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不同生长阶段饲料适宜蛋白水平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jian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氏原螯虾作为典型的杂食性偏肉食性动物,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日粮蛋白水平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试验分别以体质量为0.026、1.04和5.06 g左右的不同生长阶段(仔虾、幼虾和亚成体虾)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每个生长阶段分别设计5种不同蛋白水平的配合饲料,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饲养试验.结果显示: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不同生长阶段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上升.②饲料系数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升高而降低.③仔虾和幼虾阶段,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随后差异性不显著;亚成体虾阶段,饲料蛋白水平为250 g/kg的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④仔虾和幼虾阶段肝胰腺中SOD活性和PO活性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亚成体虾阶段,当饲料蛋白水平超过300 g/kg时,肝胰腺中SOD活性和PO活性反而均显著降低.对特定生长率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初始体质量为0.026±0.001、1.04±0.03、5.06±0.17 g的克氏原螯虾饲料适宜蛋白水平分别为403.3、358.8和305.6 g/kg.
其他文献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稻虾共作模式(RC)和水稻单作模式(RM)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RC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极显著高于RM.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2种模式中差异显著,且水体理化性质,如总氮、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与2种模式中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显著关联.相比于RM,RC水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更高,而变形菌门(Proteo
为探究雪茄烟叶自然晾制过程中青色斑点(简称“青斑”)形成的生理机制及代谢差异,提高茄衣烟叶外观品质,改进晾制技术,以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烟叶“青斑”和正常两组织部位的代谢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青斑”部位叶绿素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部位,大量未分解的叶绿素和绿原酸在晾制末期沉积是“青斑”形成的生理基础;“青斑”和正常两组织部位间,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具有显著差异;绿原酸和二氢玉米素可
以优质食味常规籼稻品种洋硒早和常规粳稻鄂香2号为材料,在4个氮肥施用水平(0、50、100、200 kg/hm2)条件下,设置喷施和不喷施木醋液,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木醋液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喷施木醋液相比,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喷施木醋液对常规粳稻鄂香2号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对糙米率和精米率有明显提升作用;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还有利于改善稻米的蒸煮食味品
为揭示不同播期和补灌时期对旱作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期(T1:5月30日;T2:6月9日:农民习惯做法;T3,6月19日)和不同补灌时期(W1:分蘖期+孕穗期补灌;W2:分蘖期+抽穗开花期补灌,农民习惯做法;W3,分蘖期+灌浆乳熟期补灌),综合考察旱作栽培下播期与补灌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T2相比,当播期提前,水稻的株高、茎蘖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其产量达11.03 t/hm2,提高了16.72%;同时垩
节水抗旱稻是一类新型水稻品种,集高产、优质和节水抗旱于一体.发展节水抗旱稻不仅可降低水稻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扩大水稻种植范围和面积,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还变革了传统水稻的种植方式,可显著降低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农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我国节水抗旱稻发展现状、优势,分析了可能制约节水抗旱稻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节水抗旱稻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节水抗旱稻扩大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及整个耕作制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不断调整、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模式增多和功能增强等.当前,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熟制缩减、耕地撂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衰退、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效益降低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等.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与挑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对策与措施,具体是:(1)明确一个目标,即建立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2)遵
绿色低碳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推广和应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分别从生态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措施、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和应急精准化学防治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概况.生态工程控制技术、扇吸式诱虫灯和适用于稻田的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技术等代表性技术的发展,为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展区域性和特色性
水稻是我国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对世界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亚洲栽培稻包含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籼粳亚种间的远缘杂种优势尤为突出,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籼粳亚种间的杂种育性普遍较低,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最大限制因素.本文剖析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揭示了系列杂种不育位点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广亲和基因的产生机制,这一类基因资源可作为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桥梁”,用于提高籼粳杂交稻的育性.这些理论成果促进了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的高效化和精准化.两系法、三系法与“籼不粳恢”、“粳不籼恢”
通过基因克隆获得了团头鲂3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基因的CDS(coding sequence)序列:ERα(1904 bp)、ERβ1(1842 bp)和ERβ2(2609 bp),比较不同物种间的ERs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显示团头鲂ERs与鲤、金鱼和斑马鱼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分析ERs对团头鲂性腺与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分别以团头鲂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快慢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ERs在不同年龄阶段生长快慢个体肌肉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1龄到3龄团头鲂肌肉中,ER
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使用效率,查找公园绿地分布布局短板,基于公平理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从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与社区人群需求出发,利用分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地均绿地服务水平、人均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及可达性指标,通过优化可达性评价模型,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大尺度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充足;海淀区社区型游憩绿地供给有待提高;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绿地可达性.基于研究结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