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管理的根本目的都是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是直接为提高效益服务的手段,它的发展最受关注和最为迅速正是体现了人们追求项目效益和效率的管理宗旨。本文主要就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理念及技术方法,结合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实际,从转换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关键词】造价管理;全过程;建设项目
前言
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化,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其改革理所当然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传统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原理与方法是20世纪 50 年代后期从前苏联引进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这种范式是基于国家或地方统一定额管理模式。但是国家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早就不适应新的经济体制,所以必须转而使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
1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念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将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定义与决策阶段、计划与设计阶段、实施与控制阶段、完工与支付阶段四个阶段。它强调建设项目是一个过程,建设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也是一过程,是一个项目造价与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人们在项目全过程中都需要开展对于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工作。它要求整个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各有关单位共同分工合作去承担好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责任。必须按照基于活动的造价确定方法去估算和确定建设项目造价,必须采用基于活动管理的方法去降低消除项目的无效和低效活动,从而减少资源消耗与占用并最终实现对于建设项目造价的根本控制,所以说这种范式作为一种建设项目建设造价的确定控制的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
2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方法
要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管理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要合理地确定由各项建设项目活动的造价所构成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是由项目各个不同阶段的造价构成的,而项目各个不同阶段的造价又是由每一项目阶段中的项目活动造价构成的。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确定过程中必须按照项目活动分解的方法首先找出一个建设项目的项目阶段、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和项目活动清单,然后才能按照自下而上的方法得到一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的总和。另一个方面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各个项目阶段、各个项目工作包括各项项目活动的造价都是由于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活动中消耗和占用了资源所形成的。因此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控制首先必须从管理和控制建设项目全过程中项目活动和项目活动方法入手,通过努力消除与减少无效活动和提高项目活动效率与改善项目活动方法去减少建设项目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与占用,从而形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降低和节约。人们还必须从对于建设项目各项活动消耗与占用资源的直接控制和管理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和资源配置方法去对减少由于建设项目资源管理不善或资源配置不当所造成的建设项目成本的提高。
3 项目管理模式为何转模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的项目管理由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到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现代项目管理不仅包含传统项目管理中的工期、成本、质量管理,还包括集成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明显的解决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存在着相互割裂、不系统和缺乏对于不确定性问题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效果。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且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是直接为提高效益服务的手段。所以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必须同项目管理模式相适应。
4 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的必然性分析
从理论上看,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在开始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管理效果明显提高的过程,而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使得管理效果的提高不再明显,而这时候人们就会不断地总结旧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摸索创新模式,并逐渐代替旧模式。从实践上看,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造价管理条块分割,分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二是传统计价模式,行政干预过多,不利用市场竞争;三是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意识淡薄;四是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偏重于质量、工期,造价考虑少。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困绕着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效果,因此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是必然。
5 工程造价的三种管理模式分析
5.1 一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项目的项目建设期成本与项目营运期成本做综合考虑,使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尽量做到最小。
5.2 二是全面造价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建设项目的的造价管理中必须全面考虑问题,进行全面管理,也是一种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它包括了全生命周期与全过程造价管理,并考虑全要素和风险造价管理工作。
5.3 三是全过各造价管理的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按照基于活动方法做到项目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作。
6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措施分析
6.1 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改变管理方式。工程造价管理主体应加以明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能,应该是全面的、专业的、深入到建筑市场造价范围内各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去,它与主管合同立约前负责招投标的管理部门是相辅相成的,台前台后协同管理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咨询机构和队伍等等。
6.2 建立市场行为监督保障系统。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而是法制经济。政府职能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依法制止垄断和种种不正当竞争,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康运行,发挥调节作用,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6.3 加强对造价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管理。咨询中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建筑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服务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咨询人员素质差;二是业务行为不规范;三是不公平竞争比较突出;四是咨询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竞争激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理顺体制,加强领导。向有关部门讲明造价咨询工作与工程造价管理密切相关,是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宣传造价咨询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建设部门对造价咨询业的统一归口管理。二是健全法规,加强治理整顿。应按照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严格执法,使不守法者没有市场,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积极培养咨询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业务水平。结合我国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行执业资格认证,加强从业人员业务考核,恪守职业道德标准,力争使从业人员的素质有较大提高,逐步从单一的预结算编审走向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
