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陷入误区,结果非但没能使病情好转,而且给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饮食疗法是饥饿疗法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往往把饮食治疗简单地理解为饥饿疗法,认为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合理的饮食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少数轻症糖尿病患者甚至只通过控制饮食便能使血糖维持正常,因此,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
饮食疗法是要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而绝对不是要饥饿或禁食。否则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另一方面,因热量摄取不足导致血糖偏低时,反而会刺激升糖激素的分泌,而这种分泌量往往超过当时的实际需要量,引起血糖反跳性过度升高,使病情更难以控制。因此,科学的饮食疗法应该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当地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即根据患者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进食量,并注意食物多样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
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碳水化合物即主食吃多了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在日常饮食中严格限制米、面等主食的摄入。一些人矫枉过正,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会导致两种后果:
一是由于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少,导致体内能量不足,促使体内脂肪分解,酮体增多,严重者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由于能量不足,而使蛋白质长期分解代谢,会引起营养不良,患者日益消瘦、乏力、抗病能力低下,容易继发各种感染。
二是由于主食吃得很少,糖尿病患者会认为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等副食不加控制,使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副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人体后有相当一部分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因此,如果副食吃得太多,同样也会升高血糖。不仅如此,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还会导致肥胖,使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
主食既不可过量,也并非越少越好。要因人而异,适度摄入。除体力劳动者外,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女性一般为200~250克,男性为300~350克。
进餐不定时定量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餐,或早餐仅吃牛奶、鸡蛋,不吃主食,以为这是限制热量的好办法。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吃早餐,隔夜空腹时间太长,很容易造成血糖偏低甚至低血糖,而低血糖又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导致血糖忽高忽低进而完全失控。而且,如果不吃早餐,午餐的进食量势必会增加,这样不仅对控制全天的总热量没有帮助,而且使午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
用零食充饥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花生、瓜子不离手,认为这样可以减轻饥饿感。殊不知,坚果等种子类的零食不能随便吃。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很快超出总热量范围。坚果等种子类食物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物,100克坚果(如腰果、杏仁等)所含的热量相当于200克主食,30粒花生米(约12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1汤匙植物油(10克)或者25克米、面。不加限制地食用花生和瓜子,会增加热量的摄入,不利于控制血糖。
只吃素不吃荤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饮食疗法就是只能吃素,不能吃荤。
这样的做法是片面的,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高,是优质蛋白,含有的氨基酸比例适合人体需要。而植物性蛋白质(豆类除外)是不完全蛋白质,缺少赖氨酸,营养是不全面的。动物性食物中的营养素易被人体吸收,又是一些维生素的丰富来源,因此应适当进食动物性食物。但是,多吃荤少吃素同样不科学。多吃荤势必造成蛋白质过高,动物脂肪就会随之增多,不但使肾脏负担加重,也容易使总热量超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衡膳食,也就是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种类齐全,以便获得均衡的营养。
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多吃粗粮的确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不必矫枉过正,一点儿细粮也不吃。事实上,就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言,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等主食相差无几,大体为75%~80%。但由于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等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一定差异。如进食100克玉米,其80%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血糖;而食用同等量的面粉制品,则90%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血糖。此外,粗加工的面粉碳水化合物含量低(60%),血糖生成指数也低。目前,市场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是由这类面粉制成的。
基于上述原因,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但无论粗粮、细粮,均应依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粗粮也不能无限制地多吃。而通常情况下,尽量采取粗粮、细粮搭配食用。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营养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粗细粮搭配。
饮食疗法是饥饿疗法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往往把饮食治疗简单地理解为饥饿疗法,认为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合理的饮食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少数轻症糖尿病患者甚至只通过控制饮食便能使血糖维持正常,因此,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
饮食疗法是要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而绝对不是要饥饿或禁食。否则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另一方面,因热量摄取不足导致血糖偏低时,反而会刺激升糖激素的分泌,而这种分泌量往往超过当时的实际需要量,引起血糖反跳性过度升高,使病情更难以控制。因此,科学的饮食疗法应该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当地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即根据患者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进食量,并注意食物多样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
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碳水化合物即主食吃多了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在日常饮食中严格限制米、面等主食的摄入。一些人矫枉过正,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会导致两种后果:
一是由于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少,导致体内能量不足,促使体内脂肪分解,酮体增多,严重者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由于能量不足,而使蛋白质长期分解代谢,会引起营养不良,患者日益消瘦、乏力、抗病能力低下,容易继发各种感染。
二是由于主食吃得很少,糖尿病患者会认为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等副食不加控制,使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副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人体后有相当一部分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因此,如果副食吃得太多,同样也会升高血糖。不仅如此,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还会导致肥胖,使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
主食既不可过量,也并非越少越好。要因人而异,适度摄入。除体力劳动者外,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女性一般为200~250克,男性为300~350克。
进餐不定时定量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餐,或早餐仅吃牛奶、鸡蛋,不吃主食,以为这是限制热量的好办法。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吃早餐,隔夜空腹时间太长,很容易造成血糖偏低甚至低血糖,而低血糖又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导致血糖忽高忽低进而完全失控。而且,如果不吃早餐,午餐的进食量势必会增加,这样不仅对控制全天的总热量没有帮助,而且使午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
用零食充饥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花生、瓜子不离手,认为这样可以减轻饥饿感。殊不知,坚果等种子类的零食不能随便吃。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很快超出总热量范围。坚果等种子类食物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物,100克坚果(如腰果、杏仁等)所含的热量相当于200克主食,30粒花生米(约12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1汤匙植物油(10克)或者25克米、面。不加限制地食用花生和瓜子,会增加热量的摄入,不利于控制血糖。
只吃素不吃荤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饮食疗法就是只能吃素,不能吃荤。
这样的做法是片面的,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高,是优质蛋白,含有的氨基酸比例适合人体需要。而植物性蛋白质(豆类除外)是不完全蛋白质,缺少赖氨酸,营养是不全面的。动物性食物中的营养素易被人体吸收,又是一些维生素的丰富来源,因此应适当进食动物性食物。但是,多吃荤少吃素同样不科学。多吃荤势必造成蛋白质过高,动物脂肪就会随之增多,不但使肾脏负担加重,也容易使总热量超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衡膳食,也就是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种类齐全,以便获得均衡的营养。
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多吃粗粮的确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不必矫枉过正,一点儿细粮也不吃。事实上,就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言,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等主食相差无几,大体为75%~80%。但由于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等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一定差异。如进食100克玉米,其80%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血糖;而食用同等量的面粉制品,则90%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血糖。此外,粗加工的面粉碳水化合物含量低(60%),血糖生成指数也低。目前,市场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是由这类面粉制成的。
基于上述原因,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但无论粗粮、细粮,均应依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粗粮也不能无限制地多吃。而通常情况下,尽量采取粗粮、细粮搭配食用。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营养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粗细粮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