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口味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需要讨论吗?道德不就是社会公理吗?
  其实,道德不仅不是公理,而且是非理性的,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性偏好。
  首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电车难题。轨道上有五个人,一辆电车正朝他们驶来,你控制一个拉杆,可以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你会怎么办?
  这个问题从1967年被提出后,就被伦理学家反复争论。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由此可见,当人身处极端环境的时候,并不存在能让所有人认同的道德公理。
  道德不是由理性,而是由感性主导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做过一个实验:出20个道德困境的选择题,在被试者做判断时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果发现,人在做道德判断时,大脑负责情感活动的区域比平时更活跃。
  可能你还不相信上面实验的结论,那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生活中看到一个行为,虽然能明确地判断它不对,但要你说出为什么不对,却又一时半会儿说不出来,只好辩解“我知道它错,只是想不出理由”。
  更颠覆的是,道德不光不理性,还存在“个人口味”。就像“甜咸之争”一样,无关对错,只有个人偏好。有六个方面,会影响人的“道德口味”,分别是关爱、公平、忠诚、权威、圣洁、自由。
  人们对各方面的敏感度不一样,就会对同一件事的判断产生分歧。比如,动物保护者们提倡素食主义,就是他们道德中的“关爱”被触动;而有些人对“关爱”不太敏感,就不太赞同这种做法。面对这种分歧,先别着急辩论和指责。
  那是什么造成了道德的不同“口味”呢?除了后天環境、教养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个因素出人意料——基因差异。
  科学家分析了一万个人的DNA,发现自由主义者与保守主义者在基因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比如,自由主义者的基因,会使他们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会刺激人们寻找更多的新奇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道德判断天生就不是理性的。
  道德不仅是个人选择,很多时候还是群体的选择。这就又引出一个问题:群体的道德是理性的吗?举个例子,现在几乎每个企业都会提出自己的企业价值观,这其实就是企业倡导的道德标准。
  不妨从两个角度来看:当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面对社会时,价值观就是企业的“口味”,是基于偏好的选择;而在企业内部,当面对员工个体时,企业价值观就更像是在众多个体的道德选择中,寻求一个公认的“最大公约数”,不是强制要求,却是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协作效率的方法。
  为什么要寻找群体内的“最大公约数”?两个原因:首先,它能降低群体内的沟通成本,使沟通更加便捷;其次,它能提升群体的凝聚力,触发合作的“蜂巢开关”——让内部成员像蜜蜂一样高效合作,为群体目标拼尽全力,从而提高群体的整体实力。
  企业管理的最高目的,就是打开这个“蜂巢开关”,让整体迸发出最强的实力。
  道德能凝聚人心,但它也有缺点——让人在群体中变得盲目。而且,在道德问题上的固执,会让分歧越来越大。
  (云凡摘自“理财圈”)
其他文献
俗话说春困秋乏,又到了随时能感受到疲乏困倦的时候了:上班族看着电脑犯困打哈欠,学生党盯着黑板哈欠连连,公交地铁上一个人打哈欠旁边的人也忍不住附和起来……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打哈欠呢?其实,关于哈欠,我们了解得还真不多。   人类都具备打哈欠这一基本反应,这种行为大多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关于打哈欠的起因众说纷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 进化说   进化理论认为,人打哈欠的行为是我们的原始祖
在美国白宫对面的拉法耶特公园的人行道上,有个矮小的白色帐篷。那里住着一位名叫康塞普赛昂·皮奇奥托的老妇人,号称白宫门前驻守时间最长的“钉子户”,是离美国总统最近的“邻居”,她在那里抗议了将近35年。  35年里,她见证了街对面五位总统的就职和卸任,忍受了华盛顿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飓风、酷热和暴风雪。她还迎接了无数来白宫参观的游客们好奇的目光。  一块不到两平方米的空地上,撑起一把大遮阳伞的伞骨,上面
高中时,喜欢上了初恋男友。原因很简单,有一次,下了体育课我穿过操场时,他正好打完篮球,摘下眼镜,甩着手指上的汗珠,抬头皱起眉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被各种霸气总裁形象洗脑的我瞬间被击中了——真霸气!  为什么不认识我,就瞪了我一眼?  看样子一定是能帮我打死一个连的铁血真汉子!  我们交往后我才知道,那天他根本没看到我。所谓霸气一瞪,是因为他散光太严重了,他摘下眼镜就算看路过的“旺财”也会那么霸气。
接近青春期的儿子对我颇为冷淡。替他担心蚊子,他说,“没有蚊子,妈妈,你现在嗡嗡嗡的说话声倒是很像一只蚊子”。   作为一个非常看重亲密关系的人,我多少有点心理变形。周末外出应酬的话,我会觉得对不起孩子,哪怕他不需要这份陪伴。这更像我的价值观的表达:尽管在亲子方面没有做得多好(能力问题),但在价值观上,我认为亲密关系是生活里非常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事。   这个说不清是好是坏的观念导致我为一部喜剧
梵高逝世129周年之際,插画师Alireza Karimi Moghaddam展出的系列幽默作品。
1.无题  动笔之前,我又礼节性地思索了一下那些“好作文”所需要的总分总结构和那些年月一篇作文被罚重写三四遍的惶恐。  2.气味  曾经一家人一起居住过的80平米的小房子仍然静静地排列放置在大学校区角落里十八层的高楼上。自从二年级搬家之后,我很少再去,那么多年很多时候都是爸爸一个人住在那里——一人,一床,几书架,一桌一笔墨。而后即使是房子被租了出去,他也总动不动感叹,在那里他如何静心写作读书,在家
傍晚,雷声隐隐不断,是我今年第一次听到的春雷,温和如在试探。  这声春雷来得太晚了吧,我几乎把它忘记了。按照农历的节气,通常“惊蛰闻雷”,现在惊蛰过去已一个多月,连谷雨也被拋在后面了。  听到雷声,老伴流下眼泪。为什么?她说她记得此生第一次听见雷声是在贵州,大约六岁,她问大人:“老天为什么要打雷?”她爸爸说:“因为小孩不乖。”  为了这个流泪?就为了这个。  也许是为了她已是一个乖女儿,可是老天仍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
一天,我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她在亚利桑那州开了一家印度珠宝店,最近碰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她手里有一批绿宝石首饰。当时正是旅游高峰期,绿宝石首饰的质量着实对得住她开的价钱,可就是卖不出去。我的朋友尝试了若干种销售技巧:把它们放到更显眼的展示区,试图唤起人们的注意力,沒用;让销售人员使劲推销,也没用。  她要出城采购新的商品了。出发前一晚,她给负责的售货员潦草地写了一张字条:“本柜所有物品
一个我认识的姑娘,写过这么一句话:生命总会给你甜头,你只管伸出舌头,舔着那股甜,一直跟着去。  什么甜,什么苦,人都是跟着甜头在走。没有人为了吃苦而活着。问题就是,是现在甜,还是以后甜?是甜一阵子,还是甜一辈子?  我从小喜欢读书,喜欢写字。八岁的时候生病,住隔离病房,父母每天只能探视一次。隔壁病床的病人留下一本《大侠陈真》,我一边翻字典一边读完。九岁,还是十岁?在课本的天头地脚開始写小说,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