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 杰 杭州市美术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辅导员,下城区朝晖片美术教研大组组长,杭州市朝晖新村七区小学副校长、美术教师。
个人事迹:2005年论文《构建大课间校本课程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在下城区2004学年优秀教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5年《构建大课间校本课程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作为优秀论文入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2004年《设计我校的卡通明星》获浙江省美术学科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杭州市小学美术教师优秀案例设计评比二等奖,下城区美术案例评比一等奖;2005年《美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初探——“四个太阳”教学案例分析》分别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美术教师教学案例设计一等奖;2005年执教《太阳》获下城区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1996年执教《千变万化的线》在下城区举行的教坛新秀会教比赛中获二等奖;担任下城区美术学科教师资格证认定评委;自2006年开始连续三次获下城区梯级名师“教育标兵”称号;2006年直接指导本校青年教师周海舟获下城区美术学科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直接指导本校青年教师周海舟获下城区美术学科五年教龄会教比赛一等奖;2010年在杭州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专题研讨会上作题为《“星雨水墨”盛开美育之花》的学术主题报告;2011年,在下城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研讨会上作校本课程研发的学术报告。
时间:2012年2月
地点:浙江杭州
沈磊鸿(以下简称沈):陈老师,您好!杭州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城更是一个艺术天堂之都。作为杭州市美术教师的您,请谈谈杭州的美术教育现状?
陈杰(以下简称陈):近几年,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杭州市美术教育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完善方面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杭州市各城区也都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就那我们区来说吧,下城区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局生态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一些活动。我们区举办了全国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创设了“文化寻访”活动。并积极提倡打造“生态美术课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美术教育专职研究员王卫华老师要求我们在落实美术课堂教学、提高业务的基础上,各校应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设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美术教育特色。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区很多小学都拥有鲜明的美术教育特色项目。譬如:东园小学的水墨画;京都教育集团学校的版画教学;长青小学的藏书票;求知小学的丝绸扎染;长江实验小学的动漫教学;大成实验学校的陶艺;江心岛小学的剪纸;健康实验学校的绒绣;永天实验小学的书法等等。我们朝晖七区小学是下城区第一家由区教研室挂牌的“儿童水墨画教学研究基地”,水墨画是我校的教学特色。
在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中小学美术学科向来是把它作为技能类学科来看待的,而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把美术课程定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把美术学科从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到文化学习的层面,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认识美术的特征、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等等,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
但是,虽然已经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面临多多少少应试和升学的压力。这给我们广大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挑战:美术学科是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学科,美术教师和美术课堂怎样不“边缘化”呢?同时,现有的美术教材无法满足城区学生对艺术的需求。虽然,我们现有的美术教材已经力求给学生以最大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但这还是满足不了那些探知能力较强的学生。
沈:面对时代对我们的要求,面对杭州美术教育的现状,你们是如何去改变现状的?
陈:我还是以下城区美术教育来举例吧,为了实施新课标,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力图去改变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聘请专家指导、指明发展方向
作为杭州市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是幸运的。中国美术学院,这座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学府就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就在我们校园附近。这样优秀的美术教育资源是发展我市校园美术文化的最佳途径。就拿我们区来说吧,各校各显神通,请来名家鼎力相助。东园小学请来著名画家吴山明、何水法、马其宽、徐家昌、张伟平教授;京都教育集团学校和长青小学则请到了著名版画家陆放教授,并在校园内建立了“陆放版画工作室”;朝晖七区小学请来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青年画家王犁。专家不定期地对校园特色美术教学进行指导,在提高学校美术整体水平的同时,也指明了学校创建并完善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搭建展示平台、创设良好氛围
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美术课堂节是下城教育的传统项目。自2008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在为期一天的课堂节上,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专家的点评、讲座则开拓了美术教师的视野,并提升了教师们的美术教育理论素养。最让人欣喜的是每届课堂节都会举办高规格的师生作品展览。在展览会上,各校都会拿出较高水准的作品参展。而且,在王卫华老师的努力争取下,我们学生的作品展示区从校园走向专业场馆、走向社会。譬如:西湖美术馆、浙江图书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等等,都提供了较大的场地给我们的孩子。2011年4月,杭州市朝晖七区小学还独自联系了杭州市陆游纪念馆,举办了“丹青绘陆游、笔墨颂中华”为主题的陆游诗词水墨画展。这些大型的视觉艺术展览,在展示各校美术教育成果的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更加速推进了下城美术教育的发展步伐。
