB反应器在焦化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启动、生产控制和生
针对临床消化内镜下行ESD术后大块标本测量工具简单,易造成术后标本体积大小读数不直观等问题,笔者制作出了一种快速读取的标本测量卡,通过设置一张方形的带有四个刻度标尺的
2011年3月10日,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了2010年中国家电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在接受调查的四类家电产品中,冰箱的用户满意度最高,为78.41分,以下依次为电视机(78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其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保证企业能够稳定经营,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内部管理
"借助宏观经济的快速提升,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中国洗衣机市场高速发展。进入2011年,洗衣机整体市场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同时,产品结构升级的传导效应正在向三四
在商机无限的今天,有许多发现财富和拥有财富的机会.  胖人财富  大学毕业的他在求职路上四处碰壁,原因很简单,太胖,胖得没了基本的体形.也许用人单位大多怀疑他是那种五
期刊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国际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促进不同国家商品市场经济交流的跨境平台,现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经济结构。但是在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同
原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静脉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2010年4月原卫生部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