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同时,还肩负着渗透德育的重任。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仍是学科内容和操作技能,很少探讨道德问题,也基本不愿意过问与学生成绩和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这显然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一项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寓德育于“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深有研究的李艺教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任务是学习桥梁,足见,“任务”的选取非常重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任务”中渗透道德教育。让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实例1:在教学任务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史和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3章第2节“字处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任务(如表1)。
实例2:在教学任务中渗透学校精神教育
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品格的凝练和神韵的描述,更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学校精神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一个人只有爱家、爱校,才能进一步升华至爱民、爱国。
“理解、勤奋、感恩”是我校精神的主要内涵,我校的每一位师生都要深刻领会和传承。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2章第2节“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教学内容,我结合学校精神内涵,设计了教学任务(如表2)。
实例3:在教学任务中渗透感恩和责任感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雨露,是健康人格的表现。懂得感恩的人,就会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和帮助他人,就会懂得谦虚和自省,就会勇敢地承担责任,乐观地面对风雨人生。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3章第3节“多媒体信息处理——视频处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个渗透着感恩和责任感教育的教学任务(如表3)。
特殊的教室环境蕴涵着道德教育
1.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般都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室的特殊性在于,它非常需要被“呵护”和“疼爱”。这些高新科技设施易损坏,学生也会因操作不当或者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2.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
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经常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文明行为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很多,而在计算机教室这一特殊环境,主要的教育内容是“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特别是“不要乱藏东西”。
部分学生的确做到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但还会趁人不注意时,把这些东西“藏起来”。这些现象表明部分学生还未真正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
基本文明行为习惯不是一时能养成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教育,积极发挥同伴间的相互监督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基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3.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一方面它能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网站、论坛、聊天室等,引导学生有效上网,避免其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教育学生慎交网友,不随意约见网友等。
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邮箱;下载毫无用处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网络资源的浪费。要使学生懂得资源共享的网络,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学中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渗透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霍益萍主编.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书伟,王淑娴.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李艺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晓楠编著.教学育经典名言的智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7]王斌.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8]陶增乐主编.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仍是学科内容和操作技能,很少探讨道德问题,也基本不愿意过问与学生成绩和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这显然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一项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寓德育于“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深有研究的李艺教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任务是学习桥梁,足见,“任务”的选取非常重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任务”中渗透道德教育。让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实例1:在教学任务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史和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3章第2节“字处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任务(如表1)。
实例2:在教学任务中渗透学校精神教育
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品格的凝练和神韵的描述,更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学校精神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一个人只有爱家、爱校,才能进一步升华至爱民、爱国。
“理解、勤奋、感恩”是我校精神的主要内涵,我校的每一位师生都要深刻领会和传承。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2章第2节“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教学内容,我结合学校精神内涵,设计了教学任务(如表2)。
实例3:在教学任务中渗透感恩和责任感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雨露,是健康人格的表现。懂得感恩的人,就会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和帮助他人,就会懂得谦虚和自省,就会勇敢地承担责任,乐观地面对风雨人生。
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3章第3节“多媒体信息处理——视频处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个渗透着感恩和责任感教育的教学任务(如表3)。
特殊的教室环境蕴涵着道德教育
1.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般都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室的特殊性在于,它非常需要被“呵护”和“疼爱”。这些高新科技设施易损坏,学生也会因操作不当或者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2.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
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经常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文明行为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很多,而在计算机教室这一特殊环境,主要的教育内容是“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特别是“不要乱藏东西”。
部分学生的确做到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但还会趁人不注意时,把这些东西“藏起来”。这些现象表明部分学生还未真正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
基本文明行为习惯不是一时能养成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教育,积极发挥同伴间的相互监督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基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3.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一方面它能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网站、论坛、聊天室等,引导学生有效上网,避免其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教育学生慎交网友,不随意约见网友等。
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邮箱;下载毫无用处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网络资源的浪费。要使学生懂得资源共享的网络,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学中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渗透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霍益萍主编.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书伟,王淑娴.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李艺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晓楠编著.教学育经典名言的智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7]王斌.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8]陶增乐主编.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