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特色
2011年,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与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共同策划,并与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都锦生博物馆紧密合作,共同开展2011“浙江本土民族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并围绕“大师进校园、非遗入课堂”的主题,在下城区开展中小学本土民族民间美术校本拓展性研究,在实践与研究层面进一步探讨传承与发展浙江本土优秀民间美术的途径,带动全区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作用,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形成下城区美术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品牌,使其更具有教育价值、更具生态特色、更具学术影响。
在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大力提倡建设校园文化的理念引领下,各校纷纷打造起了属于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
东园小学以“百年东园、水墨童年”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他们让水墨画这一秉承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带给城市孩子更多的宁静与和谐。小社团、大课题的教学方向,让他们尝试以艺术体验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来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
杭州市长青小学创建了象征着学校、教师、学生柔韧而富有倔强生命力的“长青藤”文化。“书香校园”是学校的特色品牌,尝试在文学和艺术中寻求完美的结合点,在校内普及美术学科藏书票的设计制作,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和设计制作藏书票的过程中获得文学修养和艺术涵养的双丰收。
京都教育集团学校着手开发学校文化:由运河上升到水文化,选取“水德”作为学校文化的精髓,使得运河文化的独特底蕴如水般流动融合,并将“上善若水”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绿色、流动、包容、个性”为特征的学校精神面貌。文化的传播有赖于复制。而京都教育集团学校艺术教育中的重头戏——版画教育以其传统,以其复制,让两者紧密相关。文化与艺术有机结合,以艺术彰显文化内涵,以文化提升艺术品质,正是京都教育集团学校的全新解读。
永天实验小学每年举办一次“翰墨文化艺术节”,全校学生用手中的毛笔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学校还编写了《翰墨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
“天道酬勤”, 下城区美术特色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永天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求知小学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美术教育先进单位;东园小学被评为浙江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长青小学获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京都教育集团学校艺术教育枝繁叶茂”入围2009杭州学习行业生活品质点评的“现象”,并作为第一个现象获奖,足见社会对京都教育集团学校艺术教育的充分肯定。建设以美术教育特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成为了下城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立足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并开发建设美术校本课程。美术新课标明确提出“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新课标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开发、建设美术校本课程就成了学校发展美术教育的新途径。
在开展文化寻访的活动中,我区的美术教师利用假期,带学生走进美术院校、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美术馆、所在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自己的专长、学校特色,进行分析、筛选、利用,转化为美术课程,进行开放式教学,努力给我区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较为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比如,我校水墨校本教材中有这么一课《中华扇子》,我和周海舟老师就专程到杭州扇子博物馆,去了解、去学习,掌握比较全面的有关扇子的一些内容和知识,完成探究学习调查笔记,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待完善、丰富教学内容后正式编入校本教材。
沈:以上种种改观对杭州的美术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陈老师你在美术教育研究多年同时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请谈谈您的经验及成果?
陈:成果主要体现在校本教材的研发。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具有浓郁的中国元素,这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得到了很好的诠释。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灵动的水墨舞蹈和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令国际友人叹为观止。我校早在1996年就在儿童水墨画教学领域进行探索。2002年随着新课标在我市的实施,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契机,我们认为水墨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2003年,时任我校校长吴国英和副校长赵士华先后向下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申请,要求申报下城区儿童水墨画教学研究基地。2003年6月我校举行了基地成立授牌仪式。学校以《分科视野中的学科整合——小学小班化水墨画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初探》为研究课题,以研促教,对儿童水墨画进行教学研究。
2006年8月,校领导班子调整,虞萌萌校长和我调到朝晖七区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经编写好了校本教材《星雨水墨》上、中册。由于之前我校形成了以星(心)为特色符号的校园文化风格,因此我们把教材题目定为《星雨水墨》。本学期,学校又准备编写校本教材《星雨水墨》下册,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稿。
一、校本教材的编写:
(一)编写人员:
校本教材的主编是虞萌萌校长,责任编辑是陈杰和周海舟老师,我们还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会长李永正、下城区美术教研员王卫华老师担任编写顾问,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提高了编写的质量。下册我们还想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王犁老师和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作为专家给我们进行指导。
