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选课程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绿色化学”课程在多民族、多专业的大课班环境下授课学习,存在着学生结构复杂、学生专业面广和学生人数多的“两多一大”现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绿色化学 多民族 多专业 大班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118-02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化学。作为实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绿色化学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和青睐,成为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目前,绿色化学的思想已深入国际社会各个领域,绿色化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化学产品层出不穷。因此,绿色化学是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资源、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
高等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在以人为核心的基础上,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提升人的境界层次,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绿色化学”课程理念先进,与时俱进,科学体系严密,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思维,学生可得到严格的从认知到思考、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训练。所以,“绿色化学”进入大学课堂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对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疆大学从2005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开设了“绿色化学”通识教育公选课。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掌握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加强了他们对化学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了化学在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体会到了化学独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大学是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文理工并存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绿色化学”课程在多民族、多专业的大课班环境下授课学习,存在着学生结构复杂、学生专业面广和学生人数多的“两多一大”现象。
学生结构复杂:在“绿色化学”的课堂里,少数民族学生占相当的比例,他们求知欲强,积极好学,但他们的母语不是汉语,例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在汉语授课的情境下,由于语言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别,少数民族学生们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进而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生专业面广:该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文、理、工科学生共聚一堂学习。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见解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偏好也不同,因此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众口难调”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
大班上课:参与课程学习的人数多(平均每班100人)。与小班上课相比,大班上课“生多师少”,组织教学难度较大,面临课堂秩序、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技术和应用三个要素。如何将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能体现课程的专业特色又能通俗易懂,是多民族、多专业大班环境下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提出了“实际、实用、实践”的“三实”原则。在教学中,选择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典型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来体现其实际性,例如全球变暖与低碳经济,PM2.5与烟气排放治理等;选择社会关注的环境、经济、民用产品等领域中的绿色化学知识和应用来体现其实用性,例如,以绿色洗涤剂、绿色涂料、绿色塑料等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为依托分析原料绿色化、溶剂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等绿色化学的理念,进而阐明绿色化学的原理;选择重要行业中的绿色化学实例体现其实践性,例如,能源领域中的清洁电池技术,石油化工领域的催化剂技术。我们还积极跟踪学科发展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将有影响力的研究发现作为教学内容并不断地更新、充实、完善,保证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实际性,学生的参与也较好地体现了实践原则。在课程内容的组织方面,力求做到精而不窄、简而不俗、多而不杂。精而不窄,能吸引学生并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拓宽其知识面;简而不俗,既能使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学懂,又能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多而不杂,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体现学科的完整性。
二、教学方法
开设课程初期,我们主要采取教师课堂主讲、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的时机加入了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环节,但做得比较肤浅,效果不佳。经过教学实践与改革,我们总结出了较为符合多民族、多专业大课堂教学环境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达到一种教学共振、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内容互动、角色互动和情景互动环节。在内容互动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对绿色化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深化,并将其优秀成果作为提高内容补充到教学中。为此,学生必定要利用图书、期刊、网络等知识平台查阅大量文献并加以筛选总结。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使得他们对各自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倍加关注,从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筛选和组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角色互动环节中,我们设计了“我来当老师”活动,即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课堂上讲解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其他同学则进行讨论及评价。这种角色互动加强了来自各民族和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大课堂中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情景互动环节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收集自己生活环境中的绿色化学产品和活动,精心加工后作为素材和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总之,多维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广泛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多维互动。 三、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2]“绿色化学”通识教育公选课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为此,我们将多媒体、演示、观摩、专题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相应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具有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音像兼具的特点,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将多媒体应用于绿色化学原理和应用等内容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加强理解的目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演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由于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比较感兴趣。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理、回答相关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理解绿色化学的意义和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大型生产过程,实地观摩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组织学生到能够体现化学和绿色化学的特色实验室、生产企业考察学习,使他们感受课堂以外的学习环境和课堂知识的紧密相关性。由于实验室和生产线的一体性,学生可以了解某一绿色化学过程的系统性,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实地观摩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绿色化学的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每一位学生不论民族和专业,都会从中获益。因此,这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手段。案例讨论是我们采取的旨在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术交流的教学手段。因为在多民族、多专业的大班课堂上,知识交融和文化交流尤其重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案例,将他们分为各个兴趣小组,打破民族和专业的界限,指导他们分析案例中的知识和技术,让他们在讨论中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案例讨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直接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和实际应用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结束前,我们设计了撰写绿色化学小论文和专题讲演课,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学习末期撰写并提交一篇绿色化学小论文。选出优秀作品,由作者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撰写论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学生在选题、查阅资料、写初稿、修改、定稿等环节中都受到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验和挑战。讲解小论文,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大班课堂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论文的写作,这是加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嘴、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绿色化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相信课程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实践中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 注 释 ]
[1] 毕胭.设计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科教文汇,2013(2):63-65.
