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少子化,中国的人口挑战比日本严峻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行一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再次引发舆论对中国的人口挑战和生育政策的大讨论。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的陡降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麻烦。中国的人口红利对世界其他国家有显著的正外部性,这集中体现为:中国出口什么,什么就便宜,进口什么,什么就贵。
  人口结构兼具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含义,因为不同年龄段人口的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是不同的。老龄人口对投资、储蓄、GDP增长的影响都是负向的,对物价有正向影响;劳动年龄人口与之正好相反。
  在日本的经验中,人口老龄化与通缩并存,这常常被解释为:人口老龄化导致了通缩。照搬日本经验,认为中国未来面临的通缩压力大于通胀——这是一种静态的历史观。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基数更大,所面临的人口挑战甚于日本。另一方面,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世界对中国的约束与日本都显著不同。而这些不同,要求动态看待历史经验。

中国面临的人口挑战超过日韩


  人口结构有两个重要拐点:刘易斯拐点和老龄化拐点。前者描述的是人口空间上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当农村转移劳动力从过剩变为不足时,就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后者描述的是人口的年龄结构,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比超过10%,就标志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人口的空间与年龄结构转换的过程中,一国的经济结构也随之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跃迁。
  一般经验是,刘易斯拐点出现的时间早于老龄化拐点。自刘易斯拐点出现起,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随即也面临上涨的压力,从而压缩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空间,加剧其竞争。等到老龄化拐点来临,人口结构面临双重压力,经济脆弱性可能呈现出非线性的加速态势。两个拐点之间的时间长度,对于经济软着陆至關重要。与日本和韩国等东亚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和老龄化拐点几乎是同时来临的,这也决定了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口问题。
  2004年,珠三角开始出现“民工荒”。这也被认为是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不同产业的劳动力工资开始上涨,初级部门和以农民工为代表的非技能劳动者工资的上涨更加明显。整体上,中国的劳动相对于资本的价格在2005-2010年之间出现向上的拐点,劳动的相对价格越来越昂贵。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0%,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两个拐点仅隔5-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则认为仅隔6年。2017-2019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净减少约450万人。中国人口抚养比(生产者/消费者比例的倒数)在2015年达到峰值,曾经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压力;储蓄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随之进入下行区间,中国国际收支趋于均衡。因此,在高质量增长阶段,速度是底线,效率是准绳,改革是动力。
  日本出现刘易斯拐点的时间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而人口抚养比的拐点却出现在90年代,两者相隔30年。韩国的刘易斯拐点出现在70年代初,人口抚养比的拐点直到2010年前后才出现,相隔40多年。日本和韩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10年,人均GDP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面临的人口挑战比日韩更严峻。
  图1:人口结构的经济含义


数据来源:Aksoy et al., 2019;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

  除了拐点间隔过短以外,中国还面临着劳动参与率下降、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滑、性别比例失调和离婚率上升等难题。放开计划生育和加速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在边际上缓解人口压力,但就像央行工作论文所说的,“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实际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就已经出现了向下的拐点。

中国的人口难题也是世界性难题


  如果说美元是美国的货币、世界其他国家的难题,那么,中国的人口难题也是世界性的。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世界的人口红利消失几乎与中国同步(中国为2010年,世界为2015年)。中国生产者/消费者比例为2.7,世界为1.9。但中国“倒U”型抛物线的开口更小,上升和下降的速度更快。2035年,两者相交于1.8。其后,中国低于世界整体水平。印度迟至本世纪中叶才出现人口红利的拐点,生产者/消费者比例直到2065年才降至1.8。作为整体,非洲的拐点迟至本世纪末才会出现。如果没有资本、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印度与非洲或许只能说是人口丰富,却没有人口红利。
  经济增速可以分解为劳动力数量增速和劳动生产率增速之和。在劳动力数量同比负增长时期,要想保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速,必须实现更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从生产函数角度来看,这要么通过资本深化,要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其中,资本深化会受到老龄化和储蓄率下降的约束,因为一旦投资率超过储蓄率,就会出现经常账户逆差,产生贬值预期,故不可持续。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变革等措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可持续增长的唯一路径。
  我们将人口按年龄分为三组:年轻组(0-21岁)、工作组(21-6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来看不同年龄组的经济含义(图1)。从经济增长、投资和储蓄角度来说,年轻组和工作组都有正向的影响,老年组正好相反。从通胀角度而言,年轻组有最明显的正向影响,工作组则有最显著的负向影响,老年组有轻微的正面影响。那么,在一个出生率下滑、劳动人口收缩、老龄人口增长和预期寿命延长的时代,经济增速有下行压力,而物价则面临上行压力。

