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天然材料、沥粉工艺、画框材料三个方面浅析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肌理表情,重新认识这位绘画大师在作品中的创新和统一,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综合材料的多元素打破了实用美术的界限,将绘画的审美意义和深刻的思考紧密结合,开启了绘画艺术的新纪元,给当前绘画创作以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克里姆特;综合材料;肌理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分离派、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一位极具独特艺术个性的绘画大师,其绘画风格受传统绘画、工艺艺术以及当时新潮的艺术风格影响,作品蕴含丰富的象征情趣和想象创造。作为一位绘画语言的创新者,他打破了欧洲绘画的传统模式,在作品中常采用大面积的金银箔、亮丽的色彩和其他装饰材料,使作品具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金银雕刻工匠世家的克里姆特,从小就耳濡目染传统工艺和镶嵌画的知识,因此他将传承的匠心运用到自己绘画作品中,也因此把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完美的结合,从而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克里姆特钟爱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以及东方形式艺术,并且将这些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在材料和构图上不断探索创新,运用精美的材料和精巧的工艺,使其作品中的工艺性和绘画性相辅相成达到极点。
克里姆特的绘画过程是思想创造性和形式工艺性的完整过程,注重运用材料的肌理表情传达视觉和绘画思想。
一、运用材料本身的肌理表情
大自然赋予所有的物质独一无二的性格、质感和肌理,这种天然美是人为无法通过笔触表现出来的。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肌理表情,在绘画上都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如麻、布、毛、树叶等给人以自然和谐和温馨亲切的感觉;铜铁、水泥等则给人以坚硬和凝重感;金银、珠宝、矿石、贝壳等又给人以华丽和绚烂的光泽美感,同时这些材料之间还有粗犷、质朴、细腻、恬适的美之分。不同的材料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肌理表情,它是构成形式美的珍贵元素。对肌理表情的选择一是以绘画对象为条件寻找合适的表现材料,二是以材料的运用为条件找寻合适的绘画对象,最终的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本身的特点,明确的体现画面主题,丰富作品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克里姆特擅长在绘画中加入精美的材料工艺,常通过金属、琉璃、珊瑚、珠宝、羽毛等材料产生的肌理效果丰富画面层次和视觉冲击力,将审美与思考相结合,同时通过精湛的工艺美将绘画推向极点。在斯托克莱特庄园壁画中,克里姆特采用极其昂贵的马赛克、珍珠、珠宝、金属、珐琅等为材料,以抽象的手法和感观的形式展示装饰风格,卷曲的线条和三角形的裙摆用不同的材料,天然的色泽相互冲撞又不失和谐。正是为了搭配庄园富丽堂皇的整体风格,同时突出材料的天然肌理表情,才让画面整体更加的具有装饰情趣和层次效果。
克里姆特的绘画中通过敏捷的思想准确地捕捉材料的表情,激发观者视觉上的心理体验感,肌理的工艺美感让人驻足流连。
二、运用沥粉工艺增强肌理立体感
沥粉工艺是一种欧洲建筑常用的装饰工艺,在色彩中加入适量的乳胶、骨胶、滑石粉等材料,通过一对配比调和成膏状,根据画面沥线,待沥粉彻底干燥后,涂抹颜色刷透明漆,干至八九成后贴上金银箔,最后将多余的金箔去掉就完成了,使沥线流畅连贯,充满张力,这样的厚度和肌理使画面更加立体、华丽和强烈。
克里姆特在绘画中喜欢运用这种沥粉工艺,金银箔的使用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几乎在其绝大多数绘画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金银箔,有的是整块整块的沥粉贴箔,有的一根一根的沥线贴箔,还有将金银粉末喷洒在色块中使色彩更加富有光泽,他的金银色不仅仅代表奢华富有,而且更给人以神秘和情趣的感觉,珍贵的材料丰富了画面的装饰性和表现力。在《吻》这副作品中,大面积的金箔沥粉背景,金箔在深色的背景上熠熠着迷人的光泽,与画面的其他颜色相映成趣,将主题的男女人物衬托的更加立体和鲜明,突出了强烈而和谐的情欲。类似的如《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Ⅰ》、《希望Ⅱ》等作品中,同样在背景的处理上都采用了沥粉法以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一方面富丽堂皇的视觉感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另外一方面画面中象征主义思想表现的更加丰富。
三、运用画框材料使作品完整
一副完整的作品,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从素材到材料,从构图到颜色,从画布到外框都应该是面面俱到,任何细节的处理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感。画框的选择和使用是作品不可忽视和分割的重要环节,框材的肌理工艺和画面的肌理工艺同样意义非凡,画框不是在作品完成后加上去,而是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在构思时已经存在。
对于克里姆特来说,画框的材料、颜色、花纹和画面是一个整体,贵重的金银、珠宝、珊瑚等材料加上精美的工艺与画面相得益彰,绘画中的材料肌理在画框制作工艺中得到圆满和升华,作品完整的肌理表情才得以丰富和饱满。可惜的是大部分我们看到克里姆特的作品没有以有画框的形式完整的展现,也使画面遗失原作的整体艺术效果。
结语
克里姆特的绘画语言受多元素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造就了他的匠心和禀赋,多名族艺术风格的影响造就了他的审美和思想,作为一个创新者,绘画性和工艺性的融合就是他的风格。善于传达材料肌理的表情,准确的表达绘画的思想,每种肌理代表每种情感,丰富的画面表情是肌理所赐,亦或者说是自然的肌理就是克里姆特的绘画表情。通过对克里姆特绘画中肌理的处理的浅显研究,实践中求新思变,勇于探索创新,大胆尝试,给当下寻求突破绘画束缚的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绘画语言和材料的创新永远值得倡导,也永远不会停歇。
