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发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为突出虹桥商务区核心地位、发挥好“两带”作用,《总体方案》还明确了差异化的政策实施范围。
就《总体方案》出台对长三角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
资源要素经此汇聚、交融与配置
《瞭望东方周刊》:从《总体方案》本身来理解,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张学良:我认为这一方案再次突出了三个关键词:枢纽、开放、国际。
第一个关键词是枢纽,要提升枢纽功能。
首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基础功能是交通枢纽,城际铁路、航空、公路、城市地铁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集聚,南湖、平湖、海宁、海盐一线江海河联运体系也正在形成。根据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应急响应中心提供的数据,2020年国庆期间虹桥综合枢纽日均旅客吞吐量达116.18万人次,最高峰日流量达到132.75万人次。
其次是要素枢纽,《总体方案》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平台作用,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要素出入境集散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形成全球高端资源、高端要素配置新高地。
最后是空间枢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就相当于一颗“纽扣”,纽扣扣准了,上海毗邻区、上海大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不同层级空间的各类资源要素就能经此汇聚、交融与配置。
第二个关键词是开放,要彰显开放优势。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开放能级提升,有利于上海与长三角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建设双循环的中心节点,首先要有载体,对内,这里是其他城市与上海对接的重要门户;对外,这里更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核心枢纽。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需要长三角区域共建,上海的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更需要世界级城市群来支撑。其中虹桥商务区要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个关键词是国际,要强化国际定位。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相辅相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配置的集聚地、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新平台。
全球城市需要一流中央商务区
《瞭望东方周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成后,对上海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学良:从市域空间格局看,虹桥商务区是未来上海“两翼齐飞”的重要一翼,将与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起,发挥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区域,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的新地标。
从上海城市发展目标看,卓越的全球城市需要有国际一流的中央商务区(CBD)。虹桥商务区加快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产业经济集群,建成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同时在金融、科创等方面发力,可以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甚至全国。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几大国家重大战略与重大规划的叠加点,在虹桥商务区这一“点”,北向拓展带、南向拓展带等多“线”,以及上海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区的“面”,点、线、面相结合,由此造就的地理空间位置非常有利于上海与临沪地区的进一步联接与合作,提升上海的聚集水平与服务能级。
上海一段时间以来的发展主要是向东、面向太平洋,但在新的城市空间格局中,向西开放、对内开放日显重要,虹桥国际商务区将成为上海大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的新地标。
《瞭望东方周刊》:长三角很多地区都提出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对长三角地区以及安徽等地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学良:总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的虹桥开放枢纽地处长三角腹地,与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嘉兴、常州、南通等地)距离均在300公里之内,是上海连通长三角的桥头堡,是长三角咽喉之所在;同时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西大门,紧邻上海中心城区,又背靠西部各郊区,腹地广阔。可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集聚效应是虹桥商务区的核心优势所在。
北向拓展带与南向拓展带的地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例如,位于北向拓展带的苏州相城区就在积极推动高铁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枢纽共同打造国家级高铁复合枢纽,研究创建苏州(相城)车联网先导区、区块链产业应用示范区,积极打造苏州(相城)航空航天材料产业基地、苏州(相城)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等;南向拓展带的上海金山区正在打造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建设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与毗邻的浙江平湖市共建跨沪浙两地的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实践区,以及国内首个跨省市一体化发展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等。 《总体方案》提到,要依托虹桥商务区高端商务设施,服务长三角开展招商引资、人才招聘、广告营销等商业合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协会商会等设立研发中心、营销公司、外事联络处等功能性机构预留空间、创造条件。
虽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地理空间不包括安徽,但在互动和带动中也将辐射到安徽。安徽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反向飞地、异地孵化器等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展开。安徽省的各类主体可以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布局设点,同时推动专业贸易、跨境电商等交易平台在安徽设立专区,国际贸易企业、机构到安徽设立加工、仓储基地。
探索“四高”发展新方向
《瞭望东方周刊》:虹桥商务区本身是上海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在上海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平台的新使命何在?
张学良:在上海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虹桥商务区作为建设中的国际中央商务区,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统筹生态空间、公共服务、综合交通、智慧城市等建设,必将承担上海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在高水平开放、高效能治理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
《瞭望东方周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张学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需率先突破,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新“四高”目标迈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与发展中书写创新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高质量发展方面,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支持中央企业设立功能性總部、研发类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推动总部机构拓展研发、销售、贸易、结算、数据等功能,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发展。
高水平开放方面,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处理好对内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利用好两个扇面优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实现区域的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高效能治理方面,虹桥商务区要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示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需要高效能的综合治理,特别是在交通、产业、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治理,促进一体化发展。此外,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长三角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高品质生活方面,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提升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