(二)编写理念及内容:
学校的儿童水墨校本教材,是以《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求与理念为理论依据,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水墨画学习情况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写而成的。教材以学段为界划分为上、中、下三册,课程设置包括“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三个领域。教材选用了大量具有典型意义或者较高艺术价值的高清图片。尤其是采用了在校学生的可爱形象,使教材产生了一种亲近感。整本教材排版合理、设计新颖,力求达到视觉审美的真实直观。我们采用横开本这种较少见的文本格式,凸显教材的独特。对于版式的安排我们力求变化而统一,我们在奇数页的左边和偶数页的上方用两笔非常随意的水墨笔触,使教材具有浓郁的水墨气息。教材的文字部分简洁易懂,分设“小知识”、“学习建议”、“技法提示”等段落,简明扼要地从相关知识、技法技巧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提示。
此外,校本教材的课程设置力求达到与浙美版课程相呼应,参考了浙美版美术教材中的部分可使用水墨画进行创作的课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中华扇子》、《泼墨画》等课,并将泼墨画作为近年来学校水墨课重点研究的技巧技法,在各学段都设置了相应的泼墨学习:低段以情绪抒发、感受体验为主;中段以学习泼墨与泼彩的技巧,并使用泼墨联想动物、植物、大地的气象万千;高段则使用泼墨感受中国山水画的人文格调。泼墨画因其泼洒大胆,注重想象的特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课程安排与实施
为了把美术校本课程落实到位,我们做到了四个保障。
1. 学时保障:从2003年至今,教导处把水墨画列入了课表,我校每位学生每个星期都能保证上到一节水墨画课。学期结束前最后一个月,美术老师可视浙江人们美术出版社的教材进度,调整水墨画课节。我们还把水墨画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这一重要内容编入了学校章程,经下城区教育局审定于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2. 师资保障:学校有两位美术专职教师,一位是杭州市教坛新秀,一位是区优质课评比和五年教龄会教比赛一等奖的老师,具备了胜任水墨画教学的能力。
3. 场地保障:2003年学校建立了星雨水墨屋,水墨画课和水墨社团有了专用教室。
4. 经费保障:走进我校的水墨画专用教室,我们可以看到满屋的笔墨纸砚。我们开展水墨画教学是不用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的。学校两任校长非常重视水墨画教学,每年宁肯节省教师办公用品和基建维修的开支,从公用经费中划出上千元作为水墨画专用经费,近十年来一直这样坚持着。
二、打造水墨文化,注重课后延伸
(一)组建社团,开展水墨探究活动
学校于2003年创设了水墨画社团,并成为了首批区金太阳艺术团的一员。在美术老师的组织下,水墨社团每周进行两次的社团活动。
(二)创设水墨文化氛围
我们在大楼走廊、门厅、较大的墙面等主要位置布置了以水墨文化为主题的宣传展板,我们还在学校网站中定期刊登学生的作品。整个校园营造了浓厚的水墨文化气息。
(三)水墨文化特色活动
1. “水墨故事会”
在水墨画研究过程中我们创设了一种将文学、表演、水墨特色的综合呈现为形式,我们称之为“水墨故事会”现场展示活动。各班学生自己撰写故事,并将故事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演出。展示当天,各班再以连环画的形式将自己班级的故事情节用水墨画当场描绘,并向全校师生展示。
水墨风筝节
我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水墨风筝节,大家把水墨画在风筝上,一起随着风儿奔跑、摇摆。
与农村结对学校共同举办水墨艺术节
淳安县里商乡中心小学是我校的结对学校。2009年,我校教师特地赶往淳安,指导农村孩子学习水墨画,我们还送给他们校本教材和大量的水墨工具。在全区德育展示活动中,我们请来了淳安的吴校长及部分师生一起参加学校的水墨艺术节开幕式。会上全校每位学生一起向来宾展示自己的水墨作品。
我校的水墨画教学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活动外,还有很多有新意的活动,比如水墨画奥运、水墨时装秀、水墨画世博、我为老师画像、参展社区书画节等等。水墨文化活动已经和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三、水墨艺术对外交流
自2007年开始,我校共有10人次把作品送往日本福井县,进行水墨画作品交流。我校学生大胆泼墨的笔法吸引了日本同行好奇的目光。
在全区开展的美术活动中,我校也表现得非常的踊跃。学生作品在区艺术节绘画比赛、区美术课堂节师生作品展示中获一等奖。六年级学生的作品《淡妆浓“墨”总相宜》在西湖美术博物馆展出。新闻媒体还对我校的水墨画活动进行了报道。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既增添了学生的信心,又让孩子在体验、感受的同时能欣赏到自己作品中的传统与现代交接的意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广度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经过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儿童水墨画教学基地已经发展成为朝晖七小的一个特色品牌,是学校的文化积淀、人文气质和内生力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将对自身的水墨特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更专业、更新颖的姿态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个人事迹:2005年论文《构建大课间校本课程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在下城区2004学年优秀教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5年《构建大课间校本课程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作为优秀论文入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2004年《设计我校的卡通明星》获浙江省美术学科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杭州市小学美术教师优秀案例设计评比二等奖,下城区美术案例评比一等奖;2005年《美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初探——“四个太阳”教学案例分析》分别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美术教师教学案例设计一等奖;2005年执教《太阳》获下城区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1996年执教《千变万化的线》在下城区举行的教坛新秀会教比赛中获二等奖;担任下城区美术学科教师资格证认定评委;自2006年开始连续三次获下城区梯级名师“教育标兵”称号;2006年直接指导本校青年教师周海舟获下城区美术学科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直接指导本校青年教师周海舟获下城区美术学科五年教龄会教比赛一等奖;2010年在杭州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专题研讨会上作题为《“星雨水墨”盛开美育之花》的学术主题报告;2011年,在下城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研讨会上作校本课程研发的学术报告。
时间:2012年2月
地点:浙江杭州
沈磊鸿(以下简称沈):陈老师,您好!杭州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城更是一个艺术天堂之都。作为杭州市美术教师的您,请谈谈杭州的美术教育现状?
