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与教学之我见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grand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8-01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且道出了理想追求:“对话”作为一种交往关系,意味着平等介人。教师应走出“教师至上”,怀揣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家”。老师要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亮心扉,放飞思想。“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方式,与文本通过不断融合,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这样,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掺入了读者的意义;读者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接纳了文本的意义,扩大了原来的视界,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个新我。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把教材也视作“活的生命体”,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引发高质的“对话”,生成个性的理解、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阅读。
  1 基本特征
  1.1 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疮。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1.2 阅读过程的调控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综合(与实际联系的应用)四个阶段。这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还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1.3 阅读结果的差异性。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由于阅读主体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文本,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选择与相似匹配,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可以说,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4 阅读实践的探究性。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必须对此来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提升和发展。
  2 教学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语)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1 引导批注阅读,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2.2 强化“阅读反思”,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一般地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动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2.3 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犹如强劲的催化剂,会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幼芽茁壮成长。
  乘着课改的浩浩东风,让我们挥洒血汗不懈探索,让个性化阅读与教学研究不断深入,让我们的语文教育变成繁花似锦的春天!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1-02  我是一名30余年教龄的乡村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有幸坐在这里同大家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回顾30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嘀,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之谈,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其实,教学工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7-01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电工课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规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更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安全,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自主探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顺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电工操作技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5-01  如今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已经成为幼儿智育的基本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比较突出地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倾向。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在平等、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相互沟通交流,并创设情境,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起幼儿思维的层层拓展,提高幼儿多向思维的独立性、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4-02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感知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理解是认识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是暂时联系的加强,应用则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入。数学教师应了解和利用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进而优化数学教学。  1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源泉  数学学习总是从观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6-02  作者简介:孟学英老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省平原师范学校,并先后在山东省教育学院和山东师范大学进修专科和本科。在历届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一等奖;2005年在全市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一等奖;2009年在全市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同年在全市电化优质课评选中获二等奖;并获全县先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4-02  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物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2-01  小学品德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让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下一代适应社会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是品德课的使命。因此,要上好品德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人把小学品德课视为“豆芽科”,对小学品德课教学不够重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3-01  1 立足课内,彰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义务教育课程,课堂教学仍应是它具体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品德学科教学要体现生活化,首先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生活化。具体为:1.1 立足课堂,再现生活情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一套特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广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6-02  【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设置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动力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意识;问题教学;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2-01  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概括性认识,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化学的基本观念,学习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用化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并逐渐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