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17年中国消费品遭欧美通报情况
2017年,中国出口消费品遭欧美通报共1316起,占同期欧美通报消费品总数的54.31%,同比增加75起,增幅为6.04%,通报数量再次超半成并居榜首。其中欧盟通报(包括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和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1174起,占同期欧盟通报数量的54.78%;美国通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数据)通报召回142起,占同期通报数量的50.71%。
二、中国消费品遭欧美通报特点
(一)通报产品主要是玩具
2017年,欧盟通报产品范围包括玩具、电器及设备、纺织服装/时尚物品类、食品接触产品、照明设备等26种商品,其中,玩具通报数量达546起,占通报总数的46.51%,增幅为25.8%,通报不合格因素集中在窒息危险253起、化学危害192起和人身伤害57起。诸如儿童餐椅、儿童推车的儿童用品和设备33起和以安全手套和防护鞋为主的防护设备27起,分别同比增长57.14%和92.86%,增长势头迅猛。服装和食品接触产品通报数则出现下降趋势,同比分别下降8.49%和11.76%。食品接触类产品中通报主要集中在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不合格原因集中在有机化合物危害和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危害。美国通报产品种类中主要涉及婴幼儿用品29起、体育和娱乐用品21起、玩具17起和家用电器13起。
(二)通报不合格因素主要是化学危害
2017年,欧美通报不合格因素集中在化学危害、窒息危险和电击危险,分列前三。其中,欧盟通报不合格因素涉及化学危害358起、窒息危险275起、电击危险211起。三者合计占通报风险总数的71.89%。化学危害体现在镉、铅等重金属,邻苯二甲酸盐和多环芳烃超标,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和食品接触类原料和制品法规。窒息危险中92.00%的通报是因触及玩具安全指令。电击危险是因触及欧盟低电压指令(LVD)而被通报。美国通报召回的产品主要是因火灾危险、窒息危险、外伤危险和电击危险,这四项占中国被美国通报总数的59.86%。
(三)遭通报产品多被采取强制性措施
在对2017年度欧美通报的处理中,采取强制性措施的958起,占通报总数的72.80%。强制措施中以强制撤市为主要措施,共计507批,占比52.92%。此外召回335起,禁止入境共计104起,销毁21批。欧美采取了禁止销售、召回、边境禁止进口、销毁、罚款等多种管理措施,形成了严密的消费品管控网络。自愿性措施的实施主体一般是企业自身,采取的措施同样会有召回、撤市、警告消费者其危险性等。采取强制性措施的商品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四)欧盟通报国家出现新变化
欧美2017年对中国发出通报量居前五的是西班牙、美国、匈牙利、波兰、塞浦路斯。其中波兰通報100起,比去年同期增长203.03%,直接跃进年度通报量前五。法国通报量则由去年的89起下降至54起,下降了39.32%。另外在出口欧盟的食品接触产品中,48.89%的通报集中在意大利和捷克两个国家。前五国家中欧盟的西班牙、匈牙利和塞浦路斯采取强制性措施比重较大,分别占本国通报数量的97.98%、100.00%和96.81%。
三、欧美通报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技术法规繁杂且频频升级
欧美法规体系相对繁杂。例如:除了欧盟整体层面法规外,欧盟不同成员国的消费品法规会有本土的特定要求,且各有侧重。 如果企业不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欧盟各成员国的法规,出口产品不能通过该国标准规定的检测,侥幸进入欧盟市场,极有可能面临被通报。食品接触产品通报数量最多的意大利,就是因为其对金属材料有特殊的限量要求,特别是不锈钢,导致了中国重金属迁移含量超标通报一直居高不下。另外,中国出口产品正面临日益严格的监管措施。REACH法规监管内容不断更新,执行也不断强化,2017年有3个REACH法规修订案生效,涉及授权物质清单新增12项,受限制物质清单新增1项。REACH法规中SVHC清单自2008年10月28日欧盟首次发布以来,已累计更新17次,受限物质已达174种;美国的消费品法规不断更新升级。2017年,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规定ASTM F963-16玩具安全标准为消费者安全强制规范,同年,美国玩具安全标准ASTM F963-17也进行了更新。
(二)制造商质量意识薄弱
一是生产企业对欧美出台的相关技术法规更新追踪学习不及时。对输入国有关法规及标准掌握不完全。有相当部分企业是CE标识使用不当。二是合同审核能力弱。目前中国出口商品逾九成仍为贴牌加工,产品设计通常为国外客户指定,由于盲目信任进口商,对客户要求未按输入国标准要求进行审核。三是生产企业质控能力较弱。从通报看,可知通报的产品集中在门槛较低的行业,比如玩具和服装。企业在质量控制方面意识比较薄弱,质量管理不够规范,对原材料进货、产品的生产和检验等环节的有效控制不到位。四是生产企业对所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未进行了解和审查,由于检测质量问题导致其认证、检测缺乏有效性,使企业误认为其产品符合欧美标准而放心出口。
(三)存在“误通报”的情况
欧美通报在维护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的确有其合理性,但不乏带有贸易保护色彩的“误通报”。部分通报案例引用的产品检验标准、法律法规存在疑义,贸易纠纷、检测结果存在失真,多种原因导致了“误通报”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出口产品造成负面影响。面对低迷的经济形势,出于缓和内部矛盾、转移贸易风险等方面的考虑,部分国家正在使用通报这一“利器”对我出口商品进行制裁。相对而言,与中国处于同等竞争水平的国家发起通报数量多、措施严厉。2017年,西班牙、匈牙利和塞浦路斯通报量位列前五,且近乎全部采取强制措施。通报集中在玩具和儿童服装,相关产业与中国竞争程度较高,不同于德国等较发达市场主要通报产品的化学安全问题,上述国家主要通报小零件脱落引起的窒息或致伤危害等物理安全问题,存有保护本国企业经济利益等“贸易保护”色彩。 四、对策建议
(一)出口企业应提升质量理念
