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提高钨精矿综合品位,针对柿竹园多金属选厂工艺流程复杂,钨综合品位偏低的问题,对黑白钨混浮1次精选的粗精矿进行了强磁选、重选及浮选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玻璃+硫酸铝作抑制剂的精选浮选工艺,试验可获得钨精矿WO3品位42.58%、回收率73.67%的试验指标;结合试验,柿竹园多金属选厂将原黑白钨混浮(1粗1精3扫)+加温精选+摇床+细泥浮选的工艺流程改为黑白钨混浮(1粗2精3扫)+黑白钨分离的短流程工艺,工业试验获得了钨精矿综合品位42.59%、回收率69.56%的技术指标,钨精矿综合品位较改造前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钨精矿综合品位,针对柿竹园多金属选厂工艺流程复杂,钨综合品位偏低的问题,对黑白钨混浮1次精选的粗精矿进行了强磁选、重选及浮选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玻璃+硫酸铝作抑制剂的精选浮选工艺,试验可获得钨精矿WO3品位42.58%、回收率73.67%的试验指标;结合试验,柿竹园多金属选厂将原黑白钨混浮(1粗1精3扫)+加温精选+摇床+细泥浮选的工艺流程改为黑白钨混浮(1粗2精3扫)+黑白钨分离的短流程工艺,工业试验获得了钨精矿综合品位42.59%、回收率69.56%的技术指标,钨精矿综合品位较改造前提
其他文献
国外某金矿采用混合浮选—铜硫分离工艺获得金铜精矿和硫精矿,对硫精矿进行浸出和冶炼,获得合质金。为了提高铜精矿生产指标,增大铜精矿的计价系数,在现场工艺流程试验的基础上,对该金矿选矿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以Z-200和丁基黄药组合作捕收剂,通过1粗4精1扫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21.68%、铜回收率81.06%,金品位480.06 g/t、金回收率47.66%的试验指标。相比于现场药剂制度,优化后的药剂制度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浮选指标,经济效益显著。
岳西县有着发展茭白产业的独特优势,但是由于长期连作导致病害严重,对茭白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介绍了岳西县茭白主要病害,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茭白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针对铜渣中存在大量有价金属元素,堆存这些富含铁、铜的铜渣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还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为了回收铜冶炼渣中的有价金属元素铜、铁,进行了铜渣化学组成及结构分析,研究了碱度、冷却速度等因素对回收铜、铁精矿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与磁选综合回收铜冶炼渣中的铜、铁,在铜渣碱度0.45、复合改性剂用量12%、熔渣温度1350℃、缓冷终点温度900℃、冷却速度1.5℃/min、保温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所得的铜渣,采用2粗3精3扫工艺流程,可获得铜品位21.04%、铜回收率7
米拉多铜矿属于低品位铜硫矿石,为了有效回收有价金属元素铜、金、银,针对其存在黄铁矿嵌布粒度较粗,黄铜矿嵌布粒度不均匀,部分黄铜矿粒径小于0.020 mm且包裹在黄铁矿和脉石矿物中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米拉多铜矿石的性质特点,进行了异步选铜工艺研究,通过优先回收可浮性较好的粗颗粒铜矿物、再采用混浮再磨再选工艺回收细颗粒铜矿物,取得了良好的选别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异步浮选—中矿再磨再选工艺,可得到含铜26.34%、含金3.01 g/t、含银48.88 g/t的铜精矿,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91.15%,47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针对程潮铁矿干选湿式磁选尾矿中硫元素的回收问题,进行了尾矿成分分析与浮选脱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值为7.42,捕收剂丁基黄药用量150 g/t,起泡剂2号油用量53.8 g/t,矿浆浓度25%的条件下,闭路试验获得了硫精矿品位22.97%,硫回收率53.38%的指标,达到了浮选脱硫的试验目标。
某高含泥金矿矿石含有长石、云母、绿泥石等矿物,为了稳定选矿流程,提高选矿回收率,针对矿石含泥量大且矿石酸碱性变化大严重影响选矿流程和指标的问题,通过对选矿磨矿细度、选矿药剂、浮选泡沫黏度进行研究调整后,各项指标明显好转,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79%提高到约83%,经济效益显著。
川西高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脆弱区,草原退化及鼠害十分严重。本文综述了川西高原草原鼠害现状,并基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促进川西高原草原地力恢复及生态平衡建设提供依据。
本文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提供参考。
为了实现排土场全资源利用并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某多元磁铁矿针对排土场资源分析了资源来源情况及物料性质,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资源利用工艺流程,使矿产资源与固废得到了全资源利用回收,综合效益显著,可为其他矿山排土场全资源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气象服务必不可少。基于此,本研究简述了气象服务湖北农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气象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从助推农业发展的气象保障服务、聚焦“富饶乡村”气象保障服务、夯实“美丽乡村”气象保障服务、助力“平安乡村”气象保障服务、强化气象保障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充分发挥“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气象科技支撑作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