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工作总结

来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自1998年4月17日成立以来,在中国老年学学 会骨质疏松 委员会和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领导及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在广东省内各大医疗单位领导、专家 、教授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rn  一、学会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rn  1.加大了骨质疏松的宣教力度rn  组织了骨质疏松义诊活动。每年积极响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的号召和统一部署, 重点组织开展了世界骨质疏松日活动。我会组织广州市内各大医疗单位20余名知名专家、教 授,在广州市人民公园进行了大型骨质疏松义诊咨询活动,市民参与踊跃,收到明显效果。 rn  狠抓了新闻报道工作。学会每次组织大型活动时,积极与中央、省市宣传媒体联系,争取多 发稿件,先后在健康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省电台、电视台等发表了20 余篇的报道。1999年10月24日,我会围绕“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这一主题举行了新闻发布 会,专家们详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对骨质疏松的基本知识进行了浅显易懂的宣教,并呼吁 全社会都来重视骨质疏松的防治,当地媒体做了专门报道。通过上述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 了我会的影响,同时让社会听到了我们的声音,增强了群众对骨质疏松的关注和认识。rn  主动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骨质疏松科 普宣传。学会组织专家编写、拍摄了《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治》教学片,该片1999年获全国优 秀科技音像制品三等奖。1998年,学会编写了题为《健康的生活,需要健康的骨骼》的骨质 疏松科普教育手册,免费提供给广大群众受到群众欢迎。学会还组织专人撰写有关骨质疏松 的科普文章,发表于多家报刊。定期在广播电台举办专题讲座,开通听众热线,提高人民群 众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意识。rn  2.加强了学会的组织建设rn  加强常委团结,增强凝聚力。学会将工作落实到人、职责明确,定期召开常委会工作例会, 及时对学会的工作进行研究和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每年春节 ,学会都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欢聚一堂,总结学会年度工作,部署下一年度主要任务,增强了 学会的团结性和凝聚力。rn  组建(筹建)地市级分会。省学会把组建(筹建)地市级分会工作作为每年的工作重点,采取积 极的措施,条件成熟一个,及时组建一个,努力壮大骨质疏松事业组织。1998年9月29日在 我会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广东省湛江市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经过周密筹备,在广东 医学院成立。广东医学院附院妇产科李英勇教授被推举为主任委员。佛山、汕头骨质疏松分 会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rn  成立了骨质疏松症诊疗研究中心。1999年1月1日,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成立了国家骨质 疏松症诊疗研究中心,国家卫生部、总后卫生部有关领导亲临了挂牌仪式。中心配备了先进 的骨密度测量仪等设备,至今已进行的临床诊疗、骨密度测量的随访、生长因子与破骨细胞 功能变化的研究等工作很有成效,并进行了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及设备的研制和开发等工作。 rn  3.强化学会的学术建设rn  完善了学术活动方案。制订了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学术活动方案,明确了学术 活动的时间、形式、内容和奖惩措施,使学术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 。rn  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积极联系外地或境外专家,促进对外学术交流,先后邀请了美国、英国 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前来讲学,开展了高水平的大型骨质疏松专题学术交流和讲座10余次。 rn  组织专家巡回讲学。依托省学会和中心城市的人才优势,学会每年组织有关专家到深圳、佛 山、汕头、湛江、中山等地市举行骨质疏松专题讲座,提高基层医院骨质疏松诊疗水平,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好评。rn  拓宽了研究生培养渠道。很多学会委员招收研究生时,主动把骨质疏松的研究作为学生的专业研究方向,壮大从事骨质疏松事业的人才队伍, 分别从骨科、内分泌学、妇产科学、中医学、中药学、老年病学对骨质疏松进行研究,形 成了多学科研究骨质疏松的喜人气氛。rn  4.着力提高科研水平rn  积极组织协作攻关。学会注重发挥协作功能,组织多单位多部门的协作攻关、引导各单位和 各位专家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产生聚合效应,收效明显。学会委员中许多是骨质 疏松及其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如2型糖尿病 患者骨密度的改变情况、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等,发表了数十篇较高水平的 学术论文。学会还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16万字的《骨质疏松辞典》,已结稿。rn  承担的基金课题数明显增多。学会会员中,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军队级骨质疏松专业课题 数在近两年明显增多,水平提高很快。“补肾中药对体外破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基因表达的 调控”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率的研究”获民政部 科研基金资助,等等,研究工作后劲比较足。rn  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项目的成果得到了有关 部门的承认和高度重视,并获得了科研奖励。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的“骨灵丸防治老年原发 性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rn  二、下一年度的工作要点rn  1.尽快传达本次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的精神,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rn  2.2000年10月,为迎接2000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到来,拟举办大型骨质疏松科普讲座。rn  3.拟定于2001年2月召开全体委员会议,7月举行第二届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学术交流会及粤港澳三地学术交流会。rn  4.继续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发展地市级分会,加快完成佛山、汕头分会的筹备组建工作。 rn  5.加强对现代媒体的应用,建立学会网页和信息资料库,为科研、诊疗和宣教工作提供资 料。与有关公司合作,创办岭南骨质疏松通讯。通过试点,建立起骨质疏松远程医疗和远程 教育网。rn  6.加大科研协作力度,争取更多的科研基金课题和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奖励。rn  7.举办2~4期专题讲座和短训班,组织专家赴省内地级市级分会巡回教学。rn  8.组织完成华南地区骨质疏松发病率和骨密度峰值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rn  rn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其他文献
我们自1986年至1987年采用双洞式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20例,经平均近4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  本组20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以4个月以上未愈合
一、学会工作平稳过渡的实现rn  1.新一届委员会委员人数更新比例应控制在1/3以内,换言之,要保留上一届委员人数中的 2/3,稳步实现新老交替。rn  2.委员会委员年龄比例要求:4
对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术治疗,能精确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维持踝穴的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
目的:探讨用生活质量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入住北京市某三级医院208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住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相关资料收集。结果:心力
自1995年以来,采用在C型臂电视X光机透视下,关节囊外撬拨复位植骨垫高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8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  本组完整资料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的行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骨关节病的发病率 与日俱增,它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了加强对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关节病的 研治工作,促进学
1999年在自治区老龄委老年学学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的领 导下,新疆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rn  1.开展世界骨质疏松日(WOD)活动
股骨颈骨折因愈合较难、并发症多而成为棘手的骨折之一。自1990年1月至1995年2月我院应用拉力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  本组54例中
我院自1992年7月至1997年12月采用闭合折骨、牵引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  本组37例;病程最短22天,最长70天,平均
我院采用克氏针加石膏外固定治疗10例肱骨小头骨折病例,获得良好疗效。rn1 临床资料rn  10例病例均为外伤所致,男9例,女1例;年龄20~43岁。皆为小头完全型骨折,并向前上侧翻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