一是树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质量的源头在企业,企业是产品的生产制造者,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客观形成的,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只有企业才能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应该从经营者、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观念和意识抓起。企业应提高对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自觉提高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关注度,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
二是企业要收集学习法规标准。加强跟踪收集欧美颁布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并组织学习。根据触犯的法规标准数据,有侧重地收集欧盟玩具安全指令、欧盟REACH法规、美国消费品法案、通用产品安全指令、低电压指令、食品接触类原料和制品法规五大法规指令。对欧美相关技术法规加强追踪学习,并加以应用。
三是企业应牢牢树立风险意识。企业应参照通报案例中常见的产品种类、质量风险种类、通报发起国家地区等情况,当自身业务涉及相关高风险产品及出口地区时,应严格落实技术标准法规相关的安全项目评审,避免盲目凭样生产。通过风险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消费品出口风险最高的国家集中在西班牙、美国、匈牙利、波兰、塞浦路斯。不同行业关注的国家又有所不同,中国玩具出口欧盟的最大风险国为西班牙。食品接触产品最大风险国则为意大利。生产企业应密切关注产品的以塑化剂和重金属为代表的化学风险、小零件脱落或由于绳带过长造成的窒息风险以及小家电的电击风险。
四是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企业要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严格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控制,严把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入库物流环节的质量关,实现从原材料的购进、投料管理和生产现场等各环节进行全程检测、监控,实施从进货到售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到全程监控,真正把质量把关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政府机关应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一是创新认证服务模式。发挥社会整体作用,多方联合社会组织参与、优势互补宣传推介、多方共赢,借市场平台之力,设计市场准入门槛制度。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建设,助力认证认可国际化,发挥认证认可评价导向作用,促进相关行业和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二是推进质量信用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信用信息采集、考核、管理、公示、评价机制,推进质量信用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结果应用和动态管理。深入推进质量诚信企业评选等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构建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
三是加强沟通,减少误通报。加强同欧美国家的沟通协调,减少误通报,维护出口企业权益。政府部门要建立与欧美的信息反馈机制,对误通报分门别类,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相关国家或地区,防止将“误通報”风险转嫁给生产企业,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四是深化标准质量服务工作。重视标准升级,加强国际消费品标准收集整理,满足国际贸易多样化需求。深化质量数据应用等质量服务工作,开展优化质量状况调查和质量统计分析,形成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和产业质量发展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加快标准升级频率,走在国际标准前沿。
五是着力打造质量示范品牌。拓展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创建领域,探索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知名品牌示范区。帮扶更多企业参与“三同”工程,支持企业质量提升计划,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高水平有效供给,促进我国迈入质量新时代。
(英)桑德斯.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4.
(印)魏尔曼.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日)松浦四郎.工业标准化原理[M].北京:技术标准出版社,1981.
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6-9-1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人民日报,2017-4-2(1).
田世宏.开创我国标准化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9-6(14).
田世宏.扎实做好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工作[N].中国质量报,2017-11-20(1).
郭占恒.习近平标准化思想与浙江实践[N].浙江日报,2015-9-25(14).
