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巴黎之前,友人告诉我,你一定得去看看塞纳河畔的小书摊。于是,在到了巴黎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便独自一人带着地图一路走到塞纳河畔。
我发现,河的两岸一字排开许多小书摊,从圣米谢尔桥开始,一直到卢浮宫前面的米鲁塞尔桥,视线所及,真是叹为观止。老实说,我没想到塞纳河畔竟会如此简陋、寒碜,这里有点像国内小摊贩随时“走鬼”的小地摊,你甚至无法与想象中的塞纳河、卢浮宫以及巴黎圣母院等景观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里的小书摊只不过是巴黎市民用来交易旧书报、杂志、邮票、明信片等一类印刷品的地摊,它们大都是做成两米见长,深黑色或墨绿色的大铁箱,这些铁箱子只是用极简单的方法固定在河两岸的护栏上,只要打开箱子稍加整理,就成了一排排的书架。摊主平时并不是每天都开门售书的,他们大都是在节假日或游客多的日子才来的,平时甚至会觉得有点冷清,据说还真有不少人在这里淘到了自己珍爱的书籍。
小书摊究竟始于何时?谁是第一个在这里设摊出售“二手书”的人?巴黎人为何对这个二手书摊如此钟爱?据说,旧书摊始于18世纪法王路易十六时期。很多书贩子大都出身于书市,大革命时期,许多图书馆被劫掠,数以千万计的图书散落在各处,于是那些书开始被游走的货郎贩卖。他们背着书,沿着塞纳河边的矮墙游走。书很重,以致他们不得不经常放下来稍作休息。一直到1850年以后,河堤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书摊占据。逛书摊、淘旧书,也成了不少巴黎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小书摊以如此简陋的身躯,却无所顾忌地匍匐在终日流淌的塞纳河畔,与周围环境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却又如此和谐地厮守在一起,始终占据着你视线中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据说,小书摊很早就入选“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这里的游客虽然不如巴黎其他著名景区来得多,可这些小书摊在巴黎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巴黎人这么难以割舍?小书摊为什么可以在号称世界最浪漫的国际大都会中,以如此简陋的身躯安然据守塞纳河畔,想来真有点让人不解。
我翻查了一些资料,这一切的不可思议似乎又找到了答案。郭宏安先生在《塞纳河·莱蒙湖》一书中提到:事实上,在法朗士的一篇文章中就曾经看到过小书摊的身影,在加缪的《堕落》中还写下了“河水在旧书店关门的书箱中闪闪发光……”的句子,这样的景观在一个以物欲和时尚著称的大都会中,不禁让人怦然心动。读到这些智者的文字,你也许会明白,小书摊的存在,其实就是一座城市对世俗化生活的执著和守护。事实上,巴黎人并没有因为它的简陋而对它的存在价值表示过任何怀疑,以至于这些小书摊也成了这个城市最动人的人文景观之一。巴黎人既珍视那些上千年的城堡和教堂,又乐于接受工业化时代的埃菲尔铁塔,同时也痴迷这些属于城市最底层的小书摊。有了这些小书摊,巴黎城市的底色就显得更加丰富,大都会的魅力也更加迷人。
或许在部分国人眼里,这些用铁皮做成的小书摊与巴黎、与塞纳河都有点格格不入。可是,它们居然在这里存在了近两个世纪!这让我想起国内的许多城市,不少都是在“一夜暴富”之下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者也不可避免地用“摆阔”的心态来对待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像这样的铁皮书摊,十有八九会面临被拆、被迁的命运。然而,一个城市最需要的人文景观,就在于它的兼容并包;一个大气的城市,也该接受那些看起来不够大雅的景观;她不会简单地追求奢华浮糜、人为的雕琢,因为这些都与一个世界级都市的品格格格不入。
然而,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城市,那种“破坏”性的建设却在天天上演。整齐划一,求新求大求豪华,正是此类城市的通病。在这当中,管理者显然忽略了市民多样性的生活需求。而在我看来,无论城市如何发展,让市民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便利,营造一种真正源于生活基本需求的人文景观,是所有城市管理者的责任。
