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医院的固定资产拥有量的不断提高,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加高效和严格的新要求。文章就新会计制度下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折旧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186
1 新会计制度下的变化
1-1 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
将一般的设备从500元以上调至1000元以上,将专用的设备从800元以上调至1500元以上,提高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缩小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并减少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1-2 医院固定资产的分类
(1)将此前的“图书”类更改为“图书、档案”;
(2)将此前的“一般设备”更改为“通用设备”;
(3)将此前的“其他固定资产”更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
1-3 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
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需根据资产的不同性质对其折旧年限进行合理的确定,使之能正确地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准确地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耗损而转移到医疗服务价值中去的那部分固定资产价值,真实反映医院的资产和净资产,揭示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1-4 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
通过增加“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项目,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依据,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相挂钩,实行奖惩制度,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2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医院对固定资产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责任、权限不明。设备科、医疗器械采购办、总务科、设备使用科室等没有严格的权限界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一旦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无从追偿。
2-2 制度不完善
医院固定资产从申购、验收、领用、调拨到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没有执行严格的审批约束机制,缺乏对固定资产实物形态有效监管,导致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管理混乱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损耗和流失问题严重。
2-3 购置不合理
在购置固定资产前,部分医院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效益评估、市场调研等。没有执行规范的采购审批程序,导致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取决于个人的意志,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低,长期闲置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浪费。
2-4 处置不合理
在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上,部分医院对报废、调出、捐赠等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和正确估价,甚至未经审核、审批程序即自行处置,滋生私下交易,低价转让、出售等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5 账实不符
(1)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程序复杂,若信息不畅又没有发票,容易造成错记、漏记。
(2)固定资产报废时间跨度很大,并且科室申请销账时间、市卫计局和财政局审核报废设备时间、实物资产处理时间,均不在同一时点。
(3)医院科室迁移、改造装修,没有及时进行清点工作。改造后,导致国有资产大量丢失。没有实物,无法鉴定,资产核销审批手续难以通过,资产账面悬置。
(4)资产管理人员由于轮岗需要,更换频率较快,造成资产责任人对资产的认识和管理概念难以建立,加上病房往往追逐利益,仪器设备等资产透支使用,保养意识淡薄,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一旦出现资产损坏、遗失等问题,相互推诿,责任不清,无法追偿。
3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 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领导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加大宣传,促使员工重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3-2 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对大型医疗设备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并根据各科室每月报来贵重仪器使用情况、收入等数据,进行“贵重仪器效益分析”,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其所占有的比例。对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日常保养、维护和维修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用。
3-3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1)设立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和分工划分明确,责任落实到部门和负责人的头上,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医院固定资产。
(2)在设备的入库、验收、保管、使用、调拨、维修、报废、核销、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加强管理人员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相互之间及时核对资产的进、销、存,确保账账相符。
(3)建立清查盘点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4)处理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一次性的理清账实不符的现象,使之后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地操作和进行。
3-4 医院固定资产的购建
(1)购买10万元以上属于政府采购规定的医疗设备,购置计划应上报财政局、卫计局和当地政府采购部门,批准后,进行政府委托公开招投标。
(2)购买10万元以下的设备,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必须获得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医院内部议标,要求必须有3个以上具有资质的公司参加公开招投标,并由院领导、监察科、财务科、设备科、设备使用科室成立议标小组,作详细记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5 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
(1)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由设备维修部门技术鉴定,能维修正常使用的,可继续投入使用,不再计提折旧,另册管理。对于没有修复价值的固定资产不再进行维修。
(2)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必须经过有关技术部门鉴定,达到报废标准才能申请报废,并将报废资料上报财政局。经财政局审查、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报废。避免报废工作的不合理、不严谨导致的资产流失,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3-6 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报废等情况及时、准确、高效地作详细记录,并将固定资产的信息全部保存在云端。将固定资产的数据资源在院内进行共享、共用,使相关人员能够实时查看和掌握固定资产数据,防止资产闲置浪费,提高资产利用率。同时将所有资产数据上传到财政网,通过专人专网的方式,将两者进行同步。实行计算机网络条码管理系统,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实时核对账目,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随时动态掌握其资产状况。
4 结 论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会计制度下,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等方式,提高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进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淑芬-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体会[J].时代金融,2013(21):98-
