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造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创造力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人的重要成就与其创造能力的大小息息相关。影响青少年创造力因素有很多:智力、知识、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文章分析各因素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方法。
【关键词】:创造力;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培养
目前,心理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1]。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与接班人,他们在学校中学习基础知识同时积极发展自身的创造力,青少年位于青春期,脑力与智力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高,生理与心理日渐成熟,思维模式逐渐发散,思考走向全面,是发展创造力的黄金时期。
一、影响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智力水平、知识积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
(一)智力水平,知识积累与创造力的关系。一定的智力水平与知识积累是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基础。知识是人类经验的基础,智力是人类处理事务的能力。与创造力有关的智力成分主要有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定义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心理表征、类比或比喻、选择编码、选择结合、选择比较、以新的方式审视旧的和不熟悉的问题、适应现状、选择新的环境等[2]。为了在某一领域进行创造,研究者必须有一定该领域知识,需要知道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需要研究什么,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等等。
(二)家庭环境与创造力的关系。
1.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制约家庭教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是家庭教育的宗旨的出发点。带有追求创造力的家庭教育目标更适合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许多家长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听话,学业优秀、品德良好的人,对创造力无大的追求。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过度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压抑孩子天性与兴趣。他们那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做好本分的工作就可以,埋没了孩子创造才能。
2.家庭教育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很密切。家庭教育有三种风格:压抑型,散漫型,权威型(民主型)。压抑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青少年的教育过于严厉,包办现象较多,监督管制较多。青少年的压力较大,他们性格中压抑的成分过多,创造性思维较少。散漫型家庭教育中,家长对青少年的关爱较少,对孩子的非知识性引导较少,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教育,可能有些创造性知识缺失。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权威型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学历更高,社会经验更为丰富。有充足的家庭教育的精力与时间。青少年对家长的教育比较尊重与信服。能够听从家长的教导。同时家长不会过度压抑孩子的兴趣与爱好,青少年的创造力能够较好地得到培养。
(三)学校教育环境与创造力的关系。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教育风格、课堂氛围、教育目的、课程安排方式等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较大。教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创造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种三维立体结构模式,它由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三个维度变量组成[3]。
二、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措施
(一)学好基础知识,做好智力的开发
1.要做好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处理好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之间的关系[4]。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做法,从传统中找到创新点。
2.创造力的培养来自各个方面,与智力思维的联系密切,引进一些智力开发课程,通过许多工具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的扩展与分析,学习记忆法联想记等以扩大思维活力,同时学习了新的技能。
(二)为孩子营造富有创造力的家庭成长氛围
1.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青少年的独立自主性较于儿童期大大增强。要求独立于父母亲友而处事。青少年有了许多独立做事的能力,但在父母看来不够好,有些凌乱,可能干预他们的行为。但这种环境易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父母整天围着孩子转, 让他们感到无论做什么都在父母的监视之下。当孩子处于始终不断地被注意当中, 他的冒险、创新的欲望就将被掩藏起来。家长不要过于干预他们的行为,监督与约束要减少些。给青少年独立处事的机会,特别是动手做事的机会。
2.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 自由、轻松, 充满着爱, 充满了和谐、温馨的气氛, 是孩子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5]。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中, 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 爱孩子但不骄惯, 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如, 没有任何精神压力, 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 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尊重青少年的“异想天开”。在这方面, 我们的父母应该向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学习。小时候的爱迪生可谓“异想天开”到了极点, 他对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 一旦有了疑问, 就试着自己去做, 不弄懂决不罢休。有一次, 他
想: 为什么青草不能燃烧而干草会燃烧呢, 想着想着就把干草点燃了, 结果酿成一场大火。为了想孵出小鸭, 他还亲自孵过鸭蛋……对于这些“异想天开”闯
下的“祸”, 爱迪生的母亲没有横加干涉、粗暴阻止,而是循循善诱, 呵护、肯定和支持爱迪生的创新精神。为了便于孩子的“研究”, 这位可敬的母亲甚至特地在自家的地窖里开辟了一个小天地, 让爱迪生一边学习一边实验。正是由于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爱迪生终于成为一生完成两千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
(三)学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素养
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大量向学生灌输知识,不管学生的理解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要改革应试考试制度。应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解决高中段以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同时应在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内容方面下功夫,重点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如近年出现的具有创造力取向的信息迁移题)。在平时的测试中,可以借鉴一些地区小学改革的经验,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学生考点的分数意识。
2. 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对青少年的教育 [6]。充分发挥青少年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切实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少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同时增加青少年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创造。并积极组建科技创新活动,让知识得以灵活的传递,有益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文献参考
[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4
[2] 胡卫平,韩琴.外国对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0):25
[3]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J].山东教育教育学院学报,2000(1):89
[4]石中英.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28
