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站在体验式“微社区”的视角,通过对现有九大实习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基于幼儿发展可能性的闲置资源的挖掘,以及基于幼儿深度学习的特色资源和特殊资源的再开发,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体验性平台,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体验式;微社区;环境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14-02
引 言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同时,“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六个支架”也提出有效整合利用园所周围各类资源,形成资源地图等理念。可见,园所周围的“社区”等各类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可有效帮助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目标的达成。
新馨花园幼儿园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充分利用园所空间规模大、班组数量多的特点,科学利用和完善各专用活动室场的教育功能,力求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宽敞、自主的“体验场”,已逐渐形成“园所小型社区”的雏形。为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幼儿园整合园所适宜的相关教育条件和周边社区可用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以“微社区”的架构组织形式灵活运转,合理利用,为幼儿的学习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架”和平台,为3~6岁在园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提供园本化教育支持。
所谓“微社区”,是内外整合的概念,内含园所自身建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小社区”,如充足的空间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室、固有的家长资源等;外延至园所周边社区隐含的、可利用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大社区”。新馨花园幼儿园立足“体验式”园本环境资源建设,通过对户外环境的拓展、创设和再利用,着力打造园本化的“微社区”环境资源,探索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路径。
一、认真审视“现有”资源,实现“微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
每所幼儿园都应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
“微社区”是一个为幼儿提供各种体验式学习的隐性支架和活动平台,包含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的一切科学适宜的引导、支持和资源提供。我们认真审视幼儿园九大实习场以及周边三千米范围内的教育资源,构建“资源网络图”,并对资源利用进行深入解读。
1.体验“微社区”资源
幼儿园站位已有资源,审议室场发展。园所以专室资源为定位点,借助陶艺、美术、科学、建构、剧场、种植园、绘本馆、运动馆、舞蹈房九大实习场开展“微社区”资源运用教育研究。九大专室成为幼儿自主自由探索活动的大区域游戏场,幼儿的兴趣点、探索欲望、多元化的智能以及社会性均获得良性发展,但现实中存在九大专室无法与户外环境产生良性互动、与大自然充分对话的情况,幼儿自主、自由、创造的空间,没有获得最大化的发挥。
2.贯通“微社区”资源
大自然是最好的实习场。随着“微社区”资源运用、教育研究的推进,研究团队在充分审议园所环境的基础上,及时打开户外活动第一圈内两个室场资源“馨韵陶艺馆和馨艺美术馆”的两面墙,同时也打开了幼儿与大自然互动的通道。美术馆的写生、涂鸦活动可以随时走到室外,户外种植园地的一些原生态资源可以随时引入室内,使幼儿创意表现更加豐富。陶艺馆从多区域不同层次的创造活动走向户外陶泥、玩泥、塑泥,幼儿与泥土走得更近,知道了陶泥的起源和来龙去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获得身心多方面的体验。幼儿能够在大自然中寻找适合创造的自然物作为游戏材料,以丰富的游戏活动,进而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二、深度挖掘“闲置”资源,实现“微社区”资源的“联通互动”
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幼儿的日常生活是课程内容的来源,是幼儿的学习资源。随着“微社区”实习场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与园所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其主人翁意识不断加强,对园本户外活动资源的积极探索也在逐步深入。为此,本着安全、高效的原则,研究团队细致地分析园所情况,加大对资源的挖掘力度。
1.“闲置”资源不能闲