参考文献:
[1] 刘丛星,《克里姆特》,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2] 孟梅林,盛榮,《装饰艺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克里姆特;综合材料;肌理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分离派、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一位极具独特艺术个性的绘画大师,其绘画风格受传统绘画、工艺艺术以及当时新潮的艺术风格影响,作品蕴含丰富的象征情趣和想象创造。作为一位绘画语言的创新者,他打破了欧洲绘画的传统模式,在作品中常采用大面积的金银箔、亮丽的色彩和其他装饰材料,使作品具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金银雕刻工匠世家的克里姆特,从小就耳濡目染传统工艺和镶嵌画的知识,因此他将传承的匠心运用到自己绘画作品中,也因此把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完美的结合,从而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克里姆特钟爱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以及东方形式艺术,并且将这些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在材料和构图上不断探索创新,运用精美的材料和精巧的工艺,使其作品中的工艺性和绘画性相辅相成达到极点。
克里姆特的绘画过程是思想创造性和形式工艺性的完整过程,注重运用材料的肌理表情传达视觉和绘画思想。
一、运用材料本身的肌理表情
大自然赋予所有的物质独一无二的性格、质感和肌理,这种天然美是人为无法通过笔触表现出来的。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肌理表情,在绘画上都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如麻、布、毛、树叶等给人以自然和谐和温馨亲切的感觉;铜铁、水泥等则给人以坚硬和凝重感;金银、珠宝、矿石、贝壳等又给人以华丽和绚烂的光泽美感,同时这些材料之间还有粗犷、质朴、细腻、恬适的美之分。不同的材料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肌理表情,它是构成形式美的珍贵元素。对肌理表情的选择一是以绘画对象为条件寻找合适的表现材料,二是以材料的运用为条件找寻合适的绘画对象,最终的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本身的特点,明确的体现画面主题,丰富作品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克里姆特擅长在绘画中加入精美的材料工艺,常通过金属、琉璃、珊瑚、珠宝、羽毛等材料产生的肌理效果丰富画面层次和视觉冲击力,将审美与思考相结合,同时通过精湛的工艺美将绘画推向极点。在斯托克莱特庄园壁画中,克里姆特采用极其昂贵的马赛克、珍珠、珠宝、金属、珐琅等为材料,以抽象的手法和感观的形式展示装饰风格,卷曲的线条和三角形的裙摆用不同的材料,天然的色泽相互冲撞又不失和谐。正是为了搭配庄园富丽堂皇的整体风格,同时突出材料的天然肌理表情,才让画面整体更加的具有装饰情趣和层次效果。
克里姆特的绘画中通过敏捷的思想准确地捕捉材料的表情,激发观者视觉上的心理体验感,肌理的工艺美感让人驻足流连。
二、运用沥粉工艺增强肌理立体感
沥粉工艺是一种欧洲建筑常用的装饰工艺,在色彩中加入适量的乳胶、骨胶、滑石粉等材料,通过一对配比调和成膏状,根据画面沥线,待沥粉彻底干燥后,涂抹颜色刷透明漆,干至八九成后贴上金银箔,最后将多余的金箔去掉就完成了,使沥线流畅连贯,充满张力,这样的厚度和肌理使画面更加立体、华丽和强烈。
克里姆特在绘画中喜欢运用这种沥粉工艺,金银箔的使用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几乎在其绝大多数绘画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金银箔,有的是整块整块的沥粉贴箔,有的一根一根的沥线贴箔,还有将金银粉末喷洒在色块中使色彩更加富有光泽,他的金银色不仅仅代表奢华富有,而且更给人以神秘和情趣的感觉,珍贵的材料丰富了画面的装饰性和表现力。在《吻》这副作品中,大面积的金箔沥粉背景,金箔在深色的背景上熠熠着迷人的光泽,与画面的其他颜色相映成趣,将主题的男女人物衬托的更加立体和鲜明,突出了强烈而和谐的情欲。类似的如《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Ⅰ》、《希望Ⅱ》等作品中,同样在背景的处理上都采用了沥粉法以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一方面富丽堂皇的视觉感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另外一方面画面中象征主义思想表现的更加丰富。
三、运用画框材料使作品完整
一副完整的作品,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从素材到材料,从构图到颜色,从画布到外框都应该是面面俱到,任何细节的处理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感。画框的选择和使用是作品不可忽视和分割的重要环节,框材的肌理工艺和画面的肌理工艺同样意义非凡,画框不是在作品完成后加上去,而是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在构思时已经存在。
对于克里姆特来说,画框的材料、颜色、花纹和画面是一个整体,贵重的金银、珠宝、珊瑚等材料加上精美的工艺与画面相得益彰,绘画中的材料肌理在画框制作工艺中得到圆满和升华,作品完整的肌理表情才得以丰富和饱满。可惜的是大部分我们看到克里姆特的作品没有以有画框的形式完整的展现,也使画面遗失原作的整体艺术效果。
结语
克里姆特的绘画语言受多元素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造就了他的匠心和禀赋,多名族艺术风格的影响造就了他的审美和思想,作为一个创新者,绘画性和工艺性的融合就是他的风格。善于传达材料肌理的表情,准确的表达绘画的思想,每种肌理代表每种情感,丰富的画面表情是肌理所赐,亦或者说是自然的肌理就是克里姆特的绘画表情。通过对克里姆特绘画中肌理的处理的浅显研究,实践中求新思变,勇于探索创新,大胆尝试,给当下寻求突破绘画束缚的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绘画语言和材料的创新永远值得倡导,也永远不会停歇。
参考文献:
[1] 刘丛星,《克里姆特》,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2] 孟梅林,盛榮,《装饰艺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