陈杰(以下简称陈):近几年,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杭州市美术教育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完善方面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杭州市各城区也都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就那我们区来说吧,下城区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局生态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一些活动。我们区举办了全国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创设了“文化寻访”活动。并积极提倡打造“生态美术课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美术教育专职研究员王卫华老师要求我们在落实美术课堂教学、提高业务的基础上,各校应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设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美术教育特色。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区很多小学都拥有鲜明的美术教育特色项目。譬如:东园小学的水墨画;京都教育集团学校的版画教学;长青小学的藏书票;求知小学的丝绸扎染;长江实验小学的动漫教学;大成实验学校的陶艺;江心岛小学的剪纸;健康实验学校的绒绣;永天实验小学的书法等等。我们朝晖七区小学是下城区第一家由区教研室挂牌的“儿童水墨画教学研究基地”,水墨画是我校的教学特色。
在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中小学美术学科向来是把它作为技能类学科来看待的,而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把美术课程定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把美术学科从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到文化学习的层面,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认识美术的特征、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等等,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
但是,虽然已经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面临多多少少应试和升学的压力。这给我们广大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挑战:美术学科是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学科,美术教师和美术课堂怎样不“边缘化”呢?同时,现有的美术教材无法满足城区学生对艺术的需求。虽然,我们现有的美术教材已经力求给学生以最大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但这还是满足不了那些探知能力较强的学生。
沈:面对时代对我们的要求,面对杭州美术教育的现状,你们是如何去改变现状的?
陈:我还是以下城区美术教育来举例吧,为了实施新课标,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力图去改变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聘请专家指导、指明发展方向
作为杭州市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是幸运的。中国美术学院,这座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学府就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就在我们校园附近。这样优秀的美术教育资源是发展我市校园美术文化的最佳途径。就拿我们区来说吧,各校各显神通,请来名家鼎力相助。东园小学请来著名画家吴山明、何水法、马其宽、徐家昌、张伟平教授;京都教育集团学校和长青小学则请到了著名版画家陆放教授,并在校园内建立了“陆放版画工作室”;朝晖七区小学请来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青年画家王犁。专家不定期地对校园特色美术教学进行指导,在提高学校美术整体水平的同时,也指明了学校创建并完善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搭建展示平台、创设良好氛围
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美术课堂节是下城教育的传统项目。自2008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在为期一天的课堂节上,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专家的点评、讲座则开拓了美术教师的视野,并提升了教师们的美术教育理论素养。最让人欣喜的是每届课堂节都会举办高规格的师生作品展览。在展览会上,各校都会拿出较高水准的作品参展。而且,在王卫华老师的努力争取下,我们学生的作品展示区从校园走向专业场馆、走向社会。譬如:西湖美术馆、浙江图书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等等,都提供了较大的场地给我们的孩子。2011年4月,杭州市朝晖七区小学还独自联系了杭州市陆游纪念馆,举办了“丹青绘陆游、笔墨颂中华”为主题的陆游诗词水墨画展。这些大型的视觉艺术展览,在展示各校美术教育成果的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更加速推进了下城美术教育的发展步伐。
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特色
2011年,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与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共同策划,并与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都锦生博物馆紧密合作,共同开展2011“浙江本土民族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并围绕“大师进校园、非遗入课堂”的主题,在下城区开展中小学本土民族民间美术校本拓展性研究,在实践与研究层面进一步探讨传承与发展浙江本土优秀民间美术的途径,带动全区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作用,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形成下城区美术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品牌,使其更具有教育价值、更具生态特色、更具学术影响。