[5]任国荣.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20
[6]马抗原,翟立原.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报,2000(1):11
【关键词】:创造力;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培养
目前,心理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1]。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与接班人,他们在学校中学习基础知识同时积极发展自身的创造力,青少年位于青春期,脑力与智力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高,生理与心理日渐成熟,思维模式逐渐发散,思考走向全面,是发展创造力的黄金时期。
一、影响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智力水平、知识积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
(一)智力水平,知识积累与创造力的关系。一定的智力水平与知识积累是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基础。知识是人类经验的基础,智力是人类处理事务的能力。与创造力有关的智力成分主要有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定义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心理表征、类比或比喻、选择编码、选择结合、选择比较、以新的方式审视旧的和不熟悉的问题、适应现状、选择新的环境等[2]。为了在某一领域进行创造,研究者必须有一定该领域知识,需要知道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需要研究什么,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等等。
(二)家庭环境与创造力的关系。
1.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制约家庭教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是家庭教育的宗旨的出发点。带有追求创造力的家庭教育目标更适合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许多家长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听话,学业优秀、品德良好的人,对创造力无大的追求。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过度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压抑孩子天性与兴趣。他们那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做好本分的工作就可以,埋没了孩子创造才能。
2.家庭教育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很密切。家庭教育有三种风格:压抑型,散漫型,权威型(民主型)。压抑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青少年的教育过于严厉,包办现象较多,监督管制较多。青少年的压力较大,他们性格中压抑的成分过多,创造性思维较少。散漫型家庭教育中,家长对青少年的关爱较少,对孩子的非知识性引导较少,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教育,可能有些创造性知识缺失。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权威型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学历更高,社会经验更为丰富。有充足的家庭教育的精力与时间。青少年对家长的教育比较尊重与信服。能够听从家长的教导。同时家长不会过度压抑孩子的兴趣与爱好,青少年的创造力能够较好地得到培养。
(三)学校教育环境与创造力的关系。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教育风格、课堂氛围、教育目的、课程安排方式等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较大。教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创造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种三维立体结构模式,它由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三个维度变量组成[3]。
二、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措施
(一)学好基础知识,做好智力的开发
1.要做好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处理好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之间的关系[4]。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做法,从传统中找到创新点。
2.创造力的培养来自各个方面,与智力思维的联系密切,引进一些智力开发课程,通过许多工具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的扩展与分析,学习记忆法联想记等以扩大思维活力,同时学习了新的技能。
(二)为孩子营造富有创造力的家庭成长氛围
1.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青少年的独立自主性较于儿童期大大增强。要求独立于父母亲友而处事。青少年有了许多独立做事的能力,但在父母看来不够好,有些凌乱,可能干预他们的行为。但这种环境易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父母整天围着孩子转, 让他们感到无论做什么都在父母的监视之下。当孩子处于始终不断地被注意当中, 他的冒险、创新的欲望就将被掩藏起来。家长不要过于干预他们的行为,监督与约束要减少些。给青少年独立处事的机会,特别是动手做事的机会。
2.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 自由、轻松, 充满着爱, 充满了和谐、温馨的气氛, 是孩子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5]。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中, 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 爱孩子但不骄惯, 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如, 没有任何精神压力, 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 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尊重青少年的“异想天开”。在这方面, 我们的父母应该向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学习。小时候的爱迪生可谓“异想天开”到了极点, 他对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 一旦有了疑问, 就试着自己去做, 不弄懂决不罢休。有一次, 他
想: 为什么青草不能燃烧而干草会燃烧呢, 想着想着就把干草点燃了, 结果酿成一场大火。为了想孵出小鸭, 他还亲自孵过鸭蛋……对于这些“异想天开”闯
下的“祸”, 爱迪生的母亲没有横加干涉、粗暴阻止,而是循循善诱, 呵护、肯定和支持爱迪生的创新精神。为了便于孩子的“研究”, 这位可敬的母亲甚至特地在自家的地窖里开辟了一个小天地, 让爱迪生一边学习一边实验。正是由于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爱迪生终于成为一生完成两千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
(三)学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素养
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大量向学生灌输知识,不管学生的理解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要改革应试考试制度。应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解决高中段以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同时应在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内容方面下功夫,重点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如近年出现的具有创造力取向的信息迁移题)。在平时的测试中,可以借鉴一些地区小学改革的经验,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学生考点的分数意识。
2. 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对青少年的教育 [6]。充分发挥青少年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切实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少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同时增加青少年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创造。并积极组建科技创新活动,让知识得以灵活的传递,有益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文献参考
[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4
[2] 胡卫平,韩琴.外国对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0):25
[3]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J].山东教育教育学院学报,2000(1):89
[4]石中英.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28
[5]任国荣.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20
[6]马抗原,翟立原.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报,20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