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推动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轨,利率双轨制是货币政策转型的主要掣肘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计划轨和市场轨利率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相对有效性.结果发现,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是由基准存贷款利率决定的信贷市场利率(计划轨利率)和基本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及债券市场利率(市场轨利率)并存,主要原因在于完整的市场利率传导链条并未形成.无论是对产出目标还是对通货膨胀率目标,市场轨利率的调控强度均大于计划轨利率,应选择市场轨利率指标作为中介目标,推动将计划轨与市场
【机 构】
: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7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轨,利率双轨制是货币政策转型的主要掣肘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计划轨和市场轨利率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相对有效性.结果发现,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是由基准存贷款利率决定的信贷市场利率(计划轨利率)和基本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及债券市场利率(市场轨利率)并存,主要原因在于完整的市场利率传导链条并未形成.无论是对产出目标还是对通货膨胀率目标,市场轨利率的调控强度均大于计划轨利率,应选择市场轨利率指标作为中介目标,推动将计划轨与市场轨调控并存转向完全的市场轨调控.我国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轨仍面临一定挑战,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业银行、重大体制机制、信贷政策改革的步伐.
其他文献
农业经营体制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近年来派生出了许多创新形式.本文通过对新型统分结合发展类型、形成逻辑、现实意义等的分析,形成以下研究结论:理论层面,新型统分结合更契合农业生产"统分结合"的需要;实践层面,新型统分结合解决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供给不足、适度规模经营不够、规模经济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意义层面,新型统分结合依托不同类型农业组织,以不同"统"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农生产"模式具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就是降低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本文基于空间溢出视角,在检验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影响,并进一步从民营企业进入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呈现出高—高和低—低集聚态势,产业高级化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相关性,呈现出高—低和低—高聚集态势;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能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是否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2—2018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增长情形下居民文化消费收入弹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从物质与文化消费关系的角度对引起该变化的机制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收入增长情形下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行为呈现较为刚性的新特征.具体而言,2008年伴随着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收入弹性显著下降,此后文化类商品逐渐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收入增长背景下居民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间关系的转变是造
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属性不同,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也是直接影响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互补性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创新性产业政策、行业FDI、产业集聚、研发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投入五个方面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FDI、研发资金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双元创新的协同性发展;科研人员投入与双元创新协同性呈负相关;产业政策、产业集聚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关系未能证实.结合战略性新兴产
本文从"垄断—竞争"部门和"初级—次级"岗位两个维度,考察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结构效应在工资收入差距中的贡献.研究发现:结构效应对于工资收入差距的解释超过60%;垄断部门降低了受教育程度对工资的正向影响,竞争部门则仅放大了教育年限的正向作用;初级岗位工资提升更依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次级岗位则更对教育回报有缩减效应;教育年限的增加对于缩小岗位分割效应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对于垄断造成的分割效应则少有改善.因此,应破除行业垄断壁垒;改善垄断部门的工资激励方式,提高工资水平对受教育程度的敏感度;增加次级岗位劳动者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有效协调是世界难题,后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有必要尽快突破这一理论与实践难题的桎梏.通过回顾历次政策协调过程中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过程,发现宏观调控有总量调节和结构转型两大目标,前者多以货币政策为主,后者则以财政政策为先;政策选择是路径依赖、体制环境、经济社会状况及政策风险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面临如何把握宏观治理的关键、怎样实现政策分工、如何建立市场化的政策协调机制、怎样共同防御宏观风险等难题,不断优化政策协调则需要科学研判政策周
绿色债券为绿色项目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可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绿色债券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仅关乎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更关乎着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间是否形成良性循环.本文从与传统债券对比的视角,运用MM定理、自由现金流假说与优序融资理论分析绿色债券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2016—2021年发行绿色债券的40家上市公司混合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债券的发行与公司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绿色债券融资占总债券融资比重越大,越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绿色债券占比对提升公司价值的作用存在时间叠加效应,在债券发行后的第
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一直是国际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长期以来,诸多国内外学者在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从国家或行业层面考察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对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企业层面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国企业出口同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汇率变化通过价格传递影响出口企业收入和成本,汇率波动风险是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的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从微观层面探讨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具有一定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田朔博士撰写的《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一书,综合考察了汇率变动对中国异质性
研究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对我国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0年4148家A股上市公司季度面板数据,本文综合考察了我国股市对实体经济反映程度的影响因素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反映程度分化明显,如考察期内的就业反映指标呈U型波动,而基于营业利润计算的经济反映程度则呈W型波动.从短期看,当估值出现泡沫、市盈率急剧攀升时,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反映程度往往会下降.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的反映程度逐渐增强、民营企业反映程度逐渐减弱,但整体上国有企业
当前,我国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金融体系和法律制度是其两大关键保障.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这种影响是否受制于当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研究发现:(1)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银行竞争对不同技术含量的专利产出影响不同,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小;(3)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有两种,缓解外部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4)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的省份,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