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在小学阶段,想象作文的写作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中年级段的想象作文多以看图作文的形式出现,需要教师巧妙利用提供的图片梳理图中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思考,构思完整的情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从而进行有序写作,并将情节写得生动有趣,写得具体。本文从梳理图中信息、换位角色扮演、巧构曲折情节和新颖写作四方面论述了看图作文的授课技巧。
【关键词】看图想象;梳理信息;换位体验;构思情节
偉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当今世界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科技创新,想要有创新精神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一、梳理图中信息——合理想象的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本教学流程为让学生先看图画,盘活心中积累,积淀写作素材,记叙完整事件。这样安排教学流程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写作任务。
小学生由于观察力的局限,在观察一组图片时往往会产生思维的跳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画面中出现次数多的事物有较多关注,而对于图画中不明显的环境渲染或一些串联故事的线索不太关注,从而导致其想象不够合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需要有统领全局的意识,即先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图片,对于单幅图画可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抑或是采用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仔细审图。如果是多幅图画,则一定要按照图画上标明的顺序认真仔细地观察。首先要看懂图画,搞清题意的要求,是一个事物还是两个或多个事物,其间有什么关联?有没有貌似平淡却关乎题意的细节?图片究竟要表现什么主题?只有确定了中心,接下来的细节想象才会合理。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习作七中一共提供了五幅图,显然是一个连续的故事情节,画面上灰黑的色调预示着这将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这就为故事的想象定下了基调。对于路面的水滴,学生在观察时也容易忽略,实则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之一:雨天能见度低,再加之灰黑的色调预示着天色已经黑了,空旷的画面中只有家燕躺在水泥路面上,也在暗示读者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些细节都是合理想象、构思故事的基点。所以,指导中年级学生观察图片时一定要仔细,不仅要看图片的主要内容,对一些细微的环境渲染也要认真观察,因为这些细节往往告知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等重要信息。
二、换位角色扮演——丰富想象的途径
看图写作提供的图画是静止的,而写作文时则要让图中的角色“活”起来,这就需要学生想象图画中的角色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若要将这些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合理化的做法都揣摩出来,就需要学生进行换位角色扮演,体验图画中角色的所思所想。此时,写作也不再是拟人化的写法,而是小作者悄悄换位成了图中的角色,是立足新身份展开的所思所想。只有走进角色、换位移情,体验和想象才会丰富。而想要想象合理、丰富,角色的精准定位是成功的第一步。如单幅图片可以借助角色的衣着打扮,图中其他角色对其的恭敬、亲密等肢体语言来解读角色的身份。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习作七所提供的图片中出现了两只家燕,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先确定两只燕子之间的关系。如果确定了这对燕子为母子,就可以根据图画想象母亲看到孩子受伤之后万般焦急,拼尽一切想要救孩子的情节,也就能成功将故事情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每位学生都有被母亲照顾的经历,或许有些同学还有失去亲人的痛苦体验。这样的移情体验就能让学生真实、生动、细腻地写出母燕的心痛、焦急、呼喊、鼓励,以及尝试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拯救小燕。小燕对母亲的依恋、求助、挣扎等过程自然会通过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有感而发。
三、巧构曲折情节——严密想象的过程
小学生受年纪的限制,看图叙事往往只凭自己的喜好,喜欢的就多写些,反之则三言两语带过,甚至只字不提。而看图写作不管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些情节在图面中已经呈现,有些则是画外音,这些都需要写作者凭借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在想象写作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帮助其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下笔前要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努力把来龙去脉想清楚。情节完整了,再结合图画想想画面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结合图画构思曲折的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喜平”则意味着情节构思要波澜曲折、引人入胜,要努力关注图画中的细节,以巧妙的环境描写将多幅图画的内容、情节串联起来。如习作七提供的图片画的是雨夜的背景,既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又推动了情节发展,还暗示了故事的悲惨结局。教师在指导学生想象此故事时要先引导学生想象出夜幕沉沉、细雨蒙蒙的场景并以此作为故事的开头,同样,故事的结尾也要在雨幕中戚戚然地结束。教师在指导学生想象拯救受伤小燕的情节时要依据图画顺序想象另一只家燕由惊恐、怀疑到扑打着翅膀声嘶力竭地呼唤,继而又拼尽全身之力想要拖动受伤的家燕,并想象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放弃、一次次的奋力挣扎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它。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家燕昔日的快乐时光,想象它的家人没有了受伤家燕后的孤独、寂寞,想象家燕丰富的心路历程,故事情节自然也就能逐步推进了。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比着进行想象,想象一边是家燕的苦苦呼唤、竭力拯救,一边是受伤家燕的呻吟、痛苦、求助、不舍,最后无奈死去的情节。让两者交相展现言语、心理、动作,情节自然就引人入胜、首尾圆合了。
四、写作新颖,想象中创新
文贵于新。想象作文也要求想象新颖。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再现想象,学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要对其进行适当取舍。
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但要注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只要想象是合理的,可以新奇亦可以平实。
【参考文献】
曾秀丽.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之看图说话[J].杂文月刊,2015(02):150.
