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工业上循环加热工况下,CO2热泵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过高、能效显著降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带有超临界补气的高温CO2热泵循环,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分析了主路膨胀阀开度、压缩机频率、气体冷却器的风机频率对出风温度、性能系数COP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出风温度随着主路膨胀阀开度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而COP呈升高趋势;降低气体冷却器的风机频率对出风温度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风机频率每调低1%,出风温度最大提升5.07%.以得到最高出风温度为目标的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在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为75℃以上时,
【机 构】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院 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东 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 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东 广州5106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工业上循环加热工况下,CO2热泵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过高、能效显著降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带有超临界补气的高温CO2热泵循环,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分析了主路膨胀阀开度、压缩机频率、气体冷却器的风机频率对出风温度、性能系数COP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出风温度随着主路膨胀阀开度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而COP呈升高趋势;降低气体冷却器的风机频率对出风温度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风机频率每调低1%,出风温度最大提升5.07%.以得到最高出风温度为目标的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在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为75℃以上时,出风温度可达130℃以上,对应COP为1.40~1.50.
其他文献
随着热量回收技术在现代煤气化领域的应用,辐射式合成气冷却器(RSC)换热表面的灰渣沉积问题已成为该技术发展的瓶颈.以RSC底部换热面灰渣沉积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征沉积层的形貌、结构及成分,探析灰渣沉积机制及其对水冷壁传热的影响规律.沉积层沿径向方向,分为3个主层:内层是由微米级颗粒构成的薄层;中层为烧结层,整体呈多孔状,微观呈连续块状;内层与中层之间由块状含铁大颗粒连接,连接强度低、易脱落;外层为熔融层,呈致密块状;各主层又分为形貌特点不同的2个子层.各元素含量在沉积层中的分布规律不同:Fe元素呈内高外低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光化学反应形成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2次污染物的重要前驱体,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多孔炭吸附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再生等优点,在VOCs处理技术中应用广泛.然而目前国内生产的煤基多孔炭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存在孔隙不够发达、传质过程受限等问题.围绕多孔炭制备过程的结构原位调控以及VOCs在孔道内的扩散/吸附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以褐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通过酸洗脱灰和Ca(NO3)2浸渍预处理,在碱煤质量比为2∶1的条件下制备煤基多孔炭,并选择甲苯
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矿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干旱、寒冷、土壤贫瘠的高海拔地区,煤炭开采诱发的高寒草甸破坏、冻土层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更加突出.在工程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2003年以来青海木里煤田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导致矿区生态系统急剧退化、生态服务功能显著降低、地形地貌遭到破坏、生态地质环境风险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亟待整治修复,然而高寒缺氧、表土匮乏、复绿植物自我更新困难等不利因素是生态修
煤炭行业受到高质量浓度呼吸性粉尘危害严重,常规湿式除尘方法针对性不足、捕集效率低、能耗高、可靠性差.为解决该问题,提出超音速汲水虹吸式气动喷雾降尘技术,并采用夫琅禾费衍射原理,测定其外雾场粒径分布;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方法,利用COMSOL软件Spalart-All-maras与液滴破碎雾化粒子追踪模块模拟研究了试验手段无法获得的喷管出口0~30 cm处的近场雾滴粒径、雾场速度分布特性.通过与超声波干雾抑尘技术的控尘对比试验,得出该技术的控尘特性、控尘机理;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参数、喷嘴出口锥度对
为了验证甲醇同系化制乙醇的可行性,并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HSC Chemistry软件对甲醇同系化制乙醇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考察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氢碳比对原料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为4 MPa、温度为250℃、氢碳比为2.0:1(MeOH/CO比为0.1:0.9)最佳反应条件下,乙醇选择性为97.00%,氢气转化率为40.00%,一氧化碳转化率为100.00%,甲醇转化率为100.00%.甲醇同系化制乙醇实验研究表明,乙醇选择性与热力学理论值还有些差距,催化剂对于
煤岩截割状态识别是实现采煤工作面“无人化”开采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煤岩截割状态信息的实时感知与精准判别,结合虚拟样机技术,提出基于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理念的煤岩截割状态识别方案,将煤岩截割状态信息的获取、处理、识别等异构数据进行多领域融合.开发不同赋存条件的煤岩离散元模型,建立采煤机截割部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利用DEM-MFBD(Discrete Element Method-Multi Flexible Body Dynamics)双向耦合技术确保运动信息与煤岩状态特
文章研究了青霉菌对玉米秸秆复合菌系好氧发酵的影响以及青霉菌与其他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青霉菌可以提高秸秆复合菌系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当青霉菌的添加量超过0.3%时,其提高效果与添加量为0.3%时没有显著差异;好氧发酵结束后,添加青霉菌试验组的总腐殖酸、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青霉菌添加量为0.3%的试验组的总腐殖酸、胡敏酸、富里酸与胡富比最高,分别为521.75,331.64,190.11 g/kg和1.74;添加青霉菌可以提高漆酶活性,降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青霉菌与复合菌系存
鸡粪中添加一定量的秸秆可以有效解决单一物料发酵出现的C/N失衡问题.为了维持系统稳定,文章以鸡粪为底物添加10%的玉米秸秆开展中温连续式干发酵实验,研究发酵消化系统的理化参数、产气特性、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最高日产量为43.39 L;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氮浓度未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消化液的pH值呈现出先稳定后减小,最后上升至7±0.2并保持稳定的变化趋势,VFAs浓度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COD浓度最大值为110400 mg/L,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
为充分利用建筑屋顶,解决光伏光热一体化(PV/T)集热器光电转换效率的高温减益问题,并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率和集热品位,文章构建了一种基于太阳光谱分频利用技术的光伏/光热模块分离式的小型聚光式PV/T集热器.通过建立其光/电/热理论分析模型及TracePro/Fluent数值仿真模型,以南京地区气象数据为例,综合分析其光/电/热性能,结果表明:该集热器以与安装地纬度等值的倾角南北轴向放置时,其年均光学效率为64.97%,工质出口温度为90℃时的系统光电/光热效率分别为12.47%,40.09%,系统综合热效
通过AFORS-HET软件模拟了TCO/a-Si:H(p)/a-Si:H(i)/c-Si(n)/a-Si:H(i)/a-Si:H(n)/Ag结构的硅异质结电池中硅衬底电阻率、本征非晶硅薄膜厚度、发射极材料特性以及TCO功函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硅衬底电阻率越低,转换效率越高;发射极非晶硅薄膜厚度对短路电流有较大影响,发射极掺杂浓度低于7.0×1019 cm-3时,电池各项性能参数都极差;TCO薄膜功函数应大于5.2 eV,以保证载流子的输运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