幼儿园大部分坐落于居民小区,有的园所占地面积看似较大,但许多区域灌木多、草地窄,冬季特别阴冷,幼儿户外活动时利用率不高,但是园内一般都有一条贯穿整个园的安全通道。随着全民健身热的兴起,城市环行步道上的健身人群逐渐增加,教师也经常带着幼儿在环形路上小跑、散步、骑行。彩色通道就像一条天然的步道,大家一起将它命名为“童馨步道”,成为幼儿运动、探索、游戏的最佳场所,也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随着骑行活动的开展,“童馨步道”越发热闹,各游戏场所之间也有机地联通互动起来。
2.“主线”资源要串联
“童馨步道”既是园所的安全通道,也成为园所打通一个个资源的主通道,其就像穿起珍珠的一条主线,将一层户外环境资源有效地开发并串联起来。园所逐步生发的“一道”“两馆”“三大体验场”活动,借助资源的优势踏踏实实地发展起来,如运动类的快乐骑行、混龄游戏,以及利用通道资源将健康运动、民俗文化等结合起来的自选类民间游戏;建构类的春天的我们、建构美丽园区等以及获得多样化经验的玩沙玩水活动,还有融入生活、劳动、健康、饮食等理念的欣欣种植园与自主性的炊事场。“馨宝旅行社”的小导游带领不同年龄的幼儿去各个游戏场所参观、体验,幼儿处处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品尝到探索的乐趣。 园所借助课程游戏化研究的势头,站位幼儿视角,不断优化场地资源。各大游戏区域均形成“小专题研究项目”,建立资源目录系统,丰富了课程与资源的对接。“微社区”体验场的资源建设研究逐步深入。
三、逐步引入“特色”资源,实现“微社区”资源的“再生再长”
随着教育资源挖掘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对一些特色资源和特殊资源的深度挖掘,成为“微社区”幼儿体验活动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组织与实施”部分强调,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并着重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研究团队继续加强资源建设推进力度,为课程的生发和推进提供支撑。
1.特殊资源之“馨宝资源站”的再生
在资源的拓展和建设中,家长是园所的坚强后盾。以往家长们会经常协助幼儿收集一些废旧物品,摆放在班级材料箱内,以满足幼儿创造性游戏和区域游戏时的不时之需。但是搜集材料的广度与目前幼儿户外大环境游戏时的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匹配,幼儿园资源站建设迫在眉睫。
于是,幼儿园将靠近校园门口的电瓶车棚调整为“馨宝资源站”,以方便全园成员共同搜集材料、规整资源。每学期确定搜集的主要类别并进行区域的合理分割,同时设置小区域向家长展示通过废旧材料的有效利用创作的幼儿作品,“馨宝资源站”成为流动的资源站和园所环保宣传的窗口。园所根据“微社区”体验日活动需求,定期面向全园发布资源搜集信息。幼儿定期将各自搜集的资源与“馨宝资源站”互动。“馨宝资源站”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长,为教学的资源开发、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特色资源之“馨宝农庄”的再生长
“欣欣种植园”一直以来是幼儿体验热度高涨的微社区实习场。“什么节气种什么”“什么时令吃什么”经常是教师、家长、幼儿热议的话题。幼儿园还经常邀请种植专家,帮助幼儿增长种植和养殖的知识,引导幼儿开展力所能及的果实采摘、晾晒、品尝和照顾小动物等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亩地”的“欣欣种植园”成为园所不可多得的特色资源。
随着幼儿自主自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依托特色资源,运用自给自足的农副产品做时令美食,成为幼儿的期盼。于是,教师带领幼儿不断拓展体验活动种类,从单纯的种植活动延伸到原生态种植、大棚种植、晾晒活动、照顾小动物、堆肥回收五大区域活动,同时又将视野转向农庄之外的草地,将唯一与农庄紧密相连的空置房打通。幼儿可以将清洗完毕的蔬菜瓜果自主运送到大草坪,大草坪成為幼儿制作、品尝时令美食的休闲场所。特色资源日渐丰富了幼儿的课程内容,“欣欣种植园”成为幼儿进行多种体验的“生态农庄”,也充分实现了特色资源的再生长。
利用“微社区”资源,依托园本陶艺特色活动,多年来,园所长期邀请专家团队不断优化陶艺资源特色,成为优化资源建设的有力抓手。专业的陶艺团队带领教师互研共进,提升专业素养。“新型陶土资源的认识和使用”“绘本与陶艺的结合”“吴文化元素与陶泥的碰撞”等,都使得幼儿园的陶艺特色获得再生长、再发展。
结 语
体验式“微社区”的资源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1]。幼儿园只有站位幼儿的视角,追随幼儿的脚步,挖掘幼儿身边熟悉的资源,才能为幼儿的有效学习提供支持。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更专业的眼光发现、重构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支持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让幼儿的游戏生活充满真切的探究和成长的快乐,最终使教师团队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园所积淀出更具活力的品牌优势。
[参考文献]
孙丽娟.城区幼儿园体验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J]. 环境教育,2007(07):76-77.
