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冬季供暖期通常受“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制约,区域电网电能调峰能力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提出在水源充沛地域引入水源热泵机组,实现热电解耦;同时,结合电制冷机、吸收制冷机、多元储能装置等能量转换设备,形成含水源热泵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构建了各设备机组运行模型并耦合形成系统总体架构,为实现“双碳”目标,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经济成本与碳排放成本,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优化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对所提模型及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探讨求解得到的最优运行策略对综合能源系统各方面运行成本的影响,验证了所提
【机 构】
: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110819;辽宁省综合能源优化与安全运行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19;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3;沈阳航天新乐有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冬季供暖期通常受“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制约,区域电网电能调峰能力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提出在水源充沛地域引入水源热泵机组,实现热电解耦;同时,结合电制冷机、吸收制冷机、多元储能装置等能量转换设备,形成含水源热泵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构建了各设备机组运行模型并耦合形成系统总体架构,为实现“双碳”目标,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经济成本与碳排放成本,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优化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对所提模型及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探讨求解得到的最优运行策略对综合能源系统各方面运行成本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模型及运行策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深入探究含水层中多孔介质的不规则形态和分布对于地下水流场及溶质运移的作用,根据沉积环境中已被发现的倾斜交叉分层地质单元结构,人为构造多孔介质双层交叉鱼骨结构,使其形成宏观各向异性水力传导特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该结构及其空间位置对于流场和溶质运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引发了螺旋状流动,导致流线的拉伸和折叠,使得溶质羽发生不规则变形,显著提升了非反应性溶质的稀释程度;宏观各向异性结构和溶质羽在三维空间中的垂向相对位置对于溶质运移具有显著影响.
为克服基于“LINK-NODE”计算模式的排水管网模型不能细致模拟管道内部水流运动过程的缺陷,采用Preissmann窄缝理论开发完成了一套新的基于Godunov有限体积格式的一维排水管网水动力模型.模型采用HLL近似Riemann解计算单元界面处的数值通量,细致区分了管网节点水位对与其相连接管道的不同影响,并采用严格的质量守恒方程和特征线理论来更新管网节点水位.通过3个经典算例验证了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有压瞬变流和瞬变混合流等复杂管网流态,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将模型应用于陕西省西咸新区天福和园小区实测
辫状河流属于冲积河流的主要类型,对流水地貌景观、水生栖息地和河流开发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根据辫状河流演变过程与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定义与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描述,并给出常用的形态表征方法与参数.总结辫状河流的4种野外地形观测方法以及水槽试验和数值模型的应用,比较它们的适合范围;描述辫状河流的不同形态单元的组成,列举沙洲形成、汊道调整与横向迁移、岸滩侵蚀、河漫滩淤积等基本演变规律;对比分析水流功率、床沙粒径、泥沙补给、滨河植被、河谷宽度等影响辫状河流形态动力学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青藏高原不同空间
山区季节性溪流流量变化大,已有灌溉渠道量水设施难以在较大流量范围内均达到测流精度要求,本文以克伦普堰和排淤量水槽组合而成的堰槽组合量水设施为试验对象,通过试验探究其测流机制.根据流量在5~79 L/s范围内的概化水槽水力性能试验,分析不同流量下的水面线、弗劳德数、垂线纵向时均流速、薄水层特征长度和特征宽度的变化,建立不同流量阈值范围内的测流公式.结果表明:①随流量的增大,堰槽组合设施流动形态从槽内流变为堰流,流量阈值对应的阈值相对水深为0.885,拟合得到组合设施槽内流和堰流的测流公式,与实测流量对比,相
《综合智慧能源》创刊于1979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优秀电力期刊.曾用名《水利电力修造技术》(1979年)、《电力修造技术》(1980—1981年)、《电力机械》(1982—1985年)、《水利电力机械》(1986—2007年)、《华电技术》(2008—2021年),2022年起正式更名为《综合智慧能源》.
波浪作用下的床面切应力是估算近岸泥沙起动、输移的重要基本参数之一,其形成的底部摩阻效应也会对近岸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由于现场观测较为困难,对波浪边界层与波浪作用下床面切应力的认识主要建立在室内试验观测基础上.回顾国内外相关理论模型和试验测量研究,梳理各类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整理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大量试验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包括波浪非线性、波浪破碎等因素对床面切应力的影响;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超大型水槽是未来突破波浪边界层理论研究瓶颈的重要设施;
研究高比例光伏并网条件下火电爬坡压力缓解策略对提高光伏消纳水平、保障火电机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高比例光伏并网下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构建了含光伏、火电、直流调制以及储能系统的“源-网-储”协调优化模型,充分利用储能系统的可时移特性和直流调制的快速响应性对并网光伏进行消纳.然后在改进的IEEE-24节点系统上对所提协调优化模型和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最后得出所提策略在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可有效缓解火电爬坡压力,提高系统光伏消纳能力,保障电网安全有效运
针对带礁缘的复坡珊瑚礁地形,开展4组礁坪水位条件下、不同人射波高和波周期相组合的系列组次规则波试验,分析波高和增水的沿礁变化过程,研究深水波高、波周期和环境水位对破碎波高、破碎位置、礁坪增水和传递波高的影响规律,拟合给出试验地形下的参数化公式.研究表明:破碎波高和破碎位置随深水波高和波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受礁坪水位的影响相对较小;礁坪增水和传递波高受礁坪水位的影响较大,增水随水位的抬升而减小,传递波高随水位的抬升而增大;破碎波高和深水波高的比值与深水波陡相关;传递波高和深水波高的比值与礁坪水深深水波高比相关
为实现“双碳”目标,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需合理消纳新能源并保证用户用电负荷稳定可控.为考察电化学储能消纳风光与调峰的能力,结合碳排放权交易提出了弃风弃光碳惩罚成本与峰谷差碳惩罚成本,并建立了各项成本最小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基于比利时电力运营商发布的数据,设置不同功率的电化学储能装置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配置800 MW电化学储能装置后,系统弃风率下降4.35%,弃光率下降17.76%,峰谷差缩小至19.25%,能以最低成本4361万元合理地消纳风光以减少碳排放.
多站融合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负荷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使多站融合规划需要考虑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为有效提高多站融合建设的经济性,在保证系统供电可靠性和新能源消纳的同时,建立以平准化能源成本为优化目标的多站融合容量优化配置策略.在量子引力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莱维飞行以进一步提高搜索能力,在算法中利用蒙特卡洛模拟生成随机参数,从而求解包含多重不确定性的容量配置问题.以某地多站融合数据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以及未改进的量子引力搜索算法进行对比,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容量配置问题的求解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