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象日益增多,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原因主要有消费主义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对网络贷款的理性认识不足、网络贷款平台对大学生过度消费的诱导、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家庭因素,提出的对策包括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应对机制、多种措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消费需求。
关键词:消费主义;大学生;网络贷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63
消费主义思潮下,网络贷款发展迅速,门槛更低,操作更加便捷,日益成了大学生常用的一种消费手段,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校园贷大多存在收取高额利息、收取名目众多的费用的乱象,还通过欺骗学生做校园代理,许下高额工资以达到欺骗学生进行宣传的目的。为了保证收到欠款,校园贷平台大多采取暴力催收的手段,例如裸贷条、发恐吓短信、骚扰借款人的室友、家长和老师等方式催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 消费主义概述
1.1 消费主义的含义
消费主义指消费被人们看作人生的价值和终极目的,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商品的象征意义,消费水平超过了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一切都可以拿来消费。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主要问题之一。消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人们的生存目的,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消费主义思潮下,人们盲目崇拜富豪明星,以消费水准的高低判断幸福与否,购物不再出于需求,而是盲目的进行攀比,精神空虚颓废。马克思主义一直对消费主义持批判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是消费主义存在的主要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物品的价值不再是它的实用价值,而是由市场所赋予的,这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
1.2 消费主义的特征
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由于经济、政策、哲学、市场和人们心态等因素所产生的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根本目的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念。王永友等认为消费主义思潮具有物欲性、虚假性和控制性等特征。潘业强等人认为消费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符号性、占有性和诱导性。刘晓君对消费主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指出消费主义的特征在于重视物质消费,并通过占有物质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消费主义思潮下,人们盲目的追求高消费,大规模的消费被生产出来,并使所有人都陷入其中;消费主义思潮下,消费不再是出于自身需求和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是对商品的象征性消费,占有商品就意味着获得了较高品质生活质量;消费主义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认为消费主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统治方式。综上所述,消费主义的特征是消费者不再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商品和服务所代表的符号化意义,是为了进行攀比,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填补精神的空虚。
1.3 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主义在我国兴起并迅速发展,这一方面归结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以及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西方文化逐渐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
2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原因分析
2.1 消费主义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消费主义诱导人们追求物质产品的过度消费,产生非基本需求而无节制的消费欲望,追求享受、互相攀比,催生享乐主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消费主义以感性的形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偏差甚至异化,产生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等不良现象。
2.2 大学生对网贷理性认识不足
大学生认知水平还未发展成熟,既受到学校传授的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气息的干扰,情绪容易变得急躁、激进,想通过各种方式快速达到高品质生活状态,在网贷消费的诱惑下,容易产生冲动消费的心理。大学生很少了解有关贷款消费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不了解滞纳金等贷款消费专业名词,某些不良网贷机构会利用法律的盲区,诱导大学生网贷,使大学生容易在签订合同时遭遇不平等条款。
2.3 网络贷款平台对大学生过度消费的诱导
网贷平台为了追逐高额利益,不断推出大学生贷款产品,在各个高校进行宣传拓展市场。例如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包括购物、求职、驾考培训等,打出令人心动的宣传标语,如“无需等待,即刻到賬”等,这些贷款广告,刺激着大学生敏感的消费心理,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冲动消费。另外,某些不良网络贷款平台为了诱导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会降低贷款的门槛、隐瞒实际的收费标准、简化贷款的手续,大学生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即可办理贷款,但是很多学生对网络贷款的高额利息以及高额手续费并不了解。第三,网络贷款平台通过勤工俭学、兼职、创业的名义招聘校园代理,以QQ、贴吧、传单的方式进行招聘,一些校园代理为了完成贷款平台的业务量,往往会继续招聘下级代理,分别负责不同学院、年级、宿舍楼、食堂,向同学推荐网络贷款软件。第四,网络贷款平台以赞助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宣传网贷平台,提升平台的知名度,还能借机收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
2.4 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大众传媒的特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传递商品信息,并且能够在传递商品信息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包含的内容偏向文娱,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它将商品赋予符号化意义,会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例如,某热播的电视剧或广告中明星使用的产品、消费习惯等被赋以品位、财富、成功等意义,这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为了紧跟“潮流”,在同学中间更有“面子”,部分大学生不惜以网络贷款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2.5 家庭因素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支出,大都只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网贷平台贷款方便、快捷,使大学生透支消费成为可能,并且一旦大学生尝到网络贷款的滋味,就更容易让消费欲望膨胀。但如果大学生没有及时偿还贷款资金,网贷公司便会通过各种途径催促其还款,如骚扰大学生的家长等,导致一些大学生因为无法还款失去理智,或去“裸贷”,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选择自杀,导致悲剧的发生。
3 大学生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可行对策
