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恰当运用诗词资源,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等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运用诗词资源 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教师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的诗词资源丰富,俯首皆拾,其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旋律优美,或言志、或抒情、或叙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优质资源。“纲要”课教学中恰当运用诗词资源,对提高“纲要”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
诗词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的诗词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有的诗词反映历史事件本身,有的诗词则反映人们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在“纲要”课教学中恰当运用诗词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例如,在讲述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时,我引用谭嗣同的《有感一章》:“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诗作于1896年春,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正是因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深重民族危机感,当时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认为中国只有而且必须变法才能够救亡图存。我通过对这首诗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原因的理解。又如,在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该诗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再现了长征的规模,情势的险恶,斗争的艰苦,敌人的疯狂、失败,我军的英勇、顽强、坚定、乐观,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和朗诵,可使学生更加理解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再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皖南事变时,可以引用周恩来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该诗揭露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当局推行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图谋。在共同抵抗日寇的危机时刻,国共两党本应兄弟一家,紧密团结共同御敌,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选择了向自己的盟友下手。这首诗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纲要”课的很多内容与中学阶段的历史教材是重复的,学生对“纲要”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如何改进“纲要”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把“纲要”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把诗词资源有机融入到“纲要”课的教学中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不仅有政治上的交锋,而且有文坛上的较量。1945年9月6日,在会见民主人士柳亚子时,应他的盛情要求,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相赠,该词随后相继在《新华日报》和《新民晚刊》上发表,人们纷纷传抄,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一时间轰动重庆各界,国民党御用文人还发动了文化“围剿”。“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在词中透露的豪迈气概使人刮目相看。教师在讲重庆谈判时,可以简单介绍这首词的发表经过、产生的社会反响,并和学生一起朗诵,既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讲到1959年庐山会议时,引导学生齐声朗诵描写庐山的两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庐山的认识: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过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这三次重要会议。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纲要”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纲要”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诗词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比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肝胆之气,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讲述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被捕后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时,可以引用夏明翰临刑前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恽代英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在讲述全国人民声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可以引用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抗议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该诗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被何香凝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又如,陈毅1936年冬天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梅岭三章》(其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献身革命的决心、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再如,在讲到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用高官厚禄引诱叶挺投降,叶挺不为所动时,可以引用叶挺写的《囚歌》:“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该诗反映了叶挺渴望自由,但绝不屈服黑暗势力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崇高气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诗,既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强烈的感染,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剖析诗词,介绍诗词的创作由来、艺术风格等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提升其诗词鉴赏能力。比如,在讲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教师可以介绍剖析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诗的尾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全诗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总结。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诗句“天亦有情天亦老”,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又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美好蓝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毛泽东的另一首杰作《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的上阕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词的下阕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瑰丽图景,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其中“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人文素质。
总之,“纲要”课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让这门艺术变得有魅力、有活力、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好诗词资源,可以使“纲要”课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运用诗词资源 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教师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的诗词资源丰富,俯首皆拾,其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旋律优美,或言志、或抒情、或叙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优质资源。“纲要”课教学中恰当运用诗词资源,对提高“纲要”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
诗词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的诗词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有的诗词反映历史事件本身,有的诗词则反映人们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在“纲要”课教学中恰当运用诗词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例如,在讲述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时,我引用谭嗣同的《有感一章》:“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诗作于1896年春,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正是因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深重民族危机感,当时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认为中国只有而且必须变法才能够救亡图存。我通过对这首诗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原因的理解。又如,在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该诗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再现了长征的规模,情势的险恶,斗争的艰苦,敌人的疯狂、失败,我军的英勇、顽强、坚定、乐观,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和朗诵,可使学生更加理解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再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皖南事变时,可以引用周恩来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该诗揭露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当局推行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图谋。在共同抵抗日寇的危机时刻,国共两党本应兄弟一家,紧密团结共同御敌,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选择了向自己的盟友下手。这首诗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纲要”课的很多内容与中学阶段的历史教材是重复的,学生对“纲要”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如何改进“纲要”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把“纲要”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把诗词资源有机融入到“纲要”课的教学中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不仅有政治上的交锋,而且有文坛上的较量。1945年9月6日,在会见民主人士柳亚子时,应他的盛情要求,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相赠,该词随后相继在《新华日报》和《新民晚刊》上发表,人们纷纷传抄,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一时间轰动重庆各界,国民党御用文人还发动了文化“围剿”。“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在词中透露的豪迈气概使人刮目相看。教师在讲重庆谈判时,可以简单介绍这首词的发表经过、产生的社会反响,并和学生一起朗诵,既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讲到1959年庐山会议时,引导学生齐声朗诵描写庐山的两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庐山的认识: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过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这三次重要会议。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纲要”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纲要”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诗词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比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肝胆之气,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讲述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被捕后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时,可以引用夏明翰临刑前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恽代英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在讲述全国人民声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可以引用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抗议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该诗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被何香凝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又如,陈毅1936年冬天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梅岭三章》(其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献身革命的决心、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再如,在讲到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用高官厚禄引诱叶挺投降,叶挺不为所动时,可以引用叶挺写的《囚歌》:“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该诗反映了叶挺渴望自由,但绝不屈服黑暗势力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崇高气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诗,既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强烈的感染,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剖析诗词,介绍诗词的创作由来、艺术风格等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提升其诗词鉴赏能力。比如,在讲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教师可以介绍剖析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诗的尾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全诗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总结。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诗句“天亦有情天亦老”,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又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美好蓝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毛泽东的另一首杰作《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的上阕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词的下阕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瑰丽图景,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其中“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人文素质。
总之,“纲要”课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让这门艺术变得有魅力、有活力、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好诗词资源,可以使“纲要”课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