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些年频频发生的赛场暴力事件给体育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选取发生于2010年10月12日的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作为切入点,选取《体坛周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搜集获得《体坛周报》关于此次斗殴事件的全部报道,并对这些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报纸对于这类事件的报道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策略。
关键词:赛场暴力事件;报道现状;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2-0020-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体育比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报刊、体育频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占领着媒介市场。在大部分的新闻媒体设置中,体育新闻报道被视为重要的新闻类别置于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随着体育比赛精彩性和激烈性的提高,赛场暴力事件也屡屡发生。这些暴力事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并且其后果具有持续性、震撼性等特点。北京奥运会后,随着一批体育界丑闻的浮出,我国体育舆论环境也呈现出了恶化的趋势。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媒体在应对该类赛场暴力事件时应该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本文将选取《体坛周报》关于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的所有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提出平面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策略,并希望能够给其他媒体在以后处理该类事件时提供一点借鉴和指导。
一、样本选择及报道内容分析
首先,本文之所以选择中巴男篮斗殴事件作为本次研究的蓝本,主要是因为该次突发暴力事件是近几年来中国体育史上冲突规模与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一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该次暴力事件是发生在广州亚运会举行的前一个月,这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我们选择《体坛周报》作为这次研究的报道载体,是因为《体坛周报》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且专业性较强,在我国的平面体育媒体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报道的内容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对本次搜集到的所有报道从版面设计、新闻类型、报道主题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统计,从而可以总结出平面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现状。
1.版面设计分析
这次的中国、巴西男篮的比赛没有电视现场直播,因此此次赛场暴力事件也没有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担任了主要的传播者角色。在斗殴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也就是2010年10月13日,《体坛周报》第2252期在它的头版给本次赛场暴力事件留足了版面,文章题为“男篮拳击手”,并配上了一幅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冲击力的现场斗殴图片。然后在B1版,也就是《体坛周报》篮球类报道的头版,进行了版面强化,通过四张具有强大冲击力的现场斗殴图片和一篇文字报道向观众传达了本次男篮斗殴事件的主要信息。2253期的《体坛周报》用了四分之三的B7版面来刊登此次斗殴事件的后續报道。在接下来的2254期B6版,关于中国男篮斗殴事件的报道只占了版面右下角大约八分之一版面的位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国内最具专业性的体育类专业报纸,《体坛周报》对于该类赛场突发暴力事件还是非常重视的,在版面设计上也留足了充足的版面空间。
2.新闻类型分析
《体坛周报》第2252期头版关于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的报道体裁是图片新闻,该图片新闻题目为“男篮拳击手”,具有震撼力字眼的标题加上场面十分火爆的现场图片报道,这条新闻赚足了读者的眼球。在该期B1版,编辑进行了版面强化,四张不同角度的现场图片向读者全方位“展示”了男篮群殴的火爆场面,除此之外,该版的正中心位置是来自前方记者的一篇独家报道,题为“丑陋拳赛”,文章内容向读者还原了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文章大多引用了现场当事人的原话,具有一定的纪实性。
在2253期的B7版,关于此次男篮斗殴事件的报道占了四分之三的版面,整个报道内容中出现了三张图片,较之于上一版图片的火爆,本期的三张图片内容平和了许多,两张为男篮两位队员受伤照,另一张图片的主要内容为中国篮协副主席在机场与巴西男篮主教练拥抱。本期其余关于此次群殴事件的报道则全是文字新闻,分别为“等候FIBA发落”、“候机、鲜花、道歉、拥抱、”、“黑板书:抛头颅,洒热血”、“围观发生”、“我们应该站出来”等五篇报道,这五篇报道的视角各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接下来的2254期,关于此次男篮斗殴事件的报道则只有一条,且该报道所处的版面位置也比较尴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报道该类事件的时候,《体坛周报》采用的新闻类型比较平均,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所占的比例相差无几。
3.报道主题分析