我发现,河的两岸一字排开许多小书摊,从圣米谢尔桥开始,一直到卢浮宫前面的米鲁塞尔桥,视线所及,真是叹为观止。老实说,我没想到塞纳河畔竟会如此简陋、寒碜,这里有点像国内小摊贩随时“走鬼”的小地摊,你甚至无法与想象中的塞纳河、卢浮宫以及巴黎圣母院等景观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里的小书摊只不过是巴黎市民用来交易旧书报、杂志、邮票、明信片等一类印刷品的地摊,它们大都是做成两米见长,深黑色或墨绿色的大铁箱,这些铁箱子只是用极简单的方法固定在河两岸的护栏上,只要打开箱子稍加整理,就成了一排排的书架。摊主平时并不是每天都开门售书的,他们大都是在节假日或游客多的日子才来的,平时甚至会觉得有点冷清,据说还真有不少人在这里淘到了自己珍爱的书籍。
小书摊究竟始于何时?谁是第一个在这里设摊出售“二手书”的人?巴黎人为何对这个二手书摊如此钟爱?据说,旧书摊始于18世纪法王路易十六时期。很多书贩子大都出身于书市,大革命时期,许多图书馆被劫掠,数以千万计的图书散落在各处,于是那些书开始被游走的货郎贩卖。他们背着书,沿着塞纳河边的矮墙游走。书很重,以致他们不得不经常放下来稍作休息。一直到1850年以后,河堤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书摊占据。逛书摊、淘旧书,也成了不少巴黎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小书摊以如此简陋的身躯,却无所顾忌地匍匐在终日流淌的塞纳河畔,与周围环境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却又如此和谐地厮守在一起,始终占据着你视线中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据说,小书摊很早就入选“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这里的游客虽然不如巴黎其他著名景区来得多,可这些小书摊在巴黎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巴黎人这么难以割舍?小书摊为什么可以在号称世界最浪漫的国际大都会中,以如此简陋的身躯安然据守塞纳河畔,想来真有点让人不解。
我翻查了一些资料,这一切的不可思议似乎又找到了答案。郭宏安先生在《塞纳河·莱蒙湖》一书中提到:事实上,在法朗士的一篇文章中就曾经看到过小书摊的身影,在加缪的《堕落》中还写下了“河水在旧书店关门的书箱中闪闪发光……”的句子,这样的景观在一个以物欲和时尚著称的大都会中,不禁让人怦然心动。读到这些智者的文字,你也许会明白,小书摊的存在,其实就是一座城市对世俗化生活的执著和守护。事实上,巴黎人并没有因为它的简陋而对它的存在价值表示过任何怀疑,以至于这些小书摊也成了这个城市最动人的人文景观之一。巴黎人既珍视那些上千年的城堡和教堂,又乐于接受工业化时代的埃菲尔铁塔,同时也痴迷这些属于城市最底层的小书摊。有了这些小书摊,巴黎城市的底色就显得更加丰富,大都会的魅力也更加迷人。
或许在部分国人眼里,这些用铁皮做成的小书摊与巴黎、与塞纳河都有点格格不入。可是,它们居然在这里存在了近两个世纪!这让我想起国内的许多城市,不少都是在“一夜暴富”之下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者也不可避免地用“摆阔”的心态来对待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像这样的铁皮书摊,十有八九会面临被拆、被迁的命运。然而,一个城市最需要的人文景观,就在于它的兼容并包;一个大气的城市,也该接受那些看起来不够大雅的景观;她不会简单地追求奢华浮糜、人为的雕琢,因为这些都与一个世界级都市的品格格格不入。
然而,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城市,那种“破坏”性的建设却在天天上演。整齐划一,求新求大求豪华,正是此类城市的通病。在这当中,管理者显然忽略了市民多样性的生活需求。而在我看来,无论城市如何发展,让市民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便利,营造一种真正源于生活基本需求的人文景观,是所有城市管理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