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芳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几天的采访你很难清楚地了解我们做的是什么;现在已有的报道中,没有一篇是说得准确的。致力于平民教育的学者杨东平评价张芳,“她在做一件非常特殊的、完全与众不同的事。迄今,也只有她在这么做”。
2003年7月,张芳创办的五齐培训学校在原先电脑班的基础上开设了专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吾齐班,学制设为2年,是相对于针对性技能培训的“软技能”教育。
“五齐”和后来的“吾齐班”,名字取自《论语·里仁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即“我要向贤人看齐”。
张芳解释,“我们吾齐叫‘人文’,这个人文,不是讲史地这些知识,而是讲‘尊重’。”“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告诉他们‘你可以’”。
凭本能无师自通
课程安排和内容由张芳一手制定,包括:目标规划与管理、人生职业规划、团队精神与领导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训练、演讲与口才、就业指导甚至还有企业竞争战略与安全分析、财务管理等课程,讲课形式更是丰富,一个财富故事、一条新闻或一部电视剧都能成为他们现实施教的题材;除了知识性内容,所有课程的主题都是为激发学生积极自信的潜能,倡导向善和励志。总之,一切与育人和优秀品德相关的内容,他们都愿意告诉学生们。
在创办五齐学校之前,张芳做的是企业管理,后来在厦门大学读EMBA,与做教育毫无关系,凭着对企业的了解,她确信品德是社会和学生都需要的一种技能。“一方面他们的心灵会更好,另外,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他们会有更多的竞争机会、更合适的工作。”
教育学者杨东平很欣赏她这种敏锐和学习能力,“她只是按照人力资源和她对教育的理解做了些事。如果说,这个做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或者贡献的话,是她接触到一个以前别人并没有关注的主题:人文素质的养成。这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即‘做人’的培养。”
张芳在吾齐班创造性的“小先生”制,就是来源于她自己教朋友孩子的经验,如今成为同学之间培养口才和沟通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事实在国外的许多大学,教授们在每学期结束时,都会发一封邮件给该课成绩最好的同学,问他是否愿意下学期担任这门课程的助教;建立D本也是张芳无心插柳之举,D即“心得”的意思,原本是她与教员们沟通的一种方式,让老师们把工作生活所得所想记录下来,她在本上进行回应。没想到老师们觉得这个办法好,依葫芦画瓢实施到了同学中。如今D本已经成为学生倾吐心声、记录成长和与老师沟通最好的方式。
杨东平觉得,她根本属于无师自通,不是学教育的,也没有事先树起一个教育理念,而是从实践出发,来做这件事,凭着本能的敏感、积累和天分,竞逐渐触到了教育的真谛、问题的核心——人文素质的教育。
“他们缺的是更多的爱”
在学生中,很容易看到他们面貌一新的改变:老家在江西的王露今年20岁,腼腆秀气,从“吾齐”,她收获的是自信和目标。她说自己第一次在吾齐班的讲台上做自我介绍时,胆小到蹲到讲桌下,被老师拉起来后面红耳赤地匆匆说完。
现在她已经能很大方自信地面对陌生人侃侃而谈。她说自己感兴趣室内设计,已准备离开电子厂去广告公司应聘,她愿意从最基本的学徒做起,那有自己将来希望达到的目标。
来自河南的杜巧梅,从“吾齐”明白的是“用心”。由于“用心”,她在毫无专业背景情况下,被经理提拔做财务,因为经理看到在酷热的屋里,所有人都躲在空调房里吹空调,只有她还在自己的座位;也因为“用心”,连报表都不知是什么的她,用一周时间让同事对她刮目相看。“我找到了自己的路,我觉得现在我没有任何障碍”。不过,杜巧梅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将来能回家教书,“农民的孩子不是不能教,是没人教。他们不笨”。
张芳说,这种改变其实是相互的。“我和他们长时间相处,看到他们非常淳朴、善良、纯真一面的时候,非常感动,我会不断地检讨自己:自己看着光鲜,会不会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每个人都要把阴暗的东西一层一层地剥掉。”