7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抛弃原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做法,不要抱残守缺,一定要从如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关键词】造价管理;全过程;建设项目
前言
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化,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其改革理所当然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传统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原理与方法是20世纪 50 年代后期从前苏联引进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这种范式是基于国家或地方统一定额管理模式。但是国家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早就不适应新的经济体制,所以必须转而使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
1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念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将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定义与决策阶段、计划与设计阶段、实施与控制阶段、完工与支付阶段四个阶段。它强调建设项目是一个过程,建设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也是一过程,是一个项目造价与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人们在项目全过程中都需要开展对于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工作。它要求整个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各有关单位共同分工合作去承担好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责任。必须按照基于活动的造价确定方法去估算和确定建设项目造价,必须采用基于活动管理的方法去降低消除项目的无效和低效活动,从而减少资源消耗与占用并最终实现对于建设项目造价的根本控制,所以说这种范式作为一种建设项目建设造价的确定控制的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
2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方法
要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管理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要合理地确定由各项建设项目活动的造价所构成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是由项目各个不同阶段的造价构成的,而项目各个不同阶段的造价又是由每一项目阶段中的项目活动造价构成的。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确定过程中必须按照项目活动分解的方法首先找出一个建设项目的项目阶段、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和项目活动清单,然后才能按照自下而上的方法得到一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的总和。另一个方面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各个项目阶段、各个项目工作包括各项项目活动的造价都是由于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活动中消耗和占用了资源所形成的。因此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控制首先必须从管理和控制建设项目全过程中项目活动和项目活动方法入手,通过努力消除与减少无效活动和提高项目活动效率与改善项目活动方法去减少建设项目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与占用,从而形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降低和节约。人们还必须从对于建设项目各项活动消耗与占用资源的直接控制和管理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和资源配置方法去对减少由于建设项目资源管理不善或资源配置不当所造成的建设项目成本的提高。
3 项目管理模式为何转模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的项目管理由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到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现代项目管理不仅包含传统项目管理中的工期、成本、质量管理,还包括集成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明显的解决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存在着相互割裂、不系统和缺乏对于不确定性问题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效果。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且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是直接为提高效益服务的手段。所以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必须同项目管理模式相适应。
4 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的必然性分析
从理论上看,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在开始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管理效果明显提高的过程,而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使得管理效果的提高不再明显,而这时候人们就会不断地总结旧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摸索创新模式,并逐渐代替旧模式。从实践上看,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造价管理条块分割,分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二是传统计价模式,行政干预过多,不利用市场竞争;三是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意识淡薄;四是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偏重于质量、工期,造价考虑少。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困绕着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效果,因此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是必然。
5 工程造价的三种管理模式分析
5.1 一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项目的项目建设期成本与项目营运期成本做综合考虑,使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尽量做到最小。
5.2 二是全面造价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建设项目的的造价管理中必须全面考虑问题,进行全面管理,也是一种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它包括了全生命周期与全过程造价管理,并考虑全要素和风险造价管理工作。
5.3 三是全过各造价管理的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按照基于活动方法做到项目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作。
6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措施分析
6.1 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改变管理方式。工程造价管理主体应加以明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能,应该是全面的、专业的、深入到建筑市场造价范围内各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去,它与主管合同立约前负责招投标的管理部门是相辅相成的,台前台后协同管理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咨询机构和队伍等等。
6.2 建立市场行为监督保障系统。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而是法制经济。政府职能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依法制止垄断和种种不正当竞争,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康运行,发挥调节作用,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6.3 加强对造价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管理。咨询中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建筑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服务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咨询人员素质差;二是业务行为不规范;三是不公平竞争比较突出;四是咨询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竞争激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理顺体制,加强领导。向有关部门讲明造价咨询工作与工程造价管理密切相关,是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宣传造价咨询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建设部门对造价咨询业的统一归口管理。二是健全法规,加强治理整顿。应按照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严格执法,使不守法者没有市场,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积极培养咨询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业务水平。结合我国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行执业资格认证,加强从业人员业务考核,恪守职业道德标准,力争使从业人员的素质有较大提高,逐步从单一的预结算编审走向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
7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抛弃原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做法,不要抱残守缺,一定要从如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