[2] 尹岚,彭志华,饶益花.多种教学手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2(9):118-119.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关键词]绿色化学 多民族 多专业 大班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118-02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化学。作为实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绿色化学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和青睐,成为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目前,绿色化学的思想已深入国际社会各个领域,绿色化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化学产品层出不穷。因此,绿色化学是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资源、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
高等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在以人为核心的基础上,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提升人的境界层次,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绿色化学”课程理念先进,与时俱进,科学体系严密,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思维,学生可得到严格的从认知到思考、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训练。所以,“绿色化学”进入大学课堂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对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疆大学从2005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开设了“绿色化学”通识教育公选课。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掌握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加强了他们对化学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了化学在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体会到了化学独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大学是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文理工并存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绿色化学”课程在多民族、多专业的大课班环境下授课学习,存在着学生结构复杂、学生专业面广和学生人数多的“两多一大”现象。
学生结构复杂:在“绿色化学”的课堂里,少数民族学生占相当的比例,他们求知欲强,积极好学,但他们的母语不是汉语,例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在汉语授课的情境下,由于语言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别,少数民族学生们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进而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生专业面广:该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文、理、工科学生共聚一堂学习。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见解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偏好也不同,因此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众口难调”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
大班上课:参与课程学习的人数多(平均每班100人)。与小班上课相比,大班上课“生多师少”,组织教学难度较大,面临课堂秩序、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技术和应用三个要素。如何将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能体现课程的专业特色又能通俗易懂,是多民族、多专业大班环境下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提出了“实际、实用、实践”的“三实”原则。在教学中,选择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典型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来体现其实际性,例如全球变暖与低碳经济,PM2.5与烟气排放治理等;选择社会关注的环境、经济、民用产品等领域中的绿色化学知识和应用来体现其实用性,例如,以绿色洗涤剂、绿色涂料、绿色塑料等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为依托分析原料绿色化、溶剂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等绿色化学的理念,进而阐明绿色化学的原理;选择重要行业中的绿色化学实例体现其实践性,例如,能源领域中的清洁电池技术,石油化工领域的催化剂技术。我们还积极跟踪学科发展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将有影响力的研究发现作为教学内容并不断地更新、充实、完善,保证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实际性,学生的参与也较好地体现了实践原则。在课程内容的组织方面,力求做到精而不窄、简而不俗、多而不杂。精而不窄,能吸引学生并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拓宽其知识面;简而不俗,既能使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学懂,又能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多而不杂,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体现学科的完整性。
二、教学方法
开设课程初期,我们主要采取教师课堂主讲、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的时机加入了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环节,但做得比较肤浅,效果不佳。经过教学实践与改革,我们总结出了较为符合多民族、多专业大课堂教学环境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达到一种教学共振、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内容互动、角色互动和情景互动环节。在内容互动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对绿色化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深化,并将其优秀成果作为提高内容补充到教学中。为此,学生必定要利用图书、期刊、网络等知识平台查阅大量文献并加以筛选总结。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使得他们对各自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倍加关注,从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筛选和组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角色互动环节中,我们设计了“我来当老师”活动,即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课堂上讲解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其他同学则进行讨论及评价。这种角色互动加强了来自各民族和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大课堂中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情景互动环节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收集自己生活环境中的绿色化学产品和活动,精心加工后作为素材和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总之,多维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广泛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多维互动。 三、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2]“绿色化学”通识教育公选课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为此,我们将多媒体、演示、观摩、专题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相应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具有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音像兼具的特点,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将多媒体应用于绿色化学原理和应用等内容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加强理解的目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演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由于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比较感兴趣。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理、回答相关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理解绿色化学的意义和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大型生产过程,实地观摩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组织学生到能够体现化学和绿色化学的特色实验室、生产企业考察学习,使他们感受课堂以外的学习环境和课堂知识的紧密相关性。由于实验室和生产线的一体性,学生可以了解某一绿色化学过程的系统性,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实地观摩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绿色化学的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每一位学生不论民族和专业,都会从中获益。因此,这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手段。案例讨论是我们采取的旨在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术交流的教学手段。因为在多民族、多专业的大班课堂上,知识交融和文化交流尤其重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案例,将他们分为各个兴趣小组,打破民族和专业的界限,指导他们分析案例中的知识和技术,让他们在讨论中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案例讨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直接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和实际应用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结束前,我们设计了撰写绿色化学小论文和专题讲演课,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学习末期撰写并提交一篇绿色化学小论文。选出优秀作品,由作者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撰写论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学生在选题、查阅资料、写初稿、修改、定稿等环节中都受到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验和挑战。讲解小论文,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大班课堂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论文的写作,这是加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嘴、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绿色化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相信课程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实践中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 注 释 ]
[1] 毕胭.设计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科教文汇,2013(2):63-65.
[2] 尹岚,彭志华,饶益花.多种教学手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2(9):118-119.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