很少人愿意并有机会更多地去了解这些出身、经历都不同于都市人的孩子们,他们出身贫困,不得已在不谙世事的年龄离开父母的羽翼;他们学历不高,却比“城里人”更加迫切追求改变;他们“土”,却拥有未被污染的干净心灵。不由自主地,张芳希望帮助他们。
这种由心而生的冲动,恐怕才是使吾齐班与众不同的动因。张芳说,在外界关注吾齐班的所谓教学模式中,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内容:我们的学校不止做教育。因为是老师,尽管我们并没有承诺去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可一不小心,他们有很多问题就过来找老师解决。看到他们很渴望地来寻求帮助,你不能不理他。所以我们给了他们一个关爱、支持帮助的环境。
“老师,我今天心情很不好,被主管骂了。”学生有时仅仅是倾吐,“他这时候需要一个倾听的人,听他发牢骚。因为发给别人可能会不爱听,发给我们,我们听完之后还会给他开导。他们找到这么一个得到排解的渠道,所以我们慢慢承担了一个按说是他们的父母或朋友圈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生活圈子可能太闭塞了。”张芳说,这种开导和帮助,至少要占去他们2/5的精力。
张芳解释自己不得不如此的原因,“其实这个困难即使我们不帮,他(们)也会熬过去的,但是我觉得要是给他多一点爱,孩子感受的爱越多,自己就会越善良,就会有爱。一个在恨意下长大的孩子,尤其受到不公平的遭遇时,他的报复心越重。”
“这种爱的感受,是在教之外的。我们这么做,员工就学会了,他们会同样这样对待学生。孩子是见样学样。”
理想何时跨越现实障碍
杨东平说,在职业技能教育中注入自己的文化追求,吾齐班倒不算孤本。在安徽修宁的平民教育基金会办了一个鲁班木工学校,也是2年制,培养木工,但是同时他们非常重视人格的养成。在车间里,贴着很大的标语:一个平庸的博士并不比一个能干的木工更有价值。他们的理念是:勤劳、诚实、遵守规则等等。长江平民协会的创办者聂圣哲,也是企业家,留美的博士,本人是一个基督徒,所以他把诚实、敬业、遵守规则作为一种非常基本的教育,贯穿在整个职业教育当中。
如何从农民到市民,如何更好融入城市文明当中,显然张芳、聂圣哲都只能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他们只是给那些折翼迷失的鸟重新安上了翅膀,并鼓足勇气。而社会在认识上的障碍,以及缺少相应制度和政策扶持,是现实存在、他们无力改变的壁垒。
“它需要社会一个大文化的转变,文化的转变需要先有人发出声音。我们是作为先行的实践者,做的人多了,大家也就好了。”张芳说。据悉,福建省已打算把吾齐班的模式在省内其他地方复制。
2003年7月,张芳创办的五齐培训学校在原先电脑班的基础上开设了专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吾齐班,学制设为2年,是相对于针对性技能培训的“软技能”教育。
“五齐”和后来的“吾齐班”,名字取自《论语·里仁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即“我要向贤人看齐”。
张芳解释,“我们吾齐叫‘人文’,这个人文,不是讲史地这些知识,而是讲‘尊重’。”“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告诉他们‘你可以’”。
凭本能无师自通
课程安排和内容由张芳一手制定,包括:目标规划与管理、人生职业规划、团队精神与领导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训练、演讲与口才、就业指导甚至还有企业竞争战略与安全分析、财务管理等课程,讲课形式更是丰富,一个财富故事、一条新闻或一部电视剧都能成为他们现实施教的题材;除了知识性内容,所有课程的主题都是为激发学生积极自信的潜能,倡导向善和励志。总之,一切与育人和优秀品德相关的内容,他们都愿意告诉学生们。
在创办五齐学校之前,张芳做的是企业管理,后来在厦门大学读EMBA,与做教育毫无关系,凭着对企业的了解,她确信品德是社会和学生都需要的一种技能。“一方面他们的心灵会更好,另外,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他们会有更多的竞争机会、更合适的工作。”
教育学者杨东平很欣赏她这种敏锐和学习能力,“她只是按照人力资源和她对教育的理解做了些事。如果说,这个做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或者贡献的话,是她接触到一个以前别人并没有关注的主题:人文素质的养成。这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即‘做人’的培养。”
