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网络教学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计算机不仅是"教"的工具也是"学"的媒体。利用信息技术来应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能独立选择和评价信息质量,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网络思想,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效率,提高学生兴趣,教育学生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不仅是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要求。
【关键词】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做好启发引导;培养热爱科学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对教师和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应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能独立选择和评价信息质量,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成为老师、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丰富的资源,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更新观念,从过去那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单一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改革教学方式,掌握计算机应用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是时代所需,也是工作需要。要想适应现代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行动的动力源泉。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革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技术,深深感到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下面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时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
另外,在软件编制上还需要更加精细。如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不錯,却没有很好地开发软件。在语文辅助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做一些选择、填空等练习,即使是电脑作文,也只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印,缺乏“人机对话”机制,反馈不及时,使本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机械的应答。特别是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编排不当,使本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得不那么难解,学生只要在电脑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即可,甚至有时靠连续不断地瞎蒙也能解题。这就失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教学软件编制技术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优秀教师与软件专家共同协作,各取所长,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3 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4 采用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0~40%上升到80%;学习目标意义建构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中起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意义建构,但必要时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的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表现由从前的前台走到幕后,同时加一方面教师的地位不能由计算机所代替,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质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另一方面,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素质教育的倡导。在这种条件下,采用网络教学也是必然的。一旦在网络环境下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班级教学模式下这种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时,不能忽视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这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网络教学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计算机不仅是"教"的工具也是"学"的媒体。所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不仅是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能制作出的优秀课件、收集优秀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无疑对传统的教育内容,目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需要发生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与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而轉变了。教育部长陈至立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网络教学才刚起步,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网络教学的现代性,不能以为网络课就是省时省力的课。现在的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对网络教学的期望值不宜过高,毕竟还有很多的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学模式、电脑病毒、网络速度)。不过我们相信,条件一旦成熟,网络教学会很快普及课堂。所以只要条件允许,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应该支持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应有的优势。
参考书目:
[1] 《现代教育技术》 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版
[2] 《教育技术基础》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3] 《研究性学习》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关键词】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做好启发引导;培养热爱科学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对教师和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应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能独立选择和评价信息质量,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成为老师、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丰富的资源,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更新观念,从过去那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单一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改革教学方式,掌握计算机应用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是时代所需,也是工作需要。要想适应现代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行动的动力源泉。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革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技术,深深感到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下面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时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
另外,在软件编制上还需要更加精细。如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不錯,却没有很好地开发软件。在语文辅助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做一些选择、填空等练习,即使是电脑作文,也只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印,缺乏“人机对话”机制,反馈不及时,使本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机械的应答。特别是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编排不当,使本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得不那么难解,学生只要在电脑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即可,甚至有时靠连续不断地瞎蒙也能解题。这就失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教学软件编制技术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优秀教师与软件专家共同协作,各取所长,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3 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4 采用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0~40%上升到80%;学习目标意义建构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中起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意义建构,但必要时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的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表现由从前的前台走到幕后,同时加一方面教师的地位不能由计算机所代替,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质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另一方面,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素质教育的倡导。在这种条件下,采用网络教学也是必然的。一旦在网络环境下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班级教学模式下这种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时,不能忽视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这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网络教学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计算机不仅是"教"的工具也是"学"的媒体。所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不仅是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能制作出的优秀课件、收集优秀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无疑对传统的教育内容,目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需要发生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与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而轉变了。教育部长陈至立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网络教学才刚起步,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网络教学的现代性,不能以为网络课就是省时省力的课。现在的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对网络教学的期望值不宜过高,毕竟还有很多的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学模式、电脑病毒、网络速度)。不过我们相信,条件一旦成熟,网络教学会很快普及课堂。所以只要条件允许,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应该支持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应有的优势。
参考书目:
[1] 《现代教育技术》 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版
[2] 《教育技术基础》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3] 《研究性学习》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