这次男篮暴力事件是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史上冲突规模和负面影响较大的一次,在应对此次暴力事件的报道主题界定上国内媒体还是比较明确的。《体坛周报》对于这次暴力事件的报道主题比较分散,涉及了处罚政策、赛场纪实、事后道歉等多个方面。而对于斗殴细节的报道则没有进行大量的浓墨重彩的渲染,图片新闻除外。在读者较为关心的斗殴中双方队员的受伤情况方面,《体坛周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呈现,并且提供了图片作为补充报道。与此同时,对于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官方处理结果”,《体坛周报》也进行了及时的跟进,在2254期公布了篮协的最新处理结果,并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国际篮联的处罚结果进行了一定的预测。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体坛周报》的报道主题界定虽然比较分散,但是偏激的成分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图片新闻。
(二)媒体报道现状总结
通过版面设计分析,第2252期将本次男篮斗殴事件放在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位置,在B1版,也就是篮球类分版面《扣篮》的头版,几乎整个版面都是对这次赛场暴力事件的报道。从媒体的实践操作来看,本次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受到了媒体的关注,报道力度也非常的大,报道程度较高。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类赛场暴力事件对于媒体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报道价值。
但是在新闻类型和报道深度方面,《体坛周报》则显得有点单调和力不从心。在所有的报道内容中,除了火爆的图片新闻以外,消息占了绝大多数,少许的通讯也缺乏一定的深度,专业的深度报道则少之又少了。由于这次新闻类型的单一,许多报道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所发生的事实进行了重复报道,缺乏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深度追踪,缺乏对该事件所反映出的我国体育环境现状的分析,缺乏思考性的内容。
从报道主题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些许希望。在对本次赛场暴力事件的报道方面我们媒体还是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这是难能可贵的。《体坛周报》报道中的新闻人文关怀具体体现在对受伤队员伤势的报道上。其他的报道主题则涉及到了该次突发暴力事件的多个方面,报道主题比较全面,完整而详实地向受众展示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赛场暴力事件的媒体报道策略研究
从1989年CCTV开办全国第一个以传播体育消息为主要目的《体育新闻》栏目到1995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的成立,再到现如今体育媒体呈百花争艳的姿态,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中国的体育媒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现如今体育新闻在各大媒体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更多的时候体育新闻扮演着为这些媒体吸引眼球和创造效应的角色,在这种深加工的过程中,体育新闻报道也处于了“亚健康”的状态[1]。作为体育媒体而言,在处理该类暴力事件时如何表现出理性的价值取向,这是需要进行认真而且细致的探讨。结合上文关于媒体报道情况的研究,本文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国际传播来实现的,新闻媒体则是国家进行国际傳播的重要手段[2]。国家形象塑造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国家的体育形象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没有好的竞赛氛围、暴力事件频发的国家无法树立强国形象。但是由于体育比赛的强度日益加大,赛场摩擦、冲突甚至是暴力事件的发生也在情理之中,如何将这些暴力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就要求体育媒体对该类事件的报道应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合理掌握报道尺寸,不对暴力事件的画面和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采取必要的过滤手段,顾全大局,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例如对于中巴男篮斗殴事件,我们媒体完全可以抛弃带有暴力色彩的报道方式,选取暴力事件后双方的情绪状态和运动员伤势作为切入点,不大肆渲染斗殴细节,少用带有暴力色彩的图片和字眼,充分体现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尽量削弱该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媒体的报道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
(二)善用深度报道,多视角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里所讲的深度报道并不是让媒体抓住小辫子不放,而是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报道和深入分析,这样能够向受众传达全面而具有权威性的正面信息。赛场暴力事件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引起很大的轰动。尽管体育比赛兼具娱乐性,但是我们不能以报道娱乐新闻的方式来对待这类事件。对于赛场暴力事件进行追踪报道,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需要,从而消除不确定性。这种深度报道不是对事件暴力根源与形式的追溯,而应该是对事件发生的成因分析和对处理情况的追踪,是对体育环境的深入思考。在这方面,《体坛周报》的做法同样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从2252期的纯粹事件报道到2253期的报道视角多元化,再到2254期对官方处理结果的报道,《体坛周报》向受众客观而详实地报道了整个事件的发展情况;“忧”的是在对这次暴力事件的报道深度上,《体坛周报》确实没有做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缺乏深度报道,缺乏思考性的内容。
