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释意理论将双语交际作为研究重点,以独特的视角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以及教学问题,对翻译的程序模式提出独到的见解。本文从分析释意学派的主要理论出发,论述释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释意理论;英语教学;启示
释意理论是法国著名的口译专家塞莱司柯维奇(D。Seleskovitch,1921-2001)在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是塞莱司柯维奇和勒代雷(M.Lederer)等翻译理论家在对口译实践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长期的笔译实践和教学总结提炼出来的翻译理论。释意理论对翻译的程序模式提出独到的见解。本文从分析释意理论关于翻译的实质、程序模式、评价标准以及教学原则的理论出发,论述释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
1、翻译的实质是对篇章的阐释
释意理论派认为,在交际中,人们感兴趣的是对方试图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信息,获取思想和信息是人们互相交流、了解、进行文化技术合作的根本目的。译者翻译就像画家绘画一样,从要表达的现实中提炼与现实一致的意义和信息,而不是追求两种语言机械的对译。翻译的目的是“在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文章之间建立等同”,这种等同的建立是以两篇文章的种类、对象、两国人民的文化、伦理、知识、感想氛围基础以及不同时期的各种情况为参照的。因此,对于翻译的界定,释意理论强调,翻译不是简单的符号转换,或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求对应的字词,翻译是理解原文意义并用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的方式表达原语简单的内容与信息。翻译的对象是篇章,不是只言片语。翻译的实质是译者在语言外知识的参与下对篇章的阐释。
2、翻译的程序模式是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
释意派理论认为,如果翻译是理论行为,翻译的对象一定是交际意义,那么,理解的内容也必然是交际意义。翻译不能超越交际意义或思想这一环,直接进行语言符号的转换或代码转换,翻译必须经过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步骤。译者要达到正确理解,必须首先具备语言知识、主题知识、学科知识和熟悉交际环境。
释意派理论指出:理解篇章的语言成分相当于理解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以语言形式存在储在大脑中。人的语言知识通常分为主动知识和被动知识。流畅表达属于主动知识(能力),如人们对英语字母的掌握;能够充分理解但不能流利表达属于被动知识,如人们对外语的掌握程度。人们对外语的理解有时可能达到母语的理解程度,但人们的理解力总是高于表达能力,即被动知识永遠高于主动知识。翻译的程序模式中的理解必须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即理解语言的字面意义)和对言外之意的准确把握两个方面。言外之意不属于翻译范畴,但对理解好翻译十分重要。释意派理论指出,译者必须拥有与作者或讲话者相应的知识,才能达到理解其意图所需的水平,才能正确翻译作者或讲话者的话语。读者要正确理解篇章,还必须具备理解上下文和交际环境的能力,具备“由记忆、经验、重要事件及激情组成”的认知知识(许钧,1998;199)。此外,释意派理论认为,主题知识与百科知识对理解原文的篇章也十分重要。不同体裁的作品需要译者具有不同的主题知识,主题不同、交际者不同、场合不同,都会使相同的词汇或语言形成具有不同的意义。但无论哪类翻译,都必须将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
在理解和表达之间增加脱离语言外壳这一程序是释意理论对言语科学进行研究并得到实践检验的成果,同时也是释意理论对言语科学的重大贡献。释意派理论指出,在翻译的程序中,语言符号转换成交际意义,交际意义再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这反映在译者身上就是理解、记忆和转换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有一个“脱离语言形式即思想形成的过程”。对于交际意义或思想在脱离语言形式之后的载体问题,塞莱司柯维奇指出,“必须跳出语言,不拘泥于那种不超越语言涵义的深层结构概念,而应当采取用旨在建立一个说明如何使用言语时进行意义分节的图标的口译模式”(许钧,201-202)。许钧认为,在翻译实践中脱离语言的外壳的意义和思想可用数学符号、画面、形象、数字等提示符号做载体,帮助译员回忆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交际意义。当然,翻译中的载体和内容会因人而异。为此,在翻译训练中学生应学会“分离语言与要表达的意义”,重视其他交际因素。
3、翻译的评价标准要注重篇章意义,强调交际意义对等。