日本经验:少子化与通缩,老龄化与通胀


  “日本化”被认为是老龄化社会的一种均衡:零增长、零利率(或负利率)、零通胀(或通缩)。令人悲观的是,这很可能是一个最优均衡,只是停滞,而非滞胀。   从因果关系上来说,少子化导致通缩,老龄化导致通胀。所以,准确而言,日本的通缩源于少子化,而非老龄化。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一个慢变量,老龄化对物价的影响需在较长时期内观察。由于劳动契约、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因素对通胀的影响更显著,人口结构的影响往往被淹没。日本经验至少显示,老龄化对通胀的影响可能被其他因素对冲。关键问题是,“其他因素”是什么?
  道路施工只有在高峰期时才能导致严重的交通堵塞,原因在于,非高峰期时,其他道路可以分流。类似地,由于日本人口红利的拐点约早于全球拐点15年,其国内的劳动力短缺状况可由其他国家弥补(图2)。由于日本对移民始终持保守态度,这又主要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

图2:人口红利拐点的比较



数据来源:联合国、CEIC;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

  90年代初,国际政经格局突变。两极世界合二为一,全球化进入新格局。实际上,二战后的全球化“黄金时代”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结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3年),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2008年大危机。前一个阶段是黄金-美元金汇兑本位制和固定汇率制下的贸易全球化,后一阶段是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之下的贸易全球化+要素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由于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账户的开放,这两个阶段的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80年代初以来,跨境直接投资兴起,全球生产和价值链网络开始形成,中间品贸易增速快于最终商品贸易,产业内贸易成为主导形式。
  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时,恰逢人口红利的拐点。在国内“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再叠加1970年以来日元的大幅升值和1980年开启的金融自由化,日本大幅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从境外直接投资存量上看,欧美仍然是主要目的地,但隨着中国在90年代初开启了新一轮的市场经济与金融改革,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开始迅速扩张。与之相对应,日本国内的资本形成却持续下降了近20年(值得注意的是,“安倍经济学”之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资本形成触底反弹,劳动参与率开始提升,资本市场也取得了良好的表现)。
  结果就是,日本在海外的产能迅速扩张。日本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所有跨国公司销售总额的比重高达45%,占全日本公司销售额的比例近30%。简单理解,日本在海外又建造了“0.3个日本”。假如这些投资发生在日本境内,便能促进资本形成,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收入,提升有效需求,也能有效缓解通缩压力。当然,三星和丰田等跨国公司巨头可能也很难取得今日的世界地位。
  所以,老龄化并非通缩的原因,少子化才是。而日本的老龄化之所以没有形成通胀,原因在于,其影响被其他因素对冲了,主要包括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技术进步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的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
  与日本相比,中国不仅面临更严峻人口挑战,还面对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的少子化加剧通缩和停滞风险,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可能让通胀无处遁形。防滞胀压力甚于防通缩。
  80年代以来,全球通货膨胀持续下行。2008年大危机之后,通胀维持低位。主要央行或明或暗地将再通胀定为政策目标,市场也不再为通胀风险定价。然而,在被遗忘的十多年里,通胀也正在积蓄力量回归人们的视野,曾经压抑通胀的力量已经掉头向上成为通胀的牵引力。2008年是去全球化的节点,价值链分工面临天花板,效率优先的全球化备受质疑,边际上已再难成为价格下行的力量;全球人口结构出现拐点,劳动力不足是长期矛盾,再叠加偏紧的劳动市场,工资菲利普斯曲线或再次倾斜;通胀目标制的建立为中央银行赢得了“通胀斗士”的美名,将预期通胀的中枢牢牢地定在2%的水平,但平均目标制的建立,已成为背离初心的第一步。工资的停滞是通胀缓和的重要解释,这又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等因素有关系,但拜登政府正在推动的《提高最低工资法案》或成为自下而上打通通胀链条的“梭子”。
  下一个十年,通胀是一个未知领域。虽然技术进步、服务贸易扩张和债务负担等仍然是压抑通胀的力量,但通胀中枢的上行或难以避免。如果货币数量论仍然有效,通胀反弹大概率超预期。