(三)设置理性的舆论导向,适当增加专家解读
传播学功能论认为大众媒体通过环境监测、意见协商、地位赋予、知识传承和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着“共识动员者”的角色。媒体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叙事者”,而且是缓和社会各异质要素矛盾与冲突的熔炉,是维护社会共同准则的文化武器。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语境下,媒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挑战者和宣传者。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审视,客观真实经由“媒介真实”过渡成了公众的“心理真实” [3]。媒体在对该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应给观众提供积极的信息,避免对暴力细节进行渲染。同时,要少用带有暴力性的图片和文字,尽量避免媒介暴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评论部分可以通过专家解读来表明引导舆论,尽量不要诱导读者去回味该类事件带来的所谓 “暴力美学”。鉴于受众媒介素养的参差不齐,理性的舆论导向尤为重要。在信息量巨大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呈现出了些许的被动,有时受众对于同一事件的各类信息则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候理性的舆论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建设和谐社会,理性的体育报道、理性的舆论导向缺一不可。
体育比赛是现如今人们生活中常常讨论的话题,它的精彩性、竞技性能够使人们从紧张的工作中得到缓解。体育赛场暴力事件的频繁出现也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该类暴力事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震撼力,与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随着信息传递手段的日益多样化,该类暴力事件也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该类暴力事件的报道,新闻媒体是轻描淡写还是浓墨重彩?这应该有个基本的准则,对于暴力细节不重复报道、不渲染,而是花大力气进行正面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类暴力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我国体育强国的良好形象。所以对于赛场暴力事件的报道,媒体还是应该以文明的载体这一角色而出现,彻底杜绝暴力的寄生。
参考文献:
[1] 王倩.国内体育报道误区浅析[J].新闻实践,2004(7).
[2] 王京,冯莉.从体育报道看国家形象的塑造[J].新闻知识,2003(4).
[3] 史志明.我国体育新闻畸变对受众影响研究[J].前沿,2010(2).
[4] 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流派、范式与路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赛场暴力事件;报道现状;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2-0020-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体育比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报刊、体育频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占领着媒介市场。在大部分的新闻媒体设置中,体育新闻报道被视为重要的新闻类别置于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随着体育比赛精彩性和激烈性的提高,赛场暴力事件也屡屡发生。这些暴力事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并且其后果具有持续性、震撼性等特点。北京奥运会后,随着一批体育界丑闻的浮出,我国体育舆论环境也呈现出了恶化的趋势。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媒体在应对该类赛场暴力事件时应该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本文将选取《体坛周报》关于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的所有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提出平面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策略,并希望能够给其他媒体在以后处理该类事件时提供一点借鉴和指导。
一、样本选择及报道内容分析
首先,本文之所以选择中巴男篮斗殴事件作为本次研究的蓝本,主要是因为该次突发暴力事件是近几年来中国体育史上冲突规模与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一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该次暴力事件是发生在广州亚运会举行的前一个月,这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我们选择《体坛周报》作为这次研究的报道载体,是因为《体坛周报》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且专业性较强,在我国的平面体育媒体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报道的内容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对本次搜集到的所有报道从版面设计、新闻类型、报道主题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统计,从而可以总结出平面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现状。