一般的理论认为翻译有三个不同的层次:词义层次、话语层次和篇章(或文本——著作)层次。释意理论认为,前两种层次的翻译只能称为语言对译,只是语言中字词句意义的简单相加;只有篇章(或文本——著作)层次的翻译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因为篇章翻译将语言的共性、语言的个性、简单特指的事实、环境、思想和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
释意理论指出,语言和话语在和认知知识结合起来之前只是“宏观符号,没有实际的交际意义”。语言对译是建立不同语言之间字词的对应,虽然保留原语的语言结构,但无法传递出原语的内涵。显然,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取决于相关认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借助于认知知识所进行的翻译只能停留在语言对译水平,成为代码转换。
对于翻译的标准,释意派理论家注重篇章意义,强调交际意义对等,与奈达的观点基本相同,认为优秀的译文应在读者中产生与原文一致或等同的效果,即等效。除此之外,释意理论将语言划分为“可直接转达”和“不可直接转达”两类。认为“专有名称、数词、单一意义的词汇、固定词组、有对应意义的谚语或格言、习语等可直接转达”,其余的需要发挥译者的创制性。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科技翻译允许自由度很小;文学翻译对译者的母语水平、文学修养要求很高,并且赋予译者更多的表达形式或表现手法的自由。这种自由有一定限度,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出现无休止的胡译和乱译。这个观点和德莱顿提出的译者是“戴着镣铐跳舞”几乎如出一辙。 4、有关翻译教学的理论
释意派理论家认为:区别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概念是进行翻译教学的前提,分清两个概念有利于明确翻译教学的任务、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他们指出,教学翻译是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外语教学的方法,旨在传授语言知识、检测和巩固外语语言语法知识。翻译教学是以“学生掌握语言为前提,旨在向他们传授寻找篇章意义建立意义对等的方法”。翻译教学的特点是强调信息交流而不是传授知识,因此注重技能训练,而不是简单的诀窍或知识传授。教员的任务不是给学生提供“药方”,而是开“药方”的原则和方法”。(许钧,1998:2011)对于口译教学,塞莱司柯维奇和勒代雷提出听懂意义、分析内容、利用形象化等手段记忆信息内容、归类、听数字、赋予字词涵义以意义、使大脑中的被动记忆复活,学习边听边讲及表达清晰、准确等教学内容和方法。就笔译教学内容和方法,释意派理论家提出将翻译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增加译后审校步骤的观点。对于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条件,释意派理论认为,翻译训练是一种技能训练,接受翻译训练的人必须拥有一定的智力水平、百科知识、相关语言的知识和主题知识。翻译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接受翻译训练的人学会辨析意义、将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结合、利用分析和综合能力掌握信息内容及表达的技巧和方法。释意派理论将翻译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听(阅读)与理解、分析与意义的出现、译入语表达和笔译的审校。强调翻译教学的教师应该是熟悉教学方法的职业的译员或译者,教员的职责是给学生指明联系的必要性、方向和方法。
二、释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都涉及翻译。由于受所学专业的限制,不少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因此,在翻译的教学和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词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时,常常采用将词汇中译英或英译中的题型,这种形式的测试,常常引起学生的困惑,限制了学生对一词多义的了解和掌握。释意理论认为,词义层次的翻译是逐字翻译,是语言对译,是简单的符号转换。没有同认知知识结合的语言只是“宏观符号”,没有实际交际意义,即没有独立于语言形式之外的交际意义和思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形成长时记忆。因此,在词汇的教学和测试中,教师要将词汇放置在具有一定背景知识句子和短文的中,以便于学生的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例1) 英译中
cook _______
例2)请写出划线词汇的中文含义
We cooked the fish in the microwave oven the day before last.
He might have cooked up an alibi.
She often cooks for them.
