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新区建设是世界上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岩土工程之一。延安新区在建设发展中坚持新老城区一体发展,相互依托、统筹谋划。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新区在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城市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群众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从细节入手,提升建设和服务水平。
延安是著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中心城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建设沿河谷地带呈“Y”字型展开,“线”形城市属性明显,已建成的36平方公里空间内,容纳了5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大,城市用地緊缺,市区内百余处革命旧址被严重挤压或蚕食,城景争地,交通拥堵,十多万山区市民的安居梦难以实现,城乡统筹所必须的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等矛盾十分突出。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并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延安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思想。
新区建设按照“依托老城,沿川展开,整流域治理”的选址原则,规划确定了北、东、西三个区域,其中新区北区位于清凉山南北中轴线北部,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数量为20万人,以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公共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主。自2012年4月启动建设以来,延安新区以“科学论证规划、打破常规推进、严格管理控制”作为工作思路,发扬艰苦奋斗、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新区建设发展,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新区城市形象初显、功能初具、活力初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城市建设发展方面的经验启示。
尊重科学、严谨论证是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前提
延安新区建设是世界上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岩土工程之一,为充分保证“上山建城”战略思想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新区建设之初,邀请了70多位院士、大师、专家、学者,先后召开了26次论证会议,131人次参与评审论证,形成了“三面一水一体”的岩土工程实施理念,确立了分层碾压、高边坡处理、生态保护等技术措施,制定了“分区分期”的城市建设思路,这为岩土工程、环境安全、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保障。
新区的城市规划也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修改。从2012年初以来,西建大、西北院、澳大利亚PDI、北京土人等设计单位及刘泰格、崔愷、俞孔坚等大师先后编制和指导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省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参与评审论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新区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控规、修规、专项规划等进行了优化提升,基本形成了控规把控、专规设计、详规指导的规划成果体系。目前来看,新区岩土工程质量总体可控,北区一期整体布局合理,这些成绩都是在严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取得的,这也是新区今后开展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
统筹全局、科学谋划是新区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
延安新区在建设发展中坚持新老城区一体发展,相互依托、统筹谋划。在整体建设时序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人口聚集、产业培育、资金投入等问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启动北区一期;在基础建设配套上,先行实施新老城区连接线、场平区主干路网;在公共设施方面,率先启动学校、医院、为民服务中心、安置房、保障房等的建设。特别是2015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新区在公园建设、社区建设、宾馆酒店建设、商业、旅游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着力提升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区。这些方面的启迪是新区建设只有着眼长远、着眼大局、科学安排建设时序,统筹考虑当前任务和中远期目标,才能实现稳步快速发展。
注重民生、为民谋益是新区建设发展的根本目标
新区以“民生新区”为理念,在规划和建设安排中优先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受灾群众、棚户区改造、山体居民安置等保障性工程,先行实施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设施配置。新区累计完成了杨家岭等15个村9800多户群众的征迁工作,拆迁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搬迁了6000多座坟墓、30多座庙宇、200多口油井。在拆迁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保护被征迁群众的利益。
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新区在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城市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群众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从细节入手,提升建设和服务水平。新区建设之所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于新区建设坚持群众理念,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摆在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兴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是分不开的,注重民生、为民谋益不仅是新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也是新区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新区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区建设发展中坚持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的思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新区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在机构设置上,按照精干高效、因事设岗、动态管理的原则设立、调整相应内设机构。在人事制度上,全力推行全员聘任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充实队伍力量。在资金运作上,按照“规模可控、结构科学、封闭运行、自求平衡”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为主,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实现资金正常运转。在工程建设上,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测”六位一体的工程实施模式,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管控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在招商引资上,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强化政府的服务、引导作用;在土地出让、产业引进、PPP合作等方面认真探索更加合理、便捷的运行方式。可以说,创新发展是新区建设快速推进的动力之源。
矢志创业、艰苦奋斗是新区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
新区建设以来,始终坚持把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担当负责、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建立了“新区大讲堂”,不定时组织开展理论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党风廉政教育;在管理上坚持从小处着眼,细节着手,强化监督检查,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制度,特别是针对干部选拔任用、行政审批、招投标、土地出让、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严管细管,用制度从严管人、管钱、管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新区干部职工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新区,持续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作风,在速度上要质量、落实上要效率,艰苦奋斗、矢志创业,为快速推进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乔 亨 延安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在读