张芳在吾齐班创造性的“小先生”制,就是来源于她自己教朋友孩子的经验,如今成为同学之间培养口才和沟通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事实在国外的许多大学,教授们在每学期结束时,都会发一封邮件给该课成绩最好的同学,问他是否愿意下学期担任这门课程的助教;建立D本也是张芳无心插柳之举,D即“心得”的意思,原本是她与教员们沟通的一种方式,让老师们把工作生活所得所想记录下来,她在本上进行回应。没想到老师们觉得这个办法好,依葫芦画瓢实施到了同学中。如今D本已经成为学生倾吐心声、记录成长和与老师沟通最好的方式。
杨东平觉得,她根本属于无师自通,不是学教育的,也没有事先树起一个教育理念,而是从实践出发,来做这件事,凭着本能的敏感、积累和天分,竞逐渐触到了教育的真谛、问题的核心——人文素质的教育。
“他们缺的是更多的爱”
在学生中,很容易看到他们面貌一新的改变:老家在江西的王露今年20岁,腼腆秀气,从“吾齐”,她收获的是自信和目标。她说自己第一次在吾齐班的讲台上做自我介绍时,胆小到蹲到讲桌下,被老师拉起来后面红耳赤地匆匆说完。
现在她已经能很大方自信地面对陌生人侃侃而谈。她说自己感兴趣室内设计,已准备离开电子厂去广告公司应聘,她愿意从最基本的学徒做起,那有自己将来希望达到的目标。
来自河南的杜巧梅,从“吾齐”明白的是“用心”。由于“用心”,她在毫无专业背景情况下,被经理提拔做财务,因为经理看到在酷热的屋里,所有人都躲在空调房里吹空调,只有她还在自己的座位;也因为“用心”,连报表都不知是什么的她,用一周时间让同事对她刮目相看。“我找到了自己的路,我觉得现在我没有任何障碍”。不过,杜巧梅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将来能回家教书,“农民的孩子不是不能教,是没人教。他们不笨”。
张芳说,这种改变其实是相互的。“我和他们长时间相处,看到他们非常淳朴、善良、纯真一面的时候,非常感动,我会不断地检讨自己:自己看着光鲜,会不会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每个人都要把阴暗的东西一层一层地剥掉。”
很少人愿意并有机会更多地去了解这些出身、经历都不同于都市人的孩子们,他们出身贫困,不得已在不谙世事的年龄离开父母的羽翼;他们学历不高,却比“城里人”更加迫切追求改变;他们“土”,却拥有未被污染的干净心灵。不由自主地,张芳希望帮助他们。
这种由心而生的冲动,恐怕才是使吾齐班与众不同的动因。张芳说,在外界关注吾齐班的所谓教学模式中,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内容:我们的学校不止做教育。因为是老师,尽管我们并没有承诺去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可一不小心,他们有很多问题就过来找老师解决。看到他们很渴望地来寻求帮助,你不能不理他。所以我们给了他们一个关爱、支持帮助的环境。
“老师,我今天心情很不好,被主管骂了。”学生有时仅仅是倾吐,“他这时候需要一个倾听的人,听他发牢骚。因为发给别人可能会不爱听,发给我们,我们听完之后还会给他开导。他们找到这么一个得到排解的渠道,所以我们慢慢承担了一个按说是他们的父母或朋友圈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生活圈子可能太闭塞了。”张芳说,这种开导和帮助,至少要占去他们2/5的精力。
张芳解释自己不得不如此的原因,“其实这个困难即使我们不帮,他(们)也会熬过去的,但是我觉得要是给他多一点爱,孩子感受的爱越多,自己就会越善良,就会有爱。一个在恨意下长大的孩子,尤其受到不公平的遭遇时,他的报复心越重。”
“这种爱的感受,是在教之外的。我们这么做,员工就学会了,他们会同样这样对待学生。孩子是见样学样。”
理想何时跨越现实障碍
杨东平说,在职业技能教育中注入自己的文化追求,吾齐班倒不算孤本。在安徽修宁的平民教育基金会办了一个鲁班木工学校,也是2年制,培养木工,但是同时他们非常重视人格的养成。在车间里,贴着很大的标语:一个平庸的博士并不比一个能干的木工更有价值。他们的理念是:勤劳、诚实、遵守规则等等。长江平民协会的创办者聂圣哲,也是企业家,留美的博士,本人是一个基督徒,所以他把诚实、敬业、遵守规则作为一种非常基本的教育,贯穿在整个职业教育当中。
如何从农民到市民,如何更好融入城市文明当中,显然张芳、聂圣哲都只能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他们只是给那些折翼迷失的鸟重新安上了翅膀,并鼓足勇气。而社会在认识上的障碍,以及缺少相应制度和政策扶持,是现实存在、他们无力改变的壁垒。
“它需要社会一个大文化的转变,文化的转变需要先有人发出声音。我们是作为先行的实践者,做的人多了,大家也就好了。”张芳说。据悉,福建省已打算把吾齐班的模式在省内其他地方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