学生在例1)中只能想到“烹调” 或“做饭”。但不一定会用。在例2)中,学生可以根据句子里的背景,写出“烹调”、”编造” “做饭”这些词义并形成长时记忆。
2、在听说训练中,教师们采用先慢后快和反复视听同一材料的方法,力图提高学生的听说和口译的能力,结果总是与预期的目标相差很远。学生对数量有限的信息的获取比较成功,但对听力材料的记忆与复述、口译效果不理想。释意理论启示我们,在听力训练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力材料表达的思想和信息上,不要紧盯着每一个词,我们的理解力总是高于表达能力,因此,在理解听到的材料的信息时,我们不一定能完全记忆,我们必须采用数学符号、画面、形象、数字等提示符号做载体,帮助回忆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等理论,使学生在翻译、记忆和认知等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听说学习,方能避免盲目的练习,事倍功半。
3、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对课文或范文的讲解,说明英语写作的要领。教师通常会逐字逐句地翻译。这种教学方法常常误导学生对翻译实质的理解。使学生以为翻译就是在语言中寻求对应的字词,是语言对译或语言中字词句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和课文教学中,要尽力避免使用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的形式,应该从通读文章入手,让学生掌握主要的信息和关键,对难点的解释,必须放置在背景知识下进行。作文的出题形式要避免给出关键词的做法。
例3请你写一篇100字左右关于中秋节的文章,文章中必须提及如下信息并用上下列单词和词组
Mooncake,Mid-Autumn Day,super market,happy,get together
昨天是中秋節
去买月饼
商店里人很多
大家都很高兴
晚上,全家团圆
这样出题是为了统一评卷的标准,但这种形式只考查出了学生对相关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无法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这种限制学生的发挥,促使学生进行语言对译或语言中字词句意义的简单相加的题目,写得再多,学生也学不会翻译和写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
4、在翻译教学中
翻译题是大多数学生惧怕的一种题型,因为,长期一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外语考试中的翻译题型大都是这几种题型;
例4 请请下列句子译成中文
The 6th note in the SCALE of C MAJOR _____________
例5 The highest mark that a student get for a ______ of work is A.
学生的最高学业成绩是A.
例6 选择正确答案
The person is dishonst. A 傻子 B 聪明 C 诚实 D 勤劳的
这样出题,是从统一评卷的标准考虑,它们缺乏背景知识,而且在题目中会出现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词汇,学生无法根据上下文得到正确的答案,最严重的是,这样的翻译题,基本没有考查学生的翻译知识掌握情况,而是考查学生的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情况。这样的题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以这样的方式学习翻译,很难学会真正的翻译。这也是我国广大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年英语后,即不会读,又不会写,也不会译的原因之一。释意理论告诉我们,翻译是理解原文意义并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方式表达原语简单的内容与信息。翻译的对象是篇章,不是只言片语。翻译的程序模式是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篇章(或文本——著作)层次的翻译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因为篇章翻译将语言的共性、语言的个性、简单特指的事实、环境、思想和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语言学的各种理论,掌握翻译的实质、程序、标准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进翻译教学的方法,杜绝为了评卷标准而剥夺学生进行翻译学习的机会,从一下几点开展翻译教学:1.组织学生学习语言学、翻译学理论,做到有依据学习,提高学习的目的性,提高教学效率。2.加强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正确的使用翻译的各种策略,加强对各国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对汉语和文学知识、各种主题知识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被动知识变为主动知识,为准确理解原文奠定基础。3.设计科学的训练计划,有条不紊地培养学生掌握翻译速记的技巧,学会“分离语言与要表达的意义”。 4. 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实践的机会和锻炼方式,提高 学生用英语作为媒介进行交际的能力。5.做好工作总结,积极开展翻译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和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科研水平,为翻译的教学与研究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鈞.《关于翻译理论研究的几点看法》,《译学论集》[M],译林出版社,1997
[2]李文革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Z],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尹朝.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 J ].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9,
[4]刘晋静. 对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足的分析及对策. [ J ]. 考试周刊. 2008.