2017年,中国出口消费品遭欧美通报共1316起,占同期欧美通报消费品总数的54.31%,同比增加75起,增幅为6.04%,通报数量再次超半成并居榜首。其中欧盟通报(包括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和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1174起,占同期欧盟通报数量的54.78%;美国通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数据)通报召回142起,占同期通报数量的50.71%。
二、中国消费品遭欧美通报特点
(一)通报产品主要是玩具
2017年,欧盟通报产品范围包括玩具、电器及设备、纺织服装/时尚物品类、食品接触产品、照明设备等26种商品,其中,玩具通报数量达546起,占通报总数的46.51%,增幅为25.8%,通报不合格因素集中在窒息危险253起、化学危害192起和人身伤害57起。诸如儿童餐椅、儿童推车的儿童用品和设备33起和以安全手套和防护鞋为主的防护设备27起,分别同比增长57.14%和92.86%,增长势头迅猛。服装和食品接触产品通报数则出现下降趋势,同比分别下降8.49%和11.76%。食品接触类产品中通报主要集中在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不合格原因集中在有机化合物危害和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危害。美国通报产品种类中主要涉及婴幼儿用品29起、体育和娱乐用品21起、玩具17起和家用电器13起。
(二)通报不合格因素主要是化学危害
2017年,欧美通报不合格因素集中在化学危害、窒息危险和电击危险,分列前三。其中,欧盟通报不合格因素涉及化学危害358起、窒息危险275起、电击危险211起。三者合计占通报风险总数的71.89%。化学危害体现在镉、铅等重金属,邻苯二甲酸盐和多环芳烃超标,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和食品接触类原料和制品法规。窒息危险中92.00%的通报是因触及玩具安全指令。电击危险是因触及欧盟低电压指令(LVD)而被通报。美国通报召回的产品主要是因火灾危险、窒息危险、外伤危险和电击危险,这四项占中国被美国通报总数的59.86%。
(三)遭通报产品多被采取强制性措施
在对2017年度欧美通报的处理中,采取强制性措施的958起,占通报总数的72.80%。强制措施中以强制撤市为主要措施,共计507批,占比52.92%。此外召回335起,禁止入境共计104起,销毁21批。欧美采取了禁止销售、召回、边境禁止进口、销毁、罚款等多种管理措施,形成了严密的消费品管控网络。自愿性措施的实施主体一般是企业自身,采取的措施同样会有召回、撤市、警告消费者其危险性等。采取强制性措施的商品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四)欧盟通报国家出现新变化
欧美2017年对中国发出通报量居前五的是西班牙、美国、匈牙利、波兰、塞浦路斯。其中波兰通報100起,比去年同期增长203.03%,直接跃进年度通报量前五。法国通报量则由去年的89起下降至54起,下降了39.32%。另外在出口欧盟的食品接触产品中,48.89%的通报集中在意大利和捷克两个国家。前五国家中欧盟的西班牙、匈牙利和塞浦路斯采取强制性措施比重较大,分别占本国通报数量的97.98%、100.00%和96.81%。
三、欧美通报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技术法规繁杂且频频升级
欧美法规体系相对繁杂。例如:除了欧盟整体层面法规外,欧盟不同成员国的消费品法规会有本土的特定要求,且各有侧重。 如果企业不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欧盟各成员国的法规,出口产品不能通过该国标准规定的检测,侥幸进入欧盟市场,极有可能面临被通报。食品接触产品通报数量最多的意大利,就是因为其对金属材料有特殊的限量要求,特别是不锈钢,导致了中国重金属迁移含量超标通报一直居高不下。另外,中国出口产品正面临日益严格的监管措施。REACH法规监管内容不断更新,执行也不断强化,2017年有3个REACH法规修订案生效,涉及授权物质清单新增12项,受限制物质清单新增1项。REACH法规中SVHC清单自2008年10月28日欧盟首次发布以来,已累计更新17次,受限物质已达174种;美国的消费品法规不断更新升级。2017年,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规定ASTM F963-16玩具安全标准为消费者安全强制规范,同年,美国玩具安全标准ASTM F963-17也进行了更新。
(二)制造商质量意识薄弱
一是生产企业对欧美出台的相关技术法规更新追踪学习不及时。对输入国有关法规及标准掌握不完全。有相当部分企业是CE标识使用不当。二是合同审核能力弱。目前中国出口商品逾九成仍为贴牌加工,产品设计通常为国外客户指定,由于盲目信任进口商,对客户要求未按输入国标准要求进行审核。三是生产企业质控能力较弱。从通报看,可知通报的产品集中在门槛较低的行业,比如玩具和服装。企业在质量控制方面意识比较薄弱,质量管理不够规范,对原材料进货、产品的生产和检验等环节的有效控制不到位。四是生产企业对所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未进行了解和审查,由于检测质量问题导致其认证、检测缺乏有效性,使企业误认为其产品符合欧美标准而放心出口。
(三)存在“误通报”的情况
欧美通报在维护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的确有其合理性,但不乏带有贸易保护色彩的“误通报”。部分通报案例引用的产品检验标准、法律法规存在疑义,贸易纠纷、检测结果存在失真,多种原因导致了“误通报”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出口产品造成负面影响。面对低迷的经济形势,出于缓和内部矛盾、转移贸易风险等方面的考虑,部分国家正在使用通报这一“利器”对我出口商品进行制裁。相对而言,与中国处于同等竞争水平的国家发起通报数量多、措施严厉。2017年,西班牙、匈牙利和塞浦路斯通报量位列前五,且近乎全部采取强制措施。通报集中在玩具和儿童服装,相关产业与中国竞争程度较高,不同于德国等较发达市场主要通报产品的化学安全问题,上述国家主要通报小零件脱落引起的窒息或致伤危害等物理安全问题,存有保护本国企业经济利益等“贸易保护”色彩。 四、对策建议
(一)出口企业应提升质量理念