在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大力提倡建设校园文化的理念引领下,各校纷纷打造起了属于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
东园小学以“百年东园、水墨童年”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他们让水墨画这一秉承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带给城市孩子更多的宁静与和谐。小社团、大课题的教学方向,让他们尝试以艺术体验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来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
杭州市长青小学创建了象征着学校、教师、学生柔韧而富有倔强生命力的“长青藤”文化。“书香校园”是学校的特色品牌,尝试在文学和艺术中寻求完美的结合点,在校内普及美术学科藏书票的设计制作,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和设计制作藏书票的过程中获得文学修养和艺术涵养的双丰收。
京都教育集团学校着手开发学校文化:由运河上升到水文化,选取“水德”作为学校文化的精髓,使得运河文化的独特底蕴如水般流动融合,并将“上善若水”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绿色、流动、包容、个性”为特征的学校精神面貌。文化的传播有赖于复制。而京都教育集团学校艺术教育中的重头戏——版画教育以其传统,以其复制,让两者紧密相关。文化与艺术有机结合,以艺术彰显文化内涵,以文化提升艺术品质,正是京都教育集团学校的全新解读。
永天实验小学每年举办一次“翰墨文化艺术节”,全校学生用手中的毛笔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学校还编写了《翰墨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
“天道酬勤”, 下城区美术特色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永天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求知小学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美术教育先进单位;东园小学被评为浙江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长青小学获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京都教育集团学校艺术教育枝繁叶茂”入围2009杭州学习行业生活品质点评的“现象”,并作为第一个现象获奖,足见社会对京都教育集团学校艺术教育的充分肯定。建设以美术教育特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成为了下城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立足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并开发建设美术校本课程。美术新课标明确提出“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新课标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开发、建设美术校本课程就成了学校发展美术教育的新途径。
在开展文化寻访的活动中,我区的美术教师利用假期,带学生走进美术院校、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美术馆、所在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自己的专长、学校特色,进行分析、筛选、利用,转化为美术课程,进行开放式教学,努力给我区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较为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比如,我校水墨校本教材中有这么一课《中华扇子》,我和周海舟老师就专程到杭州扇子博物馆,去了解、去学习,掌握比较全面的有关扇子的一些内容和知识,完成探究学习调查笔记,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待完善、丰富教学内容后正式编入校本教材。
沈:以上种种改观对杭州的美术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陈老师你在美术教育研究多年同时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请谈谈您的经验及成果?
陈:成果主要体现在校本教材的研发。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具有浓郁的中国元素,这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得到了很好的诠释。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灵动的水墨舞蹈和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令国际友人叹为观止。我校早在1996年就在儿童水墨画教学领域进行探索。2002年随着新课标在我市的实施,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契机,我们认为水墨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2003年,时任我校校长吴国英和副校长赵士华先后向下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申请,要求申报下城区儿童水墨画教学研究基地。2003年6月我校举行了基地成立授牌仪式。学校以《分科视野中的学科整合——小学小班化水墨画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初探》为研究课题,以研促教,对儿童水墨画进行教学研究。
2006年8月,校领导班子调整,虞萌萌校长和我调到朝晖七区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经编写好了校本教材《星雨水墨》上、中册。由于之前我校形成了以星(心)为特色符号的校园文化风格,因此我们把教材题目定为《星雨水墨》。本学期,学校又准备编写校本教材《星雨水墨》下册,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稿。
