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种种生命现象的规律;保护环境,人和其他生物和谐相处,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今天,我们国家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推动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在生物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生物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联系学生校园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在生物课教学中贯穿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去实践,从身边的事做起。几千人的高中校园里,生活垃圾数量很大,如何分类处理就是具体的事情。我动员所带班级的学生发起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的大讨论,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生们对这些问题讨论非常热烈。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废弃物哪些可被自然降解,哪些不能被自然降解以及为什么要分类处理的知识,还提出许多分类处理的方案和降解废弃物的方案以及不分类的危害。学生的有些建议听起来很新颖,充满科幻色彩,但这是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这项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垃圾不分类处理的危害,既保护了校园环境的清洁,也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人。因此教师的着眼点不应仅限于课堂,应把学生和教育过程引导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健康成长。我在生物教学中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加强学生课外实践,让学生养成自觉的环保意识。在学习“环境保护”一节时,我先要求学生自己下去借助网络和阅览室查阅各种资料,按指定发言的范围和内容做充分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内容还获得了丰富课外知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则进一步拓宽了环保视野,也加深了对环保意识的理解。在学习“生态系统”一节时,我把家乡的桃花山生植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带领学生在园中进行实地观察学习。让学生了解这个地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搞清生物之间的掩眏关系,体会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在具体环境中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这样使教育的整个环节贴近自然,还让学生从内心能感悟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自觉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 引导学生收集环保信息,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对问题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处理。当今,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环境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培養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责无旁贷。教材中“探究酸雨的危害”、“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和“调查工厂区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状况”等活动,我就先引导学生实地调查并记录相关数据,再让学生利用报刊、电视和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在学生具有一定体验并掌握一定资料后,我组织学生召开“家乡生态问题”研讨会,让学生宣读小论文,发表自己的新观点,学生发言踊跃热烈。这些活动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也使学生深刻体验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巧妙利用实验课,及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有多门自然学科的实验,对实验废品的处理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我在给学生上实验课时抓了一些蚯蚓,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并理解蚯蚓对保护土壤的意义。实验结束后,我有意识设问:“课后对这些蚯蚓该如何处置呢?”这时,学生异口同声:“放回自然!”我通过这件小事教育学生要树立保护对人类有益动物的意识,教师只有不忽视这身边小事,才能及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730799)
一、联系学生校园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在生物课教学中贯穿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去实践,从身边的事做起。几千人的高中校园里,生活垃圾数量很大,如何分类处理就是具体的事情。我动员所带班级的学生发起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的大讨论,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生们对这些问题讨论非常热烈。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废弃物哪些可被自然降解,哪些不能被自然降解以及为什么要分类处理的知识,还提出许多分类处理的方案和降解废弃物的方案以及不分类的危害。学生的有些建议听起来很新颖,充满科幻色彩,但这是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这项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垃圾不分类处理的危害,既保护了校园环境的清洁,也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人。因此教师的着眼点不应仅限于课堂,应把学生和教育过程引导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健康成长。我在生物教学中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加强学生课外实践,让学生养成自觉的环保意识。在学习“环境保护”一节时,我先要求学生自己下去借助网络和阅览室查阅各种资料,按指定发言的范围和内容做充分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内容还获得了丰富课外知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则进一步拓宽了环保视野,也加深了对环保意识的理解。在学习“生态系统”一节时,我把家乡的桃花山生植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带领学生在园中进行实地观察学习。让学生了解这个地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搞清生物之间的掩眏关系,体会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在具体环境中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这样使教育的整个环节贴近自然,还让学生从内心能感悟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自觉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 引导学生收集环保信息,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对问题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处理。当今,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环境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培養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责无旁贷。教材中“探究酸雨的危害”、“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和“调查工厂区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状况”等活动,我就先引导学生实地调查并记录相关数据,再让学生利用报刊、电视和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在学生具有一定体验并掌握一定资料后,我组织学生召开“家乡生态问题”研讨会,让学生宣读小论文,发表自己的新观点,学生发言踊跃热烈。这些活动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也使学生深刻体验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巧妙利用实验课,及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有多门自然学科的实验,对实验废品的处理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我在给学生上实验课时抓了一些蚯蚓,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并理解蚯蚓对保护土壤的意义。实验结束后,我有意识设问:“课后对这些蚯蚓该如何处置呢?”这时,学生异口同声:“放回自然!”我通过这件小事教育学生要树立保护对人类有益动物的意识,教师只有不忽视这身边小事,才能及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73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