一是树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质量的源头在企业,企业是产品的生产制造者,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客观形成的,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只有企业才能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应该从经营者、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观念和意识抓起。企业应提高对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自觉提高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关注度,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
二是企业要收集学习法规标准。加强跟踪收集欧美颁布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并组织学习。根据触犯的法规标准数据,有侧重地收集欧盟玩具安全指令、欧盟REACH法规、美国消费品法案、通用产品安全指令、低电压指令、食品接触类原料和制品法规五大法规指令。对欧美相关技术法规加强追踪学习,并加以应用。
三是企业应牢牢树立风险意识。企业应参照通报案例中常见的产品种类、质量风险种类、通报发起国家地区等情况,当自身业务涉及相关高风险产品及出口地区时,应严格落实技术标准法规相关的安全项目评审,避免盲目凭样生产。通过风险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消费品出口风险最高的国家集中在西班牙、美国、匈牙利、波兰、塞浦路斯。不同行业关注的国家又有所不同,中国玩具出口欧盟的最大风险国为西班牙。食品接触产品最大风险国则为意大利。生产企业应密切关注产品的以塑化剂和重金属为代表的化学风险、小零件脱落或由于绳带过长造成的窒息风险以及小家电的电击风险。
四是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企业要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严格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控制,严把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入库物流环节的质量关,实现从原材料的购进、投料管理和生产现场等各环节进行全程检测、监控,实施从进货到售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到全程监控,真正把质量把关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政府机关应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一是创新认证服务模式。发挥社会整体作用,多方联合社会组织参与、优势互补宣传推介、多方共赢,借市场平台之力,设计市场准入门槛制度。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建设,助力认证认可国际化,发挥认证认可评价导向作用,促进相关行业和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二是推进质量信用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信用信息采集、考核、管理、公示、评价机制,推进质量信用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结果应用和动态管理。深入推进质量诚信企业评选等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构建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
三是加强沟通,减少误通报。加强同欧美国家的沟通协调,减少误通报,维护出口企业权益。政府部门要建立与欧美的信息反馈机制,对误通报分门别类,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相关国家或地区,防止将“误通報”风险转嫁给生产企业,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四是深化标准质量服务工作。重视标准升级,加强国际消费品标准收集整理,满足国际贸易多样化需求。深化质量数据应用等质量服务工作,开展优化质量状况调查和质量统计分析,形成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和产业质量发展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加快标准升级频率,走在国际标准前沿。
五是着力打造质量示范品牌。拓展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创建领域,探索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知名品牌示范区。帮扶更多企业参与“三同”工程,支持企业质量提升计划,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高水平有效供给,促进我国迈入质量新时代。
(英)桑德斯.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4.
(印)魏尔曼.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日)松浦四郎.工业标准化原理[M].北京:技术标准出版社,1981.
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6-9-1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人民日报,2017-4-2(1).
田世宏.开创我国标准化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9-6(14).
田世宏.扎实做好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工作[N].中国质量报,2017-11-20(1).
郭占恒.习近平标准化思想与浙江实践[N].浙江日报,2015-9-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