1.版面设计分析
这次的中国、巴西男篮的比赛没有电视现场直播,因此此次赛场暴力事件也没有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担任了主要的传播者角色。在斗殴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也就是2010年10月13日,《体坛周报》第2252期在它的头版给本次赛场暴力事件留足了版面,文章题为“男篮拳击手”,并配上了一幅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冲击力的现场斗殴图片。然后在B1版,也就是《体坛周报》篮球类报道的头版,进行了版面强化,通过四张具有强大冲击力的现场斗殴图片和一篇文字报道向观众传达了本次男篮斗殴事件的主要信息。2253期的《体坛周报》用了四分之三的B7版面来刊登此次斗殴事件的后續报道。在接下来的2254期B6版,关于中国男篮斗殴事件的报道只占了版面右下角大约八分之一版面的位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国内最具专业性的体育类专业报纸,《体坛周报》对于该类赛场突发暴力事件还是非常重视的,在版面设计上也留足了充足的版面空间。
2.新闻类型分析
《体坛周报》第2252期头版关于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的报道体裁是图片新闻,该图片新闻题目为“男篮拳击手”,具有震撼力字眼的标题加上场面十分火爆的现场图片报道,这条新闻赚足了读者的眼球。在该期B1版,编辑进行了版面强化,四张不同角度的现场图片向读者全方位“展示”了男篮群殴的火爆场面,除此之外,该版的正中心位置是来自前方记者的一篇独家报道,题为“丑陋拳赛”,文章内容向读者还原了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文章大多引用了现场当事人的原话,具有一定的纪实性。
在2253期的B7版,关于此次男篮斗殴事件的报道占了四分之三的版面,整个报道内容中出现了三张图片,较之于上一版图片的火爆,本期的三张图片内容平和了许多,两张为男篮两位队员受伤照,另一张图片的主要内容为中国篮协副主席在机场与巴西男篮主教练拥抱。本期其余关于此次群殴事件的报道则全是文字新闻,分别为“等候FIBA发落”、“候机、鲜花、道歉、拥抱、”、“黑板书:抛头颅,洒热血”、“围观发生”、“我们应该站出来”等五篇报道,这五篇报道的视角各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接下来的2254期,关于此次男篮斗殴事件的报道则只有一条,且该报道所处的版面位置也比较尴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报道该类事件的时候,《体坛周报》采用的新闻类型比较平均,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所占的比例相差无几。
3.报道主题分析
这次男篮暴力事件是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史上冲突规模和负面影响较大的一次,在应对此次暴力事件的报道主题界定上国内媒体还是比较明确的。《体坛周报》对于这次暴力事件的报道主题比较分散,涉及了处罚政策、赛场纪实、事后道歉等多个方面。而对于斗殴细节的报道则没有进行大量的浓墨重彩的渲染,图片新闻除外。在读者较为关心的斗殴中双方队员的受伤情况方面,《体坛周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呈现,并且提供了图片作为补充报道。与此同时,对于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官方处理结果”,《体坛周报》也进行了及时的跟进,在2254期公布了篮协的最新处理结果,并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国际篮联的处罚结果进行了一定的预测。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体坛周报》的报道主题界定虽然比较分散,但是偏激的成分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图片新闻。
(二)媒体报道现状总结
通过版面设计分析,第2252期将本次男篮斗殴事件放在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位置,在B1版,也就是篮球类分版面《扣篮》的头版,几乎整个版面都是对这次赛场暴力事件的报道。从媒体的实践操作来看,本次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受到了媒体的关注,报道力度也非常的大,报道程度较高。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类赛场暴力事件对于媒体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报道价值。
但是在新闻类型和报道深度方面,《体坛周报》则显得有点单调和力不从心。在所有的报道内容中,除了火爆的图片新闻以外,消息占了绝大多数,少许的通讯也缺乏一定的深度,专业的深度报道则少之又少了。由于这次新闻类型的单一,许多报道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所发生的事实进行了重复报道,缺乏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深度追踪,缺乏对该事件所反映出的我国体育环境现状的分析,缺乏思考性的内容。
从报道主题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些许希望。在对本次赛场暴力事件的报道方面我们媒体还是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这是难能可贵的。《体坛周报》报道中的新闻人文关怀具体体现在对受伤队员伤势的报道上。其他的报道主题则涉及到了该次突发暴力事件的多个方面,报道主题比较全面,完整而详实地向受众展示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赛场暴力事件的媒体报道策略研究
