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容忽视,中职学生在思想上不求进取,对未来悲观失望、厌学,心理自卑,逆反情绪严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自由懒散无时间观念,目无尊长,不懂得基本礼仪!鉴于学生以上情况,现以个人角度从学校、教师、家庭、课程设置等方面谈一谈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德育教育渗透教学职业观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职业观、人生观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工人的场所,它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践技能,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底子差、缺乏自信,对未来迷惘失望,如何才能是他们拥有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笔者结合自己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重视不够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上,重视硬件设备配置投入而轻视精神德育软件方面的投入,将校园建设的如花园,而学生不知道爱护公共设施,随意破坏公物,践踏他人劳动成果。学校注重招生数量,而不考虑学生素质,以致学风不正,打架斗殴事件层出不穷。
(二)教师没有将德育融入教学、生活当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将课程内容完全融入其中,却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认为学生有德育课,德育教育是德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任务,而德育课能有多大的作用,班主任老师也不能时刻在学生身边做思想工作,如果将德育教育完全推给德育课,老师和班主任那么德育教育必将失败。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的,再经由周围成人给予肯定或否定强化而固定下来的。所以,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每个生活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才能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施教者向他们阐述的这部分德育内容,并有可能真正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家庭不能给孩子提供孩子所需的正确引导和温暖
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对孩子溺爱现象严重,使得孩子形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还有一些孩子来自特殊的家庭,一些是父母离异得不到健康的家庭关爱和温暖,使得孩子心里充满失落和创伤,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的心理;有些家庭存在家庭暴力使得他们也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有些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老人一味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兴趣,敏感自卑,逆反心理强。
(四)课程设置上缺少有关职业观、人生观和礼仪等课程
中职院校学生在校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职业观、人生观和礼仪等基础课程上的学习时间短,甚至是空白!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基本的礼仪观念,进门不知道喊报告,提起老师直呼其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解决方案
(一)加大心理教育方面建设投入
学校应设立心里咨询室配置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教师,本着成本低、经济实用、易于推广原则,可以设置心里辅导办公室,可以进行心里辅导办公和存放相关教学档案资料;心里咨询室,接待个体来访学生,进行个别心里咨询;心里咨询接待室,兼有咨询等待、阅览室及小团体辅导的功能,便于来访学生等待咨询、阅览心理相关报刊杂志和书籍;心里活动室,兼有心里活动课,教师和团体辅导室的功能,是心理咨询师开展心里活动课教学和针对某一心里问题进行室内团体辅导、游戏辅导的场所;心里宣泄室,来访学生宣泄情绪的场所。
(二)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融入生活
“知识是美德的必要前提,而知识本身不是目的”。所以,我们的德育内容要走出知化的窠臼,走向生活世界,构筑丰富多彩的内容体系。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极力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对学生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合理的消费方式的引导;二是对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和和谐的交往生活的指导,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三是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而且这部分内容要“生活化”,即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可以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掌握有关原理,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切忌教条化、说教化;四是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的关注。
(三)创设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改变孩子的现状,就要家长的全力协助,要改变家长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赚钱和孩子的未来没有可比性,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茁壮成长。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以重新构建新家庭成员之间亲情,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设置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等相关课程
教育部日前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根据新的“中职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其中,4门必修课分布在4个学期,每学期学习一门,每门32~36学时。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则一般不少于64学时。而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参考文献:
[1]朱卉红.浅析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及其成长教育[A].大众科技.
[2]顾鸭萍.中职学生的现状只分析[J].教育教学研究.
[3]冯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分析[A].职业教育.
德育教育渗透教学职业观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职业观、人生观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工人的场所,它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践技能,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底子差、缺乏自信,对未来迷惘失望,如何才能是他们拥有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笔者结合自己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重视不够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上,重视硬件设备配置投入而轻视精神德育软件方面的投入,将校园建设的如花园,而学生不知道爱护公共设施,随意破坏公物,践踏他人劳动成果。学校注重招生数量,而不考虑学生素质,以致学风不正,打架斗殴事件层出不穷。
(二)教师没有将德育融入教学、生活当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将课程内容完全融入其中,却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认为学生有德育课,德育教育是德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任务,而德育课能有多大的作用,班主任老师也不能时刻在学生身边做思想工作,如果将德育教育完全推给德育课,老师和班主任那么德育教育必将失败。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的,再经由周围成人给予肯定或否定强化而固定下来的。所以,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每个生活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才能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施教者向他们阐述的这部分德育内容,并有可能真正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家庭不能给孩子提供孩子所需的正确引导和温暖
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对孩子溺爱现象严重,使得孩子形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还有一些孩子来自特殊的家庭,一些是父母离异得不到健康的家庭关爱和温暖,使得孩子心里充满失落和创伤,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的心理;有些家庭存在家庭暴力使得他们也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有些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老人一味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兴趣,敏感自卑,逆反心理强。
(四)课程设置上缺少有关职业观、人生观和礼仪等课程
中职院校学生在校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职业观、人生观和礼仪等基础课程上的学习时间短,甚至是空白!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基本的礼仪观念,进门不知道喊报告,提起老师直呼其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解决方案
(一)加大心理教育方面建设投入
学校应设立心里咨询室配置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教师,本着成本低、经济实用、易于推广原则,可以设置心里辅导办公室,可以进行心里辅导办公和存放相关教学档案资料;心里咨询室,接待个体来访学生,进行个别心里咨询;心里咨询接待室,兼有咨询等待、阅览室及小团体辅导的功能,便于来访学生等待咨询、阅览心理相关报刊杂志和书籍;心里活动室,兼有心里活动课,教师和团体辅导室的功能,是心理咨询师开展心里活动课教学和针对某一心里问题进行室内团体辅导、游戏辅导的场所;心里宣泄室,来访学生宣泄情绪的场所。
(二)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融入生活
“知识是美德的必要前提,而知识本身不是目的”。所以,我们的德育内容要走出知化的窠臼,走向生活世界,构筑丰富多彩的内容体系。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极力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对学生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合理的消费方式的引导;二是对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和和谐的交往生活的指导,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三是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而且这部分内容要“生活化”,即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可以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掌握有关原理,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切忌教条化、说教化;四是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的关注。
(三)创设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改变孩子的现状,就要家长的全力协助,要改变家长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赚钱和孩子的未来没有可比性,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茁壮成长。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以重新构建新家庭成员之间亲情,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设置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等相关课程
教育部日前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根据新的“中职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其中,4门必修课分布在4个学期,每学期学习一门,每门32~36学时。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则一般不少于64学时。而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参考文献:
[1]朱卉红.浅析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及其成长教育[A].大众科技.
[2]顾鸭萍.中职学生的现状只分析[J].教育教学研究.
[3]冯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分析[A].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