[2]王春婷,毕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12):48-50-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折旧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186
1 新会计制度下的变化
1-1 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
将一般的设备从500元以上调至1000元以上,将专用的设备从800元以上调至1500元以上,提高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缩小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并减少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1-2 医院固定资产的分类
(1)将此前的“图书”类更改为“图书、档案”;
(2)将此前的“一般设备”更改为“通用设备”;
(3)将此前的“其他固定资产”更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
1-3 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
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需根据资产的不同性质对其折旧年限进行合理的确定,使之能正确地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准确地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耗损而转移到医疗服务价值中去的那部分固定资产价值,真实反映医院的资产和净资产,揭示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1-4 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
通过增加“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项目,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依据,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相挂钩,实行奖惩制度,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2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医院对固定资产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责任、权限不明。设备科、医疗器械采购办、总务科、设备使用科室等没有严格的权限界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一旦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无从追偿。
2-2 制度不完善
医院固定资产从申购、验收、领用、调拨到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没有执行严格的审批约束机制,缺乏对固定资产实物形态有效监管,导致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管理混乱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损耗和流失问题严重。
2-3 购置不合理
在购置固定资产前,部分医院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效益评估、市场调研等。没有执行规范的采购审批程序,导致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取决于个人的意志,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低,长期闲置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浪费。
2-4 处置不合理
在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上,部分医院对报废、调出、捐赠等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和正确估价,甚至未经审核、审批程序即自行处置,滋生私下交易,低价转让、出售等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5 账实不符
(1)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程序复杂,若信息不畅又没有发票,容易造成错记、漏记。
(2)固定资产报废时间跨度很大,并且科室申请销账时间、市卫计局和财政局审核报废设备时间、实物资产处理时间,均不在同一时点。
(3)医院科室迁移、改造装修,没有及时进行清点工作。改造后,导致国有资产大量丢失。没有实物,无法鉴定,资产核销审批手续难以通过,资产账面悬置。
(4)资产管理人员由于轮岗需要,更换频率较快,造成资产责任人对资产的认识和管理概念难以建立,加上病房往往追逐利益,仪器设备等资产透支使用,保养意识淡薄,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一旦出现资产损坏、遗失等问题,相互推诿,责任不清,无法追偿。
3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 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领导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加大宣传,促使员工重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3-2 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对大型医疗设备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并根据各科室每月报来贵重仪器使用情况、收入等数据,进行“贵重仪器效益分析”,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其所占有的比例。对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日常保养、维护和维修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用。
3-3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1)设立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和分工划分明确,责任落实到部门和负责人的头上,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医院固定资产。
(2)在设备的入库、验收、保管、使用、调拨、维修、报废、核销、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加强管理人员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相互之间及时核对资产的进、销、存,确保账账相符。
(3)建立清查盘点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4)处理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一次性的理清账实不符的现象,使之后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地操作和进行。
3-4 医院固定资产的购建
(1)购买10万元以上属于政府采购规定的医疗设备,购置计划应上报财政局、卫计局和当地政府采购部门,批准后,进行政府委托公开招投标。
(2)购买10万元以下的设备,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必须获得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医院内部议标,要求必须有3个以上具有资质的公司参加公开招投标,并由院领导、监察科、财务科、设备科、设备使用科室成立议标小组,作详细记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5 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
(1)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由设备维修部门技术鉴定,能维修正常使用的,可继续投入使用,不再计提折旧,另册管理。对于没有修复价值的固定资产不再进行维修。
(2)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必须经过有关技术部门鉴定,达到报废标准才能申请报废,并将报废资料上报财政局。经财政局审查、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报废。避免报废工作的不合理、不严谨导致的资产流失,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3-6 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报废等情况及时、准确、高效地作详细记录,并将固定资产的信息全部保存在云端。将固定资产的数据资源在院内进行共享、共用,使相关人员能够实时查看和掌握固定资产数据,防止资产闲置浪费,提高资产利用率。同时将所有资产数据上传到财政网,通过专人专网的方式,将两者进行同步。实行计算机网络条码管理系统,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实时核对账目,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随时动态掌握其资产状况。
4 结 论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会计制度下,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等方式,提高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进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淑芬-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体会[J].时代金融,2013(21):98-
[2]王春婷,毕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