【关键词】释意理论;英语教学;启示
释意理论是法国著名的口译专家塞莱司柯维奇(D。Seleskovitch,1921-2001)在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是塞莱司柯维奇和勒代雷(M.Lederer)等翻译理论家在对口译实践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长期的笔译实践和教学总结提炼出来的翻译理论。释意理论对翻译的程序模式提出独到的见解。本文从分析释意理论关于翻译的实质、程序模式、评价标准以及教学原则的理论出发,论述释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
1、翻译的实质是对篇章的阐释
释意理论派认为,在交际中,人们感兴趣的是对方试图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信息,获取思想和信息是人们互相交流、了解、进行文化技术合作的根本目的。译者翻译就像画家绘画一样,从要表达的现实中提炼与现实一致的意义和信息,而不是追求两种语言机械的对译。翻译的目的是“在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文章之间建立等同”,这种等同的建立是以两篇文章的种类、对象、两国人民的文化、伦理、知识、感想氛围基础以及不同时期的各种情况为参照的。因此,对于翻译的界定,释意理论强调,翻译不是简单的符号转换,或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求对应的字词,翻译是理解原文意义并用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的方式表达原语简单的内容与信息。翻译的对象是篇章,不是只言片语。翻译的实质是译者在语言外知识的参与下对篇章的阐释。
2、翻译的程序模式是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
释意派理论认为,如果翻译是理论行为,翻译的对象一定是交际意义,那么,理解的内容也必然是交际意义。翻译不能超越交际意义或思想这一环,直接进行语言符号的转换或代码转换,翻译必须经过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步骤。译者要达到正确理解,必须首先具备语言知识、主题知识、学科知识和熟悉交际环境。
释意派理论指出:理解篇章的语言成分相当于理解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以语言形式存在储在大脑中。人的语言知识通常分为主动知识和被动知识。流畅表达属于主动知识(能力),如人们对英语字母的掌握;能够充分理解但不能流利表达属于被动知识,如人们对外语的掌握程度。人们对外语的理解有时可能达到母语的理解程度,但人们的理解力总是高于表达能力,即被动知识永遠高于主动知识。翻译的程序模式中的理解必须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即理解语言的字面意义)和对言外之意的准确把握两个方面。言外之意不属于翻译范畴,但对理解好翻译十分重要。释意派理论指出,译者必须拥有与作者或讲话者相应的知识,才能达到理解其意图所需的水平,才能正确翻译作者或讲话者的话语。读者要正确理解篇章,还必须具备理解上下文和交际环境的能力,具备“由记忆、经验、重要事件及激情组成”的认知知识(许钧,1998;199)。此外,释意派理论认为,主题知识与百科知识对理解原文的篇章也十分重要。不同体裁的作品需要译者具有不同的主题知识,主题不同、交际者不同、场合不同,都会使相同的词汇或语言形成具有不同的意义。但无论哪类翻译,都必须将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
在理解和表达之间增加脱离语言外壳这一程序是释意理论对言语科学进行研究并得到实践检验的成果,同时也是释意理论对言语科学的重大贡献。释意派理论指出,在翻译的程序中,语言符号转换成交际意义,交际意义再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这反映在译者身上就是理解、记忆和转换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有一个“脱离语言形式即思想形成的过程”。对于交际意义或思想在脱离语言形式之后的载体问题,塞莱司柯维奇指出,“必须跳出语言,不拘泥于那种不超越语言涵义的深层结构概念,而应当采取用旨在建立一个说明如何使用言语时进行意义分节的图标的口译模式”(许钧,201-202)。许钧认为,在翻译实践中脱离语言的外壳的意义和思想可用数学符号、画面、形象、数字等提示符号做载体,帮助译员回忆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交际意义。当然,翻译中的载体和内容会因人而异。为此,在翻译训练中学生应学会“分离语言与要表达的意义”,重视其他交际因素。
3、翻译的评价标准要注重篇章意义,强调交际意义对等。
一般的理论认为翻译有三个不同的层次:词义层次、话语层次和篇章(或文本——著作)层次。释意理论认为,前两种层次的翻译只能称为语言对译,只是语言中字词句意义的简单相加;只有篇章(或文本——著作)层次的翻译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因为篇章翻译将语言的共性、语言的个性、简单特指的事实、环境、思想和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