一、校本教材的编写:
(一)编写人员:
校本教材的主编是虞萌萌校长,责任编辑是陈杰和周海舟老师,我们还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会长李永正、下城区美术教研员王卫华老师担任编写顾问,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提高了编写的质量。下册我们还想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王犁老师和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作为专家给我们进行指导。
(二)编写理念及内容:
学校的儿童水墨校本教材,是以《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求与理念为理论依据,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水墨画学习情况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写而成的。教材以学段为界划分为上、中、下三册,课程设置包括“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三个领域。教材选用了大量具有典型意义或者较高艺术价值的高清图片。尤其是采用了在校学生的可爱形象,使教材产生了一种亲近感。整本教材排版合理、设计新颖,力求达到视觉审美的真实直观。我们采用横开本这种较少见的文本格式,凸显教材的独特。对于版式的安排我们力求变化而统一,我们在奇数页的左边和偶数页的上方用两笔非常随意的水墨笔触,使教材具有浓郁的水墨气息。教材的文字部分简洁易懂,分设“小知识”、“学习建议”、“技法提示”等段落,简明扼要地从相关知识、技法技巧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提示。
此外,校本教材的课程设置力求达到与浙美版课程相呼应,参考了浙美版美术教材中的部分可使用水墨画进行创作的课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中华扇子》、《泼墨画》等课,并将泼墨画作为近年来学校水墨课重点研究的技巧技法,在各学段都设置了相应的泼墨学习:低段以情绪抒发、感受体验为主;中段以学习泼墨与泼彩的技巧,并使用泼墨联想动物、植物、大地的气象万千;高段则使用泼墨感受中国山水画的人文格调。泼墨画因其泼洒大胆,注重想象的特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课程安排与实施
为了把美术校本课程落实到位,我们做到了四个保障。
1. 学时保障:从2003年至今,教导处把水墨画列入了课表,我校每位学生每个星期都能保证上到一节水墨画课。学期结束前最后一个月,美术老师可视浙江人们美术出版社的教材进度,调整水墨画课节。我们还把水墨画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这一重要内容编入了学校章程,经下城区教育局审定于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2. 师资保障:学校有两位美术专职教师,一位是杭州市教坛新秀,一位是区优质课评比和五年教龄会教比赛一等奖的老师,具备了胜任水墨画教学的能力。
3. 场地保障:2003年学校建立了星雨水墨屋,水墨画课和水墨社团有了专用教室。
4. 经费保障:走进我校的水墨画专用教室,我们可以看到满屋的笔墨纸砚。我们开展水墨画教学是不用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的。学校两任校长非常重视水墨画教学,每年宁肯节省教师办公用品和基建维修的开支,从公用经费中划出上千元作为水墨画专用经费,近十年来一直这样坚持着。
二、打造水墨文化,注重课后延伸
(一)组建社团,开展水墨探究活动
学校于2003年创设了水墨画社团,并成为了首批区金太阳艺术团的一员。在美术老师的组织下,水墨社团每周进行两次的社团活动。
(二)创设水墨文化氛围
我们在大楼走廊、门厅、较大的墙面等主要位置布置了以水墨文化为主题的宣传展板,我们还在学校网站中定期刊登学生的作品。整个校园营造了浓厚的水墨文化气息。
(三)水墨文化特色活动
1. “水墨故事会”
在水墨画研究过程中我们创设了一种将文学、表演、水墨特色的综合呈现为形式,我们称之为“水墨故事会”现场展示活动。各班学生自己撰写故事,并将故事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演出。展示当天,各班再以连环画的形式将自己班级的故事情节用水墨画当场描绘,并向全校师生展示。
水墨风筝节
我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水墨风筝节,大家把水墨画在风筝上,一起随着风儿奔跑、摇摆。
与农村结对学校共同举办水墨艺术节
淳安县里商乡中心小学是我校的结对学校。2009年,我校教师特地赶往淳安,指导农村孩子学习水墨画,我们还送给他们校本教材和大量的水墨工具。在全区德育展示活动中,我们请来了淳安的吴校长及部分师生一起参加学校的水墨艺术节开幕式。会上全校每位学生一起向来宾展示自己的水墨作品。
我校的水墨画教学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活动外,还有很多有新意的活动,比如水墨画奥运、水墨时装秀、水墨画世博、我为老师画像、参展社区书画节等等。水墨文化活动已经和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三、水墨艺术对外交流
自2007年开始,我校共有10人次把作品送往日本福井县,进行水墨画作品交流。我校学生大胆泼墨的笔法吸引了日本同行好奇的目光。
在全区开展的美术活动中,我校也表现得非常的踊跃。学生作品在区艺术节绘画比赛、区美术课堂节师生作品展示中获一等奖。六年级学生的作品《淡妆浓“墨”总相宜》在西湖美术博物馆展出。新闻媒体还对我校的水墨画活动进行了报道。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既增添了学生的信心,又让孩子在体验、感受的同时能欣赏到自己作品中的传统与现代交接的意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广度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经过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儿童水墨画教学基地已经发展成为朝晖七小的一个特色品牌,是学校的文化积淀、人文气质和内生力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将对自身的水墨特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更专业、更新颖的姿态服务学生、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