从1989年CCTV开办全国第一个以传播体育消息为主要目的《体育新闻》栏目到1995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的成立,再到现如今体育媒体呈百花争艳的姿态,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中国的体育媒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现如今体育新闻在各大媒体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更多的时候体育新闻扮演着为这些媒体吸引眼球和创造效应的角色,在这种深加工的过程中,体育新闻报道也处于了“亚健康”的状态[1]。作为体育媒体而言,在处理该类暴力事件时如何表现出理性的价值取向,这是需要进行认真而且细致的探讨。结合上文关于媒体报道情况的研究,本文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国际传播来实现的,新闻媒体则是国家进行国际傳播的重要手段[2]。国家形象塑造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国家的体育形象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没有好的竞赛氛围、暴力事件频发的国家无法树立强国形象。但是由于体育比赛的强度日益加大,赛场摩擦、冲突甚至是暴力事件的发生也在情理之中,如何将这些暴力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就要求体育媒体对该类事件的报道应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合理掌握报道尺寸,不对暴力事件的画面和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采取必要的过滤手段,顾全大局,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例如对于中巴男篮斗殴事件,我们媒体完全可以抛弃带有暴力色彩的报道方式,选取暴力事件后双方的情绪状态和运动员伤势作为切入点,不大肆渲染斗殴细节,少用带有暴力色彩的图片和字眼,充分体现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尽量削弱该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媒体的报道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
(二)善用深度报道,多视角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里所讲的深度报道并不是让媒体抓住小辫子不放,而是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报道和深入分析,这样能够向受众传达全面而具有权威性的正面信息。赛场暴力事件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引起很大的轰动。尽管体育比赛兼具娱乐性,但是我们不能以报道娱乐新闻的方式来对待这类事件。对于赛场暴力事件进行追踪报道,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需要,从而消除不确定性。这种深度报道不是对事件暴力根源与形式的追溯,而应该是对事件发生的成因分析和对处理情况的追踪,是对体育环境的深入思考。在这方面,《体坛周报》的做法同样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从2252期的纯粹事件报道到2253期的报道视角多元化,再到2254期对官方处理结果的报道,《体坛周报》向受众客观而详实地报道了整个事件的发展情况;“忧”的是在对这次暴力事件的报道深度上,《体坛周报》确实没有做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缺乏深度报道,缺乏思考性的内容。
(三)设置理性的舆论导向,适当增加专家解读
传播学功能论认为大众媒体通过环境监测、意见协商、地位赋予、知识传承和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着“共识动员者”的角色。媒体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叙事者”,而且是缓和社会各异质要素矛盾与冲突的熔炉,是维护社会共同准则的文化武器。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语境下,媒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挑战者和宣传者。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审视,客观真实经由“媒介真实”过渡成了公众的“心理真实” [3]。媒体在对该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应给观众提供积极的信息,避免对暴力细节进行渲染。同时,要少用带有暴力性的图片和文字,尽量避免媒介暴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评论部分可以通过专家解读来表明引导舆论,尽量不要诱导读者去回味该类事件带来的所谓 “暴力美学”。鉴于受众媒介素养的参差不齐,理性的舆论导向尤为重要。在信息量巨大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呈现出了些许的被动,有时受众对于同一事件的各类信息则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候理性的舆论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建设和谐社会,理性的体育报道、理性的舆论导向缺一不可。
体育比赛是现如今人们生活中常常讨论的话题,它的精彩性、竞技性能够使人们从紧张的工作中得到缓解。体育赛场暴力事件的频繁出现也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该类暴力事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震撼力,与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随着信息传递手段的日益多样化,该类暴力事件也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该类暴力事件的报道,新闻媒体是轻描淡写还是浓墨重彩?这应该有个基本的准则,对于暴力细节不重复报道、不渲染,而是花大力气进行正面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类暴力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我国体育强国的良好形象。所以对于赛场暴力事件的报道,媒体还是应该以文明的载体这一角色而出现,彻底杜绝暴力的寄生。
参考文献:
[1] 王倩.国内体育报道误区浅析[J].新闻实践,2004(7).
[2] 王京,冯莉.从体育报道看国家形象的塑造[J].新闻知识,2003(4).
[3] 史志明.我国体育新闻畸变对受众影响研究[J].前沿,2010(2).
[4] 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流派、范式与路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