释意理论指出,语言和话语在和认知知识结合起来之前只是“宏观符号,没有实际的交际意义”。语言对译是建立不同语言之间字词的对应,虽然保留原语的语言结构,但无法传递出原语的内涵。显然,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取决于相关认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借助于认知知识所进行的翻译只能停留在语言对译水平,成为代码转换。
对于翻译的标准,释意派理论家注重篇章意义,强调交际意义对等,与奈达的观点基本相同,认为优秀的译文应在读者中产生与原文一致或等同的效果,即等效。除此之外,释意理论将语言划分为“可直接转达”和“不可直接转达”两类。认为“专有名称、数词、单一意义的词汇、固定词组、有对应意义的谚语或格言、习语等可直接转达”,其余的需要发挥译者的创制性。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科技翻译允许自由度很小;文学翻译对译者的母语水平、文学修养要求很高,并且赋予译者更多的表达形式或表现手法的自由。这种自由有一定限度,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出现无休止的胡译和乱译。这个观点和德莱顿提出的译者是“戴着镣铐跳舞”几乎如出一辙。 4、有关翻译教学的理论
释意派理论家认为:区别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概念是进行翻译教学的前提,分清两个概念有利于明确翻译教学的任务、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他们指出,教学翻译是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外语教学的方法,旨在传授语言知识、检测和巩固外语语言语法知识。翻译教学是以“学生掌握语言为前提,旨在向他们传授寻找篇章意义建立意义对等的方法”。翻译教学的特点是强调信息交流而不是传授知识,因此注重技能训练,而不是简单的诀窍或知识传授。教员的任务不是给学生提供“药方”,而是开“药方”的原则和方法”。(许钧,1998:2011)对于口译教学,塞莱司柯维奇和勒代雷提出听懂意义、分析内容、利用形象化等手段记忆信息内容、归类、听数字、赋予字词涵义以意义、使大脑中的被动记忆复活,学习边听边讲及表达清晰、准确等教学内容和方法。就笔译教学内容和方法,释意派理论家提出将翻译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增加译后审校步骤的观点。对于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条件,释意派理论认为,翻译训练是一种技能训练,接受翻译训练的人必须拥有一定的智力水平、百科知识、相关语言的知识和主题知识。翻译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接受翻译训练的人学会辨析意义、将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结合、利用分析和综合能力掌握信息内容及表达的技巧和方法。释意派理论将翻译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听(阅读)与理解、分析与意义的出现、译入语表达和笔译的审校。强调翻译教学的教师应该是熟悉教学方法的职业的译员或译者,教员的职责是给学生指明联系的必要性、方向和方法。
二、释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都涉及翻译。由于受所学专业的限制,不少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因此,在翻译的教学和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词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时,常常采用将词汇中译英或英译中的题型,这种形式的测试,常常引起学生的困惑,限制了学生对一词多义的了解和掌握。释意理论认为,词义层次的翻译是逐字翻译,是语言对译,是简单的符号转换。没有同认知知识结合的语言只是“宏观符号”,没有实际交际意义,即没有独立于语言形式之外的交际意义和思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形成长时记忆。因此,在词汇的教学和测试中,教师要将词汇放置在具有一定背景知识句子和短文的中,以便于学生的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例1) 英译中
cook _______
例2)请写出划线词汇的中文含义
We cooked the fish in the microwave oven the day before last.
He might have cooked up an alibi.
She often cooks for them.