3.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確的消费理念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高校应响应国家的号召,统筹规划,使大学生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尤其注重使用“法治”“诚信”方面的内容,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环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攀比、不盲从,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3.2 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中纳入金融知识,通过理论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等,使大学生全面地了解消费金融知识、网络安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认清网贷背后暗藏的“陷阱”,提高大学生对网贷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其次教育学生消费计划的制定要结合家庭经济状况及自身实际需求,具体途径包括主题讲座、班会活动以及树立勤俭节约的优秀大学生典型等。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应着力打造优美干净的校园文化。第一,美化校园环境,按时清理不规范的板报、横幅等,严格控制校外人员在校园内随意进出,防范非法中介人员进入校门,一旦发现学生从事非法网贷中介活动,要立即进行查处。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网贷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从而帮助大学生了解网贷真相,远离网贷。第三,联合社会力量整顿校园周边环境,清除周边低俗娱乐场所和非法广告宣传,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4 建立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应对机制
首先是建立日常消费的监测机制。高校应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消费及理财情况,在商家促销的重要时间节点如天猫平台的“双十一”购物节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软文、班级群发布通知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理性购物,不攀比、不盲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财务状况选择恰当的商品。其实是建立网贷预警机制。定期以调查问卷、谈话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网贷情况和消费意向,一旦发现大学生产生网络贷款的苗头,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要及时引导,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最后是与专业机构建立联动治理机制。与公安局、金融机构、工商机构、工信机构等保持联系,及时向这些机构通报本校学生网贷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风险程度,要积极地配合公安部门查处非法校园网贷平台。
3.5 多种措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消费需求
大学生除了满足自身的日常消费需求之外,还有发展性消费需求,对于这些合理的消费去求,高校应正视并通过合法渠道满足,可以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建立校园银行,由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利率合理的贷款服务以及投资理财服务,这样既能使金融机构获得收入,还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防止走上网贷的错误道路。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的资助体系,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做好大学生的助学贷款以及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满足经济困难的学生基本的保障需求。
总之,为了应对消费主义下网络贷款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建立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应对机制、建立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应对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白洁.国内关于消费主义思潮的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121-126.
[2]王永友,阳作林.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特征、消极影响与引导策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04):59-64.
[3]潘业强,张玉洁,赵金科,等.马克思消费观的现实意义——兼论当代消费主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03):20-23.
[4]刘晓君.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J].青年研究,1998,(06):3-5.
[5]宋雁慧.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5):93-96.
关键词:消费主义;大学生;网络贷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63
消费主义思潮下,网络贷款发展迅速,门槛更低,操作更加便捷,日益成了大学生常用的一种消费手段,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校园贷大多存在收取高额利息、收取名目众多的费用的乱象,还通过欺骗学生做校园代理,许下高额工资以达到欺骗学生进行宣传的目的。为了保证收到欠款,校园贷平台大多采取暴力催收的手段,例如裸贷条、发恐吓短信、骚扰借款人的室友、家长和老师等方式催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 消费主义概述
1.1 消费主义的含义
消费主义指消费被人们看作人生的价值和终极目的,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商品的象征意义,消费水平超过了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一切都可以拿来消费。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主要问题之一。消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人们的生存目的,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消费主义思潮下,人们盲目崇拜富豪明星,以消费水准的高低判断幸福与否,购物不再出于需求,而是盲目的进行攀比,精神空虚颓废。马克思主义一直对消费主义持批判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是消费主义存在的主要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物品的价值不再是它的实用价值,而是由市场所赋予的,这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
1.2 消费主义的特征
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由于经济、政策、哲学、市场和人们心态等因素所产生的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根本目的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念。王永友等认为消费主义思潮具有物欲性、虚假性和控制性等特征。潘业强等人认为消费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符号性、占有性和诱导性。刘晓君对消费主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指出消费主义的特征在于重视物质消费,并通过占有物质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消费主义思潮下,人们盲目的追求高消费,大规模的消费被生产出来,并使所有人都陷入其中;消费主义思潮下,消费不再是出于自身需求和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是对商品的象征性消费,占有商品就意味着获得了较高品质生活质量;消费主义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认为消费主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统治方式。综上所述,消费主义的特征是消费者不再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商品和服务所代表的符号化意义,是为了进行攀比,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填补精神的空虚。
1.3 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主义在我国兴起并迅速发展,这一方面归结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以及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西方文化逐渐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
2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原因分析
2.1 消费主义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消费主义诱导人们追求物质产品的过度消费,产生非基本需求而无节制的消费欲望,追求享受、互相攀比,催生享乐主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消费主义以感性的形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偏差甚至异化,产生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等不良现象。
