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明礼诚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并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教育
1.诚信的含义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所以,“养心莫善于诚。”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是诚实,即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既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他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我们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坦然面对自己与他人,做一个“行事不违逆真心”的人。诚信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讲信誉,守信用。即当你和别人约定好一件事情后,无论这件事是大还是小,你一定要将它牢牢地铭记在心里,然后如实地去履行约定。
2.诚信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诚信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群体动物,因此人有归属感,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人又是有感情、有理性的高级动物,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然要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交往,建立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而诚信正是维系这些美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2]坚守诚信会使你获得他人的认可,而背弃诚信则会让人对你丧失信心。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利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信任。
第二,诚信是获得美好爱情的重要条件。爱情是一个永恒不朽的话题,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爱情是美好的,相互信任是爱情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相互信任,真正的爱情就不会存在,即使暂时存在,也会因为相互猜疑而导致爱情的毁灭。
第三,诚信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保证。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减实守信,遵守契约。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3.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在当今这个时代,信用危机对高等学校的影响十分明显,校园里的造假风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一些学生经常旷课。第二,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网上拼凑论文的现象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试想,学习尚且不能诚实,做人何谈诚信。第三,假冒贫困生。据我了解,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是在众多贫困学生中也不乏隐藏着的“假贫困”现象。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加之一些基层民政部门把关不严,给假贫困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面对众多手持贫困证明的学生,学校往往束手无策,不可避免地会让一些假贫困生得逞,扰乱国家和学校的助学政策,是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突出表现。第四,制造虚假材料。个别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面临评优或就业等各类竞争时,诚信道德缺失,制造虚假材料。
根据以上现象透视原因:第一是根本原因,利益的驱动是诚信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市场经济时代是充满利益诱惑的时代,为了获得利益,有些人就可能触犯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第二是内在原因,大学生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存在着误区。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是很成熟,他们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但又有任性好强、辨别能力差的一面。少数大学生不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家长、学校的诚信教育持逆反心理,认为老实人吃亏,讲信用过时,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自身道德素质出现滑坡。第三是直接原因:现实生活中监管机制乏力、失信成本偏低。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于人际关系中,效率优先和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些人评价一切的准则。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唯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道德淡漠和行为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就容易被物质化和功利化。同时,由于与信用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失信的惩罚机制还不健全,难以对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管理规范和约束氛围,结果使一些人的失信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这种对失信惩罚不严、守信收益不大的社会现象,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得一些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矛盾困惑。第四是重要原因:评价机制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学校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习惯于用简单的量化数据衡量复杂的道德现象,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从而背离了道德教育长期性,渐进性的要求。学校的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误导,客观上助长了某此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
首先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第一,心怀坦荡,真诚做人。与人交往,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人,有所保留无可厚非;但对于自己了解的人,自己的亲人、朋友则应该真诚对待。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3]只要我们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诚实地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就一定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取得最大的成功。第二,不轻易许诺,言而有信。第三,积善成德,知行统一。诚信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其次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加强自我修养一方面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另一方面需要有效的行为约束机制,特别是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个体,外在行为约束机制尤为必要。因此,在进行诚信教育,普及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人及时承担失信的后果。
最后是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管理机制,为诚信建档。高校在学生刚人学时就要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操行和基本信用状况进行写实性记录,不仅作为其入党、保送研究生、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而且与学生本人的毕业推荐写在一起,提供给用人单位,成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的“通行证”。这样随着评价机制和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人们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
诚信,从古至今一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为政.国学书籍.
[2]马斯诺著.马良诚等译.动机与人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3]刘玉.瑛诚信决定存亡[M].新华出版社,2011(10).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教育
1.诚信的含义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所以,“养心莫善于诚。”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是诚实,即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既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他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我们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坦然面对自己与他人,做一个“行事不违逆真心”的人。诚信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讲信誉,守信用。即当你和别人约定好一件事情后,无论这件事是大还是小,你一定要将它牢牢地铭记在心里,然后如实地去履行约定。
2.诚信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诚信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群体动物,因此人有归属感,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人又是有感情、有理性的高级动物,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然要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交往,建立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而诚信正是维系这些美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2]坚守诚信会使你获得他人的认可,而背弃诚信则会让人对你丧失信心。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利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信任。
第二,诚信是获得美好爱情的重要条件。爱情是一个永恒不朽的话题,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爱情是美好的,相互信任是爱情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相互信任,真正的爱情就不会存在,即使暂时存在,也会因为相互猜疑而导致爱情的毁灭。
第三,诚信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保证。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减实守信,遵守契约。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3.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在当今这个时代,信用危机对高等学校的影响十分明显,校园里的造假风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一些学生经常旷课。第二,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网上拼凑论文的现象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试想,学习尚且不能诚实,做人何谈诚信。第三,假冒贫困生。据我了解,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是在众多贫困学生中也不乏隐藏着的“假贫困”现象。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加之一些基层民政部门把关不严,给假贫困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面对众多手持贫困证明的学生,学校往往束手无策,不可避免地会让一些假贫困生得逞,扰乱国家和学校的助学政策,是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突出表现。第四,制造虚假材料。个别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面临评优或就业等各类竞争时,诚信道德缺失,制造虚假材料。
根据以上现象透视原因:第一是根本原因,利益的驱动是诚信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市场经济时代是充满利益诱惑的时代,为了获得利益,有些人就可能触犯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第二是内在原因,大学生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存在着误区。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是很成熟,他们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但又有任性好强、辨别能力差的一面。少数大学生不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家长、学校的诚信教育持逆反心理,认为老实人吃亏,讲信用过时,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自身道德素质出现滑坡。第三是直接原因:现实生活中监管机制乏力、失信成本偏低。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于人际关系中,效率优先和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些人评价一切的准则。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唯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道德淡漠和行为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就容易被物质化和功利化。同时,由于与信用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失信的惩罚机制还不健全,难以对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管理规范和约束氛围,结果使一些人的失信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这种对失信惩罚不严、守信收益不大的社会现象,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得一些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矛盾困惑。第四是重要原因:评价机制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学校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习惯于用简单的量化数据衡量复杂的道德现象,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从而背离了道德教育长期性,渐进性的要求。学校的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误导,客观上助长了某此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
首先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第一,心怀坦荡,真诚做人。与人交往,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人,有所保留无可厚非;但对于自己了解的人,自己的亲人、朋友则应该真诚对待。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3]只要我们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诚实地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就一定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取得最大的成功。第二,不轻易许诺,言而有信。第三,积善成德,知行统一。诚信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其次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加强自我修养一方面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另一方面需要有效的行为约束机制,特别是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个体,外在行为约束机制尤为必要。因此,在进行诚信教育,普及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人及时承担失信的后果。
最后是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管理机制,为诚信建档。高校在学生刚人学时就要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操行和基本信用状况进行写实性记录,不仅作为其入党、保送研究生、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而且与学生本人的毕业推荐写在一起,提供给用人单位,成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的“通行证”。这样随着评价机制和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人们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
诚信,从古至今一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为政.国学书籍.
[2]马斯诺著.马良诚等译.动机与人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3]刘玉.瑛诚信决定存亡[M].新华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