学生在例1)中只能想到“烹调” 或“做饭”。但不一定会用。在例2)中,学生可以根据句子里的背景,写出“烹调”、”编造” “做饭”这些词义并形成长时记忆。
2、在听说训练中,教师们采用先慢后快和反复视听同一材料的方法,力图提高学生的听说和口译的能力,结果总是与预期的目标相差很远。学生对数量有限的信息的获取比较成功,但对听力材料的记忆与复述、口译效果不理想。释意理论启示我们,在听力训练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力材料表达的思想和信息上,不要紧盯着每一个词,我们的理解力总是高于表达能力,因此,在理解听到的材料的信息时,我们不一定能完全记忆,我们必须采用数学符号、画面、形象、数字等提示符号做载体,帮助回忆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等理论,使学生在翻译、记忆和认知等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听说学习,方能避免盲目的练习,事倍功半。
3、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对课文或范文的讲解,说明英语写作的要领。教师通常会逐字逐句地翻译。这种教学方法常常误导学生对翻译实质的理解。使学生以为翻译就是在语言中寻求对应的字词,是语言对译或语言中字词句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和课文教学中,要尽力避免使用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的形式,应该从通读文章入手,让学生掌握主要的信息和关键,对难点的解释,必须放置在背景知识下进行。作文的出题形式要避免给出关键词的做法。
例3请你写一篇100字左右关于中秋节的文章,文章中必须提及如下信息并用上下列单词和词组
Mooncake,Mid-Autumn Day,super market,happy,get together
昨天是中秋節
去买月饼
商店里人很多
大家都很高兴
晚上,全家团圆
这样出题是为了统一评卷的标准,但这种形式只考查出了学生对相关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无法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这种限制学生的发挥,促使学生进行语言对译或语言中字词句意义的简单相加的题目,写得再多,学生也学不会翻译和写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
4、在翻译教学中
翻译题是大多数学生惧怕的一种题型,因为,长期一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外语考试中的翻译题型大都是这几种题型;
例4 请请下列句子译成中文
The 6th note in the SCALE of C MAJOR _____________
例5 The highest mark that a student get for a ______ of work is A.
学生的最高学业成绩是A.
例6 选择正确答案
The person is dishonst. A 傻子 B 聪明 C 诚实 D 勤劳的
这样出题,是从统一评卷的标准考虑,它们缺乏背景知识,而且在题目中会出现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词汇,学生无法根据上下文得到正确的答案,最严重的是,这样的翻译题,基本没有考查学生的翻译知识掌握情况,而是考查学生的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情况。这样的题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以这样的方式学习翻译,很难学会真正的翻译。这也是我国广大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年英语后,即不会读,又不会写,也不会译的原因之一。释意理论告诉我们,翻译是理解原文意义并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方式表达原语简单的内容与信息。翻译的对象是篇章,不是只言片语。翻译的程序模式是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篇章(或文本——著作)层次的翻译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因为篇章翻译将语言的共性、语言的个性、简单特指的事实、环境、思想和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语言学的各种理论,掌握翻译的实质、程序、标准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进翻译教学的方法,杜绝为了评卷标准而剥夺学生进行翻译学习的机会,从一下几点开展翻译教学:1.组织学生学习语言学、翻译学理论,做到有依据学习,提高学习的目的性,提高教学效率。2.加强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正确的使用翻译的各种策略,加强对各国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对汉语和文学知识、各种主题知识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被动知识变为主动知识,为准确理解原文奠定基础。3.设计科学的训练计划,有条不紊地培养学生掌握翻译速记的技巧,学会“分离语言与要表达的意义”。 4. 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实践的机会和锻炼方式,提高 学生用英语作为媒介进行交际的能力。5.做好工作总结,积极开展翻译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和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科研水平,为翻译的教学与研究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鈞.《关于翻译理论研究的几点看法》,《译学论集》[M],译林出版社,1997
[2]李文革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Z],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尹朝.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 J ].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9,
[4]刘晋静. 对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足的分析及对策. [ J ]. 考试周刊.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