2.2 大学生对网贷理性认识不足
大学生认知水平还未发展成熟,既受到学校传授的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气息的干扰,情绪容易变得急躁、激进,想通过各种方式快速达到高品质生活状态,在网贷消费的诱惑下,容易产生冲动消费的心理。大学生很少了解有关贷款消费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不了解滞纳金等贷款消费专业名词,某些不良网贷机构会利用法律的盲区,诱导大学生网贷,使大学生容易在签订合同时遭遇不平等条款。
2.3 网络贷款平台对大学生过度消费的诱导
网贷平台为了追逐高额利益,不断推出大学生贷款产品,在各个高校进行宣传拓展市场。例如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包括购物、求职、驾考培训等,打出令人心动的宣传标语,如“无需等待,即刻到賬”等,这些贷款广告,刺激着大学生敏感的消费心理,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冲动消费。另外,某些不良网络贷款平台为了诱导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会降低贷款的门槛、隐瞒实际的收费标准、简化贷款的手续,大学生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即可办理贷款,但是很多学生对网络贷款的高额利息以及高额手续费并不了解。第三,网络贷款平台通过勤工俭学、兼职、创业的名义招聘校园代理,以QQ、贴吧、传单的方式进行招聘,一些校园代理为了完成贷款平台的业务量,往往会继续招聘下级代理,分别负责不同学院、年级、宿舍楼、食堂,向同学推荐网络贷款软件。第四,网络贷款平台以赞助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宣传网贷平台,提升平台的知名度,还能借机收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
2.4 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大众传媒的特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传递商品信息,并且能够在传递商品信息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包含的内容偏向文娱,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它将商品赋予符号化意义,会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例如,某热播的电视剧或广告中明星使用的产品、消费习惯等被赋以品位、财富、成功等意义,这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为了紧跟“潮流”,在同学中间更有“面子”,部分大学生不惜以网络贷款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2.5 家庭因素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支出,大都只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网贷平台贷款方便、快捷,使大学生透支消费成为可能,并且一旦大学生尝到网络贷款的滋味,就更容易让消费欲望膨胀。但如果大学生没有及时偿还贷款资金,网贷公司便会通过各种途径催促其还款,如骚扰大学生的家长等,导致一些大学生因为无法还款失去理智,或去“裸贷”,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选择自杀,导致悲剧的发生。
3 大学生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可行对策
3.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確的消费理念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高校应响应国家的号召,统筹规划,使大学生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尤其注重使用“法治”“诚信”方面的内容,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环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攀比、不盲从,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3.2 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中纳入金融知识,通过理论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等,使大学生全面地了解消费金融知识、网络安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认清网贷背后暗藏的“陷阱”,提高大学生对网贷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其次教育学生消费计划的制定要结合家庭经济状况及自身实际需求,具体途径包括主题讲座、班会活动以及树立勤俭节约的优秀大学生典型等。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应着力打造优美干净的校园文化。第一,美化校园环境,按时清理不规范的板报、横幅等,严格控制校外人员在校园内随意进出,防范非法中介人员进入校门,一旦发现学生从事非法网贷中介活动,要立即进行查处。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网贷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从而帮助大学生了解网贷真相,远离网贷。第三,联合社会力量整顿校园周边环境,清除周边低俗娱乐场所和非法广告宣传,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4 建立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应对机制
首先是建立日常消费的监测机制。高校应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消费及理财情况,在商家促销的重要时间节点如天猫平台的“双十一”购物节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软文、班级群发布通知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理性购物,不攀比、不盲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财务状况选择恰当的商品。其实是建立网贷预警机制。定期以调查问卷、谈话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网贷情况和消费意向,一旦发现大学生产生网络贷款的苗头,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要及时引导,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最后是与专业机构建立联动治理机制。与公安局、金融机构、工商机构、工信机构等保持联系,及时向这些机构通报本校学生网贷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风险程度,要积极地配合公安部门查处非法校园网贷平台。
3.5 多种措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消费需求
大学生除了满足自身的日常消费需求之外,还有发展性消费需求,对于这些合理的消费去求,高校应正视并通过合法渠道满足,可以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建立校园银行,由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利率合理的贷款服务以及投资理财服务,这样既能使金融机构获得收入,还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防止走上网贷的错误道路。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的资助体系,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做好大学生的助学贷款以及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满足经济困难的学生基本的保障需求。
总之,为了应对消费主义下网络贷款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建立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应对机制、建立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应对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白洁.国内关于消费主义思潮的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121-126.
[2]王永友,阳作林.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特征、消极影响与引导策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04):59-64.
[3]潘业强,张玉洁,赵金科,等.马克思消费观的现实意义——兼论当代消费主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03):20-23.
[4]刘晓君.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J].青年研究,1998,(06):3-5.
[5]宋雁慧.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5):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