作者简介:万若松(1969.11—),女,江苏苏州人,高级职称,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园长。
关键词:幼儿;体验式;微社区;环境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14-02
引 言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同时,“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六个支架”也提出有效整合利用园所周围各类资源,形成资源地图等理念。可见,园所周围的“社区”等各类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可有效帮助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目标的达成。
新馨花园幼儿园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充分利用园所空间规模大、班组数量多的特点,科学利用和完善各专用活动室场的教育功能,力求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宽敞、自主的“体验场”,已逐渐形成“园所小型社区”的雏形。为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幼儿园整合园所适宜的相关教育条件和周边社区可用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以“微社区”的架构组织形式灵活运转,合理利用,为幼儿的学习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架”和平台,为3~6岁在园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提供园本化教育支持。
所谓“微社区”,是内外整合的概念,内含园所自身建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小社区”,如充足的空间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室、固有的家长资源等;外延至园所周边社区隐含的、可利用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大社区”。新馨花园幼儿园立足“体验式”园本环境资源建设,通过对户外环境的拓展、创设和再利用,着力打造园本化的“微社区”环境资源,探索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路径。
一、认真审视“现有”资源,实现“微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
每所幼儿园都应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
“微社区”是一个为幼儿提供各种体验式学习的隐性支架和活动平台,包含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的一切科学适宜的引导、支持和资源提供。我们认真审视幼儿园九大实习场以及周边三千米范围内的教育资源,构建“资源网络图”,并对资源利用进行深入解读。
1.体验“微社区”资源
幼儿园站位已有资源,审议室场发展。园所以专室资源为定位点,借助陶艺、美术、科学、建构、剧场、种植园、绘本馆、运动馆、舞蹈房九大实习场开展“微社区”资源运用教育研究。九大专室成为幼儿自主自由探索活动的大区域游戏场,幼儿的兴趣点、探索欲望、多元化的智能以及社会性均获得良性发展,但现实中存在九大专室无法与户外环境产生良性互动、与大自然充分对话的情况,幼儿自主、自由、创造的空间,没有获得最大化的发挥。
2.贯通“微社区”资源
大自然是最好的实习场。随着“微社区”资源运用、教育研究的推进,研究团队在充分审议园所环境的基础上,及时打开户外活动第一圈内两个室场资源“馨韵陶艺馆和馨艺美术馆”的两面墙,同时也打开了幼儿与大自然互动的通道。美术馆的写生、涂鸦活动可以随时走到室外,户外种植园地的一些原生态资源可以随时引入室内,使幼儿创意表现更加豐富。陶艺馆从多区域不同层次的创造活动走向户外陶泥、玩泥、塑泥,幼儿与泥土走得更近,知道了陶泥的起源和来龙去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获得身心多方面的体验。幼儿能够在大自然中寻找适合创造的自然物作为游戏材料,以丰富的游戏活动,进而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二、深度挖掘“闲置”资源,实现“微社区”资源的“联通互动”
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幼儿的日常生活是课程内容的来源,是幼儿的学习资源。随着“微社区”实习场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与园所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其主人翁意识不断加强,对园本户外活动资源的积极探索也在逐步深入。为此,本着安全、高效的原则,研究团队细致地分析园所情况,加大对资源的挖掘力度。
1.“闲置”资源不能闲
幼儿园大部分坐落于居民小区,有的园所占地面积看似较大,但许多区域灌木多、草地窄,冬季特别阴冷,幼儿户外活动时利用率不高,但是园内一般都有一条贯穿整个园的安全通道。随着全民健身热的兴起,城市环行步道上的健身人群逐渐增加,教师也经常带着幼儿在环形路上小跑、散步、骑行。彩色通道就像一条天然的步道,大家一起将它命名为“童馨步道”,成为幼儿运动、探索、游戏的最佳场所,也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随着骑行活动的开展,“童馨步道”越发热闹,各游戏场所之间也有机地联通互动起来。