中国需要在改革中处理好分配问题


  如果说“民工荒”是刘易斯拐点的表征,那么,由程序员发起的抗议“996工作制”的网络版集体诉讼事件,就表示着劳动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劳动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内生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日本和韩国在出现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务纠纷数量也明显增加。政府开始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定。由史观之,人们从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程序。
  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中国享受双重人口红利。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断提升,数量不断增加,与刘易斯二元发展阶段中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相对应,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城镇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带来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劳动与资本的匹配,还有助于缓解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刘易斯拐点之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过剩转变为短缺,人口流动产生的效率提升边际趋缓,非技能劳动者工资快速增长。2014年后,中国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和占比双双下降,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以前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开始变为不利因素。由于农民工在年龄超过40岁后流向城市的意愿大幅下降,再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非技能劳动力短缺将是长期现象。由于其边际产出有天花板,临界点之后,机器会加速替代劳动,这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会进一步压抑需求。中国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已经明确,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扩大改革开放和增加研发支出等都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但只有在增长中解决分配问题,才能在顺利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后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在技术和资本面前,劳动(尤其是非熟练劳动)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经济持续繁荣的理想模式是:实际工资水平上涨、政府税基扩大和税收增加、企业高投资率形成正反馈——更高的实际工资产生更高的需求和更大规模的市场,从而有利于生产部门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获取高利润,推动高投资。同时,人力成本的提升又会倒逼企业开发劳动节约型的技术,鼓励企业创新。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有助于完善基础设施,对企业的创新形成“杠杆”作用,还可以增加对教育、基础研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这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反馈循环,该循环的起点一定不是金融市场,而是正确的产业,而正确的产业一定来源于真实投资。
其他文献
美国超导公司(ASC)成立于1987年,公司持有金属套管BSCCO短超导线实验室临界电流密度的世界纪录(70 000A/cm2,77K,零外场)。目前,该公司具有500km/a的生产能力,现有雇员200多人,是美国一家独立上市公司。  该公司的业务主要划分为3类:  (1)高温超导线材;  (2)高温超导发动机和发电机;  (3)动力电子系统。    1、发展战略与规划    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努
期刊
美国NSTC纳米科学子协会    引言    据各国政府与相关组织数据显示,国际纳米技术研发投资在1997年-2001年间增长了近3.5倍,并在2001年实现了90%的最高增长率。至少有30个国家已经启动了这个领域内的战略性研究。科学家们取得的多项发现与成果波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及工程科学的各个领域。工业界一致认为,掌握纳米技术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全球工业总产值将在10年~15年内突破一
期刊
摘 要 综述了在纳米尺度内设计和可控合成具有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的聚合物原位接枝包覆、聚合物表面自组装包覆、无机物表面包覆、生物大分子包覆方法;总结了表面纳米工程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纳米复合粒子在现阶段和未来可能应用。  关键词 核-壳型粒子;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工程    1、前言    近年来,设计和合成可控的结构有序性纳米复合粒子成为人们致力研究的热点。为获得结构与组成良好的纳米复合粒
期刊
数据的经济特征  数据(data)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数据加上算法,可以发现新的相关性,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人们常说,数据太重要了,如同新时代的“石油”。不过,这一说法仍无法捕捉到数据商品准确的经济特征。  首先,数据具有经济学上讲的“非竞争性”(Non-rival)特征,即一个人对数据的使用,并不影响他人对其的使用,而且边际上成本几乎为零。传统上,
期刊
虚拟制造企业是源于灵捷制造为适应快速反应而提出的一种先进的制造生产组织方式。“虚拟制造”的提出源于二战后美国对其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最初是由美国通用等工业企业开辟和实践的,主要是通过业务的整合将部分非核心的生产转移出去,并加强和巩固自身的核心能力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这种创新的生产组织关系很快扩散到美国以及世界范围的大工业生产中,并且与信息网络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中,Dell的“虚拟集成”可以
期刊
被称为“埃及新法老”的萨维里斯家族,置身于埃及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中,却以开阔的全球视野、多元化的经营和投资之术,历经70载,构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开罗证交所约2/3的交易量由其家族企业奥斯康集团旗下的公司贡献。  家族二代中,三个儿子能力超群却禀赋各异,为平衡兄弟关系,创始人翁西将核心企业——获比尔·盖茨家族办公室瀑布投资青睐的奥斯康建筑工业公司,交接给小儿子纳塞夫,并由多位家族成员持股以保持家族控
期刊
2020-2021財富最快成长50人 2020-2021财富最快跌落50人
期刊
“如果你调戏通货膨胀,它一定会嫁给你”。最肆无忌惮的“调戏”,莫过于将一切分析和政策都建立在低通胀预期的基础之上。现代货币理论(MMT)及其支持者认为,危机之后,经济要想恢复内生增长动能,缓解失业问题,就需要修复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这就要求公共部门维持赤字,而为赤字融资的方式就是央行购买政府债券。由于国家垄断了铸币权,信用货币发行量在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唯一约束就是通货膨胀。一般认为,后危机时代,
期刊
经过8年、31轮谈判,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新五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最有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区形成。所谓最有竞争力,包含人口数量最多、经济规模最大、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势头最强劲、应对新冠疫情最成功等多个维度。RCEP谈判虽然由东盟牵头,但是中国是其背后实质性的推动力量。在中美经济脱钩和新冠疫情冲击国际经贸往来的背景下,RCEP的签署尤显难能可贵、振奋人心。
期刊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经济、能源、环境以及制造业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等方面存在重大影响,该产业被定位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01年“863”科研课题立项,产业发展至今已近20年时间。市场启动则始于2014年的补贴政策落地,并高速发展至今。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也越来越受到终端消费者的认可和投资者的关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在政策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多轮驱动下,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