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和”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立足数学、学生、教学三者融通的视角,从注重化错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思辨中超越,注重玩转数学、让学生在前后联系中融合,注重建构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反思三个方面,研究合和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和思想;教学改革;认知冲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36-01
  数学课程改革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即改变数学课程中繁难偏旧的内容,二是对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即改变机械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国家、学校,而教学改革的主体则是教师。基于此,借鉴倡导“在合作中共创和谐”的“合和”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好的教学”范式,主张从数学、学生、教学三者相互融通的视角研究数学教学范式的实践建构。
  一、注重化错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思辨中超越
  化错是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是身心统一的鲜活生命存在,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的生命健康发展。当学生困囿于自我狭窄的认知区域产生错误、不能自我发现时,教师不妨顺势而为,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例如,在“圆的认识”学习中,有些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圆内所有直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结论。这显然是忽视“同一个圆”或“大小完全相等的圆”这一必要前提而造成的错误表述。此时,教者可不必直接去评判、完善,而是继续聆听学生的“高见”。生1:我们组用的是测量法,用直尺在圆内测量了10条直径、半径,发现它们都相等。生2:你们怎么能保证量的就是直径或半径呢?生1:“圆内最长的线段是圆的直径”,我们测量的是圆内最长线段,所以是直径。生2:我们组采用对折法,先将圆对折形成半圆,再对折形成四分之一圆,然后发现4条半径完全重合。所以,圆内半径都相等,圆内直径也都相等。师:第一组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测量10条直径、半径,有一定说服力。第二组用的是对折法,对折后发现半径相等,进而推理得出直径相等,他们既动手又动脑。生3:我们组运用参照法,将一根线剪得和直径一样长,然后用这根线测量圆的直径,发现圆的直径都相等。师:第三小组的参照法很有创意,值得学习和借鉴。师:刚才同学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生:圆内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在学生信心满满之时,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内半径才相等,直径才相等。显然,这种欲擒故纵的“化错”,远比直接告诉印象更深刻。
  二、注重玩转数学,让学生在前后联系中融合
  数学知识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知识上下贯通、前后联系,以“点、线、面、群”的方式对散装知识进行整体集装。这样,学生借助过程形态的“合和”,能够产生愉悦之感,明晰知识的本质属性。例如,对于“三角形的高”,教师在教学时通常是静态呈现不同三角形的不同方向的高,通过变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本质内涵。这种近似直接告诉的教学方式,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事先设计一个顶点不动、底边可以随意移动的动态三角形图片,这样,学生就可以用手按着底边依次左右平移、上下摆动,变化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通过计算惊奇地发现无论怎么拉动底边,三角形的面积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此时,教者隐去三角形左右两边再次自由摆动底边,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点到直线间的垂直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学生于是提出“底边不动,任意调整三角形的顶点,是不是也可以保持三角形面积不变”的猜想,并再次兴趣盎然地“玩转”起来。通过主动探索,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高”的本质内涵。如此,学生们在“三角形的高”与“点到直线距离”以及“平行线之间距离”之间建立起内在的数学关联。
  三、注重建构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反思
  “合和教学”是一种“复調教学”(巴赫金语),是对“独白教学”的积极超越。在“复调教学”中,教师能够听到不同的“学习声部”。教师借助学生学习中随时产生的认知之间的冲突,合理引领,智慧建构,可以让学生主动反思,顺畅“合和”,达到认知的新平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根10厘米长的红色小棒,再给出5厘米和7厘米、4厘米和3厘米、4厘米和6厘米三组长短不一的绿色小棒,让学生自由围出三角形。学生在摆小棒中发现,10厘米、4厘米、3厘米这组小棒,与10厘米、4厘米、6厘米这组小棒,怎么也摆不出一个封闭的图形,由此发现绿色小棒要长一些才行。教者将3厘米、6厘米的绿色小棒,替换成16厘米、17厘米的小棒,再次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由此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四、结束语
  “合和”意为“在合作中共创和谐”。“合和教学”倡导在合作中共创和谐课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课堂于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数学与教学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凸显学生、数学与教学的整合和融通,进而建立整体、和谐、自然、有机的数学教学新范式。
  参考文献:
  [1]龚孟伟.“和合”思想与“和合教学文化”共同体的建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2).
  [2]赵彩秀.数学教学模式研究中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7(02).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多采用理论课堂教学方式。文章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理念、形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索,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成果导向:教学效果;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19-01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是高校教育的一个新理念,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
摘 要:班主任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平等,要用真情去打动学生,使他们信任自己的老师。文章从以爱之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用爱之心、倾情相待每个学生,借爱为媒、温暖打动每个学生几方面,研究教师如何用爱的艺术管理班级。  关键词:爱;班级管理;信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1;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09-01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管理者的决策
摘 要:信息化教学能让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文章从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高等数学教学、信息化教学与传统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的优势两方面,研究信息化教学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23-01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是以
摘 要:文章从相同词性与不同词性两个方面,着重探讨日语词汇联想关系如何形成衔接。一个触发词比较容易触发相同词性词语的联想,形成篇章衔接。不同词类触发的联想关系相对多样,不同的知识文化背景会形成不同的联想关系。  关键词:词汇衔接;联想关系;语篇;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24-01  一、前言  近年来,理论界对衔接及其连贯
摘 要:“翻转课堂”把“课上”传授知识、“课下”内化知识的顺序进行互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文章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并从课前应用、课堂教學中应用、课后应用三个方面研究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28-01  翻转课堂(Flippe
摘 要: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文章从在探究性实验中注重解题激情的激发、注重探究性实验解题情境的创设、重视课外时间的充分利用等方面,研究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解题方法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解题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文章从推广普通话谈到语文教材中存在的方言现象,认为方言具有个性化、乡土味、亲切感、标志性等显著特点。教师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方言、正视方言,必要时不妨模仿方言,给方言一席之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方言;语文教材;个性化;乡土味;亲切感;标志性  中图分类号:H17;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29-01  一、前言  走进校
摘 要:文章基于农业类院校学生构成类别与教学背景,结合问卷调查展开分析,并以“创意产品与设计艺术”课程为例,展开艺术类公选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关键词:公选课;需求分析;课程改革;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20-01  农业院校学科重点多倾向于农学、动物科学等方向,学生构成性质也多为理工科学生,独特的教学背景与单一的学
摘 要:面对农村英语教学条件较差的现状,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有的放矢,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理解知识的能力;注重多元开放,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游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青少年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的重点学科,在德育的渗透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无声地融入语文教学工作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德育;思想道德;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