2.“主线”资源要串联
“童馨步道”既是园所的安全通道,也成为园所打通一个个资源的主通道,其就像穿起珍珠的一条主线,将一层户外环境资源有效地开发并串联起来。园所逐步生发的“一道”“两馆”“三大体验场”活动,借助资源的优势踏踏实实地发展起来,如运动类的快乐骑行、混龄游戏,以及利用通道资源将健康运动、民俗文化等结合起来的自选类民间游戏;建构类的春天的我们、建构美丽园区等以及获得多样化经验的玩沙玩水活动,还有融入生活、劳动、健康、饮食等理念的欣欣种植园与自主性的炊事场。“馨宝旅行社”的小导游带领不同年龄的幼儿去各个游戏场所参观、体验,幼儿处处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品尝到探索的乐趣。 园所借助课程游戏化研究的势头,站位幼儿视角,不断优化场地资源。各大游戏区域均形成“小专题研究项目”,建立资源目录系统,丰富了课程与资源的对接。“微社区”体验场的资源建设研究逐步深入。
三、逐步引入“特色”资源,实现“微社区”资源的“再生再长”
随着教育资源挖掘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对一些特色资源和特殊资源的深度挖掘,成为“微社区”幼儿体验活动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组织与实施”部分强调,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并着重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研究团队继续加强资源建设推进力度,为课程的生发和推进提供支撑。
1.特殊资源之“馨宝资源站”的再生
在资源的拓展和建设中,家长是园所的坚强后盾。以往家长们会经常协助幼儿收集一些废旧物品,摆放在班级材料箱内,以满足幼儿创造性游戏和区域游戏时的不时之需。但是搜集材料的广度与目前幼儿户外大环境游戏时的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匹配,幼儿园资源站建设迫在眉睫。
于是,幼儿园将靠近校园门口的电瓶车棚调整为“馨宝资源站”,以方便全园成员共同搜集材料、规整资源。每学期确定搜集的主要类别并进行区域的合理分割,同时设置小区域向家长展示通过废旧材料的有效利用创作的幼儿作品,“馨宝资源站”成为流动的资源站和园所环保宣传的窗口。园所根据“微社区”体验日活动需求,定期面向全园发布资源搜集信息。幼儿定期将各自搜集的资源与“馨宝资源站”互动。“馨宝资源站”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长,为教学的资源开发、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特色资源之“馨宝农庄”的再生长
“欣欣种植园”一直以来是幼儿体验热度高涨的微社区实习场。“什么节气种什么”“什么时令吃什么”经常是教师、家长、幼儿热议的话题。幼儿园还经常邀请种植专家,帮助幼儿增长种植和养殖的知识,引导幼儿开展力所能及的果实采摘、晾晒、品尝和照顾小动物等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亩地”的“欣欣种植园”成为园所不可多得的特色资源。
随着幼儿自主自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依托特色资源,运用自给自足的农副产品做时令美食,成为幼儿的期盼。于是,教师带领幼儿不断拓展体验活动种类,从单纯的种植活动延伸到原生态种植、大棚种植、晾晒活动、照顾小动物、堆肥回收五大区域活动,同时又将视野转向农庄之外的草地,将唯一与农庄紧密相连的空置房打通。幼儿可以将清洗完毕的蔬菜瓜果自主运送到大草坪,大草坪成為幼儿制作、品尝时令美食的休闲场所。特色资源日渐丰富了幼儿的课程内容,“欣欣种植园”成为幼儿进行多种体验的“生态农庄”,也充分实现了特色资源的再生长。
利用“微社区”资源,依托园本陶艺特色活动,多年来,园所长期邀请专家团队不断优化陶艺资源特色,成为优化资源建设的有力抓手。专业的陶艺团队带领教师互研共进,提升专业素养。“新型陶土资源的认识和使用”“绘本与陶艺的结合”“吴文化元素与陶泥的碰撞”等,都使得幼儿园的陶艺特色获得再生长、再发展。
结 语
体验式“微社区”的资源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1]。幼儿园只有站位幼儿的视角,追随幼儿的脚步,挖掘幼儿身边熟悉的资源,才能为幼儿的有效学习提供支持。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更专业的眼光发现、重构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支持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让幼儿的游戏生活充满真切的探究和成长的快乐,最终使教师团队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园所积淀出更具活力的品牌优势。
[参考文献]
孙丽娟.城区幼儿园体验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J]. 环境教育,2007(07):76-77.
作者简介:万若松(1969.11—),女,江苏苏州人,高级职称,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