章震春.浅析小学语文看图说话教学策略话[J].读与写,2017(32):72-73.
【关键词】看图想象;梳理信息;换位体验;构思情节
偉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当今世界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科技创新,想要有创新精神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一、梳理图中信息——合理想象的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本教学流程为让学生先看图画,盘活心中积累,积淀写作素材,记叙完整事件。这样安排教学流程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写作任务。
小学生由于观察力的局限,在观察一组图片时往往会产生思维的跳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画面中出现次数多的事物有较多关注,而对于图画中不明显的环境渲染或一些串联故事的线索不太关注,从而导致其想象不够合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需要有统领全局的意识,即先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图片,对于单幅图画可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抑或是采用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仔细审图。如果是多幅图画,则一定要按照图画上标明的顺序认真仔细地观察。首先要看懂图画,搞清题意的要求,是一个事物还是两个或多个事物,其间有什么关联?有没有貌似平淡却关乎题意的细节?图片究竟要表现什么主题?只有确定了中心,接下来的细节想象才会合理。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习作七中一共提供了五幅图,显然是一个连续的故事情节,画面上灰黑的色调预示着这将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这就为故事的想象定下了基调。对于路面的水滴,学生在观察时也容易忽略,实则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之一:雨天能见度低,再加之灰黑的色调预示着天色已经黑了,空旷的画面中只有家燕躺在水泥路面上,也在暗示读者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些细节都是合理想象、构思故事的基点。所以,指导中年级学生观察图片时一定要仔细,不仅要看图片的主要内容,对一些细微的环境渲染也要认真观察,因为这些细节往往告知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等重要信息。
二、换位角色扮演——丰富想象的途径
看图写作提供的图画是静止的,而写作文时则要让图中的角色“活”起来,这就需要学生想象图画中的角色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若要将这些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合理化的做法都揣摩出来,就需要学生进行换位角色扮演,体验图画中角色的所思所想。此时,写作也不再是拟人化的写法,而是小作者悄悄换位成了图中的角色,是立足新身份展开的所思所想。只有走进角色、换位移情,体验和想象才会丰富。而想要想象合理、丰富,角色的精准定位是成功的第一步。如单幅图片可以借助角色的衣着打扮,图中其他角色对其的恭敬、亲密等肢体语言来解读角色的身份。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习作七所提供的图片中出现了两只家燕,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先确定两只燕子之间的关系。如果确定了这对燕子为母子,就可以根据图画想象母亲看到孩子受伤之后万般焦急,拼尽一切想要救孩子的情节,也就能成功将故事情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每位学生都有被母亲照顾的经历,或许有些同学还有失去亲人的痛苦体验。这样的移情体验就能让学生真实、生动、细腻地写出母燕的心痛、焦急、呼喊、鼓励,以及尝试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拯救小燕。小燕对母亲的依恋、求助、挣扎等过程自然会通过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有感而发。
三、巧构曲折情节——严密想象的过程
小学生受年纪的限制,看图叙事往往只凭自己的喜好,喜欢的就多写些,反之则三言两语带过,甚至只字不提。而看图写作不管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些情节在图面中已经呈现,有些则是画外音,这些都需要写作者凭借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在想象写作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帮助其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下笔前要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努力把来龙去脉想清楚。情节完整了,再结合图画想想画面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结合图画构思曲折的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喜平”则意味着情节构思要波澜曲折、引人入胜,要努力关注图画中的细节,以巧妙的环境描写将多幅图画的内容、情节串联起来。如习作七提供的图片画的是雨夜的背景,既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又推动了情节发展,还暗示了故事的悲惨结局。教师在指导学生想象此故事时要先引导学生想象出夜幕沉沉、细雨蒙蒙的场景并以此作为故事的开头,同样,故事的结尾也要在雨幕中戚戚然地结束。教师在指导学生想象拯救受伤小燕的情节时要依据图画顺序想象另一只家燕由惊恐、怀疑到扑打着翅膀声嘶力竭地呼唤,继而又拼尽全身之力想要拖动受伤的家燕,并想象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放弃、一次次的奋力挣扎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它。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家燕昔日的快乐时光,想象它的家人没有了受伤家燕后的孤独、寂寞,想象家燕丰富的心路历程,故事情节自然也就能逐步推进了。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比着进行想象,想象一边是家燕的苦苦呼唤、竭力拯救,一边是受伤家燕的呻吟、痛苦、求助、不舍,最后无奈死去的情节。让两者交相展现言语、心理、动作,情节自然就引人入胜、首尾圆合了。
四、写作新颖,想象中创新
文贵于新。想象作文也要求想象新颖。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再现想象,学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要对其进行适当取舍。
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但要注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只要想象是合理的,可以新奇亦可以平实。
【参考文献】
曾秀丽.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之看图说话[J].杂文月刊,2015(02):150.
章震春.浅析小学语文看图说话教学策略话[J].读与写,2017(3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