实习单位 延安新区管委会
延安是著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中心城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建设沿河谷地带呈“Y”字型展开,“线”形城市属性明显,已建成的36平方公里空间内,容纳了5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大,城市用地緊缺,市区内百余处革命旧址被严重挤压或蚕食,城景争地,交通拥堵,十多万山区市民的安居梦难以实现,城乡统筹所必须的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等矛盾十分突出。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并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延安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思想。
新区建设按照“依托老城,沿川展开,整流域治理”的选址原则,规划确定了北、东、西三个区域,其中新区北区位于清凉山南北中轴线北部,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数量为20万人,以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公共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主。自2012年4月启动建设以来,延安新区以“科学论证规划、打破常规推进、严格管理控制”作为工作思路,发扬艰苦奋斗、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新区建设发展,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新区城市形象初显、功能初具、活力初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城市建设发展方面的经验启示。
尊重科学、严谨论证是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前提
延安新区建设是世界上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岩土工程之一,为充分保证“上山建城”战略思想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新区建设之初,邀请了70多位院士、大师、专家、学者,先后召开了26次论证会议,131人次参与评审论证,形成了“三面一水一体”的岩土工程实施理念,确立了分层碾压、高边坡处理、生态保护等技术措施,制定了“分区分期”的城市建设思路,这为岩土工程、环境安全、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保障。
新区的城市规划也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修改。从2012年初以来,西建大、西北院、澳大利亚PDI、北京土人等设计单位及刘泰格、崔愷、俞孔坚等大师先后编制和指导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省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参与评审论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新区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控规、修规、专项规划等进行了优化提升,基本形成了控规把控、专规设计、详规指导的规划成果体系。目前来看,新区岩土工程质量总体可控,北区一期整体布局合理,这些成绩都是在严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取得的,这也是新区今后开展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
统筹全局、科学谋划是新区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
延安新区在建设发展中坚持新老城区一体发展,相互依托、统筹谋划。在整体建设时序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人口聚集、产业培育、资金投入等问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启动北区一期;在基础建设配套上,先行实施新老城区连接线、场平区主干路网;在公共设施方面,率先启动学校、医院、为民服务中心、安置房、保障房等的建设。特别是2015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新区在公园建设、社区建设、宾馆酒店建设、商业、旅游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着力提升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区。这些方面的启迪是新区建设只有着眼长远、着眼大局、科学安排建设时序,统筹考虑当前任务和中远期目标,才能实现稳步快速发展。
注重民生、为民谋益是新区建设发展的根本目标
新区以“民生新区”为理念,在规划和建设安排中优先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受灾群众、棚户区改造、山体居民安置等保障性工程,先行实施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设施配置。新区累计完成了杨家岭等15个村9800多户群众的征迁工作,拆迁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搬迁了6000多座坟墓、30多座庙宇、200多口油井。在拆迁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保护被征迁群众的利益。
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新区在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城市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群众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从细节入手,提升建设和服务水平。新区建设之所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于新区建设坚持群众理念,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摆在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兴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是分不开的,注重民生、为民谋益不仅是新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也是新区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新区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区建设发展中坚持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的思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新区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在机构设置上,按照精干高效、因事设岗、动态管理的原则设立、调整相应内设机构。在人事制度上,全力推行全员聘任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充实队伍力量。在资金运作上,按照“规模可控、结构科学、封闭运行、自求平衡”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为主,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实现资金正常运转。在工程建设上,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测”六位一体的工程实施模式,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管控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在招商引资上,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强化政府的服务、引导作用;在土地出让、产业引进、PPP合作等方面认真探索更加合理、便捷的运行方式。可以说,创新发展是新区建设快速推进的动力之源。
矢志创业、艰苦奋斗是新区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
新区建设以来,始终坚持把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担当负责、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建立了“新区大讲堂”,不定时组织开展理论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党风廉政教育;在管理上坚持从小处着眼,细节着手,强化监督检查,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制度,特别是针对干部选拔任用、行政审批、招投标、土地出让、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严管细管,用制度从严管人、管钱、管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新区干部职工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新区,持续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作风,在速度上要质量、落实上要效率,艰苦奋斗、矢志创业,为快速推进